總結可以讓我們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總結中,我們可以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接下來是一些總結寫作的范文,大家可以借鑒一下。
高溫中暑應急處置預案演練篇一
采取綜合的措施,切實預防中暑事故的發(fā)生,從技術、保健、組織等多方面去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1.1組織措施。
加強防暑降溫工作的領導,在入暑以前,制訂防暑降溫計劃和落實具體措施。
1.1.1要加強對全體職工防暑降溫知識教育,增加自防中暑和工傷事故的能力。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
1.1.2應根據本地氣溫情況,適當調整作息時間,利用早晨、傍晚氣溫較低時工作,延長休息時間等辦法,減少陽光輻射熱,以防中暑。還可根據施工工藝合理調整勞動組織,縮短一次性作業(yè)時間,增加施工過程中的輪換休息。
1.1.3貫徹《勞動法》,控制加班加點,加強工人集體宿舍管理;切實做到勞逸結合,保證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
1.2技術措施。
1.2.1進行技術革新,改革工藝和設備,盡量采用機械化、自動化,減輕建筑業(yè)勞動強度。
1.2.2在工人較集中的露天作業(yè)施工現場中設置休息室,室內通風良好,室溫不超過30℃;工地露天作業(yè)較為固定時,也可采用活動幕布或涼棚,減少陽光輻射。
1.2.3在車間內操作時,應盡量利用自然通風天窗排氣,側窗進氣,也可采用機械通風措施,向高溫作業(yè)點輸送涼風,或抽走熱風,降低車間氣溫。
1.3衛(wèi)生保健措施。
1.3.1入暑前組織醫(yī)務人員對從事高溫和高處作業(yè)的人員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凡患持久性高血壓、貧血、肺氣腫、腎臟病、心血管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者,一般不宜從事高溫和高處作業(yè)工作。
1.3.2對露天和高溫作業(yè)者,應供給足夠的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飲料;供給含鹽濃度0.1~0.3%的清涼飲料。暑期還可供約工人綠豆湯、茶水,但切忌暴飲,每次最好不超過300毫升。
1.3.3加強個人防護。一般宜選用淺藍色或灰色的工作服,顏色越淺阻率越大。對輻射強度大的工種應供給白色工作服,并根據作業(yè)需要配戴好各種防護用具。露天作業(yè)應戴白色安全帽,防止陽光曝曬。
高溫中暑應急處置預案演練篇二
3.1作業(yè)人員感覺到頭痛、心慌時應立即到陰涼處休息、飲水。
3.2中暑后的癥狀。
3.2.1中暑先兆:在高溫環(huán)境下活動一段時間后,出現乏力、大量出汗、口渴、頭痛、頭暈、眼花、耳鳴、惡心、胸悶、體溫正?;蚵愿摺?/p>
3.2.2輕癥中暑,臨床表現為頭昏、頭痛、面色潮紅、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脈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升高至38.5℃以上。
3.2.3重癥中暑,包括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種類型,也可出現混合型。其中:熱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稱中暑性高熱,其特點是在高溫環(huán)境中突然發(fā)病,體溫高達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繼之"無汗",可伴有皮膚干熱及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等。
熱痙攣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肌痙攣,伴有收縮痛。好發(fā)于活動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腸肌為著。常呈對稱性。時而發(fā)作,時而緩解?;颊咭庾R清,體溫一般正常。
熱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現為頭昏、頭痛、多汗、口渴、惡心、嘔吐,繼而皮膚濕冷、血壓下降、心律紊亂、輕度脫水,體溫稍高或正常。
3.3中暑后的處置方法。
3.3.1及時脫離高溫環(huán)境,迅速將病人移到陰涼、通風地方,墊高頭部,解開衣扣,平臥休息,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變化。
3.3.2用冷水毛巾敷頭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頭部和大腿根部等部位,或用30%灑精擦身降溫,并補充淡鹽水、冷西瓜水、綠豆湯等含鹽清涼飲料,清醒者也可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
3.3.3對日光照射病者應嚴密觀察意識、瞳孔等變化,頭置冰供暖或冰帽,以冷水洗面及頸部,以降低體表溫度,有意識障礙呈昏迷者,要注意防止因嘔吐物誤吸而引起窒息,將病人的頭偏向一側,保持其呼吸道通暢。
3.3.4對重癥中暑者應立即送往醫(yī)療機構進行治療。
高溫中暑應急處置預案演練篇三
一、目的:
充分認識夏季高溫中暑問題對勞動者身體健康的嚴重危害性,切實重視和加強工作場所夏季防暑降溫工作。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二、防暑降溫工作小組。
組長:__x。
副組長:__、__x、__x。
成員:______。
為了保證20__年夏季防暑降溫工作的有效實施,公司特成立防暑降溫工作小組,全面負責防暑降溫工作的組織與宣傳工作。
三、工作持續(xù)時間。
x月x日至x月__日(可根據實際情況延長)。
四、適用范圍。
本方案適用于美克化工園區(qū)所有員工、外協承包商、技術服務人員、勞務派遣人員。
五、方案實施內容。
1.認真落實防暑降溫責任制。
各單位部門長為安全生產第一負責人,要切實加強對防暑降溫工作,明確安全生產責任,落實防范措施,防止因高溫天氣引起的員工中暑和各類安全生產事故。
2.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部門長及班組長適當調整夏季高溫作業(yè)勞動和休息時間,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縮短一次連續(xù)作業(yè)時間,加強工作中的輪換休息。減輕勞動強度,嚴格控制室外作業(yè)時間,避免高溫時段作業(yè),確保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原則上,氣溫超過37℃,嚴禁13:00至17:00進行室外露天作業(yè)。
3.保證現場飲水供應充足。
現場應供給足夠的合乎衛(wèi)生要求的飲用水、飲料、茶及后勤餐飲隨餐車提供綠豆湯類等,在大修期間,工會及行政后勤負責為檢修工人提供西瓜、菊花茶等防暑食品,有效地防暑降溫,避免發(fā)生中暑事件。
4.落實防暑降溫物品。
各部門負責人要求按實際人數申購解暑藥物,各部門安全工程師備足防暑降溫藥品(如:人丹、藿香正氣水、風油精),保證員工生病、中暑時能夠得到及時治療。
5.做好夏季防火工作。
針對夏季炎熱、天氣干燥,火災事故易于發(fā)生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加強預防火災措施,對配電房、倉庫、等易燃場所進行定期檢查,發(fā)現問題立即處理。
6.發(fā)放高溫津貼。
六、應急施救。
如發(fā)生人員中暑等癥狀,按照以下方式施救:
1、輕度患者施救。
現場作業(yè)人員出現頭昏、乏力、目炫現象時,作業(yè)人員應立即停止作業(yè),防止出現二次事故,其他周邊作業(yè)人員應將癥狀人員安排到陰涼、通風良好的區(qū)域休息,供應其涼水、濕毛巾等,并讓其服用人丹或藿香正氣水等解暑藥物。
2、嚴重患者施救。
當作業(yè)現場出現中暑人員時(伴有昏倒、休克、身體嚴重缺水等現象時),作業(yè)周邊人員應立即通知所在班組的班組長,并及時將事故人員轉移至陰涼通風區(qū)域(或有空調的辦公室),根據具體情況立即組織應急救治。癥狀嚴重者,應立即撥打調度中心電話“9889”,聯系救護車送至最近醫(yī)院救治。
高溫中暑應急處置預案演練篇四
中暑是指高溫或烈日暴曬引起體溫調解紊亂所致的一組臨床疾病群,以息熱、皮膚干燥無汗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為特征,一般分為中暑息熱、中暑衰竭、中暑痙攣和日射病類型。日常生活中,勞動生產中偶有發(fā)生中暑傷害事件,重者可當場死亡,輕者如不及時搶救也危及生命,因此,如發(fā)生相應傷害應在第一時間內及時處理,以盡可能降低對人體的危害,為后期搶救贏得時間。
高溫中暑應急處置預案演練篇五
2.1.1先兆中暑。其癥狀為:在高溫環(huán)境中勞動一段時間后,出現大量流汗、口渴、身感到無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動作不能協調等癥狀,一般情況此時體溫正?;蚵杂猩撸粫^37.5°。
2.1.2輕癥中暑。其癥狀為:除有先兆中暑外,還可能出現頭暈乏力、面色潮紅、胸悶氣短、皮膚灼熱而干燥,還有可能出現呼吸循環(huán)系統衰竭的早期癥狀,如面色蒼白、惡心、嘔吐、血壓下降、脈搏細弱而快、體溫上升至38.5°以上。此時如不及時救護,就會發(fā)生熱暈厥或熱虛脫。
2.1.3重癥中暑。一般是因為未及時適當處理出現的輕癥中暑(病人),導致病情繼續(xù)嚴重惡化,隨著出現昏迷、痙攣或手腳抽搐。稍作觀察會發(fā)現,此時中暑病人皮膚往往干燥無汗,體溫升至40°以上,若不趕緊搶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2.2.2對重癥中暑者,除按上述條件施救外,還應對病人進行嚴密觀察,并動用工地的交通工具或攔截出租車及時將病人送往就近有條件的醫(yī)院進行治療。
高溫中暑應急處置預案演練篇六
一、目的:
為預防公司員工在高溫氣候環(huán)境下作業(yè)出現中暑現象,保證公司生產順利進行,確保員工出現中暑等緊急情況時,能迅速有效的啟動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員工的身體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預案。
二、職責及適用范圍:
公司生產技術部為預案執(zhí)行責任部門,本預案適用公司所有部門及人員,重點防范單位是:生產車間、食堂、儲罐區(qū)以及公司內雇傭施工人員等。
以當日報刊、天氣預報等報出的當日最高氣溫為依據,連續(xù)三天最高氣溫在37℃以上或當日最高氣溫達38℃時自動啟動應急預案,公司所有部門按應急預案執(zhí)行各項工作措施。
1、防暑降溫保障小組:夏季施工過程中,因作業(yè)時,露天作業(yè)環(huán)境較多;人員作業(yè)分布區(qū)域復雜、多變;勞動強度大等方面的影響,給工程在夏季施工來了諸多不便。為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與生命、財產安全,為作業(yè)人員營造一個有保障、舒適的環(huán)境,在作業(yè)人員發(fā)生高溫不良反應時,由組長立即組織該組成員,對事故人員進行轉移、與控制,防止周邊施工作業(yè)現場事故人員的增加。使應急行動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提高行動的效率。以免造成巨大的事故損失。
2、信息聯絡員:負責了解人員傷亡情況和經濟損失及緊急情況影響范圍,每天組織收集天氣溫度狀況,然后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對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態(tài)發(fā)展情況,及時向上級報告及有關部門的聯絡。
3、現場醫(yī)療救護小組:當事故發(fā)生時,由組長組織組員對傷員進行現場分類和急救處理,負責在第一時間對傷員實施有效救護;并及時向醫(yī)院轉送。救護人員的主要職責是:進入事故發(fā)生區(qū)搶救傷員;指導危害區(qū)內人員進行自救、互救活動;集中、清點、輸送、收治傷員。根據具體情況,迅速制定應急處理方案并組織實施。
主要藥品及醫(yī)療救護器具如下:
1、藥品:感冒藥、發(fā)燒藥、腹瀉藥、消炎藥等治療藥品及仁丹、十滴水、正氣水、菊花茶、降火涼茶、綠色保健食品等。
2、救護器具:單架、救護汽車、小型氧氣瓶、聽筒、病床、毛巾、藥用藥箱、冷凍柜。
3、后勤保障小組:由組長負責組織調集搶險人員、物資設備,督促檢查各項搶險救災措施落實到位。
4、公司其余部門職責。
(1)維修管理部門應加強夏季水電供應的管理,保證車間生產的用電和用水需要。如遇特殊情況需停電、停水,應事先通知相關部門,并根據具體情況制訂相應的預防方案。
(2)廣泛宣傳防治中暑的科學知識,如利用廣播、影視、報刊、互聯網、手冊等多種形式宣傳防暑降溫知識,增強公眾的自我防護意識。使員工掌握防暑降溫的基本常識;車間主任及班組長每天應加強車間生產情況的巡回檢查,及時了解車間的高溫環(huán)境和職工身體狀況,及時處理出現的問題,將事故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3)總務科醫(yī)務室預先采購一批防暑降溫藥品,如常見的藿香正氣水或膠囊等,按要求將藥品分發(fā)給車間崗位操作人員。應為所雇傭施工人員停工遮陽傘、草帽等勞動防護用品。公司應保證員工有固定飲水處,并設立飲水機,保證每天有充足的飲用水源供應。
(5)公司食堂在高溫期間每天應向生產車間操作員工供應涼茶兩次,時間分別在每天上午10:30分和下午2點鐘。每天午餐中應有足量的綠豆湯或紫菜雞蛋湯。具體由公司辦公室負責落實。
五、中暑施救方法:
1、輕度患者:公司員工在正常作業(yè)過程時出現頭昏、乏力、目炫等現象時,應責令其立即停止作業(yè),防止出現二次事故,其他周邊員工應將癥狀人員安排到陰涼、通風良好的區(qū)域或空調室內休息,供應其涼水、防暑降溫藥品、濕毛巾,或用涼水或酒精擦身等。并通知車間或部門領導。
2、嚴重患者:(昏倒、休克、身體嚴重缺水等)公司員工出現中暑時,最先發(fā)現人員應立即通知車間或部門領導,并及時將事故人員轉移至陰涼通風區(qū)域,觀察其癥狀,以便于醫(yī)療人員來臨時掌握第一手醫(yī)治資料。公司辦公室立即組織救援人員在第一時間將中暑患者轉移到最近的醫(yī)院進行觀察、治療。并隨時上報公司最新情況。
六、中暑臨床表現:
輕度中暑:臨床表現為頭昏、頭痛、面色潮紅、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脈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升高至38.5℃以上。重度中暑:包括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種類型,也可出現混合型。其中:
(1)熱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稱中暑性高熱,其特點是在高溫環(huán)境中突然發(fā)病,體溫高達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繼之"無汗",可伴有皮膚干熱及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等。
(2)熱痙攣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肌痙攣,伴有收縮痛。好發(fā)于活動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腸肌為主,常呈對稱性。時而發(fā)作,時而緩解?;颊咭庾R清,體溫一般正常。
(3)熱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現為頭昏、頭痛、多汗、口渴、惡心、嘔吐,繼而皮膚濕冷、血壓下降、心律紊亂、輕度脫水,體溫稍高或正常。
高溫中暑應急處置預案演練篇七
為確保本項目部在高溫季節(jié)施工發(fā)生作業(yè)人員中暑時,能迅速地進行搶救,并將事件的嚴重性降至最低的可接受程度,特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條例》、《信陽市人民政府突發(fā)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和《河南省安全生產事故綜合應急預案》等有關規(guī)定。
1.3適用范圍。
本應急預案適用于工地范圍內發(fā)生高溫中暑事件時,做出應急準備與響應。
1.4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快速響應,果斷處臵。
2.事故類型和危險程度分析。
由于高溫氣候未按要求避開高溫作業(yè)、所在的作業(yè)現場通風條件差、中暑者本人身體條件、水量補充不足等因素,導致產熱大于散熱或散熱受阻,體內有過量熱蓄積,即產生高熱中暑。
高熱中暑可分為:先兆性中暑、輕度中暑和高度中暑。高度中暑者體溫可超過40℃、痙攣、暈厥、昏迷、血壓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3.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機構。
項目部成立應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及聯系電話見附件。
3.2職責。
對中暑人員進行現場急救,及時送中暑人員到附近醫(yī)院就醫(yī)。
4.預防與預警。
1.日最高氣溫達40℃以上(含40℃)時,當日停止施工作業(yè);
5.工人宿舍必須保證通風、隔熱、透氣、配備電風扇等必要的降溫設施。
4.2預警。
發(fā)現作業(yè)人員有頭暈、眼花、惡心、心悸、無力、大汗、四肢發(fā)麻等中暑現象,應迅速采取應急措施。
5.信息報告程序。
員工出現中暑現象時,應及時向項目管理人員報告。
6.應急處臵。
1.迅速將中暑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使其平臥,頭部抬高,松解衣扣;
3.將病人送醫(yī)院就醫(yī)。
7.保障措施。
7.1應急隊伍保障。
項目部組建應急救援小組,并應對應急救援小組成員進行中暑急救知識的培訓。
7.2應急物資設備保障。
項目部配備防暑藥物,如人丹、清涼油、風油精、十滴水、霍香正氣水、酒精等,并指定高丹萍為保管員,及時補充藥品或對過期的藥品進行更換。
8.培訓與演練。
8.1培訓。
項目部對新進場工人應進行中暑急救常識的培訓;
應急小組的人員要進行專門應急救援培訓。
8.2演練。
項目部在入夏施工期間進行一次桌面演練,使應急人員清晰的明確各自的職責和救援程序,以保證應急救援工作迅速、有效。
9.附件。
出現中暑現象,應予趕快急救,以免虛脫而斃。
1.將病人移到陰涼的地方,松開或脫去衣服,讓患者舒適地躺著,頭及肩部墊高;
3.恢復知覺后,給患者喝鹽水,不得服用刺激物;
4.若病人昏倒,可用手指掐壓病人的人中穴或針刺雙手十個手指指尖的十萱穴,病人好轉時再轉送附近醫(yī)院治療。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溫中暑應急處置預案演練篇八
通過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風險,可能會導致發(fā)生高溫中暑事故。
1.1高溫場所內作業(yè);
1.2日光曝曬環(huán)境中作業(yè);
1.3工作強度過大;
1.4作業(yè)人員連續(xù)工作時間過長;
1.5作業(yè)人員睡眠不足或過度疲勞。
1.6發(fā)生事故的條件。
1.8日光曝曬下作業(yè)且無防暑降溫措施;
1.9在高濕度環(huán)境下作業(yè);
1.10作業(yè)人員患有相關疾?。?/p>
1.11作業(yè)人員精神緊張或身體狀況不良。
2.1盛夏期間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室內應開窗使空氣流通,地面經常灑水,設遮陽窗簾等,有條件的安裝空調。
2.2主動加強與上級氣象業(yè)務單位的天氣會商,及時發(fā)布高溫中暑事件預警及相關信息。
2.3改善高溫作業(yè)條件,加強隔熱、通風、遮陽等降溫措施,
2.4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避開高溫作業(yè)時間。
2.5加強對高溫中暑病例監(jiān)測、報告,對夏季露天作業(yè)工地等重點場所開展主動監(jiān)測,做好高溫中暑病人的`救治。
2.6向高溫環(huán)境作業(yè)人群提供預防性給藥。
2.7設置休息區(qū)域,配置供水點,發(fā)放飲水杯。
2.8開展防暑降溫知識宣傳,增強作業(yè)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
3.1作業(yè)人員感覺到頭痛、心慌時應立即到陰涼處休息、飲水。
3.2中暑后的癥狀。
3.3中暑先兆:在高溫環(huán)境下活動一段時間后,出現乏力、大量出汗、口渴、頭痛、頭暈、眼花、耳鳴、惡心、胸悶、體溫正?;蚵愿?。
3.4輕癥中暑,臨床表現為頭昏、頭痛、面色潮紅、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脈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升高至38。5℃以上。
3.5重癥中暑,包括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種類型,也可出現混合型。其中:熱射?。òㄈ丈洳。┮喾Q中暑性高熱,其特點是在高溫環(huán)境中突然發(fā)病,體溫高達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繼之“無汗”,可伴有皮膚干熱及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等。
熱痙攣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肌痙攣,伴有收縮痛。好發(fā)于活動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腸肌為著。常呈對稱性。時而發(fā)作,時而緩解?;颊咭庾R清,體溫一般正常。
熱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現為頭昏、頭痛、多汗、口渴、惡心、嘔吐,繼而皮膚濕冷、血壓下降、心律紊亂、輕度脫水,體溫稍高或正常。
中暑后的處置方法。
1.及時脫離高溫環(huán)境,迅速將病人移到陰涼、通風地方,墊高頭部,解開衣扣,平臥休息,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變化。
2.用冷水毛巾敷頭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頭部和大腿根部等部位,或用30%灑精擦身降溫,并補充淡鹽水、冷西瓜水、綠豆湯等含鹽清涼飲料,清醒者也可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
3.對日光照射病者應嚴密觀察意識、瞳孔等變化,頭置冰供暖或冰帽,以冷水洗面及頸部,以降低體表溫度,有意識障礙呈昏迷者,要注意防止因嘔吐物誤吸而引起窒息,將病人的頭偏向一側,保持其呼吸道通暢。
4.對重癥中暑者應立即送往醫(yī)療機構進行治療。
高溫中暑應急處置預案演練篇九
為進一步強化應急預案保障措施的落實,提高項目部應對安全生產事故和突發(fā)性事件的能力,教育員工如何正確、準確、迅速處理突發(fā)事件,特組織各部門開展連續(xù)梁掛籃應急演練,本次演練方案如下:
一、演練時間:
20__年6月10日下午3點鐘。
二、演練目的:
1、防止野外高溫施工作業(yè)過程中發(fā)生人員高溫中暑事故。
2、在發(fā)生中暑事故后能快速反應,啟動應急預案程序,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中暑惡化、傷亡。
三、演練規(guī)則:
高溫中暑應急處置預案演練篇十
本預案針對在建工程可能出現的中暑事件,適用于工程項目部的所有人員。
2、依據。
依據《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制定和修訂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框架指南》、《國家電網公司應急管理工作規(guī)定》、《國家電網公司應急預案編制規(guī)范》等制定。
3、事件發(fā)生的條件及嚴重程度。
3.1事件發(fā)生的條件。
在工程項目暑期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員在高溫炎熱環(huán)境中連續(xù)工作時間過長,可能發(fā)生中暑事件。
3.2事件的嚴重程度。
中暑事件屬工程施工的二級事件,一旦發(fā)生,報應急總指揮批準后立即啟動本預案。
二、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1、應急救援工作遵循統一領導、分工協作、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自救為主、單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
2、以保護人員安全優(yōu)先的原則。
3、任何個人都有義務參加或者配合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
三、應急救援體系。
1、應急組織體系。
項目部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框架圖【略】。
2、應急領導小組及職責。
組長:項目經理。
副組長:副經理總工。
成員:各部門負責人、各隊(班組)負責人及司機等人組成。
2.2應急領導小組職責。
2.2.1所有施工現場操作和協調,包括與指揮中心的協調。
2.2.2現場事故評估。
2.2.3保證現場人員和公眾應急反應行動的執(zhí)行。
2.2.4控制緊急情況和應急專項資金的落實。
2.2.5做好與各公共救援部門的聯系,及對外信息的發(fā)布。
3、應急工作小組及職責。
3.1現場傷員營救組的職能與職責。
3.1.1現場進行中暑人員必要的急救及做好其他人員的保護措施;。
3.2保衛(wèi)疏導組的職能和職責。
3.2.1對場區(qū)內外進行有效的隔離工作和維護現場應急救援通道暢通的工作;。
3.2.2疏散場區(qū)內外人員撤出危險地帶。
3.3后勤供應組的職能及職責。
3.3.1迅速調配搶險物資器材至事故發(fā)生點;。
3.3.2提供檢查搶險人員的裝備和安全防護;。
3.3.3及時提供后續(xù)的搶險物資;。
3.3.4迅速組織后勤必須供給的物品,并及時輸送后勤物品到搶險人員手中。
四、聯絡方式。
1、應急救援有關電話:
項目部:電話***********。
醫(yī)療急救中心:電話***********。
**市(縣)人民醫(yī)院:電話***********。
高溫中暑應急處置預案演練篇十一
中暑是一種常見的急癥,是由于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huán)境下,身體失去控制體溫的能力而導致的。在高溫天氣里,中暑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情況,如果不及時采取應急措施,可能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傷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建立一套中暑應急預案非常重要。
預防中暑的最好方法是盡量避免在高溫天氣下長時間暴露在戶外。然而,有些時候我們無法避免戶外活動,比如工作、運動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采取以下緊急措施:
1.尋找陰涼地方:盡量找到陰涼的地方,避免暴露在太陽下??梢詫ふ艺陉柕臉涫a或者有遮擋物的建筑物。如果沒有陰涼地方,可以使用遮陽傘或帽子等遮陽工具。
2.補充水分:中暑時,身體會大量失去水分,因此及時補充水分非常重要??梢院人?、飲用運動飲料或食用含水分豐富的水果,如西瓜等。
3.解除緊束衣物:緊束的衣物會限制身體的散熱,導致體溫過高。應立即解開緊束的領帶、腰帶和鞋帶等,保持身體部位的通風散熱。
4.降低體溫:可以采取擦拭或冷敷的'方式降低體溫。使用濕毛巾或冷水沖涼可以有效地降低體溫。
5.尋求醫(yī)療幫助:如果中暑癥狀嚴重,比如出現昏迷、嘔吐、高熱等情況,應立即尋求醫(yī)療幫助。中暑是一種嚴重的急癥,需要專業(yè)人士的救治。
以上措施只是應急預案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加強對中暑的預防和宣傳。在高溫天氣下,我們應該盡量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同時,要注意保持室內空調或風扇的正常工作狀態(tài),保持室內環(huán)境涼爽。此外,要注意飲食均衡,多攝入含水分豐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
總之,中暑是一種嚴重的急癥,需要我們建立應急預案,并采取相應的緊急措施。在高溫天氣下,要加強對中暑的預防和宣傳,保護好自己的健康。
高溫中暑應急處置預案演練篇十二
1.1高溫作業(yè)、夏天露天作業(yè),當作業(yè)人員在高溫(一般指室溫超過35℃)環(huán)境中,或炎夏烈日暴曬下從事一定時間的勞動,且無足夠的防暑降溫措施,體內積蓄的熱量不能向外散發(fā),以致體溫調節(jié)發(fā)生障礙,如過多出汗,身體失去大量水分和鹽分,很容易引起中樞。
1.2在同樣的氣溫條件下,如伴有高濕度和氣流靜止,更容易引起中樞。此外,帶病工作、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精神緊張也是高溫中暑的常見誘因。
高溫中暑起病急驟,大多數患者有頭暈、眼花、頭痛、惡心、胸悶、煩躁等前驅癥狀。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現特點,中暑一般分為三類:
病情表現特點。
先兆中暑。
大量出汗、口渴、頭暈、耳鳴、胸悶、心悸、惡心、四肢無力等癥狀。體溫正?;蚵杂猩?,一般不超過37.5℃,如能及時離開高溫環(huán)境,經短時間休息后癥狀即可消失。
輕度中暑。
既有先兆中暑癥狀,同時通常表現為體溫在38.5℃以上,有面色潮紅、胸悶、皮膚灼熱等現象,并且呼吸及循環(huán)衰竭的早期癥狀,如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大量出汗、皮膚濕冷、血壓下降和脈搏細弱而快等。輕度中暑者經治療后,一般4-5小時內課恢復正常。
大多數患者是在高溫環(huán)節(jié)中以突然昏迷起病。此前患者常有頭痛、麻木與刺痛、眩暈、不安或精神錯亂、定向力障礙、肢體不隨意運動等,皮膚出汗停止、干燥、灼熱而緋紅,體溫常在40℃以上。
高溫作業(yè)、夏天露天作業(yè)環(huán)境中發(fā)生中暑一般為具有熱射病癥狀特點,由于高溫環(huán)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較長,身體產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發(fā)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躁動不安、神智模糊、血壓下降,逐漸向昏迷伴四肢抽搐發(fā)展;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2.高溫中暑的救治原則是及時發(fā)現、就地處理、盡快搶救、預防為主、嚴防中暑后二次傷害。
三、組織機構及職責。
1.應急組織體系。
高溫中暑應急處置預案演練篇十三
因身體過度受熱,使體溫調節(jié)功能發(fā)生障礙而引起的一種急性疾病。
2中暑的主要癥狀。
2.1中暑多發(fā)生在夏季高溫環(huán)境,如通風不良的高溫車間、露天作業(yè)現場等。
2.2中暑初期表現為頭痛、頭暈、疲乏、無力、口渴等,隨后出現體溫顯著升高,脈搏快速,面紅、惡心、嘔吐等。嚴重時可出現昏迷、呼吸急促等,最后因呼吸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
2.3如伴有因大量出汗所致的氯化納丟失,可出現全身肌肉痙攣,最常見的為小腿抽筋。
3.1合理處理熱源。改革工藝,減少熱源,將強熱源移出車間或安放在下風口。采取隔熱措施,將熱源分開。
3.2加強通風降溫。自然通風,根據單位的情況,使熱空氣自然流出,冷空氣自然吹入。機械通風,采用風機,冷卻處理,電風扇、空調等進行通風高溫。
3.3加強個人防護。根據作業(yè)環(huán)境特點,采用適當的防護用品和防護措施。
3.4適當飲用含鹽清涼飲料,以補充氯化納和水分。
3.5如果在陽光下作業(yè),可適當避開中午強烈的日光。
4中暑的現場救護。
4.1輕度中暑的救護:如果因熱而感到頭痛、乏力、口渴等時,應自行離開高溫環(huán)境到陰涼通風的地方適當休息,并飲用冷鹽開水,冷水洗臉或吹電風扇等。
4.2中度中暑的救護:立即將其移到陰涼通風處平臥,解開衣服,用冷毛巾敷頭部,冷水擦身體,吹電風扇等方法降溫。
4.3嚴重中暑的救護:如果是嚴重中暑,就要用冷水沖淋或在頭、頸、腋下、大腿放置冰袋等迅速降溫。
4.4如果中暑者能飲水。則讓他喝冷鹽水或其他清涼飲料,以補充水分和鹽分。
4.5對病情較重者,應迅速轉送醫(yī)院作進一步的治療。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1866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