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下教案范例的使用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和完善,以適應實際的教學需求。
七年級數學數據的收集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tǒng)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過程,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tǒng)計問題的方法。
教學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么樣?你有什么意見?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tǒng)計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張統(tǒng)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fā)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說出自己的發(fā)現。)。
(1)師:從統(tǒng)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tǒng)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tǒng)計的意義。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準備怎么辦?
地點。
植物園。
動物園。
游樂園。
森林公園。
河濱公園。
人數。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并說出統(tǒng)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人。
你最喜歡去(),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人。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小組的人數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人。
我喜歡()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
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
紅黃藍白。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
七年級數學數據的收集教案篇二
1.選校服顏色情境。
教材從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創(chuàng)設了開學初訂校服選顏色的情景,引出“選哪種顏色合適?”的問題。教材中一個小女孩做出判斷:應該選大多數同學最喜歡的顏色。然后出示:怎么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最喜歡的呢?這一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引發(fā)學生思考,引入新知的學習.
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首先要創(chuàng)設定校服的情境,在敘述情境的過程中出示例1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然后提問“選哪種顏色合適?”回答這個問題時,可能大部分學生會選自己喜歡的顏色,因此五花八門。這里教師要注意引導,使學生明白,不可能滿足每個人的要求,最合理的是選擇大部分同學都喜歡的顏色。這就需要確定4種顏色中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學生最喜歡的,引出用統(tǒng)計解決問題的方法,即體現了統(tǒng)計的必要,也體現了統(tǒng)計的作用與價值。
教材中首先出現了兩個孩子正在針對“怎么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最喜歡的呢?”這個問題進行研討,情境圖中學生的對話揭示了解決問題的方案----調查(統(tǒng)計)。第一次對話。一個學生說“可以在全校進行調查”另一生說“全校學生那么多,怎樣調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調查?!边@里不僅確立了調查的對象(本班)而且滲透了抽樣的思想。第二次對話:一個學生說在班里用舉手的方式進行調查,另一個學生說可以用其他的方式進行調查。對話中展示了調查的方式(舉手、投票等)以開放的方式體現了對學生其他調查方法的尊重。其次有一名老師正在讓學生用舉手的方法收集數據,并提示應注意的事項:每人只能舉一次手(即只能選一種顏色或不能重復計數),圖下有一個統(tǒng)計表,表明了呈現數據的方式。
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進入情境,真正參與進來,首先通過小組研討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后通過全班交流制定好調查計劃,接著再讓學生嚴格按照計劃進行統(tǒng)計。最后把統(tǒng)計的數據用統(tǒng)計表呈現出來。
在調查的過程中,確定調查對象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的話“全校學生那么多,怎樣調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調查。”滲透了抽樣的思想,這里要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班級學生最喜歡的顏色,不一定是全校學生最喜歡的顏色。”
在確定調查方式這一環(huán)節(jié),要引導學生多說幾種方式,使其體會到調查方式的多樣化。在讓學生用舉手的方式收集數據時,教師注意提示學生應注意的事項:每人只能舉一次手(即只能選一種顏色或不能重復計數)。
3.分析數據解決問題。
教材呈現了三個問題,讓學生對調查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體會數據中蘊含的信息,進而判斷是否能解決問題。如第(3)題,某班學生最喜歡的顏色,不宜代表全校學生最喜歡的顏色。為了解決問題,可調整方案,如每個年級隨便選一個班調查,或調查全校學生等。
教學時,要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訂正。尤其是第(3)題的后一問“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么?突出體現了由于非統(tǒng)計抽樣不具有代表性,不能由此推斷出“全校學生最喜歡的顏色”的含義。當然,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講,不必講那么深入,只要學生能體會出“我們班級學生最喜歡的顏色,不一定是全校學生最喜歡的顏色?!奔纯伞A硗?,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統(tǒng)計表提問題并解答,如“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讓學生充分利用信息,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提高學生質疑解題的能力。
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是用調查法收集整理數據,難點是用調查法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
1.挖掘情境內涵,理解“選擇校服”的本質。
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首先要創(chuàng)設定校服的情境,在敘述情境的過程中出示例1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然后提問“選哪種顏色合適?”回答這個問題時,要讓學生充分進入情境,真正參與進來。
首先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交流。在交流中可能大部分學生會選自己喜歡的顏色,因此五花八門。
然后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剛才同學們是針對自己喜歡的顏色來確定校服的。誰來說一說什么是校服?從而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
最后使學生明確校服的顏色不是以個人的觀點為主的,它需要統(tǒng)籌大家的意見。使學學生明白,最合理的是選擇大部分同學都喜歡的顏色。到底是什么顏色呢?這就需要確定4種顏色中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學生最喜歡的,引出用統(tǒng)計解決問題的方法,即體現了統(tǒng)計的必要,也體現了統(tǒng)計的作用與價值,同時引發(fā)下個研討內容。
2.抓住問題沖突,引出收集信息的方法。
本課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抽樣調查法,調查法是學生首次運用,學生沒有這部分知識經驗。因此在教學時先通過小組研討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后通過全班交流,教師適時的引導從而制定好調查計劃。從研討到制定計劃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fā)言,能夠在順應學生思維的前提下,順思導學,引導學生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即調查法。
學生的意見可能很多,預設到的答案可能是:
(1)在學門口挨個詢問?對此學生會反駁太麻煩了,全校人數太多,一天也問不完。
(2)打電話詢問。
(3)聽老師的。
當學生出現這樣的問題時,教師不要立刻給出答案。而是把多種方法都呈現給孩子,讓他們針對這些方法進行討論,指出不足及修改的方案。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師抓住學生的一些有用信息進行引導,全校人數太多不好操作,我們可以劃分成班級來統(tǒng)計,然后根據眾多班級同學的想法來確定校服顏色。這樣抽樣調查的名詞學生不會說出,但是他們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即先調查人數少的同學的意見,在慢慢到人數多同學的意見,從而把這種方法具體的形象的讓學生理解。
3.優(yōu)化調查方式,便于統(tǒng)計。
在學生懂得調查本班同學的意見后,思考用什么方式來記錄哪種顏色的人數呢?一般的方法舉手、起立、投票等。讓學生充分地想、說??梢砸龑W生多說幾種方式,使其體會到調查方式的多樣化。在認同這些方法后想一想,哪種方法又快又準確?讓學生明白針對數據少采取用舉手的方式收集數據,比較方便。教師注意提示學生應注意的事項:每人只能舉一次手(即只能選一種顏色或不能重復計數)。
4.學生親身實踐,完善統(tǒng)計表。
統(tǒng)計數據時,可以師生共同統(tǒng)計一種顏色的人數,以此作為樣子。然后放手讓一名學生充當教師角色,來統(tǒng)計,其余學生充當驗證官,一是再次驗證數據的正確否,同時也是讓全員參與統(tǒng)計數據的過程。統(tǒng)計后可以讓學生用語言描述統(tǒng)計數據、方法的大體過程。其目的讓學生對此方法有個完整的認知。
七年級數學數據的收集教案篇三
1)方式:問卷調查、訪談、查閱資料、實地調查、試驗、網上搜索等(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地選擇數據收集的方式)。
2)步驟:(1)明確調查的問題和目的;(2)確定調查對象;(3)選擇調查方式;(4)設計調查問題;(5)展開調查;(6)收集并整理數據;(7)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1)普查:對所有考察對象進行全面調查叫普查
優(yōu)點:可以直接獲得總體情況;
缺點:總體中個體數目較多時,普查的工作量較大。
2)總體:所要考察的'對象的全體叫總體
個體:組成總體的每一個考察對象叫做個體
1)抽樣調查:從總體中抽取部分個體進行調查,這種調查叫做抽樣調查
優(yōu)點:調查范圍小,節(jié)省時間、人力、物力及財力
缺點:沒有普查得到的結果準確
樣本:從總體中抽取的部分個體叫做總體的一個樣本,為了獲得較為準確的調查結果,抽樣時要注意樣本的代表性和廣泛性。
1)扇形統(tǒng)計圖
概念:用圓代表總體,圓中的各個扇形分別代表總體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總體的百分比的大小。
特點:(1)反映具體問題中的部分與總體的數量關系。
(2)只能得到各部分的百分比,得不到具體數量。
(3)在扇形統(tǒng)計圖中,每部分占總體的百分比等于該部分所對應的扇形圓心角的度數與360度的比。
繪制扇形統(tǒng)計圖的步驟:計算各部分占總體的百分比
計算各部分對應的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
畫出扇形統(tǒng)計圖,表上百分比
寫出扇形統(tǒng)計圖的名稱
2)條形統(tǒng)計圖:一般是由兩條互相垂直的數軸和若干長方形組成,兩條數軸分別表示兩個不同的項目,長方形的高表示其中一個項目的數據。
特點:能清楚地表示出每個項目的具體數據。
3)頻數直方圖
(1)頻數:在數據統(tǒng)計中每個對象出現的次數稱為頻數
(2)注意:頻數能反映每個對象出現的頻繁程度;所有對象的頻數之和等于數據總數。
(4)頻數直方圖是一種特殊的條形統(tǒng)計圖,它將統(tǒng)計對象的數據進行了分組,畫在橫軸上;縱軸(即長方形的高)表示各組數據的頻數。
(5)頻數直方圖的優(yōu)點:能更清晰、更直觀地反映數據的整體狀況。
4)折線統(tǒng)計圖:用折線的起伏表示數據的增減變化。
條形統(tǒng)計圖:清楚地表示每個項目的具體數目
折線統(tǒng)計圖:清楚地反映事物的變化情況
扇形統(tǒng)計圖: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百分比
頻數直方圖: 能更清晰、更直觀地反映數據的整體狀況。
七年級數學數據的收集教案篇四
1、通過練習,進一步體驗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統(tǒng)計表。
2、使學生在練習中,在收集、整理、分析、決策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促進,掌握本單元內容。
體驗統(tǒng)計過程,能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
探究性實踐作業(yè)。根據學生的實踐作業(yè)進行分析、推理、判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6題。
1、師: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么?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情況,并將結果填入第6題表格內。
出示統(tǒng)計表。
提問:要完成這項統(tǒng)計,你準備怎么辦?
2、引導學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舉手或組內報名,小組匯報等。并說出統(tǒng)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數據。(強調數據的準確性。)。
3、從你的統(tǒng)計中,你發(fā)現了什么?有什么建議?
回答教材上的問題。
討論:根據調查結果,說說買哪幾種水果合理。
1、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4題。
(1)談話:同學們,我們班誰的家里有車?(家里有車的同學舉手,了解學生家里有車的情況。)。
(2)小組內分工,分發(fā)記錄單。
學生填寫,匯報,教師展示。
種類:面包車大巴車小轎車摩托車。
輛數:683312。
(3)回答問題。
這個路口10分鐘內通過的哪種車最多?哪種車最少?(小轎車最多,面包車最少。)。
如果再觀察10分鐘,哪種車通過的'數量可能最多?(放手讓學生討論,說出理由。)。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5題。
出示統(tǒng)計表,要求學生根據統(tǒng)計表回答問題:每種書有多少?
回答問題(1)和(2)。
討論:圖書室要新買一批圖書,你有什么建議?
完成教學練習一的第7題。
1、出示條形統(tǒng)計圖。
讀懂統(tǒng)計圖。
圖中1格代表()份。
說說每天的銷售情況。
2、哪天賣出的《電視報》的數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還能發(fā)現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議?(學生自由發(fā)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電視報》,上面的數據應該怎么表示?
小組討論,互相說說。
指名回答說出數據。
教師小結:如果數據比較大,用一格有時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們在讀條形統(tǒng)計圖時,先要讀懂每格表示多少。
你覺得本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感覺自己表現得怎么樣?
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七年級數學數據的收集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并掌握復式統(tǒng)計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根據統(tǒng)計表進行簡單的分析.。
2、培養(yǎng)學生仔細認真的做題習慣,并結合問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3、提高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制作復式統(tǒng)計表.。
教學難點。
復式統(tǒng)計表表頭的設計.。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教師提問:如何對原始數據進行分組整理?
2、請學生說一說根據每張表格,你能觀察出哪些內容?
興農小學活動課程四個小組的學生人數統(tǒng)計表。
數學小組生物小組。
性別。
合計。
男生。
女生。
性別。
合計。
男生。
女生。
人數。
22。
14。
8
人數。
15。
7
8
航模小組美術小組。
性別。
合計。
男生。
女生。
性別。
合計。
男生。
女生。
人數。
17。
13。
4
人數。
24。
12。
12。
二、學習新課。
(一)教師提問:
1、四張表格各自表示一項小組活動的情況,怎樣才能很快地比較各個小組中人數的情況,你有什么辦法嗎?(分組討論.)。
2、想一想,能不能把這四個小組活動人數情況放在一個統(tǒng)計表里?
(學生嘗試把四個統(tǒng)計表繪制成一個復式統(tǒng)計表.)。
3、制作這個統(tǒng)計表時,要反映哪幾方面的問題?怎樣設計?(再分組討論,回答.)。
興農小學活動課程四個小組的學生人數統(tǒng)計表。
男生。
女生。
數學小組。
生物小組。
航模小組。
美術小組。
4、這個統(tǒng)計表中還有哪些項目不清楚?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5、如果想要統(tǒng)計每個小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應該怎么辦?
6、如果想要反映出每個小組的總人數,又應該怎么設計?
(分組討論、嘗試獨立設計表頭及其它各項內容.)。
教師說明:表內的數據要反映四個小組的情況,所以表頭的豎向分欄中寫出了四個小組的名稱和總計;同時表內還要能看出各小組男、女生人數,所以表頭的橫向分欄中寫出了性別與合計.左上角一格用斜線分成三部分.)。
(二)學生獨立填表。
(三)興農小學活動課程小組人數統(tǒng)計表。
教師強調:
1、填整理好的數據;
2、再填合計、總計,根據這兩項結果檢查所填數據是否正確,養(yǎng)成良好的檢驗習慣;
3、檢查統(tǒng)計表的名稱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寫完整了.
(四)做一做。
一個書店第一季度的售書情況如下,制成統(tǒng)計表.。
一月份售出:文藝書1620冊,科技書2087冊,工具書153冊;
二月份售出:文藝書4763冊,科技書4262冊,工具書425冊;
三月份售出:文藝書2835冊,科技書2247冊,工具書363冊.。
(五)教師提問:制作復式統(tǒng)計表的方法是什么?
教師明確:
1、先根據統(tǒng)計內容確定編制的統(tǒng)計表要分幾項,橫著和豎著各應該畫幾個格;
3、在畫好的表格上面要寫出統(tǒng)計表的名稱和制表日期;
4、把統(tǒng)計好的數據一一填入表內;
三、鞏固反饋。
在課前調查的基礎上,做練習.。
(一)調查本校各年級男、女生人數,填入下面的統(tǒng)計表.。
本校各年級男女生人數統(tǒng)計表。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1、哪個年級人數最多?哪個年級人數最少?
2、全校學生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3、三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4、你還能從表中知道哪些情況?
(二)調查本班各小組學生家長的職業(yè)情況,填入下表.。
本班各小組學生家長職業(yè)情況統(tǒng)計表。
教師提問:你能從表中了解到哪些情況?
我國1978年、1988年總人口和糧食年產量統(tǒng)計表。
1、我國1988年比1978年糧食年產量增加多少億噸?
2、我國1988年糧食年產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數保留三位小數)。
四、課堂總結。
制作復式統(tǒng)計表應注意哪些問題?
五、課后作業(yè)。
我國1998~年的糧食和棉花產量如下:
19:糧食51229.5萬噸,棉花450.1萬噸;
19:糧食50838.6萬噸,棉花382.9萬噸;
2000年:糧食46251.0萬噸,棉花435.0萬噸.。
根據以上數據制成統(tǒng)計表.。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調查:兒童電視節(jié)目收視率。
活動目的。
1.讓學生通過對愛看什么電視欄目的收集、整理及數據分析,體會統(tǒng)計的意義.。
活動準備。
兒童電視片頭片段的錄像帶、錄像機、幾種表格.。
活動過程。
一、引入.。
教師播放兒童喜歡看的各種節(jié)目片頭.。
二、展開.。
1.師:如果要你去了解同學們喜歡看什么欄目的電視,你準備怎么做?
生: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問一問.。
生:可以在所住的小區(qū)進行一次調查.。
生:可以在班級里問一問.。
師補充:還可以設計項目,讓被調查的人來填寫.這種方法叫“問卷法”.。
2.小組合作.。
(1)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
小組1:用談話的方法進行調查,步驟是:隨意地找同學,碰到一個同學問一些問題,問題主要有“你喜歡看電視嗎?”“你喜歡看哪個欄目的電視?”
小組4: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在下面增加了一問:你為什么喜歡看這個欄目?
(2)評價各種調查方法的優(yōu)、缺點.。
三、用談話法收集電視欄目的收視情況.。
1.師:現在我們用談話法來了解我班同學喜歡看的電視欄目.。
(1)收集數據。
喜歡看的電視欄目.。
姓名性別喜歡看的電視欄目原因。
(2)整理數據并制成表.。
2.回答問題.。
3.小結.。
七年級數學數據的收集教案篇六
1、根據統(tǒng)計結果回答問題、發(fā)現問題,進行簡單的預測和較為合理的判斷。
2、讓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查,體驗實踐性和現實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讓學生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并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根據統(tǒng)計表提出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一、情境引入
教師談話:同學們,新的學期已經開始了幾天,我們的學習生活正逐漸步入正軌,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幫忙,為老師評選一名數學學習委員。
教師出示評選條件
1、數學成績優(yōu)秀。
2、愿意為大家服務,樂意為數學老師服務。
師:你想推薦誰當數學科代表?(學生自由發(fā)言并說出理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篩選出兩位學生的名字寫在黑板上,如
教師:剛才我們通過篩選選出了兩位合適的同學,那么,這兩位同學哪個更合適呢?我們要從這兩位同學中選一位,你有沒有合適的方法?引入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1、學習用記錄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根據統(tǒng)計結果回答問題、發(fā)現問題,進行簡單的預測和較為合理的判斷。
三、師生合探
1、用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舉手統(tǒng)計的方法可行嗎?為什么?
2、我們如何 收集數據?
生匯報(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小結:舉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時會出現其他同學不公平、不服氣的情況,影響同學之間的和睦相處,那有沒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出示小精靈的話:可以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能擔數學學習委員。
教師講解投票的方法,拿出準備好的小紙張,從黑板上選一個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學生動筆寫,將寫好的紙張折好,由小組長收上來。
師:現在老師要從這些紙張里拿出一張,報出名字,同學們要想辦法把它記在紙張上,老師報一個,你記一個,一直到把這些紙張記完。請小組討論一下,你們準備用什么方法來統(tǒng)計數?(提示學生:紙張很多,報得又很快,必須抓緊時間統(tǒng)計,最好能分工合作。)
七年級數學數據的收集教案篇七
教學要求(1)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收集原始數據和分類整理的方法。(2)通過有說服力的數據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收集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復習題(2)學生每人準備一枚一元的硬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我們已學過收集靜止的數據,如:第1頁的復習題(投影顯示)。
1、點一名學生上來完成下面的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其余的學生做在書上。
2、統(tǒng)計一下我們班同學寒假里讀課外書的數量情況。
以前我們學習的是收集靜止事物的數據,如復習題,但有的時候要收集的數據往往不是靜止的',要隨著時間的變化逐個收集和積累,這時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來收集和積累數據。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
七年級數學數據的收集教案篇八
1.選校服顏色情境。
教材從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創(chuàng)設了開學初訂校服選顏色的情景,引出“選哪種顏色合適?”的問題。教材中一個小女孩做出判斷:應該選大多數同學最喜歡的顏色。然后出示:怎么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最喜歡的呢?這一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引發(fā)學生思考,引入新知的學習。
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首先要創(chuàng)設定校服的情境,在敘述情境的過程中出示例1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然后提問“選哪種顏色合適?”回答這個問題時,可能大部分學生會選自己喜歡的顏色,因此五花八門。這里教師要注意引導,使學生明白,不可能滿足每個人的要求,最合理的是選擇大部分同學都喜歡的顏色。這就需要確定4種顏色中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學生最喜歡的,引出用統(tǒng)計解決問題的方法,即體現了統(tǒng)計的必要,也體現了統(tǒng)計的作用與價值。
教材中首先出現了兩個孩子正在針對“怎么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最喜歡的呢?”這個問題進行研討,情境圖中學生的對話揭示了解決問題的方案----調查(統(tǒng)計)。第一次對話。一個學生說“可以在全校進行調查”另一生說“全校學生那么多,怎樣調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調查?!边@里不僅確立了調查的對象(本班)而且滲透了抽樣的思想。第二次對話:一個學生說在班里用舉手的方式進行調查,另一個學生說可以用其他的方式進行調查。對話中展示了調查的方式(舉手、投票等)以開放的方式體現了對學生其他調查方法的尊重。其次有一名老師正在讓學生用舉手的方法收集數據,并提示應注意的事項:每人只能舉一次手(即只能選一種顏色或不能重復計數),圖下有一個統(tǒng)計表,表明了呈現數據的方式。
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進入情境,真正參與進來,首先通過小組研討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后通過全班交流制定好調查計劃,接著再讓學生嚴格按照計劃進行統(tǒng)計。最后把統(tǒng)計的數據用統(tǒng)計表呈現出來。
在調查的過程中,確定調查對象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的話“全校學生那么多,怎樣調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調查?!睗B透了抽樣的思想,這里要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班級學生最喜歡的顏色,不一定是全校學生最喜歡的顏色?!?/p>
在確定調查方式這一環(huán)節(jié),要引導學生多說幾種方式,使其體會到調查方式的多樣化。在讓學生用舉手的方式收集數據時,教師注意提示學生應注意的事項:每人只能舉一次手(即只能選一種顏色或不能重復計數)。
3.分析數據解決問題。
教材呈現了三個問題,讓學生對調查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體會數據中蘊含的信息,進而判斷是否能解決問題。如第(3)題,某班學生最喜歡的顏色,不宜代表全校學生最喜歡的顏色。為了解決問題,可調整方案,如每個年級隨便選一個班調查,或調查全校學生等。
教學時,要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訂正。尤其是第(3)題的后一問“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么?突出體現了由于非統(tǒng)計抽樣不具有代表性,不能由此推斷出“全校學生最喜歡的顏色”的含義。當然,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講,不必講那么深入,只要學生能體會出“我們班級學生最喜歡的顏色,不一定是全校學生最喜歡的顏色?!奔纯伞A硗?,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統(tǒng)計表提問題并解答,如“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讓學生充分利用信息,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提高學生質疑解題的能力。
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是用調查法收集整理數據,難點是用調查法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
1.挖掘情境內涵,理解“選擇校服”的本質。
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首先要創(chuàng)設定校服的情境,在敘述情境的過程中出示例1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然后提問“選哪種顏色合適?”回答這個問題時,要讓學生充分進入情境,真正參與進來。
首先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交流。在交流中可能大部分學生會選自己喜歡的顏色,因此五花八門。
然后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剛才同學們是針對自己喜歡的顏色來確定校服的。誰來說一說什么是校服?從而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
最后使學生明確校服的顏色不是以個人的觀點為主的,它需要統(tǒng)籌大家的意見。使學生明白,最合理的是選擇大部分同學都喜歡的顏色。到底是什么顏色呢?這就需要確定4種顏色中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學生最喜歡的,引出用統(tǒng)計解決問題的方法,即體現了統(tǒng)計的必要,也體現了統(tǒng)計的作用與價值,同時引發(fā)下個研討內容。
2.抓住問題沖突,引出收集信息的方法。
本課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抽樣調查法,調查法是學生首次運用,學生沒有這部分知識經驗。因此在教學時先通過小組研討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后通過全班交流,教師適時的引導從而制定好調查計劃。從研討到制定計劃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fā)言,能夠在順應學生思維的前提下,順思導學,引導學生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即調查法。
學生的意見可能很多,預設到的答案可能是:
(1)在學門口挨個詢問?對此學生會反駁太麻煩了,全校人數太多,一天也問不完。
(2)打電話詢問。
(3)聽老師的。
當學生出現這樣的問題時,教師不要立刻給出答案。而是把多種方法都呈現給孩子,讓他們針對這些方法進行討論,指出不足及修改的方案。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師抓住學生的一些有用信息進行引導,全校人數太多不好操作,我們可以劃分成班級來統(tǒng)計,然后根據眾多班級同學的想法來確定校服顏色。這樣抽樣調查的名詞學生不會說出,但是他們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即先調查人數少的同學的意見,在慢慢到人數多同學的意見,從而把這種方法具體的形象的讓學生理解。
3.優(yōu)化調查方式,便于統(tǒng)計。
在學生懂得調查本班同學的意見后,思考用什么方式來記錄哪種顏色的人數呢?一般的方法舉手、起立、投票等。讓學生充分地想、說??梢砸龑W生多說幾種方式,使其體會到調查方式的多樣化。在認同這些方法后想一想,哪種方法又快又準確?讓學生明白針對數據少采取用舉手的方式收集數據,比較方便。教師注意提示學生應注意的事項:每人只能舉一次手(即只能選一種顏色或不能重復計數)。
4.學生親身實踐,完善統(tǒng)計表。
統(tǒng)計數據時,可以師生共同統(tǒng)計一種顏色的人數,以此作為樣子。然后放手讓一名學生充當教師角色,來統(tǒng)計,其余學生充當驗證官,一是再次驗證數據的正確否,同時也是讓全員參與統(tǒng)計數據的過程。統(tǒng)計后可以讓學生用語言描述統(tǒng)計數據、方法的大體過程。其目的讓學生對此方法有個完整的認知。
七年級數學數據的收集教案篇九
從簡單的轉盤游戲開始,使學生在生活經驗和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體驗不確定事件的特點及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
能用實驗對數學猜想做出檢驗,從而增加猜想的可信度。 解決問題
在轉盤游戲過程中,經歷猜測結果,實驗驗證,分析試驗結果等數學活動,增加數學活動經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合作與交流過程中,體驗小組合作更有利于探究數學知識,敢于發(fā)表自己觀點,提高個人認識。
在實驗中,體會不確定事件的特點及事件發(fā)生可能性大??;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認真參與課堂設計中的實驗,真正在實驗中獲得知識上的認識。
創(chuàng)設情境,切入標題
請同學們猜測,當我自由轉動轉盤時,指針會落在什么顏域呢?
請各小組分別派一名代表,看哪組能轉出紅色。
結果,8小組有6組轉出了紅色。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
因為,在這個轉盤中,紅域的面積大,白域的面積小,因此,當轉盤停上轉動時,指針落到紅域的可能性大。
大家同意這種看法嗎?下面我們親自動手感受一下。
學生按照題目要求進行實驗。
請各組組長把你組的實驗數據匯報一下(教師把數據填寫在表格里) 實驗結果:六個小組每組實驗16次,全班共實驗96次,指針落在紅域的次數分別如下9,6,10,5,8,12。共計50次。
請同學們對我們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交流,談談你在試驗中有哪些心得。
根據觀察,轉盤上紅域的面積為總面積的一半,指針落在紅域的可能性也應該是一半。通過對我們全班的實驗結果分析,指針落在紅域的比例是50∶96,結果接近百分之五十。
在小組內實驗結果不明顯,實驗次數越多越能說明問題。
通過實驗,我們確定感受到,轉盤游戲中各區(qū)域的面積的可能性大小與指針落在什么區(qū)域的可能性大小有直接關系。以后在生活中再遇到轉盤游戲問題可要想想今天的實驗結論。
下面我們利用轉盤做一下數學游戲(出示幻燈片),學生按教學設計中要求進行游戲,教師巡回指導。
每組每人游戲一次,全班共游戲48次。其游戲結果是,平均數增大1的,共35次,平均數減小1的,共13次。
請同學們對下列問題進行交流(幻燈片出示教材206頁4個問題)。 這個轉盤轉到“平均數增大1”區(qū)域的可能性大,從面積大小就可以看出。
如果平均數增大1,我是在卡片上增加一個數,這個數等于卡片上數字的個數加1,如果是平均數減小1,我就在每個數上都減去1。
同學們說出很多種方法,不一一列舉。
“平均數增大1”的次數占總次數的百分之七十三,“平均數減小1”占百分之二十七。
如果將這個實驗繼續(xù)做下去,卡片上所有數的平均數會增大。
同學們說的都很好,課后能不能自己也利用轉盤設計一個新的游戲,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下與我交流。
以下過程同教學設計,略去。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206頁習題。
學生可從各個方面加以小結。 布置作業(yè)
仿照課堂游戲,自編一個新的游戲。 能否利用撲克牌設計本節(jié)轉盤游戲。
七年級數學數據的收集教案篇十
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1、借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一、復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85。6+0。9—+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guī)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也就是負數都比0小,而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攝氏度。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第二課教學反思:
許多教師認為“負數”這個單元的內容很簡單,不需要花過多精力學生就能基本能掌握??扇绻钊脬@研教材,其實會發(fā)現還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內容可以向學生補充介紹。
例3——兩個不同層面的拓展:
1、在數軸上表示數要求的拓展。
數軸除了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和分數。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負整數,最后一個自然段要求學生表示出—1。5。建議此處教師補充要求學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為這樣便于對比發(fā)現兩個數離原點的距離相等,只不過分別在0的左右兩端,滲透+1。5和—1。5絕對值相等。同時,還應補充在數軸上表示分數,如—1/3、—3/2等,提升學生數形結合能力,為例4的教學打下夯實的基礎。
2、滲透負數加減法。
教材中所呈現的數軸可以充分加以應用,如可補充提問:在“—2”位置的同學如果接著向西走1米,將會到達數軸什么位置?如果是向東走1米呢?如果他從“—2”的位置要走到“—4”,應該如何運動?如果他想從“—2”的位置到達“+3”,又該如何運動?其實,這些問題就是解決—2—1;2+1;—4—(—2);3—(—2)等于幾,這樣的設計對于學生初中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是極為有利的。
例4——薄書讀厚、厚書讀薄。
薄書讀厚——負數大小比較的三種類型(正數和負數、0和負數、負數和負數)。
例4教材只提出一個大的問題“比較它們的大小”,這些數的大小比較可以分為幾類?每類比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則沒有明確標明。所以教學中,當學生明確數軸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基礎上,我還挖掘了三種不同類型,一一請學生介紹比較方法,將薄書讀厚。
將厚書讀薄——無論哪種類型,比較方法萬變不離其宗。
無論哪種比較方法,最終都可回歸到“數軸上左邊的數比右邊的數小。”即使有學生在比較—8和—6大小時是用“86,所以—8—6”來闡述其原因,其實也與數軸相關。因為當絕對值越大時,表示離原點的距離越遠,那么在數軸上表示的點也就在原點左邊越遠,數也就越小。所以,抓住精髓就能以不變應萬變。
在此,我還補充了—3/7和—2/5比較大小的練習,提升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七年級數學數據的收集教案篇十一
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
非常高興,能有機會和同學們共同學習
昨天,老師在七年級三班上課時,把他們分成七個小組,每個小組回答問題的情況以搶答賽的形式記分。你們看(出示投影)這是七年級三班七個小組回答問題的表現情況。答對一題得一分,記作+1分;答錯一題扣一分,記作1分。第幾組最棒?老師還沒來得及計算出每個小組的最后得分,咱們班哪位同學能幫老師算出最后結果?(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回答)
我們已得出了每個小組的最后分數,那么哪個小組是優(yōu)勝小組?(第一小組),回去以后,老師就把小獎品發(fā)給他們,相信他們一定會很高興。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愿不愿意也分成幾個小組,看一看那個小組的同學表現得最出色?(原意)那么老師就按座次給同學們分組,每一豎排為一組。老師把組號寫在黑板上,以便記分。
希望各組同學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得到老師的小獎品?(有)同學們加油!
我們已得到了這7個小組的最后得分,那位同學能試著用算式表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列算式)
以上這些算是都是什么運算?(加法),兩個加數都是什么數?(有理數),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有理數的加法(板書課題)。
剛才老師說要給七年級三班的優(yōu)勝組發(fā)獎品,老師手里有12本作業(yè)本,優(yōu)勝組共6人,老師將送出的作業(yè)本數占總數的幾分之幾?(二分之一)分數最低的一組共7人,他們每人交給老師一個作業(yè)本,占總數的幾分之幾?(十二分之七)如果,老師得到的作業(yè)本記為正數,送出的作業(yè)本記為負數,則老師手里的作業(yè)本增加或減少幾分之幾?同學們能列出算式嗎?(學生列式)對于這個算式,同學們還能輕易的感知出結果嗎?(不能)
對于有理數的加法,有的同學們能直接感知得到結果,有的靠感知是不夠的,這就需要我們共同探索規(guī)律!(出示投影),觀察這7個算式,每一個算式都是怎樣的兩個有理數相加?(引導學生回答)你們還能舉出不同以上情況的算式嗎?(不能),這說明這幾個算式概括了有理數加法的不同情況。
前兩個算式的加數在符號上有什么共同點?(相同),那么我們就可以說這是什么樣的兩數相加?(同號兩數相加)同學們還能觀察出那幾個算式可歸為一類嗎?(3、4、5、異號兩數相加,6、7一個數同0相加)
同學們已把這7個算式分成了三種情況,下面我們分別探討規(guī)律。
(2) 異號兩數相加,其和有何規(guī)律呢?大家觀察這三個式子回答問題。(引導學生分成兩類,容易得到絕對值相同情況的結論。再引導學生觀察絕對值不相同的情況,回答問題)哪位同學能概括一下這個規(guī)律?(引導學生得出)
(3) 一個數同0相加,其和有什么規(guī)律呢?(易得出結論)
同學們經過積極思考,探索出了解決有理數加法的規(guī)律,顧一下(出哪位同學能帶領大家共同回顧一下?(出示投影,學生大聲朗讀)我們把這個規(guī)律稱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同學們都很聰明,積極參與探索規(guī)律,每個組都有不錯的成績。個別落后的組不要氣餒,繼續(xù)努力,下面老師就給大家一個得分的機會,看哪一組能[出題制勝]!(出示)
(活動過程1后評價、加分;教師以其中一題為例,講解題格式及過程;活動過程2后:讓每組第三排同學評價加分)
同學們已經基本掌握了有理數的加法法則,并會運用它,但七年級三班有幾位同學對這一內容掌握的不是太好,以致在作業(yè)中出了毛病,他們?yōu)榇撕芸鄲?。希望咱們同學能幫幫他們,看哪位同學能像妙手回春的神醫(yī)華佗一樣藥到病 除!(師生共同治病)
看來同學們對有理數的加法已經掌握得很好了,大家還記得前面那個難倒我們的有理數的加法題呢?那位同學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口述 師板書)。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終于攻破了這個難關。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學生回答)同學們都有很多收獲,老師認為收獲最多的是優(yōu)勝組的同學,因為他們能得到老師的小獎品,大家趕緊看看那一組獲勝?歡迎優(yōu)勝組上臺領獎,大家掌聲鼓勵!
同學們,希望你們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積極進取,獲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七年級數學數據的收集教案篇十二
本課(節(jié))課題3.1認識直棱柱第1課時/共課時。
教學目標(含重點、難點)及。
1、了解多面體、直棱柱的有關概念.
2、會認直棱柱的側棱、側面、底面.。
3、了解直棱柱的側棱互相平行且相等,側面是長方形(含正方形)等特征.。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直棱柱的有關概念.
教學難點:本節(jié)的例題描述一個物體的形狀,把它看成怎樣的兩個幾何體的組合,都需要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內容與環(huán)節(jié)預設、簡明設計意圖二度備課(即時反思與糾正)。
析:學生很容易回答出更多的答案。
師:(繼續(xù)補充)有許多著名的建筑,像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艾菲爾鐵塔、美國的迪思尼樂園、德國的古堡風光,中國北京的西客站,它們也是由不同的立體圖形組成的;那么立體圖形在生活中有著怎樣的廣泛的應用呢?瞧,食物中的冰激凌、櫻桃、端午節(jié)的粽子等。
1.多面體、棱、頂點概念:
2.合作交流。
師: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幾何體。
學生活動:(讓學生從中閉眼摸出某些幾何體,邊摸邊用語言描。
述其特征。)。
師:同學們再討論一下,能否把自己的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
學生活動:分小組討論。
說明:真正體現了“以生為本”。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發(fā)現知識,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氣氛活躍,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愉快。
師:請大家找出與長方體,立方體類似的物體或模型。
析:舉出實例。(找出區(qū)別)。
師:(總結)棱柱分為之直棱柱和斜棱柱。(根據其側棱與底面是否垂直)根據底面多邊形的邊數而分為直三棱柱、直四棱柱……直棱柱有以下特征:
有上、下兩個底面,底面是平面圖形中的多邊形,而且彼此全等;
側面都是長方形含正方形。
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直四棱柱。
3.反饋鞏固。
完成“做一做”
析:由第(3)小題可以得到:
直棱柱的'相鄰兩條側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4.學以至用。
出示例題。(先請學生單獨考慮,再作講解)。
析:引導學生著重觀察首飾盒的側面是什么圖形,上底面是什么圖形,然后與直棱柱的特征作比較。(使學生養(yǎng)成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習慣)。
最后完成例題中的“想一想”
5.鞏固練習(學生練習)。
完成“課內練習”
師:我們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什么?哪些地方比較難學呢?
合作交流后得到:重點直棱柱的有關概念。
直棱柱有以下特征:
有上、下兩個底面,底面是平面圖形中的多邊形,而且彼此全等;
側面都是長方形含正方形。
例題中的把首飾盒看成是由兩個直三棱柱、直四棱柱的組合,或著是兩個直四棱柱的組合需要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一點比較難。
板書設計。
作業(yè)布置或設計作業(yè)本及課時特訓。
七年級數學數據的收集教案篇十三
4通過平行公理推論的推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進行推理的能力
1教師教法:嘗試法、引導法、發(fā)現法
2學生學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發(fā)現新知,造就成就感
(一)重點
平行公理及推論
(二)難點
平行線概念的理解
(三)解決辦法
通過引導學生嘗試發(fā)現新知、練習鞏固的方法來解決
投影儀、三角板、自制膠片
1通過投影片和適當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2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進行反饋練習,完成新授
3學生自己完成本課小結
(-)明確目標
(二)整體感知
(三)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學生齊聲答:不是
師:因此,平面內的兩條直線除了相交以外,還有不相交的情形,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所要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
[板書]24平行線及平行公理
探究新知,講授新課
師: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平面內不相交的情形還有許多,你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窗戶相對的棱,桌面的對邊,書的對邊……
師:我們把它們向兩方無限延伸,得到的直線總也不會相交我們把這樣的直線叫做平行線
[板書]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教師出示投影片(課本第74頁圖2?17)
師:請同學們觀察,長方體的棱與無論怎樣延長,它們會不會相交?
學生:不會相交
師:那么它們是平行線嗎?
學生:不是
師:也就是說平行線的定義必須有怎樣的'前提條件?
學生:在同一平面內
師:誰能說為什么要有這個前提條件?
學生:因為空間里,不相交的直線不一定平行
教師在黑板上給出課本第73頁圖2
學生:兩種相交和平行
由此師生共同小結: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只有相交、平行兩種
嘗試反饋,鞏固練習(出示投影)
1判斷正誤
(1)兩條不相交的直線叫做平行線()
(2)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的兩直線是相交直線()
(3)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一定平行()
(4)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必把這個平面分為四部分()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相交、垂直、平行三種
b在同一平面內,不垂直的兩直線必平行
c在同一平面內,不平行的兩直線必垂直
d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直線一定不垂直
學生活動:學生回答,并簡要說明理由
師:我們很容易畫出兩條相交直線,而對于平行線的畫法,我們在小學就學過用直尺和三角板畫,下面清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下面題目(投影顯示)
已知直線和外一點,過點畫直線
師:請根據語句,自己畫出已知圖形
學生活動: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出圖形
師:下面請你們按要求畫出直線
注意:(1)在推動三角尺時,直尺不要動;
(2)畫平行線必須用直尺三角板,不能徒手畫
嘗試反饋,鞏固練習(出示投影)
1畫線段,畫任意射線,在上取、、三點,使,連結,用三角板畫,,分別交于、,量出、、的長(精確到)
2讀下列語句,并畫圖形
(1)點是直線外的一點,直線經過點,且與直線平行
(2)直線、是相交直線,點是直線、外的一點,直線經過點與直線平行與直線相交于
(3)過點畫,交的延長線于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并回答,能畫,而且只能畫一條
師:我們把這個結論叫平行公理,教師板書
【板書】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學生:思考后,立即回答,能畫無數條
師: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完成
(出示投影)
已知直線,分別畫直線、,使,
學生活動: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
師:請同學們觀察,直線、能不能相交?
學生活動:觀察,回答:不相交,也就是說
師:為什么呢?同桌可以討論
學生活動:學生積極討論,各抒己見
學生活動:教師讓學生積極發(fā)表意見,然后給出正確的引導
師:我們觀察圖形,如果直線與相交,設交點為,那么會產生什么問題呢?請同學們討論
學生活動: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思考、討論,得出結論
[板書]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回答:不對,給出反例圖形,
例如:如圖1所示,射線與就不相交,也不平行
師:同學們想一想,當我們說兩條射線或線段平行時,實際上是什么平行才可以呢?
生:它們所在的直線平行
嘗試反饋,鞏固練習(投影)
七年級數學數據的收集教案篇十四
1、熟練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會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3、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正確分析實際問題中的不等關系,列出不等式組。
建立不等式組解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
出示教科書第145頁例2(略)。
問:(1)你是怎樣理解“不能完成任務”的數量含義的?
(2)你是怎樣理解“提前完成任務”的數量含義的?
(3)解決這個問題,你打算怎樣設未知數?列出怎樣的不等式?
師生一起討論解決例2.
1、教科書146頁“歸納”(略).
2、你覺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應用題與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的步驟一樣嗎?
在討論或議論的基礎上老師揭示:
步法一致(設、列、解、答);本質有區(qū)別.(見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應用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應用題解題步驟異同表。
七年級數學數據的收集教案篇十五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92~93頁的內容。
1、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tǒng)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能從統(tǒng)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3、組織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習慣。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統(tǒng)計活動的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tǒng)計結果的多樣性。
根據統(tǒng)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整理數據。
1、學習的內容具有現實意義。
2、學習的方式以自主探新、合作交流為主。
1、談話:今天,我們的朋友小仙子來到了課堂,請聽:(錄音)小仙子先要帶我們去個地方(課件演示“動物運動會”熱鬧的情景)
2、仔細觀察,操場上有那些小動物他們參加了哪兩項運動?
(一)按運動項目統(tǒng)計
1、提出問題
2、收集數據
只要統(tǒng)計出(板書統(tǒng)計)參加跳高和參加長跑的各有幾名運動員就知道了。
3,整理數據
出示第92頁第一個統(tǒng)計表,學生分小組統(tǒng)計。
4、交流匯報
展示各小組的統(tǒng)計表,組內推薦同學匯報。
5、分析數據
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仙子提的問題解決了嗎?你能看著統(tǒng)計表回答嗎?
(二)按動物種類統(tǒng)計
1、提出問題
2、收集數據
只要統(tǒng)計出參加動物運動會的小狗、小兔、小猴各有幾只就可以了。
3、整理數據
出示第92頁第二個統(tǒng)計表,學生分小組統(tǒng)計。
4、交流匯報
展示各小組的統(tǒng)計表,組內推薦同學匯報。
5、分析數據
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仙子提的第二個問題解決了嗎?你能看著統(tǒng)計表回答嗎?
(三)歸納小結
仔細觀察統(tǒng)計表,兩次統(tǒng)計有什么不同?從每個統(tǒng)計表里你知道了什么?
(1)調查每個同學最喜歡的一類電視節(jié)目并在全班交流后填寫統(tǒng)計表。
(2)統(tǒng)計班級看動畫片的情況。
(3)這兩個統(tǒng)計表格是按什么來統(tǒng)計人數的?從中你知道了我們班的什么情況?
(4)小仙子還給大家?guī)砹艘恍﹫D形(課件出示圖形)你能把這些圖形分一分嗎?
今天,我們學了什么?你學會了嗎?
請拿車的小朋友到前面把車舉起來,并按不同的標準分一分。
小結:原來分類的標準不同,所以你兩次站的位置也不同。
談話: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同一事物可以根據不同標準來分類統(tǒng)計的?課后請仔細觀察,如果確定了統(tǒng)計內容就可用今天所學的知識進行統(tǒng)計。
七年級數學數據的收集教案篇十六
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能夠按統(tǒng)計對象的某些屬性,如品種、形狀、顏色、用途……進行分類統(tǒng)計。本單元繼續(xù)教學把一組數據按大小分成若干段進行統(tǒng)計,并把統(tǒng)計獲得的數據填入相應的統(tǒng)計表里。本課時是初步教學分段統(tǒng)計數據,所以例題和習題都明確了數據以及各段的數值范圍,不要求學生獨立設計分段。本課時內容主要是數據的分段整理。教材通過創(chuàng)設學校準備為鼓號隊員購買服裝,想請全體學生出謀劃策的教學情境,引出怎樣購買鼓號服這一學習任務。使學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數據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導學生自主分段整理數據,完成統(tǒng)計表,分析整理后的數據,根據分析結果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應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fā)者和建設者,要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為了更加貼近每個學生生活經歷,讓學生有話可說,我對教材進行了重新開發(fā),把購買鼓號隊服改為購買校服。圍繞購買校服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經歷“收集數據——分段整理——制作統(tǒng)計表——分析數據”的全過程,而學習重點放在分段整理數據上,整理的方法采用多種方法,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逐步優(yōu)化,突出畫“正”字的方法,得到的數據仍然采用單式統(tǒng)計表描述。所以教學中應突出數據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這部分知識,形成相關的統(tǒng)計技能。為今后更進一步學習統(tǒng)計圖表、概率等知識打好基礎。
四年級的學生由于在第一學段中對數據統(tǒng)計過程已有所體驗,并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能根據統(tǒng)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再次經歷統(tǒng)計過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必要性,感受統(tǒng)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根據小學兒童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強等心理特征,在教學中,我注重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fā),有效地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交流、反思等活動,并使全體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之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傳統(tǒng)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應該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
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在教學中我靈活采用談話法、觀察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搜集全班同學的身高數據、根據服裝型號分段、用畫“正“字等方法整理、繪制統(tǒng)計表、利用統(tǒng)計數據到服裝廠定做校服等。用統(tǒng)計方法解決問題。學生在迫切完成任務和強烈的`探究興趣驅動下,對本來枯燥的統(tǒng)計知識產生一種新鮮感和真實感,每個學生都能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學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調查訪問、探究嘗試、合作商討、交流反思等多種學習方法,真實經歷用統(tǒng)計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特別是學會了分段整理的方法,從而獲得了成功的愉悅體驗。
a、重視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
本課的導入,給學生做校服的情境,使學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數據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導學生自主分段整理數據。學生經歷了統(tǒng)計的全過程,感受到統(tǒng)計表與身邊的人和事是息息相關的。最后,布置學生寫一份建議書,也是深有教育價值的。
b、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數據統(tǒng)計的全過程有數據收集,數據整理,統(tǒng)計制表,分析數據,得出結論五個環(huán)節(jié),其中分析數據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課程標準中強調的內容。在“女生1分鐘跳繩檢測”一題中,我引導學生嘗試分析“你看了這張統(tǒng)計表,你知道了什么?”在“空氣質量”一題中,我讓學生說“看了這些數據,你覺得常州市的空氣質量情況如何?為什么?作為一個常州的小市民,你覺得能為改善常州的環(huán)境做些什么?”學生的分析是推己及人,豐富多彩的,是符合孩子心理實際的。設計這樣的分析,我認為是統(tǒng)計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教育的良好載體。
好的板書,應是課堂上所講內容的簡縮,簡單明了、富有條理性,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清楚地了解到本課所講的內容,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分段整理不重復。
制成統(tǒng)計表不遺漏。
分析數據。
七年級數學數據的收集教案篇十七
學習目標:
1.會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通過正.負數學習,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3.通過探究,滲透對立統(tǒng)一的辨證思想。
學習重點:
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學習難點:
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教學方法:
講練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存在著兩種不同意義的量,為了區(qū)分它們,我們用正數和負數來分別表示它們.
問題1:“零”為什么即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呢?
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借助舉例說明.
參考例子:溫度表示中的零上,零下和零度.
二.探究理解解決問題。
問題2:(教科書第4頁例題)。
先引導學生分析,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2)20xx年下列國家的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一年的變化情況是:
美國減少6.4%,德國增長1.3%,
法國減少2.4%,英國減少3.5%,
意大利增長0.2%,中國增長7.5%.
寫出這些國家20xx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
解:(1)這個月小明體重增長2kg,小華體重增長―1kg,小強體重增長0kg.
(2)六個國家20xx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
美國―6.4%,德國1.3%,
法國―2.4%,英國―3.5%,
意大利0.2%,中國7.5%.
三.鞏固練習。
從0表示一個也沒有,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的角度引導學生理解.
在學生的討論中簡單介紹分類的數學思想先不要給出有理數的概念.
在例題中,讓學生通過閱讀題中的含義,找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決定哪個用正數表示,哪個用負數表示.
通過問題(2)提醒學生審題時要注意要求,題中求的是增長率,不是增長值.
四.閱讀思考1頁。
(教科書第8頁)用正負數表示加工允許誤差.
問題:1.直徑為30.032mm和直徑為29.97的零件是否合格?
2.你知道還有那些事件可以用正負數表示允許誤差嗎?請舉例.
五.小結。
1.本節(jié)課你有那些收獲?
2.還有沒解決的問題嗎?
六.應用與拓展。
1.必做題:
教科書5頁習題4.5.:6.7.8題。
2.選做題。
1).甲冷庫的溫度是―12°c,乙冷庫的溫度比甲冷酷低5°c,則乙冷庫的溫度是.
七年級數學數據的收集教案篇十八
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驟.難點是必須切實注意遇到要在不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負數時,必須改變不等號的方向.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進一步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重要基礎.
1、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異同點
相同點:二者都是只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次數都是1,左、右兩邊都是整式.
不同點: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關系,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相等關系.
(3)同方程類似,我們把或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標準形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異同點
相同點:步驟相同,二者都是經過變形,把左邊變成,右邊變?yōu)橐粋€常數.
注意:(1)解方程的移項法則對解不等式同樣適用.
三、教法建議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1169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