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000字篇一
它不僅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一個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著什么,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典,永垂不朽的經(jīng)典。
從書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甚至是比較刻薄的人,這正是他的身世所決定的傅雷在幼年喪父,童年母親的嚴厲家教。在細節(jié)上修煉自己的品德,雖然家書中是許多教育兒子的話。
但實際傅雷自身都做到了,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養(yǎng)身教勝于言傳吧。當然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蘊的儒家文化,又有從頭到尾的接受唯物主義的思想是分不開的。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其實,我們身邊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jīng)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他們的頭發(fā)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
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杰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
從這里邊我想到了現(xiàn)在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確實令人擔憂,許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來越低,以致于現(xiàn)在的孩子不能適應社會,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正是中國父母的悲哀,所以培養(yǎng)一個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時候,該給予自由就給予,該讓他自己去冒險,就讓他去……不要過分溺愛,讓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
告訴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國家,所在的社會,以及這個家庭等一切一切他應該了解的東西。永遠不要說:“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之類的話。那樣他會不珍惜童年。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再說人自己一輩子都活不明白,有時候只能順其自然。你給予了他生命,有責任。每一位父母,每一個家庭,都只是暫時的避風港,要出海的船,是終究要出海的,要經(jīng)歷的風浪,是終究無法避免的。
人生的許多路,許多暗夜,只能獨自去面對,孩子的人生,父母無法去替代,去承擔。清華大學曾辭退了一個學生,原因是該生在學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帶。另有報道說,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雞蛋,只好哭著握著兩個雞蛋回家,這樣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現(xiàn)實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嗎?不奇怪!有這樣的教育,就會有這樣的孩子。
溫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風的,大自然中的樹木才能經(jīng)受狂風暴雨。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000字篇二
有你在,燈亮著。
——題記
深夜,佇立窗前,望著那蒼茫,深邃引入深思的天空,心中隱隱有一種沖動,精神的饑渴,歷史的荒漠,常常會讓回憶變得豐富,耐人咀嚼,讓我想起我的父親,想起無處不在的父愛,想起《傅雷家書》。
在這樣的深夜,讀著《傅雷家書》,我不禁淚流滿面,雖然讀這本書已不下三遍,每每于生活失意、彷徨之時,總是不自覺地讀它。在我看來,家書是所有文體中最簡單的。我喜歡簡單,所以我喜歡家書,因為簡單本身就是一種魅力。
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后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其聲殷殷,其意綿綿,其情拳拳。由這些信件匯集而成的《傅雷家書》曾先后再版5次,重印19次,累計發(fā)行超過100萬冊,數(shù)字雖不能說明太多,但時間足以證明一切:《傅雷家書》自問世以來已暢銷18年。打開《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
父親對孩子的深愛作為一條人類的公理,如同太陽的光輝溫暖著其間的每一個人。傅雷對傅聰?shù)膼圩允侨缡?,這樣的愛是高尚的、純潔的又是無私的,它蕩滌了世間塵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是舔犢情深的人間第一情?!岸嗌賹δ愕膼?,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是多么真摯的人間真愛呀。
然而,這樣的愛畢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種愛加威嚴式的教導,代之的卻是建立在父子心與心相互交流基礎(chǔ)上的一種隱沒、深沉的父愛。傅雷是“清高”的那類人,在他的骨子里都滲透著這種獨特的個性,當他把這種“清高”帶到給兒子的信中,卻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愛!
于是這一封封家書中便少了幾分唏噓不已,更沒了世事鉆營的技巧,寫下的卻是對人生、藝術(shù)的見解,對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人生何其大,真理又何其空!而這又是多么可能會使這些家書變成概念的準則!然而沒有,絲毫沒有!做父親的以其大半生的心路歷程來給愛子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歸宿!這般的昭示卻不是那種藝術(shù)化的“展示”,卻是結(jié)合了百般的勇氣和無私的愛。
傅雷極其敏銳地覺察到孩子在藝術(shù)之外所遇到的問題,譬如交友、感情、花銷等等。有一句話我一直記著,那就是“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創(chuàng)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個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個世界!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000字篇三
厚重的墨色深深地印在我的腦際,滄桑的照片沉沉地敲擊著我的心扉。這里有父母對孩子的諄諄教誨,這里有親密朋友之間的真誠溝通,這里有翻譯家與鋼琴大師之間的思想火花的碰撞。這是一本何等奇妙的著作啊!
可憐天下父母心!哪位家長不想讓孩子永遠陪伴在自己的身邊盡享天倫之樂呢?可又有哪位父母會因為自己濃濃的舐犢之情而愿折斷孩子遠飛的翅膀?1954年,“狠心”的傅雷夫婦為了讓兒子傅聰在鋼琴演奏方面有更大的發(fā)展,將其送到歐洲學習,直至1966年9月傅雷夫婦雙雙離世的十幾年的時間里,他們與兒子見面的次數(shù)寥寥無幾,每次相聚時間也極其短暫。為了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shù)的尊嚴,用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雙馨、人格卓越的藝術(shù)家”,所以就有了這一封封漂洋過海、情深意濃的家書。
信中傅雷夫婦與兒子談藝術(shù),談生活,談做人。他們豈止是供子衣食的嚴父慈母,他們也是孩子藝術(shù)生涯上的領(lǐng)路人,他們還是孩子人生旅程中的摯友。在信中,有關(guān)于鋼琴演奏技巧的指導,有關(guān)于藝術(shù)修養(yǎng)培養(yǎng)的建議,有關(guān)于注意生活細節(jié)的提醒,有關(guān)于處理感情問題的指津。
盡管我對藝術(shù)并沒有多深的理解,但是讀到傅雷的“靜對藝術(shù)加強深度,也就是你的藝術(shù)靈魂更堅強更廣闊了,也就是你的整個的人格和心胸擴大了”,我悟出了人生亦如藝術(shù),鉆得深才會有更高境界的道理;我也感覺到,這樣的話更像是一位藝術(shù)大師對學生高屋建瓴式的循循善誘。
盡管我也有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但當讀到傅雷說的“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一是到別人家里,進了屋子,脫了大衣卻留了絲巾:二是經(jīng)常把衣服插在口袋里,切忌!切忌!但望你不要嫌我煩瑣,而想到這一切都是為了你更加完美?!?我悟出了一個完美的人不能不注重生活細節(jié)的道理;我也感覺到,這是一位慈祥的父親對兒子發(fā)自內(nèi)心的叮嚀。
盡管我的感情觀尚未成熟,但當讀到傅聰媽媽朱梅馥女士說的“眼看你一天天的長大成熟,進步,了解的東西一天天的加多,精神領(lǐng)域也一天天的加闊,胸襟也一天天的寬大,感情也一天天的豐滿深刻:這不是人生最美滿的幸福是什么!這不是最雋永最迷人的詩歌是什么!”我悟出了成長原來才是人生最幸福事情的道理;我也感覺到這樣的話語更像是親密無間的朋友之間促膝談心式的溝通與鼓勵。
如果說父親傅雷的信是一座厚重的警鐘,時刻提醒在他鄉(xiāng)獨自生活的兒子,那么母親的信則如一瓶清香的花露水,不斷擦拭著在異國求學的兒子心靈的傷口?!昂⒆樱鄟硇?”這樣的話在信中屢見不鮮,無不滲透著父母對孩子的關(guān)切,可這薄薄的信件如何能載得動如此厚重的父母之愛?
我想起了我的一個同學的父母。
我這位朋友,她勤奮、樸素、為人真誠、成績也十分優(yōu)異。這一切都源自于她平凡而偉大的父母。
她的父母是普通的職員,兩人每月工資加起來不過兩千元,但正是這樣平凡的家庭造就了優(yōu)秀的她。
她曾悄悄地告訴我:“我的父母都是小學畢業(yè),沒有什么文化,所以他們千方百計地讓我學習,我每學年都報好幾個補習班,費用都在一千多塊,差不多是全家人一個月的生活費。為了讓我能有更充足的學習時間,父母在學校對面租了一套月租費六百元的房子陪讀?!?/p>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們用他們那春雨般的愛,悄無聲息地浸潤著我們每一位孩子。春雨匯成大海,在愛的海洋中,我們駕舟前行。無論舟有多大,卻如何能載得動舟下的父母之愛。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154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