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20:22:14
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模板19篇)
時間:2023-11-13 20:22:14     小編:MJ筆神

編寫一個合理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在編寫教案時,要注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教案的編寫需要反復修改和完善,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篇一

教學內容:

讀課文,鞏固生字詞,學習寫字。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齊讀、卡火車讀、。中差生讀。

2、同桌互相檢查。讀對了給對方畫一個“笑臉”。

3、指名分段讀,評評誰讀的流利。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過渡:正當這些小朋友在花園里玩得高興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1、出示課件:小朋友掉進水缸的情景。

2、說一說:這個小朋友是怎樣掉進大水缸的?掉進大水缸會發(fā)生什么情況?

3、在情況危急時,司馬光和其他小朋友各是怎么做的?自由讀第2、3自然段。

(1)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2)朗讀第二、三自然段。評讀。

4、討論:司馬光用砸缸的辦法救出了小朋友。你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救小朋友嗎?

三、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自由讀生字,讀準字音,讀字組詞,交流字義。

3、討論記憶生字的方法,說說每一個字的筆畫筆順。

4、“候”:偏旁是單人旁,不要寫成雙人旁。注意力面的小豎。

“爬”:注意爪子旁。

5、教師逐字示范寫,學生書空練習。

6、學生描寫字貼,教師巡視指導。

7、同位評一評。

作業(yè)設計:

書寫生字。

板書設計:

司馬光。

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篇二

教學內容: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聯系和區(qū)別,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級別性質,認識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和簡單推理,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以及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并能應用這些知識和方法進行簡單的操作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初步體會扇形統(tǒng)計圖描述數據的特點,能根據扇形統(tǒng)計圖所呈現的信息提出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認識眾數與中位數的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讓學生經歷應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常見問題的過程,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聯系和區(qū)別,加深對方程思想方法的認識,提高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級別性質,認識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體會不同領域數學內容的內在聯系,加深對相關數量關系的理解。

2.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和簡單推理,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以及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并能應用這些知識和方法進行簡單的操作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讓學生聯系對百分數的理解,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初步體會扇形統(tǒng)計圖描述數據的特點,能根據扇形統(tǒng)計圖所呈現的信息提出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結合實例,初步認識眾數與中位數的意義,會求一組簡單數據的眾數和中位數,初步體會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等不同統(tǒng)計量的不同特點。

4.讓學生通過系統(tǒng)復習,進一步掌握數與代數、空間和圖形、統(tǒng)計和概率等領域的知識和方法,進一步明確相關內容的發(fā)展線索和邏輯關聯,加深對現實問題中數量關系、空間形式和數據信息理解,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能力。

數學思考方面。

1.讓學生在應用百分數解決相關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的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數量關系的能力,發(fā)展抽象思維,增強數感。

2.讓學生在認識圓柱和圓錐特征的過程中,豐富對現實空間的感知,進一步增強空間。

觀念;在推導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以及探索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經歷觀察、猜想、實驗、分析、驗證和概括等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發(fā)展形象思維。

3.讓學生在認識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和應用比例尺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不同領域數學內容的內在聯系,增強用數和圖形描述現實問題意識和能力。

4.讓學生在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和有條理地繼續(xù)表達的能力,不斷增強空間觀念。

5.讓學生在探索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系,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不同數學模型,進一步提升思維水平。

6.讓學生在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以及眾數、中位數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據的意義和價值,感受不同統(tǒng)計量的聯系和區(qū)別,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7.讓學生在系統(tǒng)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知識間的聯系和綜合,加深對基本數學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養(yǎng)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發(fā)展思維的整體性、靈活性和深刻性。

解決問題方面。

1.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發(fā)現并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并主動用百分數、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比例尺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進一步發(fā)展數學應用意識。

2.讓學生在解決有關百分數、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計算等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借助計算器解決問題的價值,進一步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體會解決問題方法飛多樣性。

3.讓學生能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對于解決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積累和豐富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

4.讓學生在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用扇形統(tǒng)計圖和相關統(tǒng)計量解釋數據信息、解答簡單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5.讓學生在用轉化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和反思意識,培養(yǎng)根據所需解決問題的特點合理選擇相應策略的自覺性和能力。

6、讓學生在系統(tǒng)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釋簡單實際問題的水平,進一步用不同方式、從不同角度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情感態(tài)度方面。

1.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確定性和數學結論的嚴謹性,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

2.進一步培養(yǎng)認真細心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發(fā)現錯誤及時訂正的良好習慣。

3.進一步感受數學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4.進一步了解有關數學知識的背景,體會數學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5.進一步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獲與進步,發(fā)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進一步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百分數的應用、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統(tǒng)計圖、轉化的解題策略以及總復習的四個板塊的系列內容。

教學難點: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斷、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眾數和中位數平均數、解題策略的靈活運用。

全冊課時安排:全冊共安排72課時的教學內容,其中30課時的總復習。

第一單元百分數的應用。

教學內容:

六年級(上冊)“認識百分數”這個單元里,初步教學百分數的意義,用百分數描述部分與整體或兩個同類數量間的倍數關系;教學了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相互改寫,解決簡單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編排,通過應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的廣泛應用。

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經常應用百分數,如用百分數表示一個數量比另一個數量多或少的關系,又如利息與納稅的計算、折扣的設計與計算等。應用百分數解決問題可以列式計算,也可以列方程解答。這些都是本單元的教學內容。

全單元的教學內容比較多,編排6道例題、四個練習以及全單元的整理與練習,大致分成五段教學。

例1、練習一,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或少百分之幾)。這一段是接著六年級(上冊)求簡單的百分率編排的。

例2、例3、練習二,根據國家規(guī)定的稅率和利率,計算應納稅金額和可得利息金額。這一段應用百分數的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例4、練習三,解決有關折扣的問題,包括設計折扣和根據折扣求現價或原價的問題。這一段里有列方程解題,也有列算式解題,列方程求原價是重點。

例5、例6練習四,列方程解決稍復雜的百分數問題或分數問題。在六年級(上冊)“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里只教學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安排在本單元,由百分數問題帶出。

“整理與練習”綜合全單元的知識內容,進一步應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目標:。

1.以現實問題中百分數的意義為突破口,通過推理分析數量關系,探索算法。

2.把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經驗,向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遷移。

3.列方程解決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實際問題。

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篇三

1.使學生知道同樣多的含義。

2.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進行互相幫助、樂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8頁,練習一的第1~4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將第6~7頁的主題圖做成動畫課件。

學具:學生準備學具卡片。

教學設計。

創(chuàng)設情境。

1.多媒體出示小豬、小兔蓋房子的動畫課件。

師:小朋友們愛聽故事嗎?誰能根據我們看到的動畫課件,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呢?(給學生留出3分鐘的思考時間。)。

2.講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沖倒了,要重新蓋房子,小豬來幫忙。小兔搬磚,小豬扛木頭,他們終于蓋好了新房子!

師: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蓋房子?

生1:從房子上面的兔子頭像知道的。

生2:小兔還給小豬準備了好吃的呢!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

生3:水中的小魚也在為他們加油呢!

師:同學們講得真好,小豬、小兔互相幫助,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你一句我一句把觀察到的講成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通過這個動畫片你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說一說嗎?下面我們可以先在小組內說一說。

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

觀察動畫片,組內交流。

2.小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豬。

生2:有3個蘋果,4個蘿卜。

生3:有4個板凳,4根木頭。

生4:我發(fā)現1只兔子搬1塊磚,沒有剩下的磚。

生1:1只小豬吃1個蘋果,小豬和蘋果同樣多。

生2:1只小兔吃1個蘿卜,小兔和蘿卜同樣多。

生3:老師,我發(fā)。

現1只小豬扛1根木頭,還剩1根木頭。

師:你發(fā)現誰多誰少?

生3:木頭多,小豬少。

師:很好,還可以怎么說?

生1:木頭比小豬多。

生2:小豬比木頭少。

師:同學們真聰明,剛才同學們講的,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知識。(板書課題:比多少)。

3.同位互相說。

動畫片中還有什么和什么同樣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生:(略)。

應用拓展。

1.同位合作,擺學具卡片,邊擺邊說。

a。一個同學擺,同位擺的和他同樣多。

b。同位合作,一個擺得多,一個擺得少。

(教師巡視,發(fā)現多數一個擺在上面,一個擺在下面。)。

師:同位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樣擺,老師一眼就看出誰擺得多,誰擺得少,或同樣多?

生1:數一數,標上數。

生2:對齊擺,長的多,短的少,一樣長的同樣多。

師:他們的方法都很好,同學們聽到了嗎?我們應該在學習上善于觀察和動腦,講究方法。

2.說出你生活中同樣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生1:我班男生比女生多。

生2:校園里的楊樹比柳樹少。

生3:我的鉛筆和同位的鉛筆同樣多。

師:同學們說得這么多,這么好,可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比比誰聰明。

a。教師拿出一串紅、黃相間的珠子,讓學生判斷哪種顏色的珠子多。先讓學生在組內說說。

b。小組交流。

1組:用數的方法:數出紅珠子有幾個,黃珠子有幾個,再比較。

2組:這種方法太麻煩,我們組是找朋友:一個紅珠子和一個黃珠子是一對朋友,最后剩下哪種顏色的珠子,哪種顏色的珠子就多。

3組:我們組還有一種方法:如果開始第一個珠子是紅色,最后一個也是紅色,那就是紅珠子多;如果開始第一個珠子是紅色,最后一個是黃色,那就是兩種珠子同樣多。

師:同學們真聰明,說得妙極了!好了,這節(jié)課你們學得很好,數學王國里還有許多奧秘呢!只要同學們細心觀察,好好學習,一定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教學設計說明。

低年級兒童在入學前,通過對各種物體的感知,已經積累了有關比多少的感性經驗。教材又為學生提供了生動有趣的情景。本節(jié)課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放手讓學生去觀察、去操作、嘗試,做他們想做的,在做中學到知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語言是思維的基礎,一年級孩子剛入學,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很重要。本節(jié)課我重點放在學生說和做,結合孩子的生活經驗,培養(yǎng)數學興趣,為今后學好數學打下良好基礎。

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篇四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二年級下冊第78例4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直觀認識算盤,知道算盤各部分的名稱,學會用算盤表示數。

2.經歷用算盤表示數和數數的操作過程,掌握用算盤記數的方法,初步滲透位值思想。

3.了解算盤的歷史,知道算盤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fā)明之一,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fā)學生對算盤的熱愛。

目標解析:在認識算盤的過程中,了解上珠與下珠在表示數時的意義;在用算盤表示數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位值制”,為后續(xù)學習數位順序表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認識算盤,會用算盤表示數。

教學難點:帶有上珠的數的讀、寫。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謎語揭題。

(一)復習舊知:(課件出示)。

1.口答。

2.數一數。

3.讀,寫數。

(二)謎語揭題。

1.猜謎語:同學們回答得真棒,那接下來我們來猜個謎語吧。課件演示:一座城,四面墻,一群珠寶里面藏。若用小手撥一撥,噼里啪啦連聲響。

二、借助算盤,探究新知。

(一)認識算盤。

1.了解算盤各部分的名稱。

(1)教師介紹名稱。出示算盤,讓學生觀察并了解算盤的結構,最后介紹算盤的框、梁、檔和珠子。

(2)明確上珠和下珠的意義。

梁下面的珠子叫下珠,一個下珠表示。

1;梁上面的珠子叫上珠,一個上珠表示5。

2.認識算盤上0~9的表示方法。

(1)1~4的表示。教師演示撥一個下珠表示1,撥2個下珠表示2……。

(2)5~9的表示。教師演示5怎么表示,5一般不用5個下珠表示,而是用1個上珠表示。同桌互說6~9怎么表示法,再匯報演示。

(3)0的表示。空檔表示0。

(二)運用算盤。

1.介紹撥珠指法。(教師演示)。

2.了解如何定位。教師先在任意檔上撥9,然后讓學生想想怎么撥10。通過觀察,無論用哪種方式,都必須確定個位,并做好記號。在比較中,優(yōu)化方法:通常用最右邊一檔作為個位。

3.用算盤記數。

(1)撥出563。先獨自撥,再指名上黑板演示,最后集體評價。學生撥好后在算盤上從右往左確認個位上是幾,表示幾,十位上是幾,表示幾十,百位是幾,表示幾百??纯瓷舷轮樽邮欠駬苷_。

(2)撥出1000。著重讓學生體會個位、十位和百位都沒有時是空檔,千位是1個下珠。

4.用算盤數數。

(1)先撥出99,然后邊數邊撥到110。讓學生感受“拐彎數”在算盤上的表示。(教師演示)。

(2)先撥出497,然后邊數邊撥到502。

三、實際應用,鞏固新知。

(一)基礎練習1.教材第78頁“做一做”。學生通過在算盤上撥數,進一步認識算盤,應用算盤。

2.互動練習。同桌合作,一個學生說數,另一個學生撥數,然后一起寫數。

(二)綜合應用。

1.完成教材第81頁第11題。學生找到相同的數后,讀一讀這些數,再說一說這些數的組成。

2.討論計數器撥數和算盤撥數的異同點。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一)回顧小結。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你認為算盤撥數要注意什么?

(二)欣賞拓展。

1.介紹算盤的歷史。課件呈現第78頁“你知道嗎”,教師加以介紹。

2.展示各種算盤,學生欣賞。

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篇五

教學目標:

1、經歷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的過程,掌握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2、進一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知識遷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組織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比、怎樣想的,把生活經驗上升為數學認識。

教學難點:

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談話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1、(出示復習課件):全班集體回答。

2.談話:你們能給數學王國里的寶寶找找他們的家嗎?(出示課件)這些數有的大,有的小,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出示課件)請聽:(教師講述故事)。

2、(出示課件)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誰撿得多呢?為什么?(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揚說得對的小朋友。

4、(出示課件)指出:比較兩個小動物誰撿得多,也就是比較38與46的大小。(板書:4638)。

追問:你是怎樣比較這兩個數的?(看十位,一個是四十幾,一個是三十幾,肯定四十幾比三十幾大。)。

在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可以用多種方法。兩個數的大小關系可以用學過的數學符號表示,我們一起用手勢表示一下。(出示課件“〉”)。

5、指名板書后全班讀一讀。

6、練習擴展(出示課件)學生說一說想法。

師小結: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

7.擴展練習。(出示課件)。

師小結: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當十位上的數相同時,就比個位,個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

8、再獨立完成試一試。(出示課件)。

(1)這兩組數我們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嗎?(學生在書上完成)。

(2)說說你是怎樣想的?(53和56要比個位,因為十位上都是5。

100和98比的是數位,三位數肯定比兩位數大。)。

師引導學生總結:十位上的數不同時,要先比較十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相同時,要進一步比較個位上的數;100大于所有的兩位數,所有的兩位數一定大于一位數。

三、組織練習,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題。

提問:我們再來看看,小白菜又給同學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你們能回答嗎?

你能說一說六十幾有哪些數?(按順序說一說)這些數與六十相比,比六十大還是小?比七十呢?(個別學生回答)。

口答:四十幾在幾十與幾十之間?八十幾比幾十大,比幾十小?(集體口答)。

2、(出示課件),集體練習后,學生獨立完成后三道“想想做做”第2題。

指名匯報。

3、“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同桌學生互相檢查。

4、“想想做做”第4題。

(2)寫出三個個位上都是6的兩位數。

(這個學生在黑板上排,其余學生坐在座位上排)。

為什么這樣排?(可以從小到大,也可以從大到小排)。

個位上是6的兩位數有幾個?(順次說一說)。

(3)寫出三個十位上都是6的兩位數,比一比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讓學生多獨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流。(同桌交流)。

四.擴展延伸。

1.談話:剛才小朋友寫了幾個數,老師也寫了三個表示天氣溫度的數(2度20度35度)我們一起讀一下。

你能猜一猜它們各是什么季節(jié)的氣溫嗎?(小組討論后匯報)。

你能用符號表示三個數的大小關系嗎?

2、學生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五、總結評價。

1.今天的數學課你學得開心嗎?你有什么收獲?

2、游戲(排路隊)。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還想寫數嗎?請你們每人再寫一個數。在小組里比一比誰寫的數最大,誰寫的數最小。

(2)排路隊:出示路隊旗(旗上分別寫著:“比30大而比60小的數”“比30小的數”、“比60大的數”)。

根據剛才自己寫的數到前面來排隊,然后排著整齊的隊路隊下課。

板書設計:

46﹥38。

53﹤56100﹥98。

兩位數。

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篇六

1、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初步學習對數量的估計,逐步建立數感。

2、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

例6的投影片、小小養(yǎng)殖場和鞏固練習l以及游戲題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1、按順序寫敷.。

2、62后面連續(xù)的五個數是()。

62后面的第五個數是()。

3、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把下列各數排列起來。

35、87、70、62、15、6。

1、投影出示例6.。

教師:紅球有幾個?(58個)藍球有幾個?(15個)黃球有幾個?(10個)。

大家一起從15數到58,數的過程體會到15到58要經過好多的數。

教師告訴學生,58比15多得多,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紅球比藍球多得多。

2、投影出示小小養(yǎng)殖場。

小組討論:小小養(yǎng)殖場,誰比誰多一些,誰比誰多的多,誰比誰少一些.。

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結論:鵝比鴨少一些,鵝比雞少得多,雞比鴨多的多等等。

1、小娟有37張郵票.(投影片出示)。

本題可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幾張郵票?

(2)小紅可能有幾張郵票?

2、第43頁“做一做”

第1題:4人小組根據題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一句話。

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提問個別學生,集體訂正.。

第3題:看誰最聰明:你能想出幾種答案?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3、下面各數中,誰比誰多一些,誰比誰多得多,誰比誰少一些?

15、17、45。

把你的收獲說給大家聽一聽。

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篇七

司馬光,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卒于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是北宋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進士出身,歷任館閣校勘、同知禮院、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御史中丞、翰林院學士兼侍讀等職。熙寧三年(1070年),他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同,堅辭樞密副使,以端明殿學士出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臺,退居洛陽,專事著史。哲宗即位,高大后臨政,召司馬光入主國事,任命為相(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身后追贈太師,封溫國公,謚文正。

司馬光家世代為宦,父親司馬池為宋仁宗寶元慶歷間名臣,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一生以清直仁厚享有盛譽。司馬光受家庭熏陶,篤誠好學,七歲時,“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從此,“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15歲時所寫文章,時人稱許之“文辭純渾,有西漢風”,20歲時中進士甲第,可謂功名早成。但他并不以此“矜夸滿志,昆明于物,如謂大下莫己若也”,而是豪邁地提出:“賢者居世,會當履義蹈仁,以德自顯,區(qū)區(qū)外名何足傳邪!”這些話反映了青年司馬光的胸懷與器識,立志以仁德建功立業(yè),不求虛名。因此,步入仕途后的司馬光,繼續(xù)廣泛深入地學習,達到了博學無所不通,音樂、律歷、天文、術數皆極其妙的淵博程度,其中最用心力的是對經學與史學的研究,尤其,_對古籍閱讀極廣,考察極細,可謂通習知曉,爛熟于胸。他隨讀隨作札記,僅26歲一年所寫讀史札記,便多達30來篇,就中萌發(fā)了刪削卷帙浩繁的古史成一部編年體通史的著史想法,以方便閱讀,而更為深沉的動力,則是封建政治的需要。

當時,北宋建國近百年,已出現種種危機,具有濃厚儒家思想的司馬光,以積極用世的態(tài)度,連連上疏,陳述自己一整套的治國主張,大致是以人才、禮治、仁政、信義作為安邦治國的根本措施,這在當時,是有積極意義的。除上疏陳述主張外,在他本人的從政活動中,亦能堅持原則,積極貫徹執(zhí)行有利于國家的決策方略,尤其在薦賢斥佞的斗爭中,他犯顏直諫,面折廷爭,從不顧及個人安危,被稱為社稷之臣,神宗也感慨地說:“如光者,常在左右,自可無過?!?/p>

在熙寧變法中,司馬光與主持變法的王安石發(fā)生嚴重分歧。就其竭誠為國來說,二人是一致的,但在具體措施上,各有偏向。王安石主要是圍繞著當時財政、軍事上存在的問題,通過大刀闊斧的經濟、軍事改革措施,來解決燃眉之急。司馬光則認為在守成時期,應偏重于通過倫理綱常的整頓,來把人們的思想束縛在原有制度的制約之內,即使改革,也定要穩(wěn)妥,認為“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則修之,非大壞不更造也”,因為“大壞而更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無,臣恐風雨之不庇也”。司馬光的主張雖然偏于保守;但實際上是一種在“守?!被A上的改革方略。從王安石變法中所出現的偏差和用人不當來看,證明了司馬光在政治上的老練和穩(wěn)健,除了魄力不及王安石外,政治上是成熟的。

在政見不同、難于合作的情況下,司馬光退居洛陽,通過編纂史著,從歷史的成敗興亡中,提取治國的借鑒,“使觀者自責善惡得失”。應該說,司馬光著史,是其從政治國的另一方式。早在宋仁宗嘉佑年間(1056——1063年),他曾與劉恕商量說:“余欲托始于周威烈王命韓趙魏為諸侯,下訖五代,因丘明編年之體,仿荀悅簡要之文,網羅舊說,成一家之言?!边@說明他30多歲時,已醞釀出《通鑒》的規(guī)模。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首呈《歷年圖》25卷,二年后又呈《通志》八卷,說明他在政事活動之余,已進行撰寫。他的著史得到宋英宗、宋神宗的稱贊、支持,宋英宗同意他設立書局,自擇官屬,神宗以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而命名為《資治通鑒》,并親制序文,以示重視。除了允許其借閱國家所有的圖書資料外,神宗還將穎邸舊書3400卷,賞賜給司馬光參考。修書所需筆、墨、絹、帛,以及果餌金錢之費,盡由國家供給,為他提供了優(yōu)厚的著書條件。

司馬光著史,還選取了劉恕、劉(分文)、范祖禹等人做為助手,他們既是當時第一流的史學家,又與司馬光在政治、史學上觀點一致,故能在編書中各顯其才,通力合作?!锻ㄨb》的成功,與他們的努力分不開,但最終使《通鑒》達到光輝頂點的,還決定于主編司馬光的精心著述。正如劉恕之子劉羲仲所說:“先人在書局,只類事跡,勒成長編,其是非予奪之際,一出君實筆削?!?/p>

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篇八

1、認識本課15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字只識不寫,認識5個新偏旁。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晨光照耀下,風、樹、鳥、云、海煥發(fā)的勃勃生機。

教學重點。

認識5個新偏旁,會寫7個生字。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感受晨光照耀下,風、樹、鳥、云、海煥發(fā)的勃勃生機。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清晨海邊晨光微露的美麗景象,播放輕柔舒緩的背景音樂。

師描述:清晨,大海醒了,在海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道亮光,那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這就是--晨光。

2、“晨”是前鼻音,也是翹舌音,誰來讀好這個詞?

3、出示生字卡片“光”,看老師寫“光”,記住它的筆順。

要領:上半格寫尚字頭,先中間,再兩邊,一橫長長寫在橫中線,“兒”字寫在下半格,甩開雙臂大步走。(一起書空)。

4、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晨光。

5、指圖:看,這晨光多美啊!小朋友們,你們認識晨光和它的朋友嗎?請小朋友們仔細聽。

二、聽文識字,引導初讀。

1、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2、晨光都有哪些好朋友?你聽出來了嗎?(風、樹、鳥、云)。

每天清晨,只要晨光一出現,它們就會一個個地被(卡片)--叫醒(讀準“醒”)。

3、讓我們一起去叫醒晨光的好朋友吧!出示(第一句):

(1)自己讀讀這句。

(2)誰第一個來叫醒它們?

(3)這些好朋友們可真有趣,一起讀一讀。

4、最淘氣的要數云了,它搖身一變,就變成了許多可愛的小水滴,滴落在大海里,瞬間,海水竟變藍了,藍藍的海水洗亮了升起的太陽,太陽公公開心地笑了。

課件分別出示:變成雨滴。

滴落變藍。

洗亮升起的太陽。

(背景圖是可愛的雨滴爭先恐后地跳入蔚藍的大海,太陽公公微微笑)。

a(1)開火車讀詞語,“成”讀準后鼻音。

(2)“成”字里藏著一個有趣的字,看老師把它找出來。(用紅筆描出“成”里的“戈”)。

(3)認識“戈”字旁,讀一讀,寫一寫,記住它的樣子。

(4)給“成”找朋友。

b(1)出示“亮”,巧妙記住“亮”:像棟小樓房,一點一橫是屋頂,開扇窗戶亮堂堂,禿寶蓋兒在窗下,幾字好像把門開。

(2)認識新偏旁:(紅筆描出一點一橫)是“亮”的偏旁,叫玄字頭。

(3)給“亮”找朋友。

c出示“起”

(1)拼讀,認識偏旁:走,范寫外面的“走”,最后一條腿要伸伸長,里面“己”的筆順,把自己藏里面。

(2)“起”有哪些好朋友?

d出示“的”“陽”

(1)“的”讀好輕聲,找朋友。

(2)認識雙耳,指導寫法,給“陽”找朋友。

把詞語送到句子里讀一讀。出示第一句話,練習讀。

5、引讀第三句“太陽睜著眼睛--到處熱熱鬧鬧”

(1)出示“處”,認識新偏旁:冬字頭,記住寫法。

(2)給“處”找朋友。

6、出示全文感情朗讀。

三、指導寫字。

完成《習字冊》“光、成、亮、起”4個字。

四、板書:1、晨光。

風、樹、鳥、云、海、太陽。

第二課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受晨光照耀下,風、樹、鳥、云、海煥發(fā)的勃勃生機。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感受晨光照耀下,風、樹、鳥、云、海煥發(fā)的勃勃生機。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

1、同學們,和生字寶寶打聲招呼--。

2、出示生字,學生認讀(光成亮起的陽處)。

二、展開想象,朗讀感悟。

1、清晨到了,讓我們和晨光一起去把它的好朋友叫醒吧。

出示第一句,一起讀。

(1)晨光是怎樣叫醒風的?它對風說了什么?(練習對話演一演)。

(2)用朗讀來告訴大家你的感受吧?。ㄖ笇Ю首x)。

(3)同桌演一演、說一說二、三、四行。

(4)指導朗讀。

(5)這么多好朋友都被叫醒了,真熱鬧?。≌l來讀好這一句?

2、調皮的云娃娃又會做什么呢?趕快讀讀第二句你就知道了。

(1)調皮的云娃娃做什么了,誰來說一說?

(2)云娃娃就像神奇的魔術師,看,早晨的一場小雨過后,海水顯得更藍了,這時候出現在遠處的海平線上,慢慢地、慢慢地露出了紅紅的臉蛋,一切都亮起來了,真美?。?/p>

誰來把這美麗的景象讀給大家聽聽。

(3)紅彤彤的太陽放射出萬道光芒,喜歡陽光的小朋友一塊兒來讀讀吧!

3、引讀并出示第三句話,并想象說話。

陽光下的世界真美啊!誰來把這美麗的世界帶給大家?

指導讀好第三句話。

太陽的眼睛還看到了誰呢?你能說一說嗎?出示:太陽睜著亮眼睛,望著____,望著____,望著______。

世界上美好的事物真是太多了,難怪說到處--花花綠綠,到處--熱熱鬧鬧。

三、誦讀詩歌,感受美好。

1、想象:早晨海邊的美景(樹--風;海水--沙灘;小鳥--天空;太陽--大地)。

2、美美的朗讀課文。

3、背誦課文(填空式--完全背出來)。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的”,(1)說一說:()的樹()的鳥()的云。

()的大海()的云()的花。

(2)書寫要點:左小,上平齊,上面的兩撇短。

2、出示“陽”,(1)認識新偏旁,雙耳,指導書寫,兩筆,第一筆橫撇彎鉤,第二筆豎。

(2)書寫要點:左窄長,豎挺直;右方正,放正中。

(3)早晨的太陽叫朝陽,傍晚的太陽叫夕陽。

3、出示“處”(1)認識新偏旁,冬字頭,指導書寫。

(2)給“處”找朋友。

(3)書寫要點:左收緊,捺伸展,豎靠左,要挺直。

五、作業(yè):完成習字冊。

六、板書1、晨光。

花花綠綠。

熱熱鬧鬧。

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篇九

學習目標:

1、經歷4的乘法口訣編制過程,體驗運用口訣的優(yōu)越性;掌握4的乘法口訣,會用4的口訣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通過問題情景的探索,使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連加算出得數,編制4的乘法口訣;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找規(guī)律記憶口訣,使學生會用口訣解決問題。

3、培養(yǎng)合作意識,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練習。

教學重難點:

重點:4的乘法口訣的得出與掌握。

難點:熟練運用口訣完成表內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

2、板書課題。

二、問題探究。

1、一串需要4個紅果,兩串需要多少個?3串、4串……呢?

學生一邊數數一邊填表。

2、能列出乘法算式并編制出口訣嗎?

3、組織學生獨立列式、編制口訣、全班匯報學生獨立列式,編制口訣。教師板書。

4、談論總結熟記口訣方法。

三、實踐應用。

“說一說”“連一連”

學生組內練習。

獨立完成連線任務。

板書設計:

小熊請客。

紅果有幾串123456789。

紅果有幾個4812162024283236。

教學反思。

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篇十

今天我給大家說課的題目是《數的順序及比較大小》,我從教材、教學流程、教法、學法、板書設計、學習評價四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第三課時“數的順序及比較大小”。

2、教材分析。

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20以內各數的認識及比較大小,這為過度到本節(jié)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38頁百數表格圖有助于學生形成初步的數感,“做一做”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比較兩個兩位數大小的方法。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能力目標:在觀察、操作、比較的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善于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及數的順序。

難點:正確熟練地進行比較。

二、教學流程。

(一)復習(轉自數學網)。

首先進行讀數和寫數的復習,使學生對100以內的數有更好的認識,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一個鋪墊。

(二)教授新知。

復習完以后我就開始進入新課,利用多媒體課件顯示百數圖,讓學生按照數的順序逐行獨立完成。通過填寫100以內的數目表,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為后面學習比較數的'大小做了準備(板書課題:數的順序)。之后讓學生利用手中的水彩筆來完成例七中的第1題:給十位是3的數涂上黃色;個位和十位數字相同的涂上粉色。學生在涂色活動中加深對數位意義的理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之后的第2題,讓學生進一步探索百數圖的排列順序,找出圖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通過觀察學生會發(fā)現從左上到右下這一斜行中的數個位和十位數字都相同;從右上到左下一樣數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數從1開始,逐漸增大到9,而個位上的數則相反,從9開始逐漸減小到1。對于這樣的回答我會給以肯定,表揚學生觀察仔細,積極動腦。

講完數的順序后我開始引導學生:既然我們已經認識了100以內數的順序了,想不想比較一下他們的大小。(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谜n件出示例八,先讓學生利用實物的多少比較相應數的大小,接著在做一做中直接比較數的大小。兩人小組進行交流,之后在班上交流學生的不同比法。比較學生的各種比法后,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沒有圖,怎樣比較兩個數的大???能不能找到一個較方便的比較方法呢?由此引入用計數器表示的兩個數比較大小的問題。用計數器擺出例八左圖中的兩個數39和45,然后想一想怎樣比,就能很快知道哪個數大?再用同樣的方法完成右圖中比較32和30的大小的數學。聽了學生比較的方法后引導學生歸納比較兩個兩位數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大,這個兩位數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數相同,再看個位上的數,個位上的數大,則這個兩位數就大。這個過程體現兒童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特點,便于學生掌握比較兩個數大小的一般方法。

三、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币虼私處熓菍W生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認識100以內數的數的順序,我讓學生拿出彩色筆親自動手操作體驗來完成百數格子圖,對數的順序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實物來比較,引申到用計數器,最后總結歸納出比較兩個兩位數大小的方法。這種教法一改過去的例題——示范——講解——練習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投入的觀察、探索的活動中,真正體現了教師的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特征。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板書設計。

數的順序及比較大小。

38,45。

五、學習評價。

教學中我采用了師評、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我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學習熱情的評價,以此來發(fā)揮評價的作用。

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篇十一

這節(jié)課上下來,效果沒有理想中的好,存在著很多問題,下面我就這這節(jié)課不足的地方和各位老師做一個簡單的交流。

首先,由于緊張的原因,本節(jié)課出現了很多口誤筆誤,比如,把“上課”說成了“起立”,把46寫成了48,38寫成了36等。其次,教學準備不足,課件上疏忽不應該出現,“大”字打成了“在”字等的錯誤不應該發(fā)生。另外,對學生的放手不夠,當學生的表達受到阻礙時,老師在幫著說,怕其他學生聽不到聽不懂,總是去重復學生說過的話,沒有給學生鍛煉的機會,包辦過多。還有,教學單一,新課教學以后,沒有舉一反三的`讓學生練習。最后,這也是我的最大的一個短板,語言不豐富(由其是兒童語言),太過于平淡,不能很好的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話與話之間的過渡顯得不自然。

當然,除了以上的不足之外,還有很多是沒有說到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多給我提些寶貴的意見,謝謝各位老師。

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篇十二

練習三(蘇教版數學二下教案)。

教學目的: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能正確比較千以內數的大小。

2.使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中進行估計,進一步體會“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義。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能正確比較千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中進行估計,進一步體會“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義。

教具準備:

光盤。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將繼續(xù)通過練習來鞏固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

(板書課題:練習三)。

1.說說下面各數的組成。

323769561936。

問:他們分別是幾百多?323比500要怎么樣?比100呢?

2.比一比下面各數的大小。

207○307657○269900○1000。

3.分別請學生說說比較大小時的思考過程。

三.綜合練習。

1.出示練習三第1題。

引導學生認真審題(1)明確三位數最小的數和最大的數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最后由老師歸納。(2)(3)讓學生獨立寫出符合要求的三位數,再思考比較它們之間大小的過程。

2.出示練習三第2題。

認真審題、獨立解答,

全班交流。

3.出示練習三第3題。

獨立完成。

交流思考過程。

對于可以的想法給予肯定。

4.出示練習三第4題。

觀察數軸,問:你發(fā)現了這兩條數軸分別是怎樣排列的?

問:左邊的數比右邊的數大還是小。

學生獨立填完后交流。

5.出示練習三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匯報交流。

6.出示練習三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說說思考過程。

7、出示練習三第7題。

(1)生弄清題意,完整口述題意。

(2)生獨立完成。

(3)指名反饋,夠買一臺微波爐嗎?為什么?

8、出示練習第8題。

1)生弄清題意,完整口述題意。

(2)生獨立完成。

(3)指名反饋,各人估猜的雞和鴨的只數會有一些差異,只要大體合理就可以。

1)生弄清題意,完整口述題意。

(2)生獨立完成。

(3)指名反饋,各人估猜的雞和鴨的只數會有一些差異,只要大體合理就可以。

9、出示練習三第9題。

9、出示練習三第9題。

1)學生獨立填寫。

2)反饋說一說自己填寫的方法和策略。

3)想一想:如何能一個不少的按規(guī)律來寫呢?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些練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小結:其實“遠得多、近得多、少得多、快一些、慢一些”等等都是相對與某一個數來說的,不是絕對的。

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篇十三

教學目標:

1、認識16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懂得做事要有實際行動,不要光說不做。

教學重點:

認、寫本課生字,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因為他的橋架在嘴上,而小熊的橋架在河上”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1、播放多媒體課件:一條水流湍急的河,河上沒有橋……。

這是一條水流湍急的小河,河上沒有橋,怎樣才能過河呢?讓我們一起想想辦法吧!

(生自由發(fā)言)。

2、師小結導入。

是啊!如果在河上架一座橋,那就方便多了。我們的朋友小猴和小熊也是這樣想的。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自己讀讀課文,畫出生字。

2、學習生字。

(1)師帶讀生字,齊讀,比賽讀。

(2)師重點提示“森、便、劃”的讀音。

(3)說說音節(jié)的特點。

(4)游戲鞏固。

課件出示架橋游戲:將木板上的詞語讀出來,讀對一個就在橋上架一塊木板,全部讀對就架好了一座橋。

(5)將生字寶寶帶入課文,比一比誰能將課文讀得更流利。

三、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要求會寫的字。

2、小組內說說字的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

3、將你認為寫時需要注意的地方輕輕地提醒你的同桌。

4、師重點指導“橋、要、沒”,師范寫,生描紅。

5、展示優(yōu)秀作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6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懂得做事要有實際行動,不要光說不做。

教學重點:

認、寫本課生字,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因為他的橋架在嘴上,而小熊的橋架在河上”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生字詞。

課件出示詞語,認讀。

二、熟讀課文,情境學文。

1、播放課文錄音。

思考:誰和誰想要架橋?

2、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

3、讀句子,誰來說說,他們?yōu)槭裁匆軜蚰?

4、理解:方便。

5、學習第2自然段。

(2)根據學生回答,出示課件。

(3)繼續(xù)出示課件。

讀一讀,想一想:如果你是小熊,你會準備些什么東西來造橋?

(4)表演讀上面兩句話:男生讀寫小猴的話,女生讀寫小熊的話,邊讀邊演。

6、學習第3、4、自然段。

(1)課件出示:河上架好了橋,是誰架的呢?

(2)課件出示:大家都在夸獎小熊,只有小猴很不好意思地站在河邊。

此時此刻,小猴心里怎么樣呢?為什么?

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你想向誰學習?為什么?

三、再讀全文,總結拓展。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讀了課文,我想對小熊說什么?想對小猴說什么?

3、師小結。

我們做事情,不能光說不做,要有實際行動。

1、在生字的教學上,還要多花一點點時間,課文分析的時間可以短一些。

2、學習生字時要重點指導“便”這個字。

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篇十四

一年級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孩子們從學前教育過渡到小學教育,各種學習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都要從此時抓起。剛開始的一個月更是各方面老師都要“操心”,從課堂到課外,無時無刻不要給孩子們進行提醒,現在我們班的孩子們已經基本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課前準備,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等等。

在教學方面,緊抓課程標準,從最開始的簡單識字讓孩子認識一些可能在學前教育已經認識的一些生字,通過一些簡單的兒歌,在讀書的訓練上我采用了當天閱讀最認真的小朋友就可以當隔天的小老師進行帶讀的辦法,或者是小組讀、合作讀、男女讀等多種形式的手段來提高孩子們對課文進行多次閱讀的興趣。

使孩子產生強烈的興趣,讓孩子更加自信的、迅速的融入小學生活中。其次,就是漢語拼音的教學,漢語拼音的學習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拼音的學習對孩子來說是枯燥乏味的,現在我們采用了韓興娥老師的教學方法,以讀代講,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再借助《學拼音兒歌》,通過里面的小兒歌,學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并且借助插圖理解兒歌,既培養(yǎng)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拼音學習能力。同時我還通過蓋小印章,發(fā)小獎狀的獎勵的措施再一次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最后,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孩子的字寫得好壞美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語文水平。一年級的孩子年齡還小,握筆姿勢有很多都不正確需要老師及時糾正,如怎樣握筆,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因此,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會時不時地利用小口號對他們進行提醒,比如說:“身坐正,腳放平”,“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課桌一拳遠,手離鉛筆一寸遠”孩子們都會接著口號說下去,并對自己不良的坐姿經行修改。同時我還要抓好學生的書寫質量,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書寫的'位置等。既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又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

不足以及需要反思的地方:

1、由于學生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問題,學習程度、性格方面會對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因而班級里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有些學生聲音很大,熟練朗讀;有些學生聲音很小,朗讀不夠熟練。

2、有些孩子們讀的不熟的內容,上課多進行幾遍朗讀,沒有把握好時間,導致當堂的任務沒有完成。

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篇十五

《口耳目》課文中的生字都是高頻字,如:口、耳等字,同學在生活中可能都已經接觸過,同學應該會讀、會認。因此,我根據象形字近于圖畫的特點,在學習時,我努力讓學生發(fā)揮豐富的形象力,通過讓學生做游戲指五官、猜字謎、畫古字、讀今字等多種活動一邊感受漢字的演變過程,一邊對漢字的各部位進行了形象的分析,從而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快速認識了“口耳目”。

識字課本中“多讀”是必不可少的項目,但一味的反復練讀,小朋友就會失去興趣,所以我們在識字課中總會運用許多游戲。為了鞏固本課的字,我再次利用卡片分類(圖片、古字、今字)三組來找朋友的游戲,不僅牢記了本課的生字,而且激起了認識更多象形字的欲望。因此在闖關四中拓展的幾個象形字,學生就會輕松猜出。漢字不僅僅是單調的筆畫組合,而是一張張生動的圖畫,讓孩子們在充滿情趣的游戲中,認識漢字、了解漢字,感受學習漢字的樂趣。

在識記字形的環(huán)節(jié)中我采用比較法教學“日”與“目”。學生觀察“日”與“目”的字形時,發(fā)現“日”字里面是一橫,“目”字里面是兩橫,比較之后為了讓學生加深記憶。接著,我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學過這兩個字,你能不能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日”與“目”的記憶,讓學生思考了片刻。有同學主動站起來說:“老師,‘日’表示太陽,你看,天上太陽不就是一個嗎?所以‘日’字里面只有一橫?!俊硎狙劬Γ伺c動物的眼睛有兩只,所以‘目’字里面就有兩橫。

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覺得這節(jié)課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不錯。尤其是口頭組詞可以看出學生的知識儲備非常豐富。

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篇十六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能夠熟練地一個一個地或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

2.數的組成講課教案: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具準備。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數的組成講課教案。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回答問題:

1個十和2個一組成()。

20是()個十組成的。

5個一和1個十組成()。

()個十和()個一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頁圖。

提出問題:

(1)畫面上有幾個小朋友?(4個)。

(2)他們在干什么?(數一共有幾只羊)。

(3)他們都說了些什么?(有的說大概有100只,有的說比20只多得多……)。

教師:他們回答對嗎?這些羊大概有幾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數、數的組成。

二、新授。

1.教學例1。

(1)教師:同學們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數出l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學生動手操作)。10個一是多少,(10個一是一十)(板書)是幾捆?(一捆)繼續(xù)數出10根捆一捆.

教師:你們如果再接著數出9根,現在一共是幾根?(29根)。

(2)教師拿出一排木塊,全班同學數一數有幾塊?(10塊)拿3排木塊是多少塊?(30塊)再加2塊呢?(32塊)接著再加3塊現在一共是幾塊?(35塊)。

(3)教師:剛才我們已數出30根小棒是幾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現在一共是幾捆(10捆)?10捆是幾根小棒呢?(100根)10個十是一百。(板書)。

教師:數物體的個數可以1個1個地數,還可以10個l0個地數,10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100)。

2.教學例2。

(1)數小棒從三十五數到四十二。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35根小棒,看誰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數一直數到四十二。(強調數到三十九根再數一根是多少)。

四十二根是幾捆又幾根?

(2)離開實物直接數數,從八十八數到一百.

(3)做課本第35頁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做,先從五十六根小棒數到六十三根,再接著數到七十二根,有些學生可能對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數是什么有困難,老師要給予輔導。

教師出示3捆又5根小棒問學生現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導學生認真觀察。35根小棒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3個十和5個一組成多少呢?(3個十和5個一組成35)。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第35頁例2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形,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獨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的同學.

2.再投影出示第33頁圖。

提問個別學生:畫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這些羊有幾只?

3、兩人一組,互相說一說自己的學號,再說出它的組成。

四、布置作業(yè)。

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篇十七

“分類”這一數學思想在生活中普遍應用,但低年級學生沒有接觸到。但把它歸納成數學知識,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不易掌握。整節(jié)課我以游戲情節(jié)貫穿始終,向學生提供了數學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在這個情境中自己開動腦筋,利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在探索中去發(fā)現,明確探索的方向,從而調動思維的積極性,掌握分類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這個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的同時,讓學生感悟出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學生自主學習就是學生對所開展的學習活動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并在學習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性。本節(jié)課我的問題是開放的,目標是明確的,思維是發(fā)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結論是待定的,學生始終是積極主動的,其思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被深化。這一節(jié)課上下來,我覺得比較成功,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篇十八

剛入學的小學生有主動識字的興趣,對基本筆畫掌握較好,只是個別學生的書寫習慣還有待培養(yǎng),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慢慢培養(yǎng)。

第一次學習生字,興趣很高,對基本筆畫掌握較好,多數學生書寫習慣好,只是個別學生的書寫還有待練習。

一年級比較大小教案與反思篇十九

最近仔細看了《輔導員》雜志上發(fā)表的一篇調查報告。報告的題目是:《孩子,你快樂嗎?——天津市“關注兒童快樂”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在校期間的幸福感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同齡人的情感認同讓孩子感到快樂。

2.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讓孩子們感到快樂。

3.高素質的老師讓孩子感到快樂。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在德育戰(zhàn)線工作的教師,以上三個方面引起了我的深刻思考,尤其是第三個方面給了我最大的感觸。

的確,老師的一言一行總會影響孩子的喜怒哀樂。俗話說:好話冬天暖,壞話六月傷人。一個老師真誠的贊美,一個贊許的微笑,能讓孩子快樂很久。相反,老師的冷淡足以澆滅孩子心中希望的火種。所以,孩子渴望遇到善解人意的老師,社會歡迎高素質的老師,這是合理的。

孩子在學習和成長,情緒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天津的這份調查報告也表明,孩子們會喜歡知識淵博、和藹可親、開朗活潑的老師,并從中感到快樂。愛我,愛屋及烏,我覺得一個成功的老師一定是孩子首先喜歡的老師。只有這樣,他的課才能更容易激活孩子思維的火花;他的諄諄教誨可以被學生接受為像長輩或朋友一樣的關懷;只有這樣,他的心才能真正與孩子們的心相連。

所以我個人認為,作為一個老師,首先要做一個善于發(fā)現快樂,構建快樂,給孩子帶來快樂,被孩子喜歡的人。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身心健康、態(tài)度積極、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新一代!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172652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