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過去的總結和反思,我們可以更好地發(fā)現(xiàn)問題,改正錯誤,迎接新的挑戰(zhàn)。在總結過程中,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建議??偨Y是一個不斷完善和提升的過程,希望這些范文能對你有所幫助。
教學課后記錄篇一
教學反思用平實的話,即教后想想,想后寫寫,認真思考一下得與失,想一想,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情景是否和諧,學生積極是否調動,教學過程是否得到優(yōu)化,教學方法是否靈活,教學手段優(yōu)越性是否體現(xiàn),教學策略是否得當,教學效果是否良好。想想后,動動筆,寫中有學,學中有思,不能成文,作為隨筆或記錄,經(jīng)常翻翻,也算多了一個不會說話的教師,也可把教學中出現(xiàn)問題或困惑利用調講時間提到教研組中去討論、尋求解決的辦法,再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若能成文,再把它投寄出去,或作為一個課題加以研究,若能得到不見面老師的指導,豈不快哉,想得多了,寫得多了,它就是無價之寶,你就能品嘗到其中的樂趣。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這句話用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鑒意義。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jīng)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chuàng)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多一點教學反思的細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經(jīng)常進行教學反思,益處多多,其樂無窮!
1、記成功之舉,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shù)拇胧粚哟吻宄l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等等,詳細得當?shù)赜涗浵聛?,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記"敗筆"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后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3、記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fā)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fā)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記學生見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后豐富教學的材料養(yǎng)分。5、記再教設計,一節(jié)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guī)律;教法上有哪些創(chuàng)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fā)現(xiàn);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qū)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傊?,寫課后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zhí)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教學課后記錄篇二
在“好吃的水果”主題活動中,《我認識的水果》對于小班孩子來說應該沒有太大的困難。但在我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把蔬菜都說成了水果,他們有的想到什么就說什么;還有的則跟著前面的孩子說。因此,在區(qū)分了水果和蔬菜后,讓幼兒進行實際操作活動時我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孩子對水果和蔬菜存在著模糊的認識。我開始思索自己對幼兒實際水平與年齡特點的認識。認為自己不適宜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小班的孩子剛來園2個月左右,他們在生活中的知識經(jīng)驗就相對的少,從年齡特點上講,他們的理解能力也就相對的弱一些,因此,對教學內容的安排考慮不夠周到,沒有根據(jù)內容及受教育者的實際水平做適宜的調整。為此造成多數(shù)幼兒不理解,沒有較好地達到教育目標。
孩子們日常吃到的食物都是經(jīng)過成人加工過的。比如:水果經(jīng)過了成人削皮切塊。孩子們拿到手中的水果已經(jīng)面目全非了。蔬菜是經(jīng)過成人切碎炒熟的,孩子們進餐吃到的蔬菜也已經(jīng)失去了原始的本色。而教師引導幼兒在圖片中區(qū)分的水果和蔬菜是完整的,因此,孩子們很難做到正確區(qū)分水果與蔬菜。
教師給幼兒提供的操作圖片中,水果蔬菜種類過多、圖片本身沒有顏色,這也給孩子們的分辨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而教師又忽視了這一點,所以,這也是沒有較好達到教育目標的原因之一。
由于教師以上幾點的失誤,給幼兒的學習造成了困難。雖然本次教育活動并沒有因為教師的失誤削減孩子們活動的興趣,但教育效果削弱了許多。記得在《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要尊重幼兒。也就是說:教師不僅要尊重幼兒的人格、興趣,也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實際水平。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唯有這樣,幼兒才能夠得到更科學、快速的發(fā)展。
教學課后記錄篇三
春天是美麗的,春天的色彩是繽紛的,春天的大地散發(fā)著誘人的氣息。我們的主題活動也隨著春的款款而來而有序的開始進行了。這個主題是孩子身邊的,上起來也是比較容易的。但怎樣能更好地讓幼兒從活動中更進一步地感受春天詩意的美,感受文字中的韻味,感受詞語的美麗,欣賞文章所蘊含的文學美,領會文學的魅力才是最重要的。
課后反思周四的科學活動《春天的秘密》在一次讓寶貝們領略到了春天的美麗及味道。在上一個活動《春天來了》的基礎上,在進行這個活動,幼兒已經(jīng)在心中都有了自己對春天的初步了解和認知,所以在進行此活動幼兒也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
《春天的秘密》課后反思我沒有直接引題,而是出示子卡“秘密”,請幼兒自己理解什么是秘密?玲寶貝說:“秘密”就是自己想說的話藏在心里。璐寶貝說:“秘密”就是小聲說話,不讓別人聽見。涵寶貝說:“秘密”就是不說話。寶貝們的答案迥異。
但從孩子們踴躍的回答來看,孩子們其實都知道秘密的涵義,就是語言表達的不是很清晰。對于孩子們的答案我給予了肯定,為了不至于孩子們模棱連可,也出于對文字的尊重我還是說了正確的答案,孩子們在我的點撥下更加理解了“秘密”的真正意義。
接著,我說:“我們有自己的秘密,春天也有自己的秘密?!蹦銈冮]上眼睛,細心地聆聽春天的秘密是什么?孩子們聽話的好奇地閉上紅眼睛,我呢開始用好聽的聲音開始朗讀詩歌。孩子們陶醉了,我自己也完全的沉醉于其中,當我讀完時,孩子們說好美呀!美在哪里呢?孩子們都說出了自己的答案,我要求孩子用句中的話語說完整,孩子們都基本上說出了。如:“小河里的冰溶化了,河水嘩啦嘩啦地流著?!笔恰皣W啦嘩啦”嗎?我這么一問有的寶貝說不是,但卻說不出是什么。我出示子卡“淅瀝淅瀝”,孩子們才恍然大悟。我追問:什么是“淅瀝淅瀝”,可露寶貝說就是慢慢的流著。問:為什么不用“嘩啦嘩啦”而用“淅瀝淅瀝”,孩子們說好聽,很美。一路說:因為河里的冰剛融化水流不快,所以用“淅瀝淅瀝”,多聰明的寶貝呀!當念到“垂柳換上了嫩綠的新裝”時,問:問什么是“嫩綠”而不是“翠綠”時,寶貝說:嫩綠是剛剛發(fā)芽,顏色很淡,還小呢!而翠綠顏色很深,已經(jīng)大到了。聽到寶貝們稚嫩的語言,我不得不走近她,親她一下,我們的寶貝真的太可愛了。就這樣的追問著,引導著,欣賞著,品讀著。真的很佩服作者把春天描寫的如此美麗,也感謝作者把如此有詩意的文章寫給我們的幼兒,讓我們的孩子能享受到如此有蘊含的詩歌。
循環(huán)句式的運用(春天來了,春天來了,春天在哪呢兒?----春天在這兒,春天在這兒。)把詩歌自然地分成五個部分,讓孩子們清晰明了。擬人化的句子更把孩子帶到了詩情畫意中,孩子們用心聆聽著,聆聽著詩歌的韻味美和言語美。
活動結束了,一看時間超時了。我自己沒有覺得,孩子們也沒有著急。看來我們都被這詩歌給深深的迷住了,完全沉浸在著美麗的景色中。
一個活動,孩子才是活動的主題。怎樣引導他們,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到快樂才是我要做的。把我的快樂給他們,把我的真愛給他們,讓他們真正地體會到活動的快樂才是活動的本質所在,也是我所要努力完成的,加油。
教學課后記錄篇四
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的最大特點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是傳統(tǒng)的教書匠的做法,用教材才是現(xiàn)代教師應有的教學行為。在這堂課的第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恰當?shù)赜美辖滩模鋵嵙诵吕砟睿?/p>
教學不是教材內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別需要指教者的創(chuàng)造性加工,賦予材料人文性,使之走向學習者。在教學伊始,先向學生介紹陸游,充滿激情地告訴他們:陸游是一位愛國詩人學生聽得興趣盎然。此時,《冬夜讀書示子聿》一詩不只是紙上的幾行黑字,而是幻化成了一幅幅活的畫,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他們愿意與文本進行對話。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教會,而不是自己學會,更不用說會學了。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應互交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古詩《冬夜讀書示子聿》時設計了理解詩題、簡介作者、理解詩意,體會感情熟讀成誦四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朗讀詩文,通過讀準字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感知詩意,再將個人所得與小組同學交流,并提出不懂的問題,組內研究解決。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匯報學習情況,同時提出未解決之疑難,其他各組學生自由補充,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讓學生反復吟誦,置身于詩的意境。
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即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又愛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使學生由原來被動地學會變?yōu)橹鲃拥貢W,真正實現(xiàn)了教師、學生、文本的平等對話。
在理解詩題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課堂生成完全超出了我課前的預設。詩題目中有這樣的詞:子聿。學生為理解這個詞,在拼命地翻字典,可怎么也解釋不了這個子聿。因而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花費了很多時間,但卻沒有得到想到結果。課前我預設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看文中插圖來理解詩題中的示,自己認為通過觀察插圖,學生應該明白圖上那個小孩子就是子聿,但恰恰學生就是理解不了子聿只是一個人的名字?,F(xiàn)在想來,如果把對詩題的理解直接放在揭示詩題時,抓住聿這個生字,就直接告訴學生子聿是作者陸游小兒子的名字。如果這樣處理的話,學生就容易理解了,那么在課堂上學生就有更多更充分的時間來理解全詩。
教學課后記錄篇五
通過7年的教學點滴經(jīng)驗,自己深感在兒童時期,對音樂樂理知識的缺乏,導致自己在接觸樂器方面比從小學習樂理知識的同學要吃力一些,所以在小學生的音樂課堂中,樂理識譜知識我把它作為了一項重點工程。兒童是天真活潑的,如果要他們坐在那里給他們講解一些枯燥無味兒的'樂理知識,他們的興趣當然不高,所以在備課時我挖空心思來想象站在孩子們的角度來學習樂理知識,怎么樣使他們對樂理知識感興趣?通過思考我定下了三條途徑:
1、影像資料。美國電影《音樂之聲》里面有一段演唱多來咪的歌曲,非常生動,當我把這一段旋律放給孩子們聽時,他們興趣盎然,都跟著一起唱起來跳起來了,并且有好多學生舉手告訴我說:老師,我聽過這首歌、老師,我學過電子琴等等。
2、舞蹈動作。孩子們除了講故事外,當然就是他們的天性“動”了,光靠給他們講:多來咪發(fā)嗦啦西哆的音程關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他們肯定是毫無興趣。所以上課我就編了幾個小小的動作來激起學生對音程了解的興趣:多:摸腳、來:摸腿、咪:摸膝蓋、發(fā):摸腰、嗦:摸肩、啦:摸耳朵、西:摸頭、哆:站起來,然后通過活動來激起他們的興趣,我唱嗦,他們就必須馬上摸肩,誰出錯了誰就到講臺上來表演,這就讓他們充分理解了多來咪發(fā)嗦啦西哆是一個音比一個音高,像梯子樣爬上去的。
3、講故事。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如果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引導他們認識音符,那么效率肯定會高很多,所以在上課時我就用講故事的方法:“同學們,你們見過蝌蚪嗎?老師以前養(yǎng)過蝌蚪呢!…”講完故事后就在黑板上板書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如果就這樣教他們,()他們肯定懶得記下來,所以我就按照音符的特征給他們去了“綽號”二分音符:大頭、四分音符:黑頭、八分音符:蝌蚪等等,這樣以來孩子們的興趣高多了,而且都呵呵的笑起來了。
通過講故事、舞蹈動作、影像資料等把枯燥的樂理知識講的生動了一些,學生就更容易接受了,并激發(fā)了他們對學習音樂的興趣。相信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孩子們對于枯燥的樂理知識就不會感到無味了。
教學課后記錄篇六
從來沒像這次騰飛一樣,從頭到尾,又從尾到頭,翻看了無數(shù)遍課文,最后才敲定了今天的課題,《金色的魚鉤》,課上完了,一路走來,究竟有哪些不足,哪些可取之處,真的我要好好反思,以便有利于今后更好的語文教學。
可取之處:
1.有限的時間完整的呈現(xiàn)了本篇課文,找出了最令學生感動深刻的語句交流、感悟、體會,更好的理解本單元的主題,及作者的寫作意圖。
2.學生朗讀較到位,尤其鄭凱在讀小梁的話語時、何方舟在讀老班長奄奄一息的話語時、還有王萌的旁白,讀得淋漓盡致,可謂感情極致,學生體會到位,震撼人心。()讀中感悟較好!
3.及時發(fā)現(xiàn)閃光的學生。
不足之處:
1.老師的基本功,尤其粉筆字,應好好像我們組孫靜學習,那個粉筆字真得讓我們感覺是一種美的享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就在那兒傳承了。加油!
2.老師的.駕馭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課堂機智、教師語言等等。
3.教學設計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稍谶m時適地加上老班長外貌的描寫,這樣或許更有利于本課的理解。
教學課后記錄篇七
教學中,我以自己的親身旅游經(jīng)歷的照片導入新課,引起了學生極大地學習興趣,為新授知識做下了鋪墊。課標中指出:數(shù)學活動要關注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jīng)驗。在設計教案之前,我進行了調查,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使用計算器。有的是家長教的,有的是自己拿計算器按按就會了,所以使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對學生來說并不難。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在本節(jié)課中我只向學生介紹計算器常用的按鍵及功能,把重點放在價值與應用上。
如何讓學生體會用計算器的好處,我設計了一個數(shù)目較大的計算。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學生有的用筆算,有的用計算器算,用計算器計算的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算出結果,而用筆算的學生還沒寫出算式,在這樣的形式下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交流,切實體會到用計算器計算的方便、快捷、準確,自然發(fā)現(xiàn)了用計算器的好處,為今后合理選擇計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鋪墊。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索,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本節(jié)課實踐應用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用計算器計算的簡便,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合理選擇計算方法。在講解混合運算時,可以讓學生小組研究一下在計算器上是怎樣輸入數(shù)字的,有學生自己親身獲得的經(jīng)驗,應用起來效果會更好,在接下來的解決泰山石刻問題中我采用同位合作的方式,及時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但是在講解課本43頁第2題時由于難度較大,在教師只講解一遍時,只有小部分學生理解其意思,應多練習幾個數(shù),再小組探索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效果會更好。
總之,一節(jié)課下來,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之處,我將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取長補短,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教學課后記錄篇八
《大海睡了》是一首優(yōu)美的小詩,全詩共8行兩句話,描述了風平浪靜、明月高懸的夜晚大海的美麗景象。詩文雖短小,字里行間卻充滿童趣,充滿美感,詩歌語言優(yōu)美,富于想象,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也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好教材。課堂上我注意實踐以下幾點。
猜謎語是孩子們喜歡的學習方式。上課伊始,我出示了大海的謎語,讓學生猜一猜謎語,學生興趣很濃,起到了課開始趣即生的效果。
對于絕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真正看過大海的并不多。為了讓孩子們直觀形象的感受到大海的美。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印象中的大海,再用媒體展示白天的大海,并讓學生讀一讀描寫白天大海的詞語,接著出示夜晚的的大海圖,引導學生比較此時的大海睡覺了,體會晚上大海的寧靜之美。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大海的美,從而培養(yǎng)了對大自然的喜愛。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學生更不能做過多的講解,而應多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這首小詩不長,內容淺顯易懂,語言流暢生動,讀來瑯瑯上口。課堂上我通過配樂朗讀把學生帶入詩境,再通過指名讀、男女生讀、評價讀、小組讀、表演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引導學生聯(lián)系畫面體會夜晚大海的寧靜之美,再讓學生配樂表演背誦小詩,從而使學生情感與詩歌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
詩歌第二句是重點也是難點所在。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大海的慈愛,感受在大海懷抱里的幸福。我讓學生讀一讀詩句,說一說晚上的大海是怎樣的。學生讀出“大海抱著明月背著星星。”平時是誰抱著你背著你,大海多么像一位慈祥的媽媽呀!指導學生讀出大海媽媽的慈愛,以及明月星星的幸福,此時孩子們不僅感受到大海的美,更感受到人間親情的美,學生讀得有聲有色。從而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總之,通過觀看大海景象,指導多種形式的朗讀背誦,學生不僅感受到大海的美,而且激發(fā)了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更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意境之美。
教學課后記錄篇九
上周沒有參加年級組集體備課,今天早上又去參加了一個會議,所以直到上課前才知道本周的教學內容做了調整,剛好要孩子們帶的種子還沒有帶來,因此,在課前一分鐘臨時調整為《蔬菜發(fā)芽了》,但我看到教案后,覺得把課題定為《大頭菜》好像更為確切些。
先和孩子們回憶了上次學習的蔬菜兒歌,驚喜地發(fā)現(xiàn),許老師、秦老師把孩子們課上編的兒歌已經(jīng)布置到主題墻上,而且又增加了新了“品種”,比如“綠絲瓜身上豎著綠線條”、“灰芋頭撐著小綠傘”。乘著我和孩子們在復習兒歌,許老師又趕緊幫我從網(wǎng)上下載了“大頭菜”的圖片,因為如今的孩子可能對“大頭菜”已經(jīng)很陌生了,而我小時候見過的所謂“大頭菜”學名不一定叫“大頭菜”,果不其然,從網(wǎng)上搜來的“大頭菜”像是包菜,圓圓的,倒真像是個大頭!
在孩子們猜測的基礎上,我給他們朗讀了兒歌,朗讀之前,我再次強調規(guī)則,老師朗讀的時候要保持安靜,看哪個寶寶的耳朵最靈,記住兒歌。朗讀一遍以后,我要他們說出最好玩的一句,“大頭菜”“小頭菜”,孩子們特別感興趣,在孩子們說兒歌的時候,我用動作表演強化他們對兒歌的認識,很快孩子們就掌握了這首簡單的兒歌。
這時,我要求他們用身體來表演,學學大頭菜,如何把身體變大,再學學小頭菜,如何把自己的身體變小?接著,我便朗讀兒歌,讓幼兒根據(jù)兒歌的內容進行表演,要求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表演。
接下來原先安排的環(huán)節(jié)是讓孩子聽音樂,根據(jù)音樂來表演兒歌,但這首兒歌太短了,要在一句話中分辨出音樂的變化,對孩子們來說有些難度,我便將一段音樂分別在高音區(qū)、低音區(qū)進行強弱不同的演奏,孩子們根據(jù)音樂的強弱、高低來表演大頭菜和小頭菜。
由于我們的孩子已經(jīng)參與了種植活動,因此,我請他們說說“小頭菜怎樣才會變成大頭菜”?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出了“播種、澆水、除草、施肥、噴藥”等,看他們對種植的過程已經(jīng)很熟悉,我便臨時設計了一個游戲情境,“種大頭菜”,我扮播種的農民,孩子們蹲下去,舉起小手做土地,我假裝在一雙雙高舉的小手上播種,然后澆水、施肥、噴藥,孩子們便用身體表演種子發(fā)芽、長高、長大,最后長成大頭菜。我將一棵棵大頭菜收回家。沒想到這個情境表演孩子們很喜歡,表演一次還意猶味盡,第二次我請了四個孩子做播種的人,我和其他孩子一起扮“大頭菜”。孩子們再次熟練地表演了“小頭菜”變成“大頭菜”的過程。
反思:
1.最近每次到中三班上課,我都會強調,當別人發(fā)言的時候要安靜地聽,如果你想好了,可以舉手,違反了這個規(guī)定,老師就會處罰,取消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今天活動中隨便打斷別人的現(xiàn)象明顯少了,有好幾個都是一只手捂著小嘴巴,另一只小手舉得高高的,真是可愛!我一一表揚了他們,并給了他們發(fā)言的機會。我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二是培養(yǎng)孩子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
2.今天活動中,增加了讓孩子們表演的環(huán)節(jié),每一個人都特別投入,既沒有道具,也沒有什么情節(jié),孩子們只是表演他們了解的植物生長過程,以往總有幾個孩子像是局外人,不能參與到活動中,而今天的表演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孩子都積極參與,我想與他們已有的智力背景有關,因為已經(jīng)具有的相關種植經(jīng)驗,使他們可以進行表演和創(chuàng)作。
教學課后記錄篇十
課前,讓學生收集的有關于李白的資料,課堂上調動學生主動參與來學習。運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并充分利用詩歌瑯瑯上口的特點,讓學生讀中感悟。
教學要走進學生的生活,喚起學生的情感記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而產生學習欲。因此,學習貼近學生的生活。只有學生對課文本身感興趣才愿意學,才有可能學好。李白是我國偉大的詩人,學生已經(jīng)讀過了很多他的詩歌,對詩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學生舊積累的知識入手很容易調動學生興趣,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熱情地參與學習。以詞的理解帶動對詩歌的體會很快地啟迪了學生的思路,成功構建了交流時暢快討論、這樣“以境促思,以思促說”為學生順利進行交流而架橋鋪路。
1、師生互動。教師既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更是參與者。這樣有利于和諧氣氛的營造,并有助于引導學生學會表達,積極參與進來。
2、生生互動。小組輪流介紹,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可推選出大家最喜歡的人代表小組進一步進行組間交流,最后是更為自由的全班交流。這樣的生與生之間的互動,調動了學生全員參與交流的積極性,形成了會說、想說、愛說的可喜狀態(tài)。尤其是組間的競爭,有利于群體間的互動合作,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與合作精神。
3、師生與環(huán)境的互動。充分利用環(huán)境,把課內延伸到課外,如收集李白的詩歌,舉辦“走近古詩朗誦會”、辦一期“李白詩歌小報”等等。
教學課后記錄篇十一
這次教學《北京》一課,在反反復復的磨課中,我感受到自己在不斷進步。我們教研組的每位成員都鼎力相助,出謀劃策,幫我更改教學設計,聽我的課,再改教學設計,再上課,教研組長張老師更是幫我聯(lián)系學校讓我試上,師傅胡老師也是不斷幫我指出各不足之處讓我改正。在這個磨課過程中的收獲遠遠超出我的料想。
要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學《北京》這一課時,聽取其他老師的意見,改變導入的方式,把課文的第一句的后半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弊鳛楸菊n的導入,再引出北京不僅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它還是我國的首都。另外,先上學生喜歡的,讀起來優(yōu)美動聽的有許多優(yōu)美詞語“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川流不息”等的第三自然段,教師作為導游來介紹沿途的風光,讓學生閉目想象,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再讓學生作為游客的身份談談看到的美景,給學生自主的權力,而不是由老師牽著學生一個個地教學好詞好句。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這也給我的教學帶來了難度,課堂的生成性變化不易掌控了。最后上北京的象征即最重要得景點——天安門,使整個課堂達到一個高潮。
教學課后記錄篇十二
大家好。上周星期五,我上了《松鼠日記》,有幸得到葉老師和孫老師的點評、指導。課堂上,我激情投入教學,孩子們也十分地認真參與學習。然而,我的教學目標卻沒有達成,寫字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沒有進行,下課鈴就已響起。
課后,葉老師針對我的教學,提出了三點寶貴的意見:
葉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目前我在教學上的最大問題,這也是我心里非常想解決的困難。葉老師簡單明白地對我說,如果一位老師有了很強的目標意識,那么無論如何他都能完成教學目標。因此,加強目標意識格外的重要。
孫老師則結合我的課,給了我許多實際有效的建議。孫老師針對我課堂時間的安排,提供了一個小方法,即把每節(jié)課的時間流程都設計好,如上午第一節(jié)課8點40到8點45導入新課,8點45到8點50初讀課文等等。孫老師說作為一名新老師,要大膽嘗試,不要怕犯錯誤,多學習其他老師的經(jīng)驗,形成自己獨有的教學風格。孫老師還提醒我,課堂上不僅僅是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訓練學生的思維,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
我很感謝兩位老師如此平易近人地跟我交談,給了我這些寶貴的建議。我知道,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所以只要有一顆學習鉆研的心,有志者事竟成。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做到。
1。課前認真研讀教材,分析學情,還可以在網(wǎng)上多看優(yōu)秀的教學視頻。2。課后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修正自己的教學設計,完善自己的教學活動。
3。更重要的是不斷地學習,豐富自己,做一名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語文老師。
謝謝大家,我會繼續(xù)努力的。
教學課后記錄篇十三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時代的治水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讓學生了解“大禹為什么會是世人敬仰、代代相傳的治水英雄”這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在教學中以文本的內容與課前布置搜集的有關大禹治水的資料相結合進行講解,拓展延伸,讓學生知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原因,感受體會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
學習第一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了一組洪災的圖片,讓學生來談談看了圖片以后的感受,然后再來體會洪水給老百姓帶來的災害,體會老百姓的“無家可歸”。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在講解大禹治水經(jīng)過時,我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治水的艱辛,特別是抓住“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等語句。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時,我出示了一組填空,讓學生從這一組數(shù)字中來體會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過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讓學生說說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個老百姓,你會怎么感激大禹,以此來理解為什么大禹的名字“代代相傳”。
在這堂課中,還有很多地方?jīng)]有做到位,比如說1.形式單一,缺少變化。這堂課以讀貫穿全過程,雖然在讀的形式上有自讀、互讀、齊讀、指名讀,但從整體的過程來看,教學顯得很枯燥,學生僅是反復地讀,基本局限在課文內容的朗讀理解上,課堂上沒有創(chuàng)設更多的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缺少讓學生質疑,自主學習的時間。2.老師的話太多。雖然在課前設計時,我已經(jīng)注意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然而,在這堂課的實際教學中,還是老師牽著學生走,無論是在指導朗讀,引導學生理解大禹治水的艱辛,還是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時,教師給予得較多,總是把自己的感受過多地加給學生。其實,應該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xiàn)學生的學。這一點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必須要改進的。
在進行本課教學時有三個環(huán)節(jié)給了我觸動。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將識字教學與游戲、活動結合起來,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枯燥為有趣。所以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初讀課文后,認讀字詞時采用了“大轉盤”的游戲,將學生的識字行為寓于愉悅的游戲之中,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玩中識記,突破了識字難點;在學寫生字、識記字形時,把競爭機制引入到教學中,采用“爭當識字大王”的形式開展“識字擂臺賽”,讓學生互相交流記憶生字的好辦法,互相啟發(fā),共同識字,這樣,識字在學生的心目中不再是枯燥的讀和寫,他們在娛樂中掌握了字的音、形、意,從而提高了自主識字的能力。
在寫字教學中我讓學生分成小組,互相評價彼此的字。鼓勵學生多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點,并鼓勵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如:劉爽的字寫得非常工整,尤其是“撇”寫得特別舒展,如果能夠寫得稍微小些,讓占格不那么擠就更好了。因為學生不只需要教師對自己的評價,那是一種師生間的交流,他們更需要同齡人的評價,即生生之間的溝通。這里互評的設計,不但為了使學生學會正面評價他人,更提高了課堂的參與度。
大禹是一個怎樣的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是合理的,都應該給予鼓勵,讓學生從一年級起就敢于發(fā)表自己的不同見解,鼓勵個性化發(fā)言。孩子們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說出了這些詞語:聰明(因為他看小孩游戲就想到了治水的辦法)、善良(幫助老百姓治水)、堅強(不放棄治水)等。然后我又讓學生各自帶著對人物的理解,再次通讀本組文章,讓他們在讀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課后記錄篇十四
根據(jù)《綱要》“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這一精神,教師要敏銳地察覺幼兒的喜好,把日常生活的內容拓展為幼兒的科學教育活動?!彪姵?-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十分普遍,幼兒經(jīng)常能夠接觸到它,如玩各種的電動玩具、遙控器等等,而對于電池的神奇力量,幼兒感到很新奇,也很有趣,為了激發(fā)他們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他們樂于嘗試、勤于動手的習慣。我設計了融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為一體的這一個活動,與大家共同探討和學習。
1.了解電池的特征、種類和用途。
2.認識電池的正負極,并嘗試為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3.體驗成功安裝電池的快樂。
認識電池的正負極,并嘗試為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1.多種型號的電池。(1號、2號、5號、7號及組扣電池等。)
2.每名幼兒從家中帶一樣需要裝電池的小的電動玩具
一、開始部分:
(一)出示電動小玩具圖片,激發(fā)幼兒興趣。
(二)教師播放幼兒操作視頻,引導幼兒觀察。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師提問,幼兒相互探討。
1.師:誰知道這是為什么呢?
(二)播放教師操作視頻,邊操作邊講述。
(三)出示電池盒圖片,引導幼兒觀察電池盒中的正負極標記。
(四)出示教師正確安裝電池視頻。
(五)出示生活中的小物品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三、結束部分:
(一)出示廢舊電池回收標記
師:在生活中我們的電池使用完了,要做怎么處理呢?小朋友們請認清這個回收標志我們要將它們扔到指定的垃圾桶里,不能隨意丟棄哦!
本次科學活動的教育資源來源于孩子們平時喜歡的電動玩具,作為大班的孩子,有他們的年齡特點,有意行為發(fā)展階段,適應了科學活動提出的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作為我們老師應充分利用孩子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顒咏Y合《綱要》精神,體現(xiàn)“生活化、經(jīng)驗化、操作化”的特點,從幼兒的興趣入手,充分挖掘電池潛在的教育價值以及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在活動中,通過給幼兒提供足夠的操作、探索的時間、機會,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電池,了解電池的外形特征;調動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動手操作、安裝電池,了解電池的安裝方法及作用,并體驗安裝成功的喜悅。在整個活動中,充分體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與材料的互動原則。教師的開放式提問,發(fā)展了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幼兒間的討論、交流,發(fā)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經(jīng)驗也得到了積累;支持、引發(fā)幼兒與材料的互動關系,通過操作、擺弄電池、探索電池?;顒又形易層變毫私饬艘恍╇姵嘏c安裝電池的基本常識,然后讓幼兒了解電池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益處和危害,增強環(huán)保意識!經(jīng)過我的講解,我們班的不少男孩子都明白了電池有正負極之分的。接下來讓幼兒觀察電池盒里有什么?想想看電池該如何安裝?反映快的小朋友很快就能正確地把電池裝在電池盒中了,并能向其他小朋友講解他是如何安裝的!
教學課后記錄篇十五
《可貴的緘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guī)范語文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在于讓同學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家長,回報家長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他人。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同學!”這是當前素質教育中最響亮的呼聲。課堂上老師在調動同學積極性的同時,還必需善于駕馭同學的主動性并使同學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獲。這節(jié)課結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時,每節(jié)課教師都是主人,有時同學脫離軌道馬上拉回來,生怕浪費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有時又害怕同學造成尷尬的局面,自身下不了臺,有時甚至牽著他們走。今天這節(jié)課反而讓我感到了教學的輕松,同學發(fā)明的火花也在不時閃爍。這節(jié)課勝利的很大一個原因就在于我為同學創(chuàng)設了平安的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同學。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同學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伙伴關系,才干進一步創(chuàng)設和諧、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同學有效地進行學習。如在交流“同學們?yōu)槭裁淳}默時”,林東同學舉手想回答卻又答不出來。我沒有批評他,也沒有不理他,而是耐心地跟他一起研究,一起討論,這就換給了同學學習的充沛自由,使他們充沛享受到參與的樂趣,享受到發(fā)表不同意見的樂趣,使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促進了同學發(fā)明力的發(fā)揮。
閱讀教學“應讓同學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綜合?!眻?zhí)教本課后我發(fā)現(xiàn):無論是講讀課文還是閱讀課文,,在課堂上教師一定不能忽略讓同學體驗感悟這種情感。同學通過文本感悟生活,只有感悟到了,他們才會用心去生活,才會逐漸變成一個有理想的人。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夠感受到周圍的人對他們的愛,同時知道在生活中處處都要回報愛,付出愛,真正感悟到了愛的真諦。
如何讓同學從一個只知道接受愛的人,意識到在生活中要付出愛的關鍵在當老師問同學們“你們中間有誰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請舉手?!薄跋虬职謰寢屪YR生日的請舉手”這兩個問題是同學們緘默了。我在處置這一局部優(yōu)秀教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引導同學再讀課文后在小組里討論同學自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yōu)槭裁淳}默了?”“從課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得出當時課堂上很緘默?”
2、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課堂緘默的一句話或一段話讀一讀。
3、指導同學感情朗讀這些句子,讀出緘默的語氣。
4、讓同學積累摘抄體現(xiàn)課堂緘默的詞語,句子。
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議代講,事半功倍。緘默中使得小朋友們領悟出最為可貴的東西:不能只會接受愛,享受爸爸媽媽給我們的愛,更應該懂得關心家長,用自身的實際行動給他們帶來快樂。
但是上完課時我感覺到同學們把這種緘默只停留在“給家長過生日上”。假如能引申讓同學說一說自身平時對家長的表示不只是停留在為家長過生日這一件事上,同學們聯(lián)系實際說到:家長每天為我們準備早飯,我們卻總嫌飯菜不可口;家長每天送我們上學,我們卻從不說“謝謝”等這些生活小時。讓同學主動體驗家長為我們的付出,反省自身對家長的忽略,可能這樣課堂中的緘默就會有更深一層的含義了。
這節(jié)課中同學感悟緘默,要先讓同學透過文本看清自身,只有這樣才達到感悟的真正目的。
教學課后記錄篇十六
我覺得更應該激發(fā)學生愛家鄉(xiāng)的情感。一個人如果連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xiāng)都不愛的話,愛國也是一句空談,因此我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安排了一組我們家鄉(xiāng)的夜景圖,一方面可以讓不太了解的學生多了解一些家鄉(xiāng),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fā)出學生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從側面達成本課的情感目標。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也有許多的缺憾。
一、環(huán)節(jié)安排的很緊湊,但是在完成時還是沒有突出重點,在學習課文主要的4個段的時候,沒有抓住“長安街”和“王府井”這兩個地方重點理解,而是一溜學過,重點不是很突出。
二、因為上課時是最后的一節(jié)課,教師和學生的情緒都不是很高,我最大的失誤是沒有盡量去調動學生的情緒,讓課堂氣氛不是很好。
三、一些地方課件使用不當,還未讀文,先出圖片,剝奪了學生根據(jù)文本發(fā)揮想像的權利,牽著學生鼻子學。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0846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