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匯總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0 16:56:38
三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匯總17篇)
時間:2023-11-10 16:56:38     小編:筆舞

總結是一種對事物邏輯關系的整理和概括,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問題。如何欣賞一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呢?掌握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范例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

三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篇一

學生分析:

美術課是孩子們是非常喜歡的,他們在課堂上總是喜歡動手操作,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xiàn)欲是很強烈的。本課中所用材料都是學生所熟悉的,使用單件材料進行拼貼、剪等學生基本能掌握。但是對于同時運用幾種材料組合設計,及色彩、作品造型的搭配等方面還是會有一定困難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的設計和引導。

教材分析:

樹葉、草、豆類、石子等等都是孩子生活中容易找到的材料,孩子們雖然經常接觸它們,但很少刻意去觀察它們,甚至根本沒有想過可以利用它們來制作精美的工藝品。在學生收集接觸這些材料的基礎上,滲透利用拼貼、剪等基本制作方法來制作成精美的裝飾作品。通過這節(jié)課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使學生懂得變廢為寶的道理。啟發(fā)他們發(fā)現(xiàn)身邊周圍的美好事物,從中懂得體驗生活和美術學習的樂趣。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對身邊事物的觀察,確認哪些材料是可利用的材料。

2、能力目標:收集可利用材料,用拼貼、剪、等方法制作成裝飾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懂得變廢為寶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和體驗設計制作作品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合理運用各種材料進行組合和創(chuàng)作。

教學難點:多種材料制作作品。

教具學具:

1、各種可利用的材料,如樹葉,豆類,鉛筆屑等。

2、膠水、剪刀、紙。

3、各種貼畫課件。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1、謎語導入:一棵小樹五個叉,不長樹葉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團結合作本領大。

根據學生學生猜出的謎底板書:手

2、歌曲《巧巧手》。

1、課件出示圖片,通過讓學生觀察用植物葉子或植物籽粒等實物做成的貼畫,引發(fā)學生對這些物體的興趣,使學生初步認識植物籽粒的形狀美、色彩美。

2、、出示精美的實物種子粘貼畫作品:

(引導學生近距離的觀察種子粘貼畫作品,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想像思維空間及觸覺和審美經驗。并且也及時的帶領學生走出圖片做進一步的觀察,在用手觸摸過程中給學生一個自由真實的自我體驗。)

3、觀察這些貼畫所用的材料,他們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各種植物籽粒色彩、造型的不同,大小也有變化,越仔細看變化越多,使學生初步認識植物籽粒的形狀美、色彩美)

4、聯(lián)系實際說說這些材料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

5.說說這些精美的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大家討論、交流。

(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點、線、面造型的方式。從而引出設計制作的步驟,在師生討論交流中總結方法和步驟。這一環(huán)節(jié)突出了以學生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打破了常規(guī)的教學空間,使學生在師生互動中,平等、民主、快樂的接受知識、感悟知識。)

6.你認為還有那些材料也可以拿來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更實際的落實到制作的設想)

(設計意圖:通過這幾個回合的比拼,讓學生從本質上來認識原材料、了解原材料的來源,了解一些基本制作方法,才能更好地拓寬學生的思路和想象。為后面的設計制作做鋪墊。)

1、教師示范階段------教師為學生示范一作品

在經過了長時間的感受美之后,學生也必然會產生強烈的表現(xiàn)美的欲望。但如何表現(xiàn)美呢?學生光有情感上的欲望可不行,還得有技術上教師的重點示范。學生通過剛才的討論對貼畫的制作過程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師示范一幅畫,使學生學習幾種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貼等,并使學生掌握點、線、面、的粘貼技巧。

2、奇思妙想階段------學生根據實際材料動手制作。

教師提出要求:(1)要知道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做?除了剛才幾種方法以外,你還能用其他更好的方法來完成,希望你能用自己創(chuàng)造的方法來制作。

(2)可用各類材料單件或多種材料混合制作,鼓勵學生利用混合材料來制作,這樣作品的效果會更好。

(4)提醒:告訴學生在使用剪刀和小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5) 學生制作開始----課件循環(huán)播放各種種子粘貼畫作品。

(課件播放作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參考依據,并,啟發(fā)學生學會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礎上,發(fā)揮想象能力,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有趣的創(chuàng)造。)

1、 學生自評:學生說一說自己作品的創(chuàng)意和設想?并評價自己作品的優(yōu)點和不足。

(這樣的目的不但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能夠展示自己的機會,還使學生共享了他人藝術成果、共享了快樂、共享了經驗。使學生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

同學們在這節(jié)課中表現(xiàn)得真棒,大家用自己的巧巧手創(chuàng)作了這么多幅優(yōu)秀作品,只要我們在生活中認真觀察,勇于實踐,我相信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會創(chuàng)作出更多精美的作品,把我們的生活裝扮得更加豐富多彩!

三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篇二

《司馬光》本篇課文講的是司馬光小時侯的故事。他和幾個小伙伴在花園里玩,一個小伙伴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遇到這樣的突發(fā)情況,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課文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盡量讓他們去體會應該向司馬光學習,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這個道理。

本節(jié)課我是這樣教學的:

剛上課我就抓著第一自然段來重點講解,先向學生提出問題:“有個小朋友掉進缸里,別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司馬光又是怎樣做的?”我就是利用這一條主線貫穿整節(jié)課,來指導學生學習,由于課文里的語句簡單易懂,同學們都學得挺快,接著就指導他們朗讀課文,由于本文的語言特別富有童趣,所以學生都很喜歡朗讀。老師還幫他們理出一條學習的思路:看圖理解——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在文中找答案——朗讀課文再次理解。從而達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在情境中誦讀、理解、體驗、感悟,營造了開放的、和諧的課堂氛圍。

朗讀時,引導學生理解句與句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的條理性。指導他們把話讀好,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結合教師的引導,讓他們感悟文中內容,從而感受課文深刻的現(xiàn)象聯(lián)系,從而較有實效地挖掘了這個教材的重難點。還有,在朗讀的時候,我比較注意糾正同學們唱讀的習慣,讓他們讀得通順、流利、而且有感情。

在鞏固練習時,我就讓他們先朗讀全文,再仔細思考每個自然段的內容,然后嘗試著把課文的內容以故事的形式講出來。這樣的練習,對培養(yǎng)他們發(fā)口頭表達能力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學生的興趣也比較濃。

三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篇三

《司馬光》是一年級語文下冊第8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寫的是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假山下的大缸里,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拿起一塊大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學習、交流,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讀、自悟、自主探究,在相互交流的碰撞中,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

孩子們根據平常所見到“張、王、李”等都是單姓的慣性思維,不假思索地回答:“姓‘司’”!

我擺擺手,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又疑惑地盯著我。我用紅粉筆在“司馬”兩個字下面重重地劃了的一條線,孩子們將信將疑地說“姓‘司馬’”,我微笑著點了點頭,在“司馬”旁邊寫上了“復姓”二字。然后適當拓展復興的來歷,“司馬”這個復姓是用官職名稱作為姓,司馬是掌握軍事的官職,并讓孩子們中午回家也用這個問題考考自己的爸爸媽媽,孩子們一下子來了興趣。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指導學生找出司馬光救小朋友的語句,看圖模仿司馬光的動作演一演。一年級孩子,愛動,也特別愛表現(xiàn),我就利用這一特點,讓孩子們在表演中輕松愉快地理解詞語和句子。

緊接著,我問孩子們:司馬光為什么這樣使勁?學生立刻想到:他想快點把大水缸砸破,救出小朋友。如此演一演,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也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看圖對比:引導學生看左面一幅插圖,直觀感受面對掉進大水缸里的同伴,其他孩子驚慌失措的樣子;再仔細觀察右面一幅插圖,兩相對比,感受司馬光遇事時的沉著、機智和勇敢。

(2)讀課文對比:當一個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進大水缸里時,別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先讓孩子們找一找相關語句畫下來讀一讀,再出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毕胍幌脒@樣做的后果會怎么樣。

孩子們說這樣耽誤了時間,掉在大水缸里的小朋友會淹死的。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用不同的標記畫出相關句子——“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反復讀一讀,細細體會司馬光救同伴時的沉著、機智、勇敢。

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也動動腦筋,你還有什么辦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聽完孩子們天真的想法,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著點頭表示鼓勵,使孩子們感受到動腦筋的快樂。

三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篇四

導入(自然引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司馬光是個聰明、機智的孩子,那么在救小伙伴的過程中,他是怎樣表現(xiàn)的?這節(jié)課讓我們來更加深入地閱讀課文。

1、自由讀文,引導學生體會那口水缸在哪?是什么樣的水缸?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相關的語句,以了解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

2、觀察插圖,認真讀書,想像思考:司馬光為什么要“砸破”缸救小朋友?教師相機引志學生想像:小孩子落水的情景和他落水后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融觀察、想像、朗讀、表達于一體,以讀促思,以讀悟情,進面初步體會司馬光的沉著、機智。)。

1、引導學生閱讀“怎樣救”的段落,畫出相關的句子及重點詞語,如:“沒有慌”“使勁砸”“幾下子”等。重點體會讀一讀。

2、組織學生表演體會司馬光救小伙伴時的表情動作,同學之間互相評議,也可組織學生在讀4、5節(jié)的基礎上,分角色表演(掉進缸的小孩、其他小伙伴、司馬光),在表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體會。

(閱讀與表演的結合,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滿足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提高最閱讀能力,促進了他們對課文及人物品質的感悟。)。

1、采用自由背誦、小組比賽、師生共背等形式,練習背誦。

2、同學之間互相配合檢查背誦情況?;ハ嘣u議。

討論(激發(fā)學生思考,引發(fā)想像,深化認識,拓展思維。)。

1、從司馬光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請你對司馬光或那個被救的小朋友說句話。

2、如果你在場,你還會有什么方法救那個小朋友嗎?組織學生討論表達。

(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地想像思考,并結合生活實際開發(fā)課程資源,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并對學生生活適應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體現(xiàn)了大語文的觀念。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注意引導學生的把句子說通順,把意思表達清楚。)。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寶元二年進士,官至左仆射兼門下待郎。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主持編撰了大型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等。

司馬光從政近五十年,對北宋的國計民生、典章制度發(fā)表過不少獨特的見解。諸如虛心納諫、崇尚務實、注意民心、知人善用等治國主張,長期不懈地編纂《資治通鑒》,使其成為中國古代史學史上一座高聳的豐碑,為歷代統(tǒng)治者所借鑒。自古光山山水素有“浮光熠彩”之譽,所以縣名也以“光山”命名。又因司馬光在光山出生,故其父為其取名為“光”.司馬光為其出生地光山縣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古往今來,光山人民無不以此為自豪。對于司馬光這樣一位重要歷史人物,光山人自然給予更多的摯愛,自宋代以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弄巷、水井、書院隨處可見;為他建詞立碑、題詩、作記,更是代不乏人。

宋時,光山縣署在東北大街(現(xiàn)司馬光大道與正大街交叉口的東段)的路北。明代初,縣署遷移,遺址被改建為學宮(現(xiàn)為司馬光賓館)。原署內有一口水井,司馬光出生滿三天時,用這口井的水洗?。ü馍疆數仫L俗,叫“洗三”)。后來這口井被叫做“司馬光井”,簡稱“司馬井”,迄今仍完好存在,另外,世人皆知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也發(fā)生在這里。

三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篇五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教育學生要像司馬光那樣,遇事不慌,積極開動腦筋,解決問題。

3、指導說話“有的……有的……還有的……”

教學課件、生字卡片。

一、復習導入。

1、出示詞語,指名讀,師生評議,齊讀詞語。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出示提示)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一個小朋友,其他小朋友,司馬光,最后。

[低年級小朋友的概括能力不強,教師給予適當的提示,學生說得較有條理。]。

過渡: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來學這個故事。

二、細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小節(jié):

1、自讀,想想第一小節(jié)告訴了我們些什么?

2、指名讀,交流,相機理解個別詞語,朗讀句子:

這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古時候:距離現(xiàn)在很遠的時候,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是發(fā)生在距離現(xiàn)在近一千年前。)、地點(花園里)、人物(司馬光和小朋友們)。

提示,比較這兩種說法,哪一種好。

花園里有一座假山,假山遠處有一口水缸,缸里有水。

花園里有一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

師:是啊,小朋友們在這里玩真是太危險了。<你說得真清楚,相信你能把第一小節(jié)讀得很好。

過渡:司馬光和小朋友一起在花園里玩,他們玩得可開心了,可你們知。

道嗎?玩著玩著竟發(fā)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學習第二小節(jié)。

1、讀讀第二小節(jié),說說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學生交流,指出事情是: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水缸里。)。

2、這是一只怎樣的水缸?(指名說,強調“在假山下面”,“大”,“裝滿水”)一位小朋友掉進這裝滿水的大水缸里,他可能會遇到什么危險呢?(指名交流)。

3、是啊,這時的情況十分危險,真是“千鈞一發(fā)”(出示詞語,領讀)突然發(fā)生這們的意外,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

4、小朋友在這種情況下,心里害怕極了,嚇得一點主意也沒有,這句話中有一個字最能說明小朋友此時的心情,哪個字?(點:慌)你還從這句話中哪些詞看出小朋友“慌”了?(點:哭喊跑)。

(1)他們會怎么喊呢?

(2)小朋友們有的都急哭了,有的大喊救命,還有的跑去找大人來幫忙,急壞了的小朋友還可能會怎么做呢?(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話。)。

(3)小朋友們真是急啊,你們看到這們的情景心里急嗎?那你們一定能讀好這一小節(jié)。(自由讀,指名,男,女,齊。)。

四、精讀第三自然段。

1、讀讀第三小節(jié),把寫司馬光動作的詞圈出來。

2、指名說說司馬光是怎么做的。

3、比較句子:

司馬光沒有慌,他拿起一塊大石頭,砸那口缸。

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

4、誰能把這句話讀好?

(1)指名。

(2)誰愿意上來學學司馬光砸缸的樣子?

(3)一起讀好這句話。

五、總結全文。

1、小朋友被救了,我們也松了一口氣,可多虧了司馬光了,誰來夸夸司馬光?

2、司馬光在這種十分危急,千鈞一發(fā)的關鍵時刻一點也不慌,我們可以用這幾個成語來形容(出示:“臨危不懼、從容不迫、方寸不亂”領讀)在這么危急的時刻他想出砸缸救人的好辦法,我們也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這時的司馬光,(出示:“多謀善斷”領讀)。

4、總結:司馬光的辦法在當時的緊急情況下是最好最有效的,讓我們再一起來夸夸司馬光。(齊讀全文。)。

[“多謀善斷”這個詞語是指“很有智謀,又善于決斷?!闭n堂上小朋友們想到的辦法,可能司馬光在當時也想到了,這是他的有智謀,但這些辦法中用石塊砸缸在當時是最好最有效的,司馬光善于決斷,總結下來,司馬光是個“多謀善斷”的人??梢钥闯鲋攸c是在辦法的好壞、是否有效上,所以我覺得還是應該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辦法,在對比中突顯司馬光的“多謀善斷”。修改如下:

三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篇六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掌握“時候、孩子、小朋友、下面、小心、有的、沒有”等詞語。認識“司、假、慌、喊、破、救”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從司馬光破缸救人的事情中受到啟發(fā),遇到事情要像司馬光那樣不慌張,動腦筋,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

師:出示掛圖,小朋友,你們知道圖上畫的是什么嗎?

生:學生匯報。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司馬光》。板書課題。

師: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

生:學生匯報。

師:在課前你還搜集到了什么材料說給大家聽一聽。你是在哪得到的材料?

師:從課題中你還掌握了什么?

生:學生匯報,認識了:司,學會了:光。

師:出示生字卡片:司、光。

師:在預習的過程中你還知道了什么?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生:學生匯報。(這篇課文有6個自然段。)。

師:范讀課文。

生:先讀全文,再分段讀課文。

生;自讀課文。討論思考哪幾段寫的是司馬光救小朋友的過程?畫出司馬光和別的小朋友在孩子掉進水缸后的不同表現(xiàn)的句子。

生:學生匯報。

師:指導看圖。哪個是司馬光?別的小朋友怎么樣?司馬光表現(xiàn)如何?

生:再讀這兩段課文,思考讀懂了什么?討論并演一演。

生:匯報讀懂了什么,再到前面來演一演。師板書。

師:你還有其它的辦法把那個小朋友救出來嗎?比較誰的辦法好。

生:展開想像。匯報。

師:指名讀一讀,看誰讀得好?

生:練習朗讀。(學生評價)。

師:自由讀這兩段課文,在這兩段當中,你還掌握了什么?

生;匯報:認識了:慌、喊、破。學會了:嚇、哭、沒、快。

師:出示生字卡片:慌、喊、破、嚇、哭、沒、快。

師:檢查認讀情況。

生:指名認讀,開火車讀。

師:這些字你是怎么記住它的?

生:討論匯報。

生:認讀詞語:司機、司儀,慌張、慌忙,喊叫、大喊,破壞、破舊。用學會的字組詞再說一句話。

師:這些字我們已經認識了,也理解了,你會寫了嗎?

師;仔細觀察每一個字怎樣書寫,你認為哪個字最難寫?教師示范指導。(友古)。

生:學生練寫,認為好寫的就少寫幾個,認為不好寫的就多寫幾個。

生:寫后展示評價。

(1)一字開花:

光、哭、沒、嚇、快、司。

(2)選字填空:

快塊。

太陽()要落山了。

老松樹下有一()大青石。

我比小光跑得()。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懂得了什么呢?

三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篇七

1、初步認識吉他、小提琴和法國號。

2、聆聽《我是小音樂家》,感受歌曲輕松活潑情緒,激發(fā)學習興趣。

3、在輕松活潑的律動中學會歌曲。

在輕松活潑的律動中學會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正確演唱第四樂句,對比第四樂句與其他樂句的不同之處。

電子琴、繩子、多媒體課件。

1、導語:今天我們要舉行快樂的音樂會,在這個快樂的音樂會上老師要帶給大家一首快樂的音樂,你們想聽么?(播放《我是小音樂家》的伴奏音樂,師做拍手表演)。

2、問:你們覺得這首歌曲的情緒如何啊?

生:歡快活潑的。

師:那你們打算用什么方式把它表現(xiàn)出來呢?

(師鼓勵學生用多樣化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3、師:老師也想來表達快樂的心情,下面請你們來看看老師是怎么表演的。

(師根據樂句做不同的拍手動作)。

4、師:你們能發(fā)現(xiàn)老師的表演有什么特點么?拍手方式都一致么?

生:略。

師告訴學生相同的樂句拍手動作一致的特點,并請學生根據音樂來模仿師的動作。

(設計意圖:從開頭就出現(xiàn)《我是小音樂家》的音樂,并通過簡單的律動來表現(xiàn)樂曲、感受樂曲,旨在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活潑的情緒,使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氣氛中初步感受歌曲的特點,為后面學習歌曲作下鋪墊)。

1、師:剛才我們正在享受快樂的時候,有三位小音樂家?guī)е鴺菲飨雭砑尤胛覀兊谋硌?,你們看,第一位小音樂家給我們帶來什么樂器?(師用繩子來表現(xiàn)吉他)。

師:你們知道剛才第一位小音樂家?guī)淼氖鞘裁礃菲髅矗?/p>

生:吉他。

師:那你們知道吉他的故鄉(xiāng)在哪里么?(課件出示吉他的外形以及演奏的姿勢圖,師簡要介紹吉他的特點,并請學生聽它的音色)。

師:吉他的音樂好聽么?下面我們一起來學學書上表現(xiàn)吉他音色的樂句。(師彈琴請學生來唱)。

2、師:第二位小音樂家也迫不及待地想來展示了,你們看,她帶來了哪種樂器?

(師用繩子表現(xiàn)小提琴)。

師:你們知道她帶來了哪種樂器么?

生:小提琴。

師:那你們知道小提琴的故鄉(xiāng)在哪里么?(課件出示小提琴的外形及演奏姿勢圖,師簡要介紹小提琴的特點,并請學生聽聽它的音色)。

師:小提琴的聲音好聽么?下面我們一起去學學書上表現(xiàn)小提琴音色的樂句。(師彈琴生唱)。

3、師:第三位小音樂家早已做好樂器表演的準備了,你們看,是什么樂器呢?(師用繩子表現(xiàn)圓號)。

師:知道是什么樂器么?

生:圓號。(師提示)。

師:那圓號的故鄉(xiāng)在哪里知道么?(課件出示圓號的外形圖,師簡要介紹圓號的特點,并請學生聽聽它的音色)。

師:圓號的聲音好聽么?下面我們來學學圓號的音色吧!(師請生找出書上表現(xiàn)圓號音色的樂句,并彈琴請學生來唱。)。

(設計意圖:用繩子來表現(xiàn)樂器,教師親自演示,用課件介紹樂器,旨在讓學生更容易更直觀地了解三種樂器的特征,并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認識三種樂器;用先聽樂器的音色來學唱歌曲,旨在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歌曲的內容,真正的用聆聽法來學唱歌曲。)。

1、師:三位小音樂家要出場為我們演唱歌曲了,讓我們用歌聲來迎接小音樂家。(播放錄音范唱《我是小音樂家》)。

2、師:你們能來唱唱第一段么?下面請小朋友們跟著老師的琴來唱唱第一段。(師根據學生的演唱及時糾正唱得不好的地方)。

3、師:看到你們唱得這么開心,老師也想來唱唱,但是在老師唱的時候要交給你們一個任務,你們聽歌曲中連音與跳音的區(qū)別。(師提示連音與跳音的含義,并提示通過看師的動作來區(qū)別連音與跳音)。

(設計意圖:用動作來提示學生跳音與連音的區(qū)別,旨在使學生更容易更直觀的掌握歌曲中活潑與舒展的旋律的對比,同時很好的解決了難點,也能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

4、師:我們來加入動作表演吧!(師帶領學生邊做動作邊演唱第一段)。

5、師:你們能用同樣的方法來唱唱第二段么?(師彈琴請生唱第二段)。

6、師:完成了前兩段,第三段是不是更容易演唱了呀?在第三段的演唱上老師要提出一個新的任務,你們看到“我吹起法國號”這個樂句了么?老師想在這個地方鍛煉一下你們的嘴皮子,看誰的嘴皮子最快。(師彈琴范唱,請生模仿,直到唱對為止。)。

7、師:你們三段都會唱了么?下面我們一起加上動作把三段完整的來唱一唱,但老師有一個要求,在遇到樂器的樂句時,我們用演奏樂器的姿勢來完成。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表演吧!

(設計意圖:用與前面不同的動作來表演,旨在進一步加深對樂器的印象,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一)。

8、用多種形式來演唱,但樂器的音色的地方要求齊唱。

(設計意圖:用多種形式演唱,比如分角色唱、分小組唱、領唱與齊唱,旨在進一步鞏固歌曲的演唱,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二)。

師:小朋友真棒,一招一式都有音樂家的風范,老師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們當中肯定能產生出一個音樂家,下面老師要把一首好聽的歌曲送給你們,愿你們的音樂夢想在歌聲中實現(xiàn)?。úシ鸥枨冻酥杪暤某岚颉冯x開教室)。

三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目的:

1.理解有關詞語及課文三、四自然段內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種文中的比喻句,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

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詞句感受西湖的美。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昨天我們一起到西湖岸過去欣賞了西湖那迷人的風光,回。

憶一下,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你看到了什么?

2.站在西湖岸邊就能欣賞到西湖三面環(huán)山、層巒疊嶂、湖水。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3自然段,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

要求:(1)數一數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

(2)找一找這段介紹了西湖中的哪些景點,用“?!比Τ?。這些景點分別有什么特點,用“”在文中畫一畫。

2.集體分析:

(1)指名答,板書。

(2)十里明湖中,孤山有什么特點?指名答、板書。

“格外秀美、典雅”是什么意思?

指導朗讀(試讀--齊讀)。

(3)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又有什么特點呢?

a.看投影“蘇堤、白堤”(簡介有關蘇堤、白堤的知識)。

b.再看書上是怎樣描寫的?

這句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寫的?把什么比作什么?

這綢帶怎樣?(綠、輕柔的飄帶拂在碧水之上。)。

把白堤和蘇堤比作這樣的綢帶,突出了兩堤的什么?(綠、輕柔)。

板書:綠、輕柔。

指導朗讀(試讀--范讀--女生讀)。

(4)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長的蘇堤比作兩條翠綠的綢帶,迎風飄逸,真令人賞心悅目,那湖心的三個小島又有什么特點呢?(投影兩島)。

看圖理解“掩映”

“仿佛”是什么意思?造句板書:仙境。

“仙境”是什么樣的地方?

誰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入仙境。試讀--男生讀。

(6)太美了!如果你在這如畫的西湖邊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會怎樣呢?(愉快、舒暢)。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個詞語來形容這種心境的?(心曠神怡)。

板書:心曠神怡。

帶著這樣的心情齊讀最后一句。

三、自學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第4自然段。

要求:(1)完成填空。

(2)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并說說為什么?

填空: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岸邊的華燈(),宛如()。遠處,()。人們泛舟湖上,會覺得(),()。

2.指名讀。

(1)描述“夜幕初垂……湖水蕩漾”的情景。

(2)理解“岸邊的華燈……游動”這一比喻句。

把“宛如”換詞。造句。

(3)欣賞著這樣的美景,再聽到遠處飄來的悠揚琴聲,此時你會有怎樣的感受?(放錄音看投影)。

齊讀最后一句。

3.指導背誦。

(1)看投影、配樂、師朗誦第四自然段。

(2)自由準備2分鐘,指名上講臺邊指圖邊背誦。

(3)齊背。

4.小結:從大家的朗讀中,從大家的神情中,我看得出你們已經陶醉在西湖的美景中了,最后,讓我們再由遠到近欣賞一次西湖的奇麗風光。(多媒體)。

四、布置作業(yè):

1.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起伏明月()()神怡。

()疊疊湖水()()徐來。

2.造句:

(1)猶如--。

(2)仿佛--。

3.背誦課文。

6.西湖。

孤山秀美、典雅。

近賞兩堤綠、輕柔心曠神怡。

三個小島仙境。

華燈游動。

夜游溶為一體。

琴聲悠揚。

三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篇九

《司馬光》是一篇小古文,本文是中年級學生接觸的簡單的文言文,課文主要寫了司馬光看到嬉戲的小朋友跌到大水缸里去了,就機智地拿石頭擊碎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突顯了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全篇內容簡單,言簡意賅,但故事情節(jié)完整。

本節(jié)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找準動詞,讀準節(jié)奏。

本課是三年級學生接觸的第一篇小古文,所以在上課時,我把讀準節(jié)奏作為教學的一個難點。課文只有兩句話,根據句子基本構成就是“施動者+動作”,我要求學生抓住文中動詞,試著朗讀,進行斷句。學生經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了第一句中“戲、登、沒”都是動詞,第二句“棄、持、擊、得”都是動詞。我要求學生在動詞前用“/”劃出節(jié)奏——“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边@樣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朗讀的節(jié)奏。

2、總結學法,學會學法。

小古文學生掌握起來比較難,對于這一類型的課文,教師需要教會他們學會方法,在本課教學中,第一我請學生自己看課文后面注釋,“庭”注釋意思是:庭院。第二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如“破”,通過看圖和上下文,此處指:大水缸破裂。第三查找資料,知道司馬光是宋朝的大文學家,博學多才。第四讓學生多讀課文,讀熟,讀中理解。第五讓學生小組合作,試著說出古文的意思??偨Y以上學習過程,學習小古文的方法主要有:看——聯(lián)——查——讀——說。

回顧整堂課文,我認為比較成功的一處是:對比人物動作,理解人物特點。

本文雖是小古文,但是故事內容學生都熟悉,總體意思了解以后,在理解第二句“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時,此處動詞運用巧妙,體現(xiàn)了司馬光急中生智,遇事沉著冷靜的特點。在教學這一句時,我采用將司馬光和別的小朋友的動作進行對比的方法——司馬光的動作“持、擊”,別的小朋友是“棄去”,兩者相比,鮮明無比。

回顧課堂,本堂課也有不足之處。在教學中,有一些問題學生不是很明白,我著急,就立即回答了。如:學生問:“水缸里的水深嗎?”我立即回答:“很深?!逼鋵崳灰獙W生讀課文“沒水中”,就可以理解。我想:教學應該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一要求進行,教師在教學中只扮演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一定不能代為回答,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做教學的主人。

上完課,我覺得學生感受很多,收獲很多。再上這節(jié)課,我會注意到運用讀、說、演等方式,讓學生讀課文、說故事、演課文,通過把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知識內化,讓學生品味語文,提高能力。

同時,加強教師范讀作用的引領。教師的范讀對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有滋有味、聲情并茂的朗讀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篇十

1。讓學生了解父母之愛,體驗親情的無私和偉大,讓學生懂得為什么要感恩父母。

2。學生學會如何去感恩父母,體諒父母關心父母,從現(xiàn)在做起,從點滴實際的行動來回報父母。

孩子理解父母的愛,感恩父母。

學會如何去感恩父母,并付諸行動去體諒父母關心父母。

多媒體課件。

教師:孩子們,在這個世上,我們最親的人是——(爸爸媽媽),最疼愛我們的是——(爸爸媽媽),最值得我們信任的是——(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是我們最親、最愛、最值得信任的人,他們用無微不至的愛呵護我們的成長。這份愛,像清泉,滋潤我們的心田;這份愛,像路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播放視頻兒歌“我有一雙勤勞的雙手”。學生看完談感受。

教師:父母是我們最愛的人,你和下面的小朋友有過同樣的感受嗎?一起來交流一下吧!

例:天都黑了、爸爸怎么還沒回來呀?

例:看到媽媽難受的樣子,我心疼的不得了,真想替媽媽分擔一點痛苦。

例:奶奶,元旦快到了,爸爸媽媽能回來看我們嗎?我想他們了。

學生交流:小組討論。

教師:你了解父母什么?通過哪些方法可以了解父母呢?

學生交流:我是問了外婆才知道媽媽的生日。

學生交流:我爸爸是種瓜能手!暑假去瓜田,我看到爸爸種的西瓜又大又多!

學生交流:我媽媽喜歡吃蔬菜,這是我平時觀察到的。

學生交流:我爸爸愛運動,只要一有空就帶我去踢足球。他常說:“運動使人健康?!?/p>

教師:我們了解父母嗎?(課件出示教材第74頁的“我為父母寫檔案”)。

請同學們拿出課下調查結果“我為父母寫檔案”,給大家展示一下吧。

教師:從父母的小檔案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和感受?把你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與大家分享一下吧。

學生交流:媽媽做鐘點工,一天要做好幾家。爸爸開出租車,別人回家吃飯時卻是爸最忙的時候。遇上刮風下雨就更不用說了。爸爸媽媽真辛苦。

學生交流:……。

同學們,父母為了我們,為了家庭這么辛苦,我們要好好了解自己的父母。

(播放滿文軍演唱的歌曲《懂你》)。

師:同學們,你們聽完這首歌有什么感受呢?

生:父母對我們的愛恩重如山。

師:從小到大,父母為你們做的事數也數不清,生病時,父母對你悉心照料;犯錯時,父母對你諄諄教誨;失落時,父母給你鼓勵……點點滴滴都透露著父母對你們的愛,父母的愛像一杯濃茶,需要我們細細品味,“母愛似針,父愛似線,一針針一線線把親情串聯(lián)?!笔前。瑹o論我們長多大、無論我們走多遠,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我們都要牢記心間。

教師:我們都愛自己的父母,你為父母做過什么呢?

學生交流:幫媽媽做家務;陪爸爸聊聊天……。

學生交流:自主閱讀思考。

教師:我們既要有關愛父母的心,也要有關愛父母的行動。

教師:閱讀電子教材p74頁“愛的味道”。奇奇關愛父母有哪些表現(xiàn)?想想你平時是怎么做的,還可以怎么做。

學生交流:爸爸累了,我?guī)桶职执繁?;媽媽煩心時,我會……。

教師:愛父母并不是說要對父母百依百順,這種愛也表現(xiàn)在對父母不良嗜好的批評上。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幫助父母改掉其他不健康的習慣呢?

學生交流:我和媽媽監(jiān)督爸爸戒煙;媽媽不愛運動,我每天陪媽媽跑步……。

同學們的辦法可真不少呢?爸爸媽媽是我們最親、最愛、最值得信任的人,他們用無微不至的愛呵護我們的成長。這份愛,像清泉,滋潤我們的心田;這份愛,像路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三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篇十一

一、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默讀能力,邊讀邊思考的能力。感受神話的神奇色彩和語言的運用。

2、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能和學生交流自己從故事中想到了什么。了解夸父追求光明、不畏艱難的精神。

3、并以練筆的形式寫自己的感受。

(二)、過程與方法:

1、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語句來領悟神話故事的神奇和寓意。

2、通過找出和理解描寫神奇的語句,來感悟神話的魅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感受古代人們的神奇想象力與征服自然、試圖了解自然的可貴品質。了解夸父追日所蘊含的追求光明的精神并能談出自己的感受。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語句來領悟神話故事的神奇和寓意。

2、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感受古代人們的神奇想象力與征服自然、試圖了解自然的可貴品質。

三、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引起閱讀期待。

同學們看,你們認識他們嗎?對,這就是神通廣大的齊天大圣孫悟空;看,他是誰?(小哪吒)這是誰?(葫蘆娃)他們呀,都是神話故事里的人物。你還知道哪些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神話故事是古代的人們因為無法征服自然,便把許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話人物的身上。這節(jié)課咱們就來學習夸父追日的故事??蠢蠋煂懻n題。好,誰來讀讀課題?圍繞著夸父追日,你想到了哪些問題?(問的好,很有價值,老師在黑板上寫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質疑問難。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讀生字,相機正音。

課文讀過了嗎?讀通順了嗎?那老師來考考你們。仔細觀察第一行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淵,河、澤、海(溪流、河、湖、海)指名讀后兩行。

2.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了解并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同學們想了嗎?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

1

4、與《山海經》古文進行比較。

同學們,你們知道夸父追日的故事最早記載在哪本書里嗎?《山海經》(板書)這是一本寫地理方面的書,寫了這里的山如何,那里的水怎樣,還記載了許許多多的神話故事。書里邊僅用寥寥幾十個字就把這個神奇的故事講出來了!你們想不想讀一讀?出示原文。(出示古文: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誰來讀讀試試?(指讀2)現(xiàn)在請大家自己讀一讀,然后對照課文,看看你能不能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夸父與太陽相逐而跑,進入了太陽的光輪。他很渴,想要喝水,在黃河、渭水邊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他喝,就到北方的大湖去喝水。還沒有到,就在路上因口渴死了。被他丟棄的手杖,化作了一片桃林。)大家理解的很不錯。和古文比較起來,你覺得我們的`課文寫的怎么樣?(神奇、生動)。

(二)質疑問難,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1、圍繞“追日”的質疑,師生共同梳理。

深入學習課文的一個好辦法就是帶著問題來讀書。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走進夸父。

2、順學而導,解決問題,讀懂課文。

(1)夸父追日的過程。

“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

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指名讀。為什么你覺得這句最神奇呢?抓住“像風似的奔跑,一眨眼,兩千里”

體會夸父速度快。還有哪里看出夸父跑得快?

你的讀讓我感受到了風馳電掣般的速度,讓我們一起讀出夸父跑步的速度??涓?,

你為什么跑的這么快,這么急?

(因為太陽要落山了)是呀,因為夸父心中始終銘記著這樣一個目標,——“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保ㄉR讀)追日的道路上充滿了險阻與坎坷,但這都不能阻止夸父追日的步伐,因為他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p>

一路上,我們仿佛看到——。

一路上,我們仿佛聽到——。

一路上,我們仿佛感受到——。

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夸父?(宏大志向)。

不知不覺中,一個“神”已深深印在我們心頭,夸父還“神”在哪里?

b)“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p>

霎時,時間非常的短,大河之大,喝水之多,喝干之快,體會夸父的渴和神話的神奇。是呀,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他不顧疲憊去追趕太陽,那是因為他心中始終有一個目標支2a)。

三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篇十二

1、抓住詞語理解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缺水時村子里人們盤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學生要珍惜水資源。

1、品讀語言文字,感受水給村里人帶來了“樂”。

2、從文中體會缺水的“苦”。

1、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繼續(xù)學習第27課《水》。(幻燈片)(板書課題)。

2、復習課文內容: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生:在作者生活的小山村: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幻燈片)村子里每個人都期盼著雨天洗澡;在炎炎夏日快要風干的時候,希望母親用一勺水為我們淋浴。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幻燈片)。

3、師:有了水,我們可以盡情享受水帶給我們的快樂。

任務一、品讀語言文字,感受水給村里人帶來的樂。

策略:默讀課文的第二—六自然段,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了水給村里人帶來的樂,勾畫出相關語句,并在旁邊寫下你的體會。

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交流。

第二自然段:雨天洗澡的痛快。

1、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們這樣大的孩子,全身脫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躍,大呼小叫,盡情地享受雨帶給我們的撫摸與清涼,,還仰起頭,張大嘴巴,去吃來自天空的水?!保ɑ脽羝?/p>

引導學生抓住關聯(lián)詞語、聯(lián)系生活實際、抓住人物動作、想象畫面。

通過畫面想文字背后的聲音。

雨中的孩子們在叫什么喊什么?

生:我終于盼到下雨了,真痛快?。ㄔu價:老師感受到了。)。

生: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洗澡了,我要痛痛快快地洗,真高興啊!

學生朗讀再次體會。

2、孩子們盡情地享受,大人們也加入了進來,只是他們還略帶羞澀:

男女生讀:男生讀:男人們穿著短褲,女生讀:女人們則穿著長衣長褲。

師小結:這是長久被壓抑的力量的釋放,這不就是雨中的狂歡嗎?

雨天洗澡,我們都痛快盡情地享受。這還是我們習以為常的雨水嗎?(板書:雨水)。

此時此刻:雨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齊讀這句話)。

第四五自然段:一勺水淋浴的舒服。

1、“母親一手從水窖里打起一勺水,從我們的頭頂緩緩地傾注下來,一手拿著一把麥稈扇往我們身上扇風,頓時,藏于地下的水的清涼,再加上縷縷輕風,讓我們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來。(幻燈片)。

2、“在水的滑動中,我聽得見每個毛孔張大嘴巴的吮吸聲,我感覺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動在加快?!?/p>

讀出舒服的感覺。

3、“水,它不多不少,在撫摸過全身的每一寸皮膚后,剛好能夠潤濕腳板,地上幾乎沒有一滴被浪費掉的水。”讓我有舒服的感覺。

在撫摸過全身的每一寸皮膚,從頭頂傾注而下的一勺水滑過了我們的臉,滑過胸和背,滑過大腿和膝蓋……撫摸過全身的每一寸皮膚后,剛好能夠潤濕腳板。

師:是啊,水是流下去的,這兒的“滑”換成“流”或者“淌”也可以嗎?

生:不行。

師:說說理由。

生:滑就是撫摸,讓我們感覺到了水的親切。(評價:你已經走進了文中,和作者共鳴了。)。

師:水就像撫摸,像媽媽一樣親切,帶給了我們水的清涼,為我們驅逐炎熱。

師:我們齊讀第5小節(jié),把一勺水撫摸我們的'舒服透過讀表達出來。(幻燈片:出示第5小節(jié))。

小結:這還是隨處可見的一勺水嗎?

此時此刻:一勺水,成了我們最珍貴的東西。(板書:一勺水)。

地上幾乎沒有一滴被浪費掉的水,一滴水,成了我們最珍貴的東西。(板書:一滴水)。

生:齊讀這句話。

任務二:從句中體會缺水的苦。

策略:瀏覽全文,找出相關句子。

生:這樣美好的日子在我們那里畢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熱。(幻燈片)。

生:特別是在夏天,在驕陽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種將要被風干的感覺。(幻燈片)。

師:口中饑渴難耐,身體水分流失,這樣的日子太苦了。

生:我們四兄弟像四根將要被曬干的狗尾巴草一樣,從小到大,排在了母親的跟前。(幻燈片)。

師:我們太需要水了,這樣的日子太難過了。

師:得水之樂更反襯缺水之苦啊!

師:因為我出生在一個缺水的地方。

生齊讀第一自然段。(幻燈片)。

師: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生:從我做起,節(jié)約用水,(評價:你向我們提出了行動的口號。)。

生:節(jié)約水資源。

生:別讓我們的眼淚成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評價:你引用了一句公益廣告語,發(fā)人深省?。。?/p>

生:我們應該為建立“母親水窖”,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評價:你的課外知識真豐富,還了解“母親水窖”。大家下來可以自己查查資料,了解一下。)。

師小結:是啊,我們應該讓“水,成為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保ɑ脽羝?。

大家齊讀。

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兒。

三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篇十三

1.通過欣賞全國各地各種名山大川的圖片,感受山的造型之美。

2.了解簡單的淺浮雕知識,嘗試用各種紙材,學習撕、剪、拼、貼等紙造型技法,表現(xiàn)重疊的山峰。

3.進一步認識大自然,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本課教學分欣賞和立體紙造型兩部分。旨在通過大量的自然風光、名山圖片的欣賞,感受不同造型的山帶來的不同的美感,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用紙雕拼貼組合的形式再現(xiàn)山的美感,激發(fā)學生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愛國熱情。

重點:感受不同造型的山帶來的不同美感。

難點:用立體紙造型表現(xiàn)重疊的山峰。

(學生)收集中國各地名山的攝影圖片,紙材、剪刀、雙面膠或膠水。

(教師)課件、彩紙、剪刀、雙面膠或膠水。

1.欣賞導入,啟發(fā)談話。

(1)出示有關黃山的圖片和畫作:說說自己的感受以及對黃山的認識。引入話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欲望。

看圖提問:你們去過這美麗的地方嗎?這是哪兒?(黃山)。

(2)出示黃山其他景點的圖片,學生談談感受。

(3)說說自己熟悉的山區(qū)景色,談談印象深刻的景點。

(4)小結:各地的山都有不同的美感。

2.揭示課題:用紙造型表現(xiàn)重重疊疊的山。

3.示范制作,講授紙造型的創(chuàng)作方法。

(1)邊示范邊講解紙造型的制作步驟。

(2)討論如何組合紙造型山,感受不同的美感。

(3)學習重疊排列的方式。

4.觀察分析,交流表達。

(1)出示課件,播放全國各地的名山圖片。

(2)欣賞美景,感受不同的美感。學生用精煉的語言概括自己的感受。

教師小結:不同的山景都可以用紙造型的方式表現(xiàn)。

5.學生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創(chuàng)意。

(1)利用不同紙材的特點,設計制作紙造型山。

(2)選用不同的色紙進行創(chuàng)作,注意色彩的搭配。

6.作品展示評價。

可以將作品放置在盆中,添加植物裝飾,進行點綴美化。

三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篇十四

《司馬光》是一年級語文下冊第8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寫的是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一個小朋友一不留意掉進假山下的大缸里,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拿起一塊大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學習、交流,引導學生在簡單、愉悅的氛圍中自讀、自悟、自主探究,在相互交流的碰撞中,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

孩子們根據平常所見到“張、王、李”等都是單姓的慣性思維,不假思索地回答:“姓‘司’”!

我擺擺手,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又疑惑地盯著我。我用紅粉筆在“司馬”兩個字下面重重地劃了的一條線,孩子們將信將疑地說“姓‘司馬’”,我微笑著點了點頭,在“司馬”旁邊寫上了“復姓”二字。然后適當拓展復興的來歷,“司馬”這個復姓是用官職名稱作為姓,司馬是掌握軍事的官職,并讓孩子們中午回家也用這個問題考考自己的爸爸媽媽,孩子們一下子來了興趣。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指導學生找出司馬光救小朋友的語句,看圖模仿司馬光的動作演一演。一年級孩子,愛動,也個性愛表現(xiàn),我就利用這一特點,讓孩子們在表演中簡單愉快地理解詞語和句子。緊之后,我問孩子們:司馬光為什么這樣使勁?學生立刻想到:他想快點把大水缸砸破,救出小朋友。如此演一演,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也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看圖比較:引導學生看左面一幅插圖,直觀感受應對掉進大水缸里的同伴,其他孩子驚慌失措的樣貌;再仔細觀察右面一幅插圖,兩相比較,感受司馬光遇事時的沉著、機智和勇敢。

(2)讀課文比較:當一個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留意掉進大水缸里時,別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先讓孩子們找一找相關語句畫下來讀一讀,再出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毕胍幌脒@樣做的后果會怎樣樣。孩子們說這樣耽誤了時間,掉在大水缸里的小朋友會淹死的。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用不同的標記畫出相關句子——“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反復讀一讀,細細體會司馬光救同伴時的沉著、機智、勇敢。

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也動動腦筋,你還有什么辦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聽完孩子們天真的想法,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著點頭表示鼓勵,使孩子們感受到動腦筋的快樂。

三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篇十五

課堂類型: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了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并能描述它的對稱方式。

2、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式表現(xiàn)類似于萬花筒的圖案。

3、試著按自己的設計來表現(xiàn)色彩。

教學重難點:

1、能否表現(xiàn)對稱的圖案。

2、能否用“先設計一個花樣再復制”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3、能否表現(xiàn)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

教具學具:彩色紙,剪刀,繪畫筆。

教學過程:

1、引導階段。

讓學生看看萬花筒然后討論:萬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

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中最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其中有一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余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并且圍繞一個中心點對稱。

2、發(fā)展階段。

我們要創(chuàng)作一個:“真實的”三角形花樣,可以剪,可以畫;再制作其余五個“鏡子里的”花樣,組成要做的圖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圖案對稱。(將紙疊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來畫……)。

色彩也是考慮的一個方面,可以讓學生再一次觀察萬花筒,將其中認為最漂亮的一個色彩組合記住。并且將它表現(xiàn)出來。

3、收拾與整理。

學生應該已經習慣將剪下的紙屑放在紙簍中。那么結束時只要再檢查一下周圍是否有紙屑就可以了。

萬花筒:

一種光學裝置。由幾面鏡片組成,能使人從其中窺見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對稱幾何圖形;轉動裝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顯示出變幻無窮的圖案。由布魯斯特于18前后發(fā)明,18取得專利權。簡單的萬花筒包含兩片楔形條狀反射鏡,成60度或45度相連,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鋁片折成。鏡片裝在筒內,筒的一端裝有可轉動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屬箔或圓珠。有些萬花筒不裝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鏡片反映遠方的物體。如在窺孔上裝一目鏡則效果更佳。

在萬花稠中歸亮的那個六邊形圖案的外面,還有無數個三角形花樣,所以,我們才叫它萬花筒。不同的學生看“萬花筒”,得到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建議學生試著用多種外形來概括萬花筒的形狀,表現(xiàn)它的繽紛。試著做一個萬花筒。

三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篇十六

《司馬光》是一篇文言文,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進行了大膽嘗試,改變了以前教學文言文時直接講解課文含義的方式?;仡櫛竟?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可以歸納為“兩個亮點、兩個不足”。

1、引導學生對課文的朗讀形式多樣,效果顯著。

在朗讀感悟這個環(huán)節(jié)里,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流程:首先由學生自讀,其次由小組長檢查更正,然后分組比賽讀,跟著老師讀,最后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檢查。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不僅沒有對課文的朗讀感到枯燥乏味,而且通過這些方式在潛移默化中背誦了課文,感悟了課文的大意。

2、通過講故事的方法,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

在引導學生交流課文的疑難詞句后,我改變了原來的繼續(xù)講解課文內容的方法,而是開展“講故事比賽”。生動的故事語言配上精彩的動作,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得到了升華。

1、在對課文進行感悟時,橫向指導不夠。

學了課文后,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通過課文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學生的回答都局限于:我們遇到危險時,要學習司馬光沉著冷靜,善于動腦筋思考問題;遇到危險要急中生智,想個好辦法;遇到危險……現(xiàn)在回想,我覺得還應該對學生進行不到危險的地方玩耍的安全知識教育。也就是在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不要忘了對學生傳遞其他方面的思想教育。

2、學完課文后,沒有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進行總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任何課文的學習都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文言文的學習也是一樣,通過對學法的總結,可以為教師輕松教學下一篇文言文做準備。

三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篇十七

《司馬光》一文,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在這一課時教學中,我安排了趣味識字、朗讀訓練、模仿動作表演、思維拓展訓練、說話練習,多花樣地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有意鍛煉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很自然地進行德育教育,讓教與學成為一件快樂的事。但由于我低年級教學經驗的不足,導致教學中存在著不周到之處。

其一,缺少了寫的環(huán)節(jié),雖然第一課時里沒有安排寫字教學,但我在讀完課文后安排了一個“我會填”的訓練環(huán)節(jié):一()假山一()缸一()(),在這除了口頭填,應給學生一個動筆寫的機會。的確,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課前準備里總少了課堂練習本。課堂上,能讓學生動手就盡量讓他們動手訓練,無形中督促了孩子們在課前準備好課堂練習本。

其二,在課的結尾處,我設計了拓展訓練: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么做呢?(要求:大膽想象。)由于時間倉促,我對于學生的回答沒有給予很正確的評定。孩子們相象豐富,有說找梯子的,也有說幾個小朋友疊起來,把那個落水的小朋友扯上來。聽了他們的回答,當時只記得表揚大家愛動腦,想出了新辦法,就疏忽了提醒孩子們這個辦法是否可行。周書記就提出了,要是找梯子的話那還不如喊大人快,幾個小朋友疊在一起,下面的那個孩子能承受得住嗎?另外,就此引導到生活中的困難,教育孩子們像司馬光一樣,做聰明的孩子。我一聽,對呀,真是大大的失誤。

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與學習,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一點沉著、冷靜,對待孩子們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盡量讓課堂上不留下遺憾。

課文教學進入尾聲,學生了解了司馬光在面對困難時沉著機智,想出辦法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不僅值得贊揚,更值得我們向他學習,我借機想學生們提出一個問題:你還能相處別的辦法就出那個小朋友嗎?這一問,似一石激起千層浪,還沒等我說“你先想一想”,就有幾個同學舉起了小手,其中就包括“平時最喜歡發(fā)言,但他的發(fā)言總是不貼邊”的郭浩洋,原本不想叫他說話,可是見他急的直晃舉著的小手,,就又一次“心軟”叫到了他,他的辦法是:把水缸推到,水流出去了,缸里的小朋友也得救了。郭浩洋一邊說還一邊用簡單的動作表演,我一聽,笑了。心想:多好的辦法呀!這小家伙今天的發(fā)言最“貼邊”了。看來,對于郭浩洋這樣的孩子,今后還是要多給他一些機會,不能老用那種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因為“人是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的”。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031762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