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學設計(實用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2 05:17:22
早教學設計(實用12篇)
時間:2023-11-12 05:17:22     小編:BW筆俠

總結是沉淀經驗的過程,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自己和他人。怎樣運用邏輯思維來整合信息并撰寫有條理的總結?下面的總結范文都是經典之作,其中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和感悟,歡迎大家參考。

早教學設計篇一

《孫中山破陋習》一文以鮮活的文字敘述了孫中山親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和母親的疼愛而又無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故事中的孫中山、姐姐、媽媽人物個性鮮明,有著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在品詞析句中體會文本中人物的心情,感受姐姐纏足前和纏足后的巨大變化。在課外資料的鏈接中激發(fā)學生對纏足的痛恨之情,對姐姐的同情之情,對孫中山的敬佩之情。

1.默讀課文,講述故事。

2.知道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課前從多種渠道了解纏足陋習。

一、復習導入。

二、:學習第8小節(jié)。

(1)指名讀第8小節(jié),問:“首先”就是——?

(2)師: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要廢除的陋習有很多,為什么他首先廢除的是纏足這一陋習呢?這跟他幼年時,親眼目睹姐姐纏足是分不開的。

三、體會纏足給姐姐帶來的變化。

1.默讀課文,用“”畫出寫纏足前姐姐的句子;用“”畫出寫纏足時姐姐的句子;用“”畫出寫纏足后姐姐的句子。邊讀邊體會纏足給姐姐帶來的變化。

2.組織交流:

a.纏足前,姐姐是什么樣兒?

(1)指名讀。

(2)我們也來讀一讀這段話,一邊讀一邊想:纏足前的姐姐是一個什么樣的女孩?你從哪兒讀到的?(指導把話說完整。感情朗讀)。

相機板書。

(3)師:纏足前的姐姐是那么……喜歡這樣的姐姐嗎?就請大家?guī)е@份喜愛之情讀一讀纏足前的姐姐吧!(自讀、指名讀)。

b.纏足時的姐姐是什么樣兒呢?

(1)指名讀。

(2)師:纏足時姐姐很----板書:痛苦。

c.纏足后的姐姐又是什么樣兒呢?

(1)指名讀。

(2)板書:沒有歌聲,沒有笑臉。

(1)師:請同學們說說你所了解的纏足。

(2)老師這里也搜集了一些有關纏足的資料,我們來看一看。

(觀看課件,學生感受纏足之殘忍)。

(3)師:看到這么小的變了形的腳,同學們心靈深處一定感慨萬千,此時你最想說什么?

師:受到這樣痛苦的折磨,我們再也看不到------,再也-----。讓我們來看一看姐姐遭受這一痛苦的過程吧!

五、學習第2小節(jié)。

1.大家讀讀第二小節(jié),媽媽是如何給姐姐纏足的?

2.指名讀,(圈出“長長的”,師:有多長呢?----就這樣“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著,纏得姐姐-------)。

4.交流:(播放音樂:凄涼地),

(1)(出示內容):我仿佛看到了,聽到了,我感到。

指導朗讀:可以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讀出你深刻的感受吧!)。

(2)師:纏足是那么可怕、那么殘忍、那么讓人痛苦、那么讓人憎恨,讓我們帶著這些感受一起讀第二自然段吧。

六、學習3—6小節(jié)。

“小腳一雙,眼淚一缸”呀!看到姐姐被纏足,孫中山是怎樣?媽媽又是怎樣呢?

1.請同學們讀讀3—6自然段,一邊讀一邊體會。

2.交流:

(1)師:孫中山-------出示第三自然段。

指多名讀。

(2)你還讀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孫中山?(出示第五自然段)大家仔細品味。

指導朗讀:好一個-----,請你讀讀這句話。

(3)媽媽又是怎樣呢?---從哪兒可以看出?(媽媽真的殘嗎?)。

你能讀出媽媽那既心疼又無奈的復雜心情嗎?

你還從哪兒讀到了媽媽的無可奈何與心疼?

(4)比較句子:

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你從“含著眼淚”讀懂了什么?

師:“娶妻要娶小腳妻”。這是在中華民族流傳了上千年的一種習俗。女兒纏足,媽媽也很心疼,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將來找個好婆家,她一點辦法都沒有。這真是無可奈何啊!

師:讓我們飽含深情地讀這句話。

3.同桌分角色讀3—6小節(jié):可以加上自己的動作。

4.指名分角色表演。

七、比較讀:

1.師: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

2.師:這件事------。

出示: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你更欣賞哪一句?為什么?

此時的孫中山可能會想到什么呢?

師:纏足這件事不僅給姐姐帶來了痛苦和打擊,也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這就堅定了他破除纏足陋習的信心和決心。他當了臨時大總統(tǒng),首先廢除的就是——纏足陋習。

八、再讀第八自然段:

師: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全體起立:讓我們齊讀第8自然段。

九、升華情感:。

十、布置作業(yè):

(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閱讀孫中山的故事,記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同學交流。

(3)以前生活中還有哪些陋習?回去以后問問周圍的老人或者查資料,把你了解到的寫下來。

早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慣,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2、學習“抓住事物特點,將事物寫具體”的方法,并領會“用具體數字”和“相比較”的方法去說明事物特點的好處。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描寫的寫作方法。

難點:鯨的進化過程。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問激趣,引入新課。

1、投影圖片,齊讀課題。

2、師:你們知道它為什么叫“鯨”而不叫“鯨魚”呢?看上去明明是魚,怎么又不叫魚呢?你們想知道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解謎。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讓學生看插圖,問:你覺得它的體形怎樣?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用筆畫下來。

(2)出示句子。

最大的鯨有重,最小的也有。我國捕獲過一頭鯨一條舌頭就有大肥豬那么重。

引導學生說說作者用“舉數字”和“相比較”的方法來說明鯨的大的好處。

(3)學生朗讀以上的句子。

(4)小結。

作者抓住鯨“非常大”這個特點,運用了舉數字、做比較、舉例子的方法來說明這個特點,具體清楚,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2、學習第二段。

(1)設問:大家看,鯨的身體十分像魚,又在海洋里生活,那它為什么不叫“鯨魚”呢?

(2)學生默讀第二段,思考上述問題。

(3)指名回答。

(4)鯨是魚類還是哺乳動物,它為什么會在海洋里生活?

告訴學生什么叫哺乳動物,并舉例說明。

抓住“陸地”--“淺?!?-“海洋”三個詞,讓學生懂得鯨為了生存下來,就得適應這個變化的環(huán)境,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自身體形及器官也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所以鯨漸漸地變成了魚的樣子。

(出示句子二)。

在,鯨的祖先生活在。后來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鯨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陸地的里。又經過了,鯨適應了的生活。

學生填空。抓住“很遠的古代”、“經過很長的年代”、“漸漸”等詞語,讓學生看出鯨進化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

(5)齊讀句子。

(6)學生練習復述“鯨的進化過程”。

3、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2)說說鯨可以分幾類,是根據什么來分的?

4、指導朗讀。

二、作業(yè)。

1、寫課文生字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22課,齊讀課題。

二、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對鯨有了初步的認識,那么你能告訴大家鯨可以分哪兩類嗎?(須鯨、齒鯨)。

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接下來,我們繼續(xù)看課文還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

三、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四--七自然段。

1、出示學習要求:認真讀課文,想想作者介紹了鯨的什么特點,他是怎樣介紹的?

2、學生自學。

3、匯報交流:哪組先來說,你們一組都讀懂了哪部分的內容。

吃食。

(1)須鯨和齒鯨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從中你體會到鯨吃食有什么特點?(食量大)。

(2)作者用到了哪些說明方法?

(3)分男女生讀課文。

呼吸。

(1)鯨呼吸時有什么特點?(用肺,噴水柱)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2)不同種類的鯨噴出的形狀也不一樣。

(3)畫一畫鯨呼吸時噴出的水柱。出示學生的畫,判斷說明原因,用上“因為……所以……”說一句話。

(4)師引讀。

睡覺。

(1)鯨睡覺時是什么樣子的?(聚、頭朝里、圍成一個圈)。

(2)對鯨睡覺的樣子感興趣的同學站起來讀。

生長。

(1)通過這一段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作者用到了哪些說明方法?

(3)齊讀課文。

(二)學習進化過程。

你們知道嗎?很早以前鯨并不是這樣的?(師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請大家讀讀課文,找找(陸地--淺海--海洋)。

鯨的進化經過了很長的時間,從哪些詞可以看出,指導朗讀。

默讀全文:說說為什么鯨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

四、片段練習。

1、通過課文,我們了解了鯨的體形、進化、生活習性方面的知識,課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知識,如果你是鯨,最想告訴大家哪些方面的知識?請寫下來。

投影出示:

鯨的自述。

(從你所收集的資料中,選擇一個方面進行介紹,注意運用適當的說明方法,將特點介紹具體,詳細。)。

2、學生練筆。

3、出示學生作品,集體評講。

五、作業(yè)。

1、《同步》22課練習。

2、

板書設計。

22、鯨。

體形特點:像魚、大、長。

進化過程:陸地--淺海--海洋。

須鯨。

種類。

鯨齒鯨。

吃食。

生活呼吸肺。

習性睡覺哺乳動物。

生長胎生哺乳。

早教學設計篇三

【教材簡析】斜面是最簡單的機械之一。在生產和生活中,人們常常利用斜面來達到省力的目的。圓柱形物體從斜面上滾下的距離,不僅與斜面的長度有關,而且跟斜面與地面所成的角度有關。教材安排的這次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用實驗的方法獲得數據,進行比較、分析,探討、發(fā)現斜面與地面成怎樣的角度時,圓柱形物體可以滾得遠一些。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通過將圓柱形物體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滾一滾,比較什么角度下滾得最遠,來了解圓柱形物體從斜面上滾下的距離,不僅與斜面的長度有關,而且跟斜面與地面所成的角度有關,并了解在哪種角度下圓柱形物體滾得最遠。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和小組交流等活動,了解在何角度下圓柱形物體滾得最遠。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圓柱形物體從斜面上滾下的距離,不僅與斜面的長度有關,而且跟斜面與地面所成的角度有關,并了解在何角度下圓柱形物體滾得最遠。

[教學難點]如何使實驗更精確,并對實驗的結果及時總結、歸納。

[教具學具]木板、圓柱形物體、卷尺、三角板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一個人怎樣把一頭大象運到卡車上?

認可學生各種有創(chuàng)意的回答,認識到用搭斜坡的方法省錢又省力!

教師引入:在生產和生活中,人們常常利用斜面來達到省力的目的。

出示情境圖:怎樣把油桶從卡車上搬下來?怎樣把砍伐的木頭從山上運下來?(通過討論后得出:利用斜坡省力又經濟,工人叔叔們平時就是這樣做的!)。

引導觀察:這些可以滾動的物體都是什么形狀的?

進一步思考:物體從斜坡上滾下來,滾動的距離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師小結,引入新課:影響滾動距離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們就選其中的一個方面來研究:在其它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斜面與地面成什么角度時,物體滾動得最遠呢?(課件出示)(板書課題:怎樣滾得遠)。

二、合作實驗,探求結論。

1、猜想。

教師提問:你認為斜坡的角度大一些滾得遠,還是小一些滾得遠呢?(先讓學生自由說一說)。

(教師)讓學生先猜想,再說說這樣猜想的理由)。

進一步引導:同學們的猜想對不對呢?如何驗證?(揭示做實驗是驗證猜想的好方法)。

我們先來看看實驗的步驟和要求!

2、實驗。

(1)實驗步驟(看課本圖片)。

教師總結:這些步驟可以概括:搭一搭、滾一滾、量一量。

一共需要幾個人做實驗?怎么分配任務?(看小組實驗照片)。

2人搭木板,1人滾,2人測量,1人記錄。

(2)操作示范。

為了更好的指導大家實驗,老師示范一下30度斜坡的實驗過程,由于場地不夠,后面的同學看不清,請看老師實驗的實況錄像。(播放課件)。

實驗操作需要科學和嚴謹,否則,實驗的結果將會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你認為有那些細節(jié)需要注意?(學生自由地說一說)。

(搭:斜面平穩(wěn)、角度調準)。

(滾:輕放頂端、自由下滑)。

(量:底端測量、拉成直線)。

45度和60度的實驗也是按照同樣的方法和步驟。

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準備了許多圓柱形物體。今天,為了使實驗的數據更具有可比性,我們同一組的同學采用同一種物體做實驗。實驗中還會出現許多意外的狀況,各小組要在組長的帶領下,合理分工,團結合作,勇于解決問題,一定要使實驗的結果真實、可信。

到底哪種度數的斜坡滾得遠,這個謎底由大家來揭開吧!

(3)各小組學生分別做30度、45度和60度角的斜坡實驗。

有了剛才的實驗指導,這次可以放手給學生自主實驗,老師觀察指導,對個別有困難的組員給予及時幫助。

3、結論。

(1)小組匯報:

同一坡度,每次測量的數據一樣嗎?

比較每次求得的平均數,你發(fā)現了什么?

在做實驗的過程中,你們遇到什么困難了嗎?

在小組取得實驗數據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通過比較、分析,獲得結論,感受用實驗方法研究問題的合理性,獲得成功的體驗。

斜坡的角度為45度時,圓柱形物體從上面滾下來的距離最遠。

(2)教師總結:(課件出示)。

(3)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研究了三種度數的斜面,得出斜坡的角度為45度時物體滾得最遠!

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斜坡,有沒有比45度斜坡滾得更遠的呢,我們還需進一步研究。局限于試驗場地和實驗次數,我們只能得出斜坡大約是45度時,物體滾動得較遠。

我們想知道到底多少度才能使物體滾得最遠的呢?還可以從哪些角度研究?(30—45,45—60)。

課后請對其它角度的斜坡進行實驗,看看你還能發(fā)現什么?

三、聯系實際,指導應用。

生活中處處隱藏著斜面,斜面的角度也各有不同。

1、樓梯(將課本“你知道嗎?”改換形式)。

王叔叔家要裝修,該選哪一種樓梯呢?(同樣高度,平緩的樓梯占地面積要大,較陡的樓梯占地面積要小)。

2、橋圖。

觀察和比較:為了方便行人,橋的坡度要小一些。

3、滑雪圖。

觀察和比較:山的坡度要選得適中一點。

四、活動總結,教師評價。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

怎樣滾得遠。

猜想30度45度60度。

驗證搭——滾——量。

結論45度時滾得最遠。

早教學設計篇四

一、教材簡析:

作者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是夏夜在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象,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分為上闋和下闋兩部分。詞的上闋描寫的是黃沙嶺夏夜清幽喜人的景象,下闋描寫了黃沙嶺上陣雨來臨的天氣變化以及詞人的愉快感受。

二、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遵循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教學原則。通過創(chuàng)設學習詞的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融入想象,自讀自悟,相互交流,體會意境。在讀通、讀懂、背誦的基礎上,全面了解辛棄疾,獲得更深的體驗。通過課后搜集辛詞,吟誦辛詞的活動,拓展學習的時空,實現“大語文”教學理念。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開展多種語文活動。

3、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讀通——正確朗讀詩詞。

2、說說你對辛棄疾的了解。

3、下面先聽老師來讀讀這首詞(出示這首詞,教師范讀。)。

4、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另外注意節(jié)奏停頓,請看屏幕。

5、指名朗讀,相機評價。

6、多層次賽讀:男生讀上闕,女生讀下闋。一二大組讀上闕,三四大組讀下闋。老師讀上闕,學生讀下闋。

二、讀懂——走進作者內心。

過渡:讀通詞是學好古詞的序幕,讀懂詞,讀出詞里所包含的意思,這才是學習詞的正式開始。詞就像一杯清香的綠茶,需要慢慢品嘗,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細細品味一番!

(一)品讀上闋。

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讓我們與辛棄疾同行,欣賞這美麗的夜景。朗讀這首詞的上闕,小組內交流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如果有不懂的地方,組內盡量解決,也可以一會求助于全班同學。

2、小組內朗讀交流:

3、小組匯報,教師隨機評價。

可能是農民在說:“你聽,青蛙叫著,田里的害蟲少了,今年的水稻肯定會豐收。”

5、感情引讀:對呀,作者聞著飄在黃沙嶺的稻花香,多么盼望農民有一個豐收年呀!帶著期盼之情齊讀這兩句?!颁z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農民豐收多么不容易呀。辛棄疾正為農民高興呢,齊讀!

這里不僅有稻花飄香,更有蕩漾在辛棄疾心頭的興奮。再齊讀!

(二)品讀下闋。

過渡:這么充滿詩情畫意的月夜,真讓人走進了畫卷一般,詞人走著走著,天氣突然發(fā)生了變化。自由讀下闋,小組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畫面。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討論。如果討論還不能理解的,請準備質疑。

1、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2、學生自主感悟,小組交流。

3、學生交流畫面。

4、教師引讀:詞人完全沉浸在展望豐收的喜悅之中,全然不覺天氣的變化。先前天氣晴朗,不知何時天空已經飄來烏云,豆點一樣的雨下起來了。此刻他的心情怎樣?(著急)就是這個時候,引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p>

6、此時,詞人是怎樣的心情呢?

(驚喜),生讀出驚喜。(放松),生讀出放松。(興奮,可以到茅店與乘涼的農民喝喝酒,說說今年又會是一個豐收年,讓農民也高興。)讀出你的興奮。陸游有一句詩,表達的也是峰回路轉的驚喜、興奮,也能用在這里表達辛棄疾的心情。(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讓我們再一起來體會體會——齊讀下闋。

三、拓展,感悟作者人生。

1、你們了解詞人辛棄疾以什么為號嗎?(稼軒)為什么以“稼軒”為號呢?(“稼”就是種植莊稼的意思,“軒”??過去書齋、茶館、飯館的名字常常用“軒”)(“稼軒”說明辛棄疾十分關心種莊稼的人)。

2、辛棄疾晚年在農村生活多年,寫下了許多描繪農村的詞,我們以前也學過一首,還記得嗎?(背《清平樂.村居》)。

生齊讀這首詞。

四、課外作業(yè)。

今天我們認識了這樣一位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偉大詞人。課后搜集辛棄疾的詞,下周舉行一次辛棄疾詞展示會,讓我們進一步感受他的偉大情懷。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早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生活》(人教版)一年級下冊。

【活動目標】

1.感受風的特征,初步感知風產生于空氣的流動,知道風的積極與消極作用。

2.學習用觀察、實驗等方法對自然界的風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3.體會風給人們帶來的方便與快樂,激發(fā)學生探究自然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前觀察與風有關的現象,并用畫表現出來。

2.收集可以表現風的存在的物品:扇子,小紗巾、風車等。

3.制作風與人們生活有關的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

1.玩風車,激發(fā)情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玩具,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生:想)請你們把眼睛閉上,等我數到三時再把眼睛睜開,好嗎?(出示五彩風車)這是什么?(生:風車)誰能讓這漂亮的風車轉起來?(教師發(fā)風車給學生玩)

師:風車都轉起來了,同學們用的是不同的方法,所以大家都是成功者。

2.揭示課題。

師:小朋友們玩風車開心嗎?(生:開心)小朋友們知道風車為什么能轉起來嗎?(生:有風)對了,就是因為有風,風車才轉起來了。今天我們將一起去和風姐姐交朋友,去聽聽她的聲音,看看她的表演,夸夸她的好處,你們愿意嗎?(生:愿意)(板書課題)

【點評】愛玩是兒童的天性。教師以玩風車的形式導入新課,很自然地引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意識,并以“和風姐姐交朋友”這種擬人化的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了主題活動,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

活動二:我會找風

1.聽風聲。

師:小朋友們聽,這是誰來了?(播風聲)(生:風姐姐來了)對,讓我們大聲對風姐姐說聲hello!

2.課件1:指導學生觀察,找一找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風。

生:風把小朋友的帽子、紗巾、頭發(fā)和衣服吹動了,風讓帆船破浪前進,風把紅旗吹得飄呀飄,風把柳枝吹得搖啊搖,風讓風箏飛得很高,湖水隨風蕩漾。

師: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風姐姐非常愿意和你們這些愛動腦筋的小朋友交朋友哩!

3.課件2:指導學生欣賞、感受人們生活周圍的風。

生:在湖邊,風把樹枝吹得搖啊搖,湖水隨風蕩漾。

生:風把我的衣服吹動了……

4.交流展示學生課前畫好的風,看看誰的畫最能表現風。

師:你們可真是細心的孩子。老師還知道有些小朋友把自己找到的美麗的風畫下來了,誰愿意把自己的畫介紹給大家看看。(請三名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畫)

師:你畫的風姐姐在哪兒?

生1:我畫的是海風,海風吹得人很舒服。(表演“舒服”的感覺)

生2:我畫的是樹林,風把樹吹得很響。(學風吹樹林的聲音)

生3:我畫的是國旗,風把國旗吹得飄呀飄。(演示國旗飄動的樣子)

師:你們畫得真棒,小朋友們真聰明,會用看、聽、感覺等等各種不同的方法找到風姐姐,瞧,她正對著大家微笑呢!你們也對她笑笑。(板書:我會找風)

【點評】游戲是學生喜好的一種活動,也是有效的學習方式。教師通過和學生一道玩捉迷藏的游戲來感知大自然中的風;通過拍攝學生身邊的風,來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入了教材中沒有的本土風景;讓學生通過“欣賞風”和“畫風”,去感受自然界中的風無處不在,風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中了解大自然和熱愛大自然。

活動三:我會造風

1.小實驗:我們都來制造風。

生:上臺演示各種不同的辦法,如:用嘴吹,用扇子扇等。

2.小結:空氣的流動形成風。

【點評】教師通過組織開展小實驗活動,讓學生在親身實踐和觀察比較中動腦筋、想辦法去造風,體驗和感知“風”的存在,領悟風形成的原因,達到教育學生動腦筋,有創(chuàng)意地生活之目的。

活動四:風與我們的生活

1.課件4:風姐姐的自我介紹。

師:空氣的流動形成風,那你們知道風有哪些作用嗎?先聽聽她的自我介紹吧?。ㄕn件錄音:我是你們的風姐姐,在生活中,我的作用可大了,春天一到,花兒開了,我一吹,你就可以聞到花兒迷人的香味。炎熱的夏天來了,我可以讓人們感到涼快。在沒有電的時候,我能讓大風車忽悠悠地轉起來,那樣就能帶動機器發(fā)電呢!怎么樣,我厲害吧!哦,對了,你們見過在大江大河中航行的帆船嗎?那可全靠我的幫助呢!)

2.聽了風姐姐的自我介紹,同學們想想,風姐姐還有哪些作用?(學生回答)

師:風可以幫助燃燒,幫助人們發(fā)電,為有些花傳播花粉,還可以幫助帆船航行。你們還知道風姐姐有哪些好處呢?把你知道的向小伙伴說說吧!(學生自由說)

3.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動動腦,想一想:長大了,你將會怎樣利用風來幫人們做好事?

師:風姐姐的好處可真多呀!除了這些,你還想讓風姐姐幫我們干點什么呢?

生:我想讓風姐姐幫我制造玩具、幫我們把衣服吹干、幫我們給沙漠中口渴的人們送水……

4.課件5:沙塵暴、臺風給人們帶來的麻煩與災難。

師:不過,風也有不高興的時候。你們見過風姐姐不高興的樣子嗎?(播“臺風”和“沙塵暴”錄像)

師:臺風確實可怕,沙塵暴的確討厭。不過這可不能全怪風姐姐,這是因為有些人不愛護花草樹木,她才生氣的,所以我們要愛護好花草樹木,多種植花草樹木,當好環(huán)保小衛(wèi)士,讓風姐姐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好處,那樣風姐姐就可以和我們愉快地生活在一起了。

【點評】兒童是在真實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并得到各方面發(fā)展的。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體驗風在人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給人們帶來的好處,來激發(fā)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通過感受臺風、沙塵暴給人們造成的危害,從中領悟要讓風成為人類的好朋友,必須要多種植花草樹木,自覺愛護花草樹木,保護好自然環(huán)境。

早教學設計篇六

1、能借助拼音讀準“很、有、名、本、領、以、為、然、識、結、永”11個生字的音,并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認識筆畫“橫折提”,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描摹“識、本”。

2、能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標點正確停頓,能讀出“不以為然、不耐煩”等語氣。

3、在閱讀中了解蟬沒有好的學習態(tài)度,不愿學習,結果什么本領也沒有學會。

4、通過學習課文后,知道沒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是學不好本領的,并能用比較規(guī)范的話把自己的感受說一說。

重點難點:

1、在閱讀中了解蟬沒有好的學習態(tài)度,不愿學習,結果什么本領也沒有學會。

2、通過學習課文后,知道沒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是學不好本領的,并能用比較規(guī)范的話把自己的感受說一說。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說出圖片上昆蟲的名字。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簡介:蟬以吮吸植物的汁液為生。雄蟬能鳴叫,因為雄蟬的腹部有個音箱一樣的鳴叫器官。

3、蟬也叫知了,因為它一天到晚“知了,知了”地叫。(播放蟬鳴聲)這樣的叫聲真難聽,森林里的動物們都想來教蟬本領。

4、出示:許多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蟬學本領。

(1)指名讀,把句子讀正確。

(2)學習生字:有名本領正音。

(3)自由讀,齊讀,把句子讀通順。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師范讀課文,生邊聽邊思考:哪些有名的歌唱家想來教蟬本領呢?蟬的表現怎樣?

2、交流、板書:黃鶯畫眉云雀(可簡單介紹)。

3、開放式回答:有名的歌唱家黃鶯、畫眉和云雀想教蟬本領,可是蟬。

三、學習課文,指導朗讀。

1、蟬的叫聲很難聽,有名的歌唱家們到底要教蟬什么本領呢?自己輕聲讀讀課文第2節(jié),思考。

2、交流:(可出示句型,填空)。

(1)黃鶯想教蟬發(fā)音,畫眉想教蟬識譜,云雀想教蟬唱歌。

(2)黃鶯、畫眉和云雀分別想教蟬發(fā)音、識譜和唱歌。

3、板書黃鶯畫眉云雀。

發(fā)音識譜唱歌。

老師給你們一個填空,請你們想一想,該怎么說?

出示:、和分別想教蟬、和。

學生思考,準備。

4、蟬學會這些本領了嗎?讀讀課文第三節(jié)。

書空。

5、蟬怎么就沒學到本領,永遠只會叫“知了,知了”呢?我請一個小朋友讀讀第2節(jié),其他小朋友好好想一想。

交流、補充板書:不以為然搖頭很不耐煩。

6、學習:不以為然生字:以、為、然。

7、指導朗讀:

(1)聽蟬與黃鶯、畫眉和云雀三次對話的錄音,感受蟬的語氣。

(2)出示黃鶯和蟬的對話:

黃鶯飛來了:“我教你發(fā)音吧!”

蟬不以為然地說:“知了,知了!”

a.指名同桌讀,把句子讀正確。

b.自由讀,想想蟬是怎樣說話的?

c.體驗朗讀。

(3)同桌合作,讀蟬和畫眉、云雀的對話,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

(4)分角色練讀、比賽讀。

蟬對教它本領的黃鶯、畫眉和云雀感到不以為然、不耐煩,結果怎樣?

8、指名讀,齊讀課文第三節(jié)。

9、說話練習:

那么多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蟬學本領,可到現在為止,蟬還是只會“知了,知了”地叫。學了課文,你想對蟬說些什么?(要求句子規(guī)范、連貫,意思明確。)。

四、復習鞏固。

1、雙軌火車:讀字組詞。

2、歡樂蹦蹦跳:積累詞語。

3、讀句子:

蟬很不耐煩地說:“知了,知了!”

爸爸耐心地對我說:“別著急,你能行!”

(1)指名讀,男女生讀,全班讀。

(2)你能試著也用“很不耐煩”和“耐心”說一兩句話嗎?

4、有感情朗讀全文。

五、指導寫字。

1、認識“言字旁”,觀察筆畫“橫折提”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了解“本”的筆順,適時滲透筆順規(guī)則。

3、學生當堂描寫:識、本。

早教學設計篇七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們的地球”——第4課《火山與地震》,用1課時完成教學。這一單元共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地球的形狀、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內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變遷”。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地球的形狀、表面、內部構造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為后面學習地表的遷移做鋪墊的。本課從實例出發(fā),引導學生建模研究,通過觀察、實驗、猜想、研究、推理等活動,讓學生知道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火山和地震帶給人們的災難和好處,了解人們對火山和地震的監(jiān)測,掌握地震來臨時正確保護自己的方法。從而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

六年級學生通過三年的科學課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觀察、實驗、猜想、討論、交流、推理的能力。而且小學生對做實驗都很感興趣,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操作實驗,來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兩種自然現象帶給人們的災難。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在分析現象的基礎上,用科學的方法看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和求知欲。

1、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現象,知道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原因,掌握預防地震的措施。

2、通過學習使學生會做模擬火山噴發(fā)和地震的實驗。能簡單的介紹火山和地震兩種自然現象。知道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國家之一,了解張衡及他的貢獻。

3、通過學習激發(fā)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力。

1、教學重點: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及預防地震的措施。

2、教學難點:做火山噴發(fā)的模擬實驗以及正確運用語言描述兩種自然現象。

1、地震和火山噴發(fā)的錄像、圖片,火山和地震示意圖。

2、模擬火山噴發(fā)實驗器材(三腳架、鐵盒子、土豆泥、番茄醬、酒精燈、火柴等)。

3、模擬地震發(fā)生時的情境實驗器材(紙箱、木塊、記號筆等)。

(一)復習引入:

1、教師引言:通過前面幾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對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地球是有那幾個部分組成的?我國地形特點有哪些?(結合板塊構造的道理說明,展示六大板塊示意圖)。

2、揭示課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地球上的兩大自然現象——火山噴發(fā)、地震。板書課題:火山與地震。

(二)學習新知:

1、出示圖片、播放錄像,讓學生初步了解自然

現象。

火山噴發(fā)圖

地震示意圖

首先,出示火山噴發(fā)與地震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并獨立思考,同桌間可以自由議一議,說一說(火山噴發(fā)與地震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其次,播放一小段火山噴發(fā)與地震的視頻,讓學生觀看火山和地震的錄像片段,讓學生用視覺和聽覺來認識火山噴發(fā)與地震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災難。激發(fā)學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問題。

最后,提問:從剛才的圖片展示、觀看錄像,你認識了這兩種自然現象了嗎?它給人類生命財產造成的災害大嗎?你們想不想知道火山噴發(fā)與地震到底是怎么發(fā)生的呢?(想知道)

2、提出探究問題:

教師:對于火山噴發(fā)和地震現象,你想提出什么問題來研究呢?

學生自由說,教師板書:

(1)、火山噴發(fā)是怎樣形成的?

(2)、地震是怎樣形成的?

(3)、地震和火山噴發(fā)會帶給我們什么樣的危害?

(4)、地震發(fā)生前,可能會出現什么異常的現象?

(5)、如果地震發(fā)生了,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

(6)、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發(fā)生地震和火山噴發(fā)?

(7)、火山噴發(fā)和地震會不會帶給我們什么好處?

3、解決提出的問題:

(1)、探究火山噴發(fā)形成的原因:

a、讓學生重溫模擬的火山噴發(fā)錄像場景,要求學生觀察書上插圖——火山結構示意圖,并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書上22頁內容。自己說出火山噴發(fā)形成的原因。

b、做火山噴發(fā)的模擬實驗:首先,分2人一組,在鐵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狀,并在土豆泥中間挖一個小洞;其次,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醬,用薄薄的一層土豆泥封住洞口;最后,將鐵盒子放到鐵架臺上,用酒精燈加熱,觀察受熱后番茄醬的外溢現象。

c、實驗要求學生知道每件物品代表什么?注重提醒學生觀察再給土豆泥加熱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現象(讓學生重點觀察實驗過程,解釋每一步的實驗現象,教師時刻巡視指導)。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討論哪些地方容易發(fā)生火山爆發(fā)。

d、師生共同小結: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巖漿沿著地殼的薄弱地帶噴發(fā)而形成的,火山噴發(fā)是地球上最危險、最可怕的自然災害之一。

(2)、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a、讓學生重溫模擬的地震錄像場景,要求學生觀察書上插圖——地震圖片,并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書上23頁內容。自己說出地震形成的原因。

震的中心和強弱。

震的中心和強弱并找出震中。

d、師生共同小結:地殼的巖石在相互擠壓時會發(fā)生褶皺,褶皺突然斷裂時大地劇烈震動,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嚴重破壞,這就是地震。地震也是一種非常可怕的自然災害。

(3)、通過探究火山噴發(fā)及地震形成的原因,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科學的知識。要求學生自己解決遺留下的問題:

a、地震和火山噴發(fā)會帶給我們什么樣的危害?

b、地震發(fā)生前,可能會出現什么異常的現象?

c、如果地震發(fā)生了,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

d、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發(fā)生地震和火山噴發(fā)?

e、火山噴發(fā)和地震會不會帶給我們什么好處?

教師巡視指導,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解答。特別解釋不清的問題可以同桌討論,集體訂正(重點強調避震的方法及地震的前兆)。

談話:假如現在我們正在上課,如果突然發(fā)生地震,你認為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還需要注意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先告訴周圍的同學,相互說說。

小結:如果現在突然發(fā)生地震,首先我們要保持冷靜,不能慌張。然后再采取自我保護的方法。

談話:請同學們閱讀課本24頁地震發(fā)生時怎么保護自己一段內容。 同時告訴學生,當地震發(fā)生時,最重要的是人要立即離開房屋,到室外空曠的地方去,以免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傷。如果來得及,最好在離開房屋前,拉斷電閘,熄滅爐火,以免造成火災。

討論:地震前兆有哪些?你們了解有哪些地震前兆?要求學生自由

說說。

科學結論:泉水或河水突然干涸斷流;氣候出現冷熱驟變;地光與地聲等。由于動物感覺器官特別靈敏,被人們稱為一部監(jiān)測地震的“活儀器”。為了便于大家觀察動物的地震前兆,編寫一首歌謠給大家: 震前動物有前兆,發(fā)現異常要報告。

牛馬騾羊不進圈,豬不吃食狗亂咬。

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癡呆搬家逃。

兔子豎耳蹦又撞,魚兒驚慌水面跳。 蜜蜂群遷鬧轟轟,鴿子驚飛不回巢。

(4) 引導學生了解人們對地震的研究。

地球內部的變化。

b、要求學生觀察書上插圖——候風地動儀、機械地震儀,并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書上24頁內容。了解科學家張衡。

(三)、總結鞏固

1、本節(jié)課你學習了什么內容?

2、你們對火山和地震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3、給人類帶來巨大損失的自然災害,你有什么想法呢?還有什么新的問題?

(四)、課外作業(yè):

1、請同學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試著解決一下問題:

(1)、地球是運動的嗎?

(2)、為什么我國臺灣省是地震的頻發(fā)地區(qū)?

(3)、現代還有哪些地震的預測儀器?如果沒有科學儀器,怎樣預測地震?

2、火山噴發(fā)和地震現象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同學們可以通過查閱課外書籍、上網、實地觀察等其它方法進行探究。

本節(jié)課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活動。課堂上的師生互動交流、生生互動交流的評價方式,使評價伴隨于整個教學過程中。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形成性評價。評價方式包括:課堂提問、小組互相評價、師生交流評價、實踐操作評價等。同時教師注意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予以肯定性、鼓勵性的評價。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效果評價是以寫小日記交流評價、口頭反饋評價等。

在內容上,學生是否知道火山、地震現象及產生的原因,火山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危害。能否從火山、地震現象中知道,是否知道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是否知道在發(fā)生火山噴發(fā)、地震時如何逃生自救、互救的方法等。

因為本節(jié)課是以觀察、實驗、猜想為主要活動,所涉及的教學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雖然較遠,但學生感興趣。所以學生的積極參與性應該是我所利用的很好的教學資源?;鹕絿姲l(fā)和我們的生活確實離的很遠,同時學生通過觀察噴發(fā)畫面就能了解火山的噴發(fā)。針對小學生的特點,由扶到放,逐步培養(yǎng),要求不能太高。但是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講,通過三年的科學學習,應該在能力培養(yǎng)上有了系統(tǒng)的訓練與提高。學生不僅會觀察,實驗,還應學會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更有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懂得如何思考,如何表達與交流的初步能力。 本節(jié)課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學生操作實驗上,通過探究來認識火山的成因,通過火山的成因來探究火山的危害,了解火山的奉獻。通過學習火山來自主學習地震的成因與危害。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探究能力的激發(fā)與加強。加強學生收集、整理、乃至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反復的圖片的觀察,錄像的播放,與學生來探究現象,進行猜想,直至認識本質。但是,教學流程不很流暢,甚至影響了各環(huán)節(jié)教學時間的安排。這一點,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進行改進。

火山與地震

火山

地球內部運動 地形發(fā)生變化

(緩慢 劇烈)地震

1、火山噴發(fā)是怎樣形成的?

2、地震是怎樣形成的?

3、地震和火山噴發(fā)會帶給我們什么樣的危害?

4、地震發(fā)生前,可能會出現什么異常的現象?

5、如果地震發(fā)生了,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

6、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發(fā)生地震和火山噴發(fā)?

7、火山噴發(fā)和地震會不會帶給我們什么好處?

早教學設計篇八

1、認識11個生字,兩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詩句的意思。

生字卡片、圖片、小練習(區(qū)分平舌音、翹舌音、三拼音節(jié))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從開學到現在我們學過不少兒歌;讓我們一起來背誦其中一首:“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边@首兒歌是個謎語,它的謎底是什么?(手)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謎語詩,詩的題目是《畫》(出示課題)

二、初步感知,認讀生字

1、為了寫好這首詩,老師送給大家一幅畫:(出圖)

請同學們按照從遠到近的觀察方法,說說這幅畫都畫了哪些景物。

(小組交流)匯報:山、水、花、鳥(出圖片)

2、這幅山水畫美,這首詩寫得也很美。要想讀好這首詩就要先過生字寶寶關:

這11位調皮的生字寶寶就藏在詩句中,你們有信心把它們找出來嗎?(打開書把字圈出來,讀給小伙伴聽)

3、現在老師把生字寶寶帶到黑板上,誰愿意把你認識的生字寶寶介紹給大家?

4、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生字寶寶,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做練習)老師這里也有3間蘑菇屋(出圖片)誰來把你的答案告訴大家(出示答案)

誰和他的答案一樣?夸夸自己(自定夸獎方式)

5、在同學們剛剛結識的11個生字寶寶中,有兩個新偏旁(出示:忄、辶)誰能找出帶有新偏旁的字(遠、近、還、驚)

三、感悟朗讀

1、剛才同學們學習了生字還認識了兩個新偏旁,現在我們過了生字寶寶關,可以開始讀一讀了?。ǔ鍪竟旁姡?/p>

在朗讀方面誰來給大家提提要求(聲音洪亮,讀準字音,不加減字……)大家按要求試著讀一讀(散讀)

誰來給大家讀一讀(指讀、展示讀)評一評

2、我們看到了一座座青山連綿起伏,卻聽不到清清的溪水嘩嘩的流淌聲,春天已經過去,這里的春花卻還在開放。當我*近可愛的小鳥,它也沒有因為驚恐而飛走,這些都是為什么呢?(因為這是一幅畫。它們都在畫中)

3、我們學習了這首謎語詩,學會了十一個生字認識了兩個新偏旁,還進行了朗讀,你們收獲了這么多知識,多棒呀?。ㄗ远洫劮绞剑?/p>

四、最后我們多寫一個字,請大家打開書60頁

生觀察字形、占格、筆順。

師范寫、生仿寫、展示。

五、作業(yè)

1、熟讀古詩,把謎語講給爸爸媽媽聽。

2、搜集謎語詩和小伙伴一起猜一猜。

早教學設計篇九

以本單元的課文作為主要依托,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狀物類的寫作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選材構思,編寫提綱,獨立寫出有真情實感而又富于創(chuàng)意的;最后讓學生互改作文,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利用對本單元已經學過的狀物類的討論和探究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造從寫作到評改到美文交流,可以全程參與、親身體驗和感悟、討論和交流的學習和寫作環(huán)境,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自由表達。

(一)明確本單元寫作重點

1描摹事物的特征。

2學習在狀物中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二)引導學生結合本單元的課文談談學習的收獲,從中總結一些狀物類的寫作方法。

先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然后師生一起整理歸納,如:(1)要選擇自己熟悉的真正有感觸的事物。(2)仔細觀察,必須對事物的形態(tài)、顏色、動作、習性等有較深入的了解。(3)要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加以細致描繪,注意由形入神,通過寫物,逐步揭示其象征意義,把自己的思想與所寫事物的特點有機地聯系起來。(4)適當運用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方法,增強語言的生動性……(一邊總結,一邊引導學生舉些實例進行分析說明)

(三)美文欣賞(用展示)

再往遠處看,荷花像傾在湖里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云霞,更是別具一格。吟誦著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頓覺心曠神怡。你瞧,那荷葉上蹲著一只青蛙,它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正在為荷花湖演奏動聽的交響樂。荷葉展綠疊翠,渾圓寬闊;碧盤滾珠,皎潔無暇。在翠綠的荷葉叢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個個披著輕紗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佇立,嬌羞欲語;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陣陣,泌人心脾。摘下那碧綠的荷葉,不僅可以擋風雨,還可以遮驕陽。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綠的荷葉上微微滾動著,閃爍著晶瑩的光輝,像翡翠盆里托著珍珠一樣。粉紅色的蓮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爭先恐后地開放著,遠遠看去像一盞盞紅燈,陪襯著那肥綠的大荷葉和那像酒盅一樣的蓮蓬。

(四)引導學生嘗試選材構思(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叫個別學生發(fā)言)

點撥:提醒學生要寫出讓人耳目一新之作,要注意突破常規(guī)思維定勢,選擇最佳的切入角度。要獨辟蹊徑,展開聯想和想像,可反習慣、反常規(guī)、反一般思維,細細挖掘文題的深層意蘊,拓展寫作思路。如“小草”,多是贊美其“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和默默無聞作貢獻等品質;反常規(guī)思維:立場、意志不堅定,只要長高一點,風一吹,雨一打就倒下了。又如《牽?;ā?,常規(guī)思路:勇于攀登,奮發(fā)向上;逆向思維:借助別人來抬高自身,攀附權勢等。抓住事物的特點,只有多思考,打破常規(guī)思維,往往出奇制勝。但是要注意,逆向思維要合情合理,不可失實。切忌脫離客觀現實,一味地去求新求異。

(五)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構思編寫提綱,然后獨立完成作文

(六)指導學生進行互改作文,并由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或有待探討的作品在班上展示交流。

早教學設計篇十

1、出示:“禾”(1)你們看,圖上畫的是什么?(禾苗)

(2)“禾”是一個象形字,就是指禾苗。

(3)你知道哪些帶有“禾字旁”的字嗎?(和、秋、種、稼)

2、板書:鋤(1)看圖:你看,這位老農手里拿著的就是一把鋤頭,鋤頭是農村一種及其常見的農具,可以用來給莊稼鋤草、松土。

3、看圖猜猜“鋤禾”是什么意思?(就是用鋤頭給禾苗鋤草、松土)。

4、唐代有一位名叫李紳的詩人就以“鋤禾”為題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詩。今天我們就來認真地讀一讀,學一學。

1、自由讀。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

3、讀出節(jié)奏。

(一)第一句。

1、自由讀,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腦子里打個小問號。

2、質疑。

3、解疑。

(1)“日當午”:出示太陽圖,你覺得貼在哪里比較合適?說出你的想法。(相機教學生字:午)

(2)猜一猜:這是哪個季節(jié)?夏天,中午的太陽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句式訓練:______________的太陽

太陽像______________(選擇一個說)

(3)想象說話:炎熱的夏天,中午的太陽就像一個大火球,很熱,你能用一句話來描述一下這種熱嗎?句子中不能出現“熱”字。

(4)老農夫卻還在鋤禾,他熱成什么樣了?請學生畫“汗滴”理解第二行。

4、看圖說說第一句話的意思,并讀好詩句。

(二)第二句。

詩人李紳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心里感觸很深也很多,于是用三、四兩行寫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想了些什么呢?(板書:看想)

1、自由讀。你知道他想了些什么嗎?

2、交流。(板貼圖2)

3、看錄象:體驗農民勞動的艱辛和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早教學設計篇十一

1、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2—5各數的分與合,進一步加深對2-5各數的理解。

2、學生經歷由具體到抽象認識數的分與合的過程,體會分與合的思想,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逐步發(fā)展合作學習的意識,對分與合的聯系有初步體會,初步形成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

掌握5以內數的分與合。

初步建立學生的數感,理解數的組成與數之間的關系,體會分與合的思想。

一、故事引入,激發(fā)興趣

(一)講述小猴子跳跳的故事。

(二)分一分桃子

1、聽清老師的要求,使爸爸和媽媽每人至少分得一個桃子,有幾種分法?手中的4個小圓片代替桃子,想一想,分一分,擺一擺,擺好以后給我信號。

2、交流反饋

生1:我給爸爸2個,給媽媽2個。

生2:我給媽媽3個,給爸爸1個。

生3:我給爸爸3個,給媽媽1個。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4的分與合

1、4可以分成2和2

咱們一起來看第一位同學的分法,將4個水蜜桃給爸爸2個,媽媽2個。在數學中,我們把分實物的方法用分解式的形式表示出來,4可以分成2和2,反過來,2和2合成4。

誰能像老師剛才那樣再說一遍。(兩位同學分別說一遍),你們真聰明。我們一起再來說一遍。

2、4可以分成1和3

(1)用分解式表示出第二幅圖,1和3合成4。

(2)全班讀,抽學生讀。

3、觀察分解式之間的關系

仔細觀察一下這個分解式和這個分解式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那么這兩個分解式又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嗎?

師:你們真細致,我們看到這兩個分解式都是4分成了1和3,只是1和3的位置對調了一下,那當我們看見其中一個式子時,就馬上會想到另一個式子,這樣會在做題中更加節(jié)省時間,也不容易丟失。這就是一種方法的兩種不同的表達形式。

(二)5的分與合

水蜜桃的分與合

5個桃子,小猴子又如何分給爸爸媽媽使得他們至少能分得一個桃子,有幾種分發(fā)?聽清老師的要求再動學具:現在兩人一組,想一想,擺一擺,填一填剛才老師發(fā)下去的練習紙,合作完成,完后后給我信號,開始活動。

(倆人小組進行探究。探究完成好選擇三組擺放順序不同的小組上臺分別展示成果。)

按順序分

大家還有沒有其他的順序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三組展示的你比較

喜歡哪一組?為什么?

生1:喜歡第一組的,因為他們小組的擺放的第一個數都是按從小到大的數來擺放的。

生2:我喜歡第二組的因為前兩個式子和后兩個式子都僅是數字位置互相對調。

師:老師也喜歡這兩種,一方面不容易丟失;另一方面也更便捷,快速。我們一起再把5的分解式讀一遍。

(三)2和3的分與合

三、課堂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

師:回家后,請同學們在你的周圍找一找10!

本次課上,大部分學生積極認真聽課,但是由于上課進度太快,學生接受沒那么快,整節(jié)課下來只有少數同學掌握了4和5的分與合,這也告訴我,在以后的課上,需要仔細研究教材,研究學情,根據教材和學情,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

這節(jié)課剛開始,由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學生的積極性高,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舉手,上臺進行展示,通過學生上臺展示,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讓學生自己感知4的分與合,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每次只有一個同學上臺操作,這樣子不利于其他同學的了解,下次可以換一個適當的操作形式。在學習5的分與合時,讓學生拿出小棒在座位上進行操作,分一分、擺一擺,通過擺小棒讓學生對5的分與合進行感性的理解,使學生初步建立數感,但是在細節(jié)上沒注意,沒有跟學生交代清楚,以至于少數學生在自己擺自己的,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在教學時,我注重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體現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動手能力。

學生的水平和接收能力各有不同,教學設計和實際教學總會有不相適應的地方。只有通過對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客觀分析,找出不足和問題,然后對癥下藥,逐一解決,這樣子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早教學設計篇十二

2.聰明的小朋友肯定有所發(fā)現了,這三行詞分別描寫什么?(板書:森林、鹿、狼)

3.你能選擇其中幾個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既幫助學生復習鞏固了字詞,又引導學生對課文的脈絡層次進行了梳理,為進一步閱讀文本做了適當的鋪墊。

1.自然切入,拎出主線

(1)課文是怎么評價狼和鹿的?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關鍵的詞句。

(2)出示: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板書:“功臣”“禍首”)鹿是怎么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呢?就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2.對比閱讀,深入感悟

(1)我們一起走進故事的發(fā)生地凱巴伯森林,默讀第1和第3自然段,把描寫森林變化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3)看來鹿群對于凱巴伯森林的毀滅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文中許多數字直觀地告訴了我們鹿群的變化。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輕聲朗讀課文的第1和第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4)此時你置身于凱巴伯森林里,你眼前的這八千只病鹿又是什么樣的呢?(奄奄一息、骨瘦如柴、面黃肌瘦、哀鳴)

(5)看著眼前枯黃的森林,八千只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病鹿,我們和當地居民一樣有著深深的疑惑:狼怎么就成了“功臣”,而鹿又成了“禍首”呢?請學生們認真閱讀第4自然段,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為什么稱狼為“功臣”,而鹿為“禍首”。

(6)狼要吃鹿鹿要吃森林,當鹿發(fā)展得太快時,就會糟蹋森林,而狼吃掉一些鹿,等于保護了森林;同時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解除了傳染病對鹿群的威脅,等于保護了鹿,三者構成了生態(tài)平衡。當人類憑著自己的主觀意愿殺掉了狼,打破了凱巴伯森林的生態(tài)平衡,造成了林枯、鹿死的后果,于是,貪婪而兇殘的狼成了“功臣”,美麗善良的鹿卻成了“禍首”,這是人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所以在“功臣”和“禍首”上加了雙引號。

【設計意圖】緊扣三組對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通過對比內在原由及聯系,從而領悟文章要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2.鹿群被稱為“禍首”,覺得很委屈,它們說這一切都不是它們自己想要造成的,背后還有一個真正的禍首是——(人類)。那人類與自然的失衡還造成了哪些禍患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森林的消失,導致地球變熱;水污染嚴重,生存條件面臨挑戰(zhàn);空氣污染,脆弱的大氣層無法承擔保護地球的重任。水資源缺乏,久旱的農民仰天長嘆。

3.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學也有許多話要說,拿出筆把你最想說的一句話寫下來吧。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將聽、說、讀、思、寫,課外與課內融為一體,提升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實現知識和情感的遷移。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105620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