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思考問題,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寫讀后感時可以引用一些專家學(xué)者的觀點或者與其他作品進行對比,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可讀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xué)習(xí)。
西湖夢讀后感篇一
你可見過白娘子與小青和法海打斗的情形?你可想過太平軍一下子射出兩萬個肉饅頭的情景?《西湖民間故事》能滿足你所有的欲望。這是一本充滿中國古典氣息的民間故事書,其中收錄了四十九個經(jīng)典傳神的故事,包括我們平時鮮為人知的《白娘子》,《金牛湖》,《虎跑泉》,《魯妹造傘》等等。每一個故事都十分精彩,讓人嘖嘖叫好,回味無窮。
看著這本書,我仿佛久久迷失在了故事之中,一直不能自撥。白娘子的身影似乎還在我眼前晃動著,那東坡肉的香味依然揮之不去。它讓我認(rèn)知了許多,也看到了許多,真是讓我大飽眼福了!不過,在這么多精彩的故事當(dāng)中,我最喜歡的非《饅頭戰(zhàn)》了,這個故事不僅風(fēng)趣幽默,而且不乏智者的思考,是個十分好玩的故事,就讓我來說說吧!
《饅頭戰(zhàn)》,一聽名字就十分特別,講得是太平軍花了兩萬個蔥花豬肉饅頭就“攻”下了一座杭州城。這是咋一回事兒呢?原來,是當(dāng)?shù)氐墓俦恢逼蹓褐灞鴤?,清兵連一口飯想吃到都十分艱難,太平軍正是抓住了這一點,用弓箭插上一個蔥花豬肉饅頭,射到清兵陣地里,清軍吃了饅頭后發(fā)現(xiàn)官員們給自己的待遇還沒敵人給的好。就一下子造了反,殺死了貪心官污吏,并讓太平軍平定了天下。
這個故事對我的感觸很深,它讓我知道了一下道理:真正的智者是不廢一兵一卒就能讓敵人輸?shù)眯姆诜娜恕?/p>
瞧瞧,這么一個小故事就可以告訴我們這么一個大道理,真是讓人贊不絕口!而《西湖民間故事》還有許多令人受益無窮的故事,這本書真的是十分讓人覺得傳神,好看不好看,我相信,看了你就會明白。
中華民族的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民間故事是我們文化的一種傳承方式,讓我們一起去體驗它,愛上它吧!
西湖夢讀后感篇二
《西湖漫筆》系當(dāng)代作家宗璞寫于1961年的名篇。古來寫西湖的名家圣手何止千萬!此文又有什么特點呢?細(xì)細(xì)讀來,使人感覺到文章主要描述了兩個字綠和變。顯然寫綠是為了襯托寫變,寫變才是表達中心;沒有綠的描寫,變就成了空中樓閣,而沒有變的點化,則綠也就成了過眼浮云。所以,如果說寫綠是繪景的話,那寫變才是所要寓喻的深意,作者高明就高明在對綠的描寫不只是寫它的色相,而是展現(xiàn)它的神韻,寫出它是生命的顏色,是茁壯的生命力。
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眼而來。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著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飛來峰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fā)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fā)藍,淺極了,亮極了。
漫步蘇堤,兩邊都是湖水,遠(yuǎn)水如煙,近水著了微雨,泛起一層銀灰的顏色。走著走著,忽見路旁的樹身上布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蔭蔭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
在花港觀魚,看到了又一種綠。那是滿池的新荷,圓圓的綠葉,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轉(zhuǎn)靠在水面,只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跳躍滿地。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滾著,簡直好像滿池荷葉都要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了。
無疑,所述都是寫景,但不論是詳寫還是略寫,文章都表現(xiàn)出把深意寓于勝景之中的特點,前者只是著意描寫了這幾處的樹、苔、荷葉,后者也僅僅是簡略的從自己的感受上寫了所見綠意的不同,而這一切又都是為了最終推出:變得快,變得好,變得神奇的贊嘆!
古人曰:煙云泉石,花鳥苔林,金鋪錦帳,寓意則靈。今以《西湖漫筆》觀之,確實如此。
《西湖漫筆》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游記散文,寫于五六十年代之交。這篇散文使她第一次在散文界獲得了承認(rèn)。杭州西湖是江南風(fēng)景佳麗之地,多有名篇吟詠于它。當(dāng)時初露頭角的宗璞,卻能在名家名篇之前泰然處之,毫不怯弱地寫出了嶄新的文字。字里行間透出她對西湖美色不敢造次的莊重感。
平生最喜歡游山逛水。這幾年來,很改了不少閑情逸致,只在這山水上頭,卻還依舊。那五百里滇池粼粼的水波,那興安嶺上起伏不斷的綠沉沉的林海,那開滿了各色無名的花兒的廣闊的呼倫貝爾草原,以及那舉手可以接天的險峻的華山……,曾給人多少有趣的思想,曾激發(fā)起多少變幻的感情。一到這些名山大川異地勝景,總會有一種奇怪的力量震蕩著我,幾乎忍不住要呼喊起來:“這是我的偉大的、親愛的祖國?!?/p>
然而在足跡所到的.地方,也有經(jīng)過很長久的時間,我才能理解,欣賞的。正像看達芬奇的名畫《永恒的微笑》,我曾看過多少遍,看不出她美在哪里,在看過多少遍之后,一次又拿來把玩,忽然發(fā)現(xiàn)那溫柔的微笑,那嘴角的線條,那手的表情,是這樣無以名狀的美,只覺得眼淚直涌上來。山水,也是這樣的,去上一次兩次,可能不會了解它的性情,直到去過三次四次,才恍然有所悟。
我要說的地方,是多少人說過寫過的杭州。六月間,我第四次去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來,已經(jīng)有九年了。這九年間,我竟沒有說過西湖一句好話。發(fā)議論說,論秀媚,西湖比不上長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論宏偉,比不上太湖,煙霞萬頃,氣象萬千。好在到過的名湖不多,不然,不知還有多少謬論。
奇怪得很,這次卻有著迥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時候,沒有花,沒有雪,沒有春光,也沒有秋意。那幾天,有的是滿湖煙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諝庵?,彌漫著經(jīng)了雨的梔子花的甜香。記起東坡詩句:“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北阆霒|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實在應(yīng)該仔細(xì)觀賞,領(lǐng)略才是。
正像每次一樣,匆匆的來又匆匆的去。幾天中我領(lǐng)略了兩個字,一個是“綠”,只憑這一點,已使我流連忘返。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眼而來。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著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飛來峰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fā)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fā)藍,淺極了,亮極了。峰下蜿蜒的小徑,布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覺得遍體生涼,心曠神怡。亭旁溪水琮凈,說是溪水,其實表達不出那奔流的氣勢,平穩(wěn)處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飛濺,如飛珠滾玉一般,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
西湖勝景很多,各處有不同的好處,即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黃龍洞綠得幽,屏風(fēng)山綠得野,九溪十八澗綠得閑。不能一一去說。漫步蘇堤,兩邊都是湖水,遠(yuǎn)水如煙,近水著了微雨,也泛起一層銀灰的顏色。走著走著,忽見路旁的樹十分古怪,一棵棵樹身雖然離得較遠(yuǎn),卻給人一種莽莽蒼蒼的感覺,似乎是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走近看時,原來是樹身上布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蔭蔭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有的青苔,形狀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來,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綠山水。這種綠苔,給我的印象是堅忍不拔,不知當(dāng)初蘇公對它們印象怎樣。
在花港觀魚,看到了又一種綠。那是滿地的新荷,圓圓的綠葉,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轉(zhuǎn)靠在水面,只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跳躍滿池。綠色,本來是生命的顏色,我最愛看初春的楊柳嫩枝,那樣鮮,那樣亮,柳枝兒一擺,似乎蹬著腳告訴你,春天來了。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xiàn)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再加上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滾著,簡直好像滿池荷葉都要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了。
從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遠(yuǎn)山青中帶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波平如鏡,船兒在水面上滑行,只有槳聲欸乃,愈增加了一湖幽靜。一會兒搖船的姑娘歇了槳,喝了杯茶,靠在船舷,只見她向水中一摸,順手便帶上一條歡蹦亂跳的大鯉魚。她自己只微笑著,一聲不出,把魚甩在船板上,同船的朋友看得入迷,連連說,這怎么可能?上岸時,又回頭看那在濃重暮色中變得無邊無際的白茫茫的湖水,驚嘆道:“真是個神奇的湖!”
《西湖漫筆》顯示了作家寫景文字的基本風(fēng)格:重視客觀對象的精微體察,描摹真切,情感內(nèi)斂,語言簡約雋永,盡量使你在客觀的對象中,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審美的愉快。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用細(xì)膩的筆觸刻畫了西湖之美,這種美有來自表面的風(fēng)景之美,也有附著在西湖身上的內(nèi)在美。對西湖本身的描寫可以說是本文最富有文采的地方。作者在這里用了擬人、引用、反問等修辭手法。在倒數(shù)第二段,作者將西湖比擬成人,用到了“滿湖的笑”“滿湖的歌”“西湖的度量”等一組擬人手法,使讀者對西湖的美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同時也會產(chǎn)生對西湖美景的向往之情。至于反問修辭,本段的最后一句用到了?!斑@熱鬧,不更千百倍地有意思么?”一句話使讀者不得不對西湖更加傾心。
西湖夢讀后感篇三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好書——《西湖民間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錢王射潮的故事。
在錢王掌管杭州的時候,錢塘江經(jīng)常發(fā)大水,害得兩岸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整日憂心忡忡。錢王不愿看到百姓受苦,于是不聽旁人的勸阻,勇敢地射中了潮神,替百姓除害。
看完了這本書,我不禁熱血沸騰。我腦子里顯現(xiàn)出這樣一幅場景。在一個大壩上,一個英氣十足的男子騎著駿馬,后面站著他的士兵。這就是錢王。錢塘江滾滾的大潮從遠(yuǎn)到近地襲來,而錢王不為所動,毫不畏懼,對準(zhǔn)潮頭,一箭射去。后面的士兵也紛紛射箭。只見潮神倒了下去,潮水退了下去。百姓們歡呼雷動。
聽說錢江南岸有個射潮廣場,我想應(yīng)該與這個故事有關(guān)。我請爸爸帶我去看看錢王的塑像。在錢塘江邊,遠(yuǎn)遠(yuǎn)地我就望見了錢王射潮的塑像。只見錢王騎著玉照獅子馬,瞪著銅鈴大眼,拿著弓箭,奔騰在這連綿江上。在他的身邊,萬支飛箭伴著他一起沖向潮神。他是這樣地英武,威風(fēng)凜凜。在塑像下,我好像變得很渺小。在這里,他享有他應(yīng)得的光榮和尊敬。
西湖夢讀后感篇四
提到西湖,我們都會想起秀麗的風(fēng)光,而巴金在這篇《西湖》中并沒有重點描寫西湖的美景,而是將筆墨放在了西湖的墓上,表達出作者對擁有偉大愛國主義情感的歷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和對西湖遺跡消失的憂思。
作者首先交代了自己喜歡西湖的原因,不僅僅是喜歡西湖的自然風(fēng)光,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人物、歷史、風(fēng)景和我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活起來了,活在我的心里,而且一直活下去?!边@是作者偏愛西湖的最大原因,他對這些歷史遺跡有著不一樣的情感。岳飛是“精忠報國”的典范,牛皋是具有反抗精神的愛國英雄,秋瑾是“巾幗不讓須眉”的民族英雄,于謙是憂國憂民、堅守高潔,張蒼水是死于忠義,“坐而受刃”。他們身上有著同樣的精神,那就是為民族大義,剛正不阿,視死如歸。我想這就是作者所鐘愛的原因吧。在描寫秋瑾的墓時,作者的心理描寫非常細(xì)膩。從風(fēng)雨亭的消失,變成矮小墓碑,再到連墓碑都消失了時的憂慮和不安,到最后期待的奇跡發(fā)生后喜悅之情。也是在印證文中提到的,這樣流芳百世的英雄是永遠(yuǎn)不會被人民忘記的。但是作者還是有所憂慮的,社會的發(fā)展和變遷,讓一些歷史遺跡消失或者瀕臨消失,這是一件讓人心痛的事情,作者舉于謙墓的例子正是諷刺了這樣的現(xiàn)狀,很讓人無奈。他們的精神我們不能忘,在緬懷歷史上的民族英雄是同時,是對他們的獻身精神和崇高的理想的頌揚,這是留給子孫后代財富。不能讓我們的子孫后代只能從書本上才能看到這樣的遺跡。
時至今日,仍然有一些古跡有如于謙墓一樣的遭遇,雖然國家這些年來一直加強對歷史遺跡的保護,但商業(yè)氣息越來越濃厚的今天,光大民眾缺乏遺跡的保護意識。我們不能讓類似秋瑾墓這樣承載著偉大精神的遺跡再一次從我們眼前消失,希望他們的精神能夠永遠(yuǎn)長存,這才會是一個有希望的民族應(yīng)該做的事。
西湖夢讀后感篇五
現(xiàn)在發(fā)揚的是什么思想?當(dāng)然是真善美的思想?,F(xiàn)在討人嫌的是什么思想?當(dāng)然是假惡丑的思想。那到底哪些是真善美的行為,哪些是假惡丑的行為呢?《西湖民間故事》這本書里就記載了很多。
傳說有一只金鳳,一條玉龍,把一塊石頭雕了很多年,雕成了一顆寶珠,卻被王母娘娘搶去。金鳳玉龍堅持不懈地找了好久,終于找著了,卻不想珠子跌落人間化為了西湖。金鳳玉龍便化成鳳凰山和玉龍山,日日夜夜守護著明珠。
在這個故事里,金鳳玉龍的堅持不懈精神值得贊揚,王母娘娘的自私自利行為讓人唾棄。
話說一個采寶人來杭州找金絲貓抲玉鼠,貓的主人老皮匠卻因為玉鼠是大家的所以不愿賣貓。誰知羊壩頭的一惡棍瘌痢頭阿五搶來了金絲貓先下了手,不料卻因為不知道方法摔碎了玉鼠又淹死了自己。采寶人只好自認(rèn)晦氣。
這些口口相傳的古老故事明顯反映出廣大老百姓對假惡丑的厭惡,想通過巧取豪奪發(fā)財?shù)膼汗髯罱K受到了懲罰。
還有一個故事是說,有一次,杭州缺水嚴(yán)重,官府硬逼著百姓們求雨。偏偏一個老頭兒不從。官府便讓他和他兒子去找水源。水源找到了,可大家挖了六丈六尺卻依然沒有水。官府不分青紅皂白把他們殺了。老頭兒的孫子又挖了三丈三尺,發(fā)現(xiàn)了一塊像龍眼睛的石頭,孫子心一橫一頭撞去,水流出來了,孫子死了。從此杭州便再也不缺水了。
這個故事強烈地反映出咱們百姓們對老頭兒一家三口的深切同情和敬意,憎恨愚昧無知殘暴的官府。
另一個故事也很有趣,一個杭州知府和一個老和尚下棋。老和尚給知府留了個面子讓他贏了,不料知府卻傲氣地奚落了和尚。和尚氣不過,便讓知府和自己的猴子下棋。走了幾步知府就輸了。知府惱羞成怒去捉猴子,卻撞扁了自己的鼻子,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我想那些和尚們和旁觀的一定在知府后面哈哈大笑,做人要謙遜要隨和,不能盛氣凌人,像知府一樣做人遲早要吃苦頭的。
《西湖民間故事》里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而且都富有教育意義。這些故事一定是爸爸媽媽們以及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們在那些沒有電腦游戲機的年代里在大樟樹或者大槐樹下聽他們的爸爸媽媽們講的,那時候他們聽后一定也哈哈大笑,然后評論了一番,又悟出了一些道理,最后他們長大后都成為了一群懂道理的人。我也喜歡這些故事,我也要成為講道理、追求真善美的人。
西湖夢讀后感篇六
作為杭州的小公民,我有很多機會到西湖邊游玩。晴湖、雨湖、雪中西湖……西湖的各時美景,我?guī)缀醵加锌吹竭^。盡管如此,我仍然覺得美麗的西湖有無窮的魅力。這個暑假,在老師的推薦下,我讀了《西湖民間故事》這本書。讀完之后,我才明白,西湖之所以總吸引著我、吸引著各地游客的真正原因。關(guān)于西湖的動人傳說,除了大家熟知的許仙與白娘子的故事,還有明珠、金牛湖、小黃牛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要數(shù)《明珠故事》了。
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從前有一條玉龍和一只鳳凰,在一座小島上玩耍時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一塊亮閃閃的石頭。經(jīng)過一天,一星期,一個月,一年……它們終于把這塊石頭磨成了一顆閃閃發(fā)光的明珠。玉龍和鳳凰每天都守著這顆明珠。王母娘娘知道后,也非常想得到這顆明珠,就趁玉龍和鳳凰不在,派天兵天將把明珠偷了過來。玉龍和鳳凰醒來發(fā)現(xiàn)明珠不見了,很著急。有一天,剛好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她請了各路神仙做客,還請大家觀賞明珠,神仙們見了都嘖嘖稱贊。這時,玉龍和鳳凰也看到了自己的明珠,想要把明珠拿回去??墒峭跄改锬镎f:“我是玉皇大帝的母親!世間的一切都是我的!”就在大家的爭搶中,一不小心,明珠掉到了人世間,落在地上,就變成了美麗的西湖。為了保護明珠,玉龍變成了玉龍山,而鳳凰變成了鳳凰山,它們永遠(yuǎn)守護著這顆明珠,直到今天。
《西湖民間故事》這本書中,像這樣引人入勝的故事還有很多。這本書不僅讓我對美麗的西湖有了更多的認(rèn)識,也讓我因為自己是杭州小公民而感到深深的自豪!讀了這本書之后,我相信不論是誰,都會像我一樣,對美麗的杭州西湖會更加向往。
西湖夢讀后感篇七
傳說很久以前,紫云洞里住著一條作惡多端的老黃龍和一條沒爹沒娘的小黃龍,它從小就給老黃龍做奴仆。老黃龍怕它逃走,連睡覺時也用龍爪抓著它不放。有一回,老黃龍睡得很香,小黃龍輕輕地從老黃龍的龍爪里逃出來,變成一位年紀(jì)輕輕的小后生走下山坡,看見有個放牛娃坐在地上哭,小黃龍不明白他為什么要哭,一問,原來他丟了地主一頭牛,接下來又碰到了一個老頭子和一個老婆婆,原來他們是繳不起租和欠了債。善良的小黃龍揭下一片片龍鱗片,分給他們。老話說“龍怕揭鱗”,小黃龍揭自己的鱗該有多疼呀!后來因為地主貪心,想將鱗片拿進火爐里鑄成一個大元寶,然而小黃龍是一條火龍,身上的鱗片是火龍鱗,一遇到火就會燃燒。這火大得不得了,氣味傳到老黃龍的鼻中,老黃龍一見小黃龍?zhí)恿?,生氣地到處噴火,小黃龍讓所有人都到西湖里挑水并向老黃龍潑水,就在大家七手八腳向老黃龍潑水時,人人都濺濕了,小黃龍也不例外,只見他頭上露角,手腳邊爪,現(xiàn)出了原形,并死去了。大家這才明白:那年輕的小后生,正是條火龍變成的。
人們把小黃龍埋了起來,后來墳堆裂開的口子處掛下了瀑布,為了紀(jì)念他,就在瀑布上塑了一個龍頭,還把埋著小黃龍墳的那個洞,叫做“黃龍洞”。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非常感動,它教會了我們做人的意義,要正義、要善良、要樂于助人,小黃龍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幫助別人,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榜樣。
《西湖民間故事》就象是給西湖披上了一層神秘的白紗,等待著我們?nèi)ソ议_那真實的面貌?!段骱耖g故事》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更開拓了我的視眼,更覺得西湖增添了幾分神秘感。
西湖夢讀后感篇八
好詞:
一溪活水、清淺、鮮潔、境界、崇山峻嶺、蜿蜒盤旋、并行、垛子、了望、堡壘。
好句:
遠(yuǎn)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發(fā)議論說,論秀麗,西湖比不上長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論宏偉,比不上太湖煙霞萬頃、氣象萬千。
亭旁溪水琤淙,說是溪水其實表達不出那奔流的氣勢,平穩(wěn)處也是碧澄澄的,流的急了,水花飛濺,如飛珠滾玉一般,在這一片綠色的影子中顯得分外好看。
感受:
這三篇文章分別寫了:泉城——濟南的趵突泉、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萬里長城,以及“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杭州西湖。源源不斷的趵突泉和綠的讓人愜意的杭州西湖讓我明白了大自然的神奇。巧奪天工的萬里長城又讓我明白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只有人類的偉大工程和自然的杰作合而為一才是最完美的一幅畫。如果真的有的話,那幅美麗的畫,肯定是像畢加索之類的.大畫家都畫不出來的。而能夠畫這幅畫的,只有兩個“人”——無窮的自然和人類扭曲在一起的力量才能完成折服宏偉壯麗的畫。
問題:
長城最西是嘉峪關(guān)。最東是山海關(guān)。可是“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中的“玉門關(guān)”在哪里?
西湖夢讀后感篇九
讀后感。
暑假里,我花了三天時間就把《西湖民間故事》看完了。因為這本書太吸引我了。書中介紹了許多西湖附近流傳下來的民間故事,都非常神奇,有趣!
《明珠》這個故事介紹了西湖是從天而降的一顆明珠變成的。直到現(xiàn)在,杭州還流傳著兩句古老的歌謠:“西湖明珠從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塘。”
讀了《魯妹造傘》這個故事,我知道傘其實不是魯班發(fā)明的,而是他妹妹發(fā)明的。沒想到魯班的妹妹也這么心靈手巧。
《石香爐》的故事讓我知道了“三潭印月”的由來。讀了故事,我真想馬上去“三潭印月”看看,感受一下它的神奇!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尋太陽》中的保俶。他為了幫村民尋回太陽不顧黑暗和寒冷一股勁地往前走。一路上,他翻過了許多高山,游過了許多大河,還有許多妖魔用盡各種方法想害死他,讓他失去尋找太陽的力量,可是他一點兒也不退縮,最后終于尋回了太陽。人們?yōu)榱思o(jì)念保俶,還在寶石山山頂造了一座“保俶塔”。
保俶多勇敢啊!我要向他學(xué)習(xí),做個勇敢的孩子,遇到困難不退縮,勇往直前!相信只要堅持到底一定能成功!
《西湖民間故事》中的每篇故事都是那么神奇有趣,還讓我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我非常喜歡讀,真是百讀不厭呢!
西湖夢讀后感篇十
喜歡看書可是我的愛好,暑假里我讀了好些書:《草房子》、《山羊不吃草》、《我要做好孩子》、《浙江民間故事》、《西湖民間故事》,其中留給我印象最深、自己最喜歡看的要算《西湖民間故事》了,。
這是一本講述有關(guān)我們家鄉(xiāng)杭州美麗西湖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它由許多的小故事匯集而成,從西湖的神話由來、流傳很久的許仙白娘子與法海和尚、靈隱飛來峰的來歷,一直到歷史上蘇東坡、白居易、岳飛、秦檜、乾隆這些真實的'人物和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所有這一切娓娓道來,一下子就把我?guī)нM了神話的傳說世界,讓我沉浸在無限的想象空間中。仿佛那些故事真的就像發(fā)生在昨天,發(fā)生在我的身邊,感覺用自己的小手就能輕輕觸碰到故事中的那些人,那種感覺真是太奇妙了!
今天的西湖美景與之相比有著天壤之別,往日破舊冷清的模樣早就被整潔的環(huán)境、熙攘的人群、來往的車水馬龍一片繁華的情景所取代,西湖已經(jīng)成為全世界人們向往的天堂,印證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
西湖夢讀后感篇十一
余秋雨筆下的《西湖夢》,給我的感觸最深。許是因為自己曾游過西湖,這樣一個令人魂牽夢繞的圣地,山山水水都是讓人迷戀的。
曾經(jīng)游西湖的感觸還在心頭。記得那時我邁著清脆的步伐,冉冉地走過蘇堤、白堤這兩大生命堤壩。踏著滿地早已枯黃的殘枝落葉,聽著枝葉被踩折的聲音,想著白居易、蘇東坡這一世的成就與憤慨?!疤齑蟮牟湃A和郁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點?!笔前。谌缃裼慰蛡儊韥硗牡虊紊?,已無法深刻感受到這兩大文豪心中的“天下意識、宇宙感悟”了,只是兩條長堤,人們心目中的游覽物罷了。
“西湖給人以疏離感”。的確,望著那弗如滄海闊廖,卻無法一眼覽盡的西湖,一種莫名的疏離感是抹不去的。思緒無法被腦海與湖水禁錮,初冬,跟著漫天飛舞的落葉節(jié)奏,隨自己的影子在后方飄揚,并且感受著冷寂和蕭索。
他說:“蘇小小比茶花女活得更為瀟灑?!?,他說:“中國傳統(tǒng)思想歷來有分割兩界的習(xí)慣性功能。一個渾沌的人世間,利刃一劃,或者成為圣、賢、忠、善、德、仁,或者成為奸、惡、邪、丑、逆、兇,前者舉入天府,后者淪于地獄?!?/p>
像這樣的跨越時空界限、充滿理性思考辨析的感悟在他的散文中隨處可見。他以自己對中國文化及文人歷史變遷的深刻理解,把現(xiàn)實與歷史、過去與現(xiàn)在緊緊相融,令人深思。散文十分講究個性,用古人的話說就是“賦詩要有英雄氣象:人不敢道,我則道之;人不肯為,我則為之。厲鬼不能奪其正,利劍不能折其剛?!倍嗲镉甑纳⑽谋汶S處可見這種“英雄氣象”。我想,如果在游西湖之前拜讀這獨特的《西湖夢》,那么到時站在西湖岸上,心底流露出的情致定是有所不同了。
西湖夢讀后感篇十二
西湖,一個令人魂牽夢繞的圣地,作者余秋雨感受著西湖的美,避不開這汪湖水沉浸著某種歸結(jié)性的意義,于是提筆,記下了西湖的種種。
西湖夢,是令人憧憬的,是令人向往的,是保留在人們心中那小小的歸屬地,為之奮斗的。西湖夢,初讀余秋雨的這篇文章,實在不知為什么以夢為題,似乎與他寫的內(nèi)容毫不相關(guān),讀到第三遍時,有了模糊的概念,也許,是作者對西湖單純的夢,更或許,是作者感慨于數(shù)千年來文化人格的日趨沒落,而作者呼喚著富有生命力和自主精神的人類靈魂的一種期望。夢,多么美好的一個字眼啊。
文章結(jié)構(gòu)層次鮮明,十分清晰。每一小節(jié)都談?wù)摰搅艘粋€主題,但各小節(jié)與文章最終寫作目的是相照應(yīng)的。作者的聯(lián)想十分豐富:明代正德年間一位日本使臣游西湖后寫下的詩,聯(lián)想到宗教并闡述了宗教與西湖的關(guān)系,聯(lián)想到了蘇東坡與白居易在西湖留下的兩條生命堤壩,聯(lián)想到了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退隱的林和靖,聯(lián)想到了名妓蘇小小和白娘娘。
第一節(jié),作者自己初識西湖,與西湖親密接觸,日本使臣所作的詩,作者因此發(fā)生感慨,對于許多游客來說,西湖即便是初游,也有舊夢重溫的味道,但也給人一種疏離感。就如作者所言:它貯極了太多的朝代,于是變得沒有朝代。他匯聚了太多的方位,于是他失去了方位。他走向抽象,走向虛幻,像一個收羅備至的博覽會,盛大到縹緲。也許這就是作者對西湖產(chǎn)生夢的原因吧。
第二節(jié),作者開始了他的批判,發(fā)出疑問,是山水走向宗教,?抑或是宗教走向山水?這一切歸結(jié)于非常實際,而又非常含糊的感官自然,說實話,我并不理解余秋雨為什么這樣寫。我進能理解他寫魯迅時,魯迅勸郁達夫不要將家般至杭州,因為他怕天大的才華和郁憤,最后都化成供后人游玩的景點。再也讀不到創(chuàng)世的文章了,因此,作者借此批判了消極隱退于西湖,感于世風(fēng)日下,群體性文化人格日趨暗淡。
第三節(jié),繼續(xù)借蘇軾,白居易之名批判消極隱退,大力贊揚了白居易和蘇軾當(dāng)年所作所為,稱他們在文化品位上,是那個時代的巔峰和精英。但卻稱贊林和靖將隱士真正的做地道了,做漂亮了。我不太理解。
第四節(jié)聯(lián)想到了蘇小小與白娘娘。呼喚富有生命力和自主精神的人類靈魂。蘇小小和白娘娘都為了愛情而發(fā)出生命的光輝,蘇小小憑借自身,發(fā)散出生命意識的微波。作者借此贊揚他們的生命力。
從語言上看,文字不算太悠美,講道理頗多,而且有些地方晦澀難懂,但文字卻有力的批判了消極隱退,大力贊揚了富有生命力和自主精神的人類靈魂。
而從修辭上看,有比喻,令人更懂,給本身晦澀的文字增添了一些優(yōu)美。
西湖夢讀后感篇十三
1.
我生不得時,離開西湖已經(jīng)28年了,但西湖沒有一天不在我的夢中出現(xiàn),而夢中的西湖也從未有一天離開過我。
以前甲午年(順治十一年(1654)、南明永歷八年)丁酉
(“余但向蝶庵岑寂”這句太難,不會翻譯,岑寂:冷清、寂寞。蝶庵是什么東東不知道。)躺在床上,將我從前的夢中的西湖景色,一點不改的保護祝孩童追問(我),(我)偶然回答他們,也總是說著夢里夢到的東西,不是瘋話就是夢話。因此,寫了《夢尋》七十二則,保留到以后,用來當(dāng)做西湖的影子(西湖以前的樣子)。
2.
西湖七月半的'時候,實在沒有什0值得看的,只可以看那些在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五類來看他們.第一類,坐著樓船,帶著簫鼓,戴著峨冠開著盛宴,燈火通明,歌妓僮仆侍候在旁,聲音光亮相互錯雜,號稱在看月亮而實際上不看月亮的,看看他!第二類,也坐著樓船,旁邊是名女人和大家閨秀,帶著俊美的男童,笑聲嬌啼混雜在一起,圍坐在露臺上面,左看右看,身在月下而實際上卻不看月的,看看他!第三類,也坐著船,也有樂聲和歌聲,名妓,閑僧,慢慢地喝,柔柔地喝,管弦輕柔,管樂聲和著歌聲,也在月下,也看月也希望別人看他們看月的,看看他!第四類,不坐船也不乘車,不穿長衫,也不戴頭巾,酒醉 飽,呼叫三五個同伴,躋入人群中,在昭慶寺,在斷橋,狂呼亂叫,裝假醉,唱的歌不成曲調(diào),月也看,看月者也看,不看月者也看,而實際上什0也不看的,看看他!第五類,小船輕幌,凈幾暖爐,茶壺隨時在煮,素雅的瓷杯靜靜地遞送,好友美人,邀請?zhí)焐系脑铝烈煌瑏碜?有時藏影在樹下,有時逃避喧囂躲在里湖,看月而別人看不見他們看月的情態(tài),也不十分意在看月的,看看他!
杭州人游湖,巳時出酉時歸,避月好像是在避仇敵樣.這一晚為了搏得好名聲,成群結(jié)隊爭著出城,大多送給守城門的衛(wèi)兵酒錢,轎夫舉著火把,列在岸上等候.一上船,催促船家趕快把船開往斷船,好趕入這個盛會.因此二更以前,人聲和音樂聲,如沸騰,如震撼,如夢魘,如囈語,如聾子,如啞吧.大船小船,一齊靠岸,什0也看不見,只看到篙擊篙,船碰船,肩擦肩,面看面而已.不久興致盡了,官府的宴會沒了,衙門的差役唱道離去,轎夫叫船上人趕快上岸,恐嚇說城門要關(guān)了.燈籠火把排列得像星星一樣,一一簇?fù)碇x開了.岸上人也成群結(jié)隊趕進城門,人越來越少,頃刻間散光了.
我們這一班人這時才擺船靠岸,斷橋的石階才開始變涼,坐在它的上面,招呼客人放懷暢飲.這時候的月亮好像剛磨出來的鏡子一樣,山重新整齊地打扮了,湖面好像重新洗過臉.先前那些輕輕地喝,柔柔地唱的人出來了,躲在樹底下的人也出來了.我們互相問候,拉來坐在一起.風(fēng)雅的朋友來了,名妓來了,杯盤筷子安放了,音樂歌聲一起發(fā)出.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人才正在散去.我們這一班人放開船,在十里荷花中酣睡,香氣襲人,清夢真是愜意哪。
西湖夢讀后感篇十四
美麗的西湖,隱藏著一個個美麗動人的故事。當(dāng)我看了《西湖民間故事》后,讓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西湖的風(fēng)土人情和每一個普通的地方藏著的不普通的故事。
我最喜歡看的是《宋嫂魚》這個故事,講的是:在斷橋旁住著宋五嫂和她的小叔叔,有一次小叔生病了,而且病得很厲害。小叔的胃口很差,宋五嫂用糖醋的方法燒魚,小叔一連幾天都吃宋五嫂燒的醋魚,小叔的身體很快健旺起來了!附近的漁家也都來向宋五嫂討教魚的做法。之后,宋五嫂便開了一家賣醋魚的小店,生意可好啦!
這一年春天,南宋皇帝乘龍舟在西湖斷橋邊玩,也聞到了宋嫂魚的味道,想請宋五嫂到龍舟上為他燒,宋五嫂沒有答應(yīng)。宋五嫂知道得罪了皇帝就趕緊帶著小叔從后門溜出,帶上一些東西逃走了。從此宋五嫂和她的小叔隱藏到別的村子里,再不露面。
不久,孤山一帶學(xué)過“宋嫂魚”手藝的漁家,有的人也看宋五嫂的樣,開小店鋪賣醋魚,但他們怕觸犯皇帝,不敢說是“宋嫂魚”,只掛個“西湖醋魚”的菜牌。不就,許多菜館也做起這道菜來,“西湖醋魚”就這樣出了名。
直到現(xiàn)在,“樓外樓菜館”的“西湖醋魚”,因為選料和加工特別講究,在杭州也是最富盛名的。
我也去過樓外樓菜館,品嘗過“西湖醋魚”,味道是超級棒哦!同學(xué)們有機會你們也可以去嘗嘗哦!
西湖夢讀后感篇十五
西湖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唐宋時代就有很多大文豪、大詩人,比如白居易、蘇東坡等人都游覽過西湖,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西湖。西湖最有名的景點是“白堤”和“蘇堤”,他們分別是白居易和蘇東坡修的,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幫百姓除害。在西湖也有一些歷史故事,蘇小小和白娘娘,都不是正常人,但她們都希望變成正常人,過正常人的生活。
西湖,一個令人魂牽夢繞的圣地,作者余秋雨感受著西湖的美,避不開這汪湖水沉浸著某種歸結(jié)性的意義,于是提筆,記下了西湖的種種。
文章結(jié)構(gòu)層次鮮明,十分清晰。每一小節(jié)都談?wù)摰搅艘粋€主題,但各小節(jié)與文章最終寫作目的是相照應(yīng)的。作者的聯(lián)想十分豐富:明代正德年間一位日本使臣游西湖后寫下的詩,聯(lián)想到宗教并闡述了宗教與西湖的關(guān)系,聯(lián)想到了蘇東坡與白居易在西湖留下的兩條生命堤壩,聯(lián)想到了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退隱的林和靖,聯(lián)想到了名妓蘇小小和白娘娘。
第一節(jié),作者自己初識西湖,與西湖親密接觸,日本使臣所作的詩,作者因此發(fā)生感慨,對于許多游客來說,西湖即便是初游,也有舊夢重溫的味道,但也給人一種疏離感。就如作者所言:它貯極了太多的朝代,于是變得沒有朝代。他匯聚了太多的方位,于是他失去了方位。他走向抽象,走向虛幻,像一個收羅備至的博覽會,盛大到縹緲。也許這就是作者對西湖產(chǎn)生夢的原因吧。
第二節(jié),作者開始了他的批判,發(fā)出疑問,是山水走向宗教,?抑或是宗教走向山水?這一切歸結(jié)于非常實際,而又非常含糊的感官自然,說實話,我并不理解余秋雨為什么這樣寫。我進能理解他寫魯迅時,魯迅勸郁達夫不要將家般至杭州,因為他怕天大的才華和郁憤,最后都化成供后人游玩的景點。再也讀不到創(chuàng)世的文章了,因此,作者借此批判了消極隱退于西湖,感于世風(fēng)日下,群體性文化人格日趨暗淡。
第三節(jié),繼續(xù)借蘇軾,白居易之名批判消極隱退,大力贊揚了白居易和蘇軾當(dāng)年所作所為,稱他們在文化品位上,是那個時代的巔峰和精英。但卻稱贊林和靖將隱士真正的做地道了,做漂亮了。我不太理解。
第四節(jié)聯(lián)想到了蘇小小與白娘娘。呼喚富有生命力和自主精神的人類靈魂。蘇小小和白娘娘都為了愛情而發(fā)出生命的光輝,蘇小小憑借自身,發(fā)散出生命意識的微波。作者借此贊揚他們的生命力。
從語言上看,文字不算太悠美,講道理頗多,而且有些地方晦澀難懂,但文字卻有力的批判了消極隱退,大力贊揚了富有生命力和自主精神的人類靈魂。
而從修辭上看,有比喻,令人更懂,給本身晦澀的文字增添了一些優(yōu)美。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1398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