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邀請函文案(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9 19:26:40
生日邀請函文案(4篇)
時間:2023-01-09 19:26:40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生日邀請函文案篇一

夏去秋來,在這個金秋送爽的季節(jié),我們又迎來了九月的生日會;無論季節(jié)怎樣變化,都無法阻擋我們追求快樂的步伐。

來吧,壽星們!帶上你的歡樂,帶上你的掌聲,帶上你的笑容!參加九月份生日會!為xx公司祝福,為九月壽星祝福,為我們自己祝福!

一、活動時間:20xx年9月28日星期三 xx:00——18:00

二、活動地點:公司培訓室

三、

參加對象:公司9月過生日的員工 詳細名單見附件

四、活動內(nèi)容: 為9月生日員工慶祝生日

五、活動注意事項:

期待壽星們的準時參加,因特殊原因不能參加活動的壽星,請在28日下午15:00以前通知人力資源部xx-x, 電話:xx-xx

人力資源部

20xx年9月27日

生日邀請函文案篇二

大文斗范文網(wǎng)后面為你推薦更多生日邀請函!

親愛的朋友:

2月4日,農(nóng)歷立春!

走過嚴冬,春天在不經(jīng)意間已經(jīng)來了!彌散在瑟瑟的風里,有青草淡雅的芳香,有細柳靈動的嫩芽。

2月4日,陳坤生日!走過而立,人生在新的起點上騰飛!升華在步步高的光影里?!对扑{》中望穿秋水,《門》里門外失意中天,《再一次實現(xiàn)》音樂夢想獎杯

2月4日,坤吧節(jié)日!

走過陌生,坤迷在溫馨的吧里歡聚!陶醉在那暖暖的祝福聲里,以最誠摯的熱情,以最動人的真心

在這歡快的時刻,全體坤迷真誠邀請貴吧的朋友們參加陳坤的生日,恭候你們的光臨!

讓我們共享陳坤生日的快樂,感受彼此真誠祝福、友誼長存的濃情

邀請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生日邀請函文案篇三

各位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時光荏苒,轉眼間我們已經(jīng)畢業(yè)15年了。15年光陰彈指一揮,人生滄海桑田。15年間,天各一方,風雨兼程,15年間,桃花匆匆花開花謝,……這十五年間,我們每個人所走的路不盡相同,或春風得意,或平平淡淡,或艱辛坎坷,或已為人父母……但是,無論人生如何浮沉,無論貧富貴賤如何,也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我們都沒有忘記大學同學間的真摯友情。多少次群里相聚,多少次心馳神往。十五年后的今天,我們已不再身處求學歲月,不再青春懵懂。15年的風霜雪雨,我們體味了人生求學生涯向職場過渡的酸、甜、苦、辣,在經(jīng)歷世事的浮沉之后,才發(fā)覺:最難以忘懷和割舍不掉的依舊是那份同學情,那份情誼如同一壇老酒,愈久彌香,悠遠而回味無窮;更是彌足珍貴。過去發(fā)生的故事,依然讓人感動,需要我們用一生去回憶、去收藏。

人生沉浮十五年,同學情義始最真。

來吧!讓我們一起重溫青春的夢想,回歸純真爛漫的大學生活,激發(fā)我們奮發(fā)向上的熱情和活力,找回我們漸行漸遠的青春;來吧!別因你的缺席而使聚會黯然失色!讓我們重溫過去美好的記憶!讓我們重溫過去美好的時光!展望精彩的明天!

我們真誠邀請各位同學暫時拋開塵世的喧囂,掙脫身邊的煩惱,盡享同學相聚的溫馨——讓心棲息,忘卻憂慮;說說真話,談談友情;回首往昔,暢想未來;交流感悟,相互鼓舞。同學們啊,我們已經(jīng)久違,都已疲憊;拋開煩惱、讓心沉醉……等你歸來,我們歡聚一堂!同學們盼望著與你相聚!

相聚十五年盛會,我們共襄盛舉。

聚會的具體時間地點正在全力商議,望大家踴躍建言獻策,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見和建議可以在群里面提出來,希望大家踴躍參加,共同期待相聚時刻的到來!

此致

敬禮

xx

20xx年7月14日

生日邀請函文案篇四

生日慶典邀請函

xxx同學:

xxxx年xx月xx日是我的十歲生日,經(jīng)我家長商量,準備定于我生日當天下午x點至x:30在“xx路家樂??系禄辍边M行生日慶典,特真誠邀請歡迎你的到來。

時間安排:xxxx年xx月xx日(星期x)下午x點放學后(你家長可不用接)由我家長直接帶我們到xx路家樂??系禄?,你家長可于下午x:30直接到xx路家樂福肯德基店相接,如果你家長沒有空,我家長可直接送你回家。為了安全起見,請征得你家長的同意和安排。

謝謝!真誠歡迎你的到來!

我家長電話:xxxxxxxxxxx xxxxxxxxxxx

邀請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家長意見:

電 話: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05584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