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精選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0 14:55:09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精選19篇)
時間:2023-11-10 14:55:09     小編:BW筆俠

總結不僅僅是對成績或者經(jīng)歷的簡單羅列,更是對其中的經(jīng)驗和啟示進行深入思考的過程??偨Y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范文中的優(yōu)點和亮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篇一

《一個人的朝圣》這本小說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甚至情節(jié)中的人物也很單一,但卻深深吸引著我,跟隨著哈羅德的腳步,一步步走向貝里克。

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就像退休時的哈羅德,日子平淡無奇,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晌覀兞晳T于這樣的生活,不想去打破,也不敢打破,因為我們不敢確定打破以后等待我們的會是什么。與其這樣,倒不如安然于現(xiàn)狀來得穩(wěn)妥。

可就是在這樣平靜的生活里,總有一些事或一些人帶給我們觸動,讓我們嘗試著去行動,去改變。而這時,嶄新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哈羅德因為多年前的好友奎妮的一封信,決定要徒步到貝里克。他堅信自己的這種行為能改變奎妮的命運,從他決定邁出第一步時開始。

但徒步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最大的障礙是心理關。從開始的迷茫、恐懼到中間的堅定、篤信,再到后來的疲憊、虛弱,哈羅德經(jīng)歷了內心最大的波動,這是他退休前的生活里從未有過的體驗。

這正如我們在自己平靜的生活軌道上,突然下定決心做一件自認為了不起的事情,最起碼稱得上突破自己的事情。一開始,內心是激動的,為自己的改變;接著是堅持的考驗,內心的掙扎,意念的挑戰(zhàn);最后是戰(zhàn)勝自我的喜悅。可有時也有中途夭折的可能,大多的突發(fā)奇想都是如此。

哈羅德的舉動令自己驚奇,一生從未做過轟轟烈烈的事,他為自己的決定驕傲??陕L路是會消磨一個人的意志,會挑戰(zhàn)一個人的極限,會考驗一個人的毅力,期間他也疑惑過,彷徨過,退縮過,可每次都被自己的信念戰(zhàn)勝,鼓勵自己走下去,哪怕是把前腳邁出去,后腳跟上來這樣簡單的事情。而把簡單的事情堅持下來,事情就變得不簡單了。

于是,哈羅德成了眾多人心中的朝圣者。他們追隨,追求哈羅德的腳步,實現(xiàn)著自己的朝圣夢?;蛟S人生來就是孤獨了,一開始哈羅德還能善良寬容地對待,可漸漸地,他應付不了如此喧鬧的局面。他是如此疲憊,心力交瘁。最終選擇一個人上路,可這時的他,早已不知是為何而上路,更忘記了自己徒步的真正意義。

而這一路上的回憶,卻是哈羅德最大的收獲。

與好友奎妮的見面沒有預期的好,也正如我們做一件事時,事情還沒開始做,已經(jīng)給自己設想了一個美好圓滿的結局,可往往奔向終點時,沒有歡呼,沒有掌聲,只有自己一個人的獨自面對。而此時此刻,那些期望早已不再重要,因為收獲已經(jīng)在過程里了。

生活里的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哈羅德,當我們決定去做一件事時,期間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的,便是信念。信念,給我們前進的動力,讓我們放棄時重拾信心,讓我們用行動詮釋堅持到底的真正內涵。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篇二

匆匆歲月,事態(tài)人遷。早不知生我長我的故土,如今已變了一個嶄新又令我心疼的模樣。在《一個人的村莊》中主人公兒時對螞蟻的興趣,捉弄他們以來取樂。一個人獨自玩著自己的小天地,有時還忘了時間。

我想到了我可愛的家鄉(xiāng),兒時的我也如主人公一樣,頑皮活潑,像對一切新事物充滿好奇的嬰兒,都想要去摸一摸,看一看,我時常和弟弟去門前堆起高高的小泥土山上玩,上面種滿了蔬菜,我便帶好小工具開始我的小天地,用車鈴半殼當小鍋,上面加點水,放點米,開始煮飯,火點燃了,發(fā)光的爍爍火花,便把我童真小小的心靈點燃了,開心的大笑起來,還不時的加火草,耐心的等待著,有時煙霧像頑皮的娃娃,揮索著我的雙眼想探個究竟。

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就是不肯掉下來,可隨而來的是一陣陣地笑聲,嘴里還不自覺地喃喃自語道:“你這煙,竟敢欺負我,真可惡?!笨墒侨栽谄诖禳c煮熟好吃呀!可是,每每都失敗??赡苁羌冋娴男南駴]有被污染的玻璃瓶,總是倔強的很,一定要成功不可。要是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同我一樣的花季年齡的人,肯定經(jīng)不起雨打風吹,早早就放棄了,覺得沒有什么意義了,呵呵!真有點可笑!

在《一個人的村莊》中,作者的家鄉(xiāng)山坡上,開滿五顏六色的花朵,像極了孩子的笑臉,可作者為什么說他活的太嚴肅了,這點我很不理解,這好不容易開一次的花朵,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對一個卑小生命的歡迎和鼓勵。就像青青芳草讓我看到一生中那還未到來的美好前景。

我何時不正是如此地想著?但當看到故鄉(xiāng)美麗的風景,油油的黃菜花,漲紅臉的西紅柿,努力攀巖的薔薇花……我笑了,發(fā)自由心對故土自然令人平靜安詳?shù)沫h(huán)境所感動?,F(xiàn)在我每天匆匆上學,放學,忙碌著,每天都像復讀機,重復著,何時注意過,認真觀察過這些最自然不過的事了。好像覺得他們存不存在無所謂,對我也沒什么影響。每每這樣想著,我的內心都感到很悲哀。

故土,生我養(yǎng)我的故土,我竟是如此的看待你,你卻始終如一的堅守你的崗位,你的信念。當我遇到危險困難時退縮了,畏怕了,一個人偷偷躲起來哭時,你從來都不嘲笑我,你都會站在我一邊,每當這時,我都會很放松的昂起朝氣的臉龐,靜靜地看著你,聆聽著你溫柔的呵護,親切的話語時我總會哭,想把自己的過失用世界最清澈的眼淚把這洗滌掉,因為從您的身上我學到一些做人的道理:頑強,自信,樂觀,向上。感謝您教會了我這么多。我感覺現(xiàn)在的我是多么的幸運,溫暖呀!感謝你!故土,我可愛的家。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篇三

當“哈羅德”接到好友“奎妮”的來信時,他仿佛才覺察到自己在這個世界的存在。他手里捏著信紙,有如攥著一根細線,而線的那頭是遙遠的往事。時間早已成了“嘀嗒”聲,沒有了具體的意義。生命已然只剩下呼吸,每天都重復著同樣是頻率。沉悶,枯燥,乏味的生活,讓這個家失去了原有的溫馨,也讓他陷入深深的苦悶。

“哈羅德”開始給“奎妮”寫回信,并決定去看她,有時走路也是一種修行。也許當你走出車門真真切切用雙腿走路的時候,綿延不絕的土地并不是你能看到的唯一的事物。他一邊走一邊給“奎妮”寫信,寫他的所見所聞,寫他們年輕的時光?!肮_德”邊走邊回憶著,自己曾經(jīng)懊惱的、痛苦的都是那么珍貴。值得珍惜的、愛護的又都無法挽回。他開始一點一點的反思,婚姻、家庭、愛他的妻子,一輩子付與家庭的那個人,他有多久沒有擁抱她?他開始給妻子寫“明信片”,雖然只是寥寥數(shù)語,他也能感覺得到她看到時的笑容。

“哈羅德”越走越輕松,雖然鞋子已經(jīng)破的磨壞了腳,有時也會被大雨淋得濕漉漉,那一塊小小的面包常常支撐不起疲憊的身體,但他卻感受到了靈魂的愉悅。他不再需要用英里丈量自己走過的路程。他用的是回憶!是來自心靈的自我救贖!“奎妮”在病床上,撫摸著他的來信,分享著這一切,等待著他的出現(xiàn)。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篇四

讀這文字,我總想起《歲月神偷》那個可愛的小孩的聲音,彷佛是他在給我朗讀,那聲音,稚嫩,天真,純凈。我很少回想過去,這文字卻讓我看到了小時候的許多回憶——那些回憶,原來可以這么美好地呈現(xiàn),而小時候,總是無憂無慮,從未去察覺過這種生活的可貴之處。

小時候的那片星空,繁星璀璨,讓人懷念。那時候的鄉(xiāng)下,很多人家住的'是狹窄的平房,我們家也是。夏天,天氣炎熱,當夜晚來臨,很多人會拿了席子,被子,枕頭,到祠堂前面的空地上乘涼,睡覺。小孩子三三兩兩地玩鬧嬉戲,可聽見他們的歡笑聲。大人,老人和小孩相比,總顯得沉靜,他們常常用平和的語調在聊天。繁星閃爍著,在寒來暑往中固執(zhí)著它們的軌跡,夜晚的時光在小孩子的玩鬧中,在大人們的談話中,在蟋蟀的喃喃自語中,緩緩流淌。有時候,什么也不做,靜靜躺著,看星星,會冒出許多問題:白天星星都到哪里去了,天上有多少顆星星,還有,哪顆星星是你自己(記得姐姐講過,天上的一顆星星代表著地上的一個人)。

那時候,豆?jié){和油條的味道令人難以忘懷,還可以吃到自然成熟的香蕉和芒果。鄰里之間總是情意充沛,常常會互贈一些食物。不知哪天,鄰居送的一碗煮好的四季豆,那味道讓人久久難忘。

那時候,物質匱乏,但人是懂得珍惜和開心的。

那時候,還可以夜不閉戶。

……。

一切的變化有如滄海桑田,你很難想象過去有過那樣的一種生活,好像現(xiàn)在的一切都找不到過去的痕跡了。在經(jīng)濟的狂奔中,美好的農耕文明遠去了,那個寧靜的村莊慢慢地消亡了。很多人搬進了大房子,夏天也不用出來乘涼了,夜晚變得冷清。而今,那個村莊,年輕人都奔向了城市,只剩下老人和一些小孩,孤寂冷清。

我也一樣,高中開始,離家求學,奔向城市,很少回去。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篇五

我無法想象自己老了以后是什么樣的情景,也沒想過自己能活到多大歲數(shù),甚至我是一個對以后也沒什么計劃的人,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我覺得計劃從來都趕不上變化。實習后的某一天,我突然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我們上那么多年學,熬那么多夜,做那么多習題,頂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參加殘酷的高考,然后上大學,談戀愛,分手,找工作,加班,我們這么辛苦,竟然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

主人公哈羅德·弗萊是個平凡甚至有些懦弱的人,在退休之后只是閑時養(yǎng)養(yǎng)花,忙時散散步,他的兒子二十多年前因為抑郁癥自殺,妻子莫琳對此受了很大的打擊,兩人的感情也日漸疏離,就是這樣沒有一點朝氣的日子。如果沒有那封信,我想哈羅德和莫琳或許就這樣,對對方帶著誤解和生疏,平淡的過完這一生。然而有一天,哈羅德收到了老朋友奎妮的一封信,信里奎妮說自己患了癌癥,或許將不久于人世,而她寫這封信,就是來和老朋友們告別的??吹竭@封信,哈羅德心里百感交集,悲痛萬分,他給奎妮寫了一封回信,打算去寄給她。

哈羅德很快看到了郵筒,但他心里猶豫不決,他不想把一封簡短甚至起不到一絲安慰作用的回信就這樣寄出去,也不想再次回家面對莫琳,于是他繼續(xù)往下一個郵箱走去......經(jīng)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哈羅德始終沒有停下來,他越走越遠,他心想只要他一直這樣走下去,他的老友就能活下去。也或許他想,如果繼續(xù)走下去,或許之前的很多事情就會改變,兒子不會離開,妻子也不會厭棄。

而莫琳還在家里等哈羅德回來,她給哈羅德的朋友打電話,發(fā)現(xiàn)哈羅德并沒有跟朋友在一起,她開始擔心起來,后來哈羅德給莫琳來了電話,說自己要走路到奎妮在的地方貝里克郡去,此時莫琳更加擔心起來。

哈羅德一路上遇到了很多人,有客店旅人,有酒保,有沒有孩子的女人,有銀發(fā)的紳士還有想成為詩人的社工等等等等,哈羅德和這些人相談甚歡,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他對人生的理解和經(jīng)歷也發(fā)生了很多變化,在趕路的過程中,他也回憶起了很多以前的事情。他們的兒子很優(yōu)秀,畢業(yè)于名牌大學,是夫妻倆的驕傲,但是畢業(yè)后兒子卻開始酗酒,后來甚至患上了抑郁癥最終自殺。莫琳總埋怨哈羅德對兒子太冷漠不夠關心,但實際上哈羅德只是用自己的方式來愛兒子。在哈羅德走后,莫琳也開始對過去發(fā)生的事情進行反省,這期間兩個人對一些事情都有了新的理解,心里的隔閡慢慢的也都放下了。

哈羅德走了87天,627公里,他一個人走到了療養(yǎng)院,見到了奎妮,奎妮最終也沒有因為哈羅德的朝圣戰(zhàn)勝病魔,最終安詳?shù)仉x開了人世,而莫琳也在理解哈羅德以后找到了他,并一直鼓勵他安慰他。最后兩人又牽起了對方的手,在海灘上幸福的笑了起來。

每個人都有和這個世界對話的方式,他們也許勇敢,也許膽怯,也許善良,也許冷漠,但是他們也是在認真的對待生活,對待每一位生命中出現(xiàn)的人。我們總要給別人一點理解和耐心,讓我們足夠有勇氣一起去面對那些悲痛和訣別。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篇六

《一個人的朝圣》講述了哈羅德在收到好友奎妮罹患癌癥寫來的告別信后,決定獨自踏上一條漫長的朝圣之路。原因很復雜,他想散散心,他的內疚、自責促使他往遠方走去,但是,完成這87天、627里路的旅程,他憑借的,是一個最重要的信念:只有他繼續(xù)走,奎妮就會活下去!

這件事多么不可思議,僅僅是一個信念,支持他走了這么久、這么遠。其實,這也是哈羅德做出的一個嘗試,他不曾參加過朝圣,但是為了老友,亦為了自己,他決心完成一次偉大的徒步旅程。一開始,他只是簡單地想回復一封信然后寄出去,卻一步一步,邁向遠方。他沒有考慮過最終是否能到達,中途會發(fā)生什么,需要準備什么。他像一個離家出走的孩子,沒有顧慮,只因為心中的一分信念,或許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點理性,多一點信念。

朝圣途中哈羅德也受過傷,他的腳也打起過水泡,他遇到了一條忠實的小狗、一位加油站的女孩和數(shù)不勝數(shù)的朝圣者。他沒有想過會遇見他們,和他們自然地交流,而他們甚至認識了還不到兩分鐘。但是他做到了,在一小段時間的驚訝之后,他坦然地接受了。一生一事無成、在釀酒廠里默默辛勤工作的他,成為了世界的焦點!而這,只源于他做出的一次嘗試。

在旅途中,哈羅德想了很多,他回憶起很多美好的事物,他嘗試著走進自己的內心,哪怕很艱難,哪怕過程很痛苦,他的這次朝圣,目的地是自己的內心,去看奎妮只是一個逃避自己的方式,但在他逃避的過程中,他又找回了自己,他明白了自己,他讀懂了自己,并最終戰(zhàn)勝了自己。在妻子莫琳來找他時,他對妻子說:“我也想你,莫琳。但是,我這一輩子什么都沒有,現(xiàn)在終于嘗試了一件事,我一定要走完這趟旅程,奎妮還在等,她對我有信心,你明白嗎?”或許這次嘗試會讓他失去很多,甚至失去家庭,但他義無反顧地走了下去。

于我們而言亦是如此,這世界上許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地將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前面,這看似簡單的一件事,如果沒有第一步的嘗試,就什么都不會有。不斷地嘗試吧,失敗了也沒有關系,只要試過,就有成功的希望!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篇七

一封信,一個老人,627里,步行87天,一個人的朝圣。

老人的名字叫哈羅德。弗萊,在干了40多年的酒廠里剛退休不久。四月中旬再平凡不過的一個早晨,他收到了一封信。信是從貝里克一家療養(yǎng)院寄來的。內容是打印出來的,因為寫信人已到了癌癥晚期。她叫奎妮。軒尼斯,是哈羅德二十年前的朋友也是曾經(jīng)的同事。她寫信向哈羅德告別。哈羅德很吃驚這個不幸的消息。他一直都不是善于表達的人,也沒什么親人和朋友。但當他看完信后,內心卻無法平靜。

哈羅德一直都不明白奎妮在二十年前為什么沒有告別就突然失蹤了。沒有任何人知道她的消息。他覺得在回信中無論寫什么都難以表達他的心情和遺憾。因為他一直都不是一個善于表達的人。

回信還是寫好了。第二天早上他告訴妻子莫琳去一趟郵局,他答應妻子早些回來。

一個老人,他堅持不搭乘任何交通工具,而且沒有任何徒步旅行的裝備和經(jīng)驗。但是他有自己的信念,他認為這樣就可以救奎妮。

想像不到的過程與結果,又是完全讓人暖心的結局。從病痛,糾結,懷疑到支持,贊同,幫助,再到回憶過去,思考生活,解除誤會。在這87天里,改變了一個人,也改變了一些人對事情的看法。在一個人的"朝圣"中,他解開了與妻子之間的誤會,也得知了奎妮失蹤的真正原因。

對于故事我今天只想寫這些,不知道以后的自己是否還會記得里面的內容。那如果你還有興趣,就親自在讀一下吧,那個時候你也老了,你又會過著怎樣的生活呢?你已經(jīng)有了什么樣的人生體驗呢?總之再看一遍是絕不讓你后悔的。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篇八

每本書總有一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圖。

無論如何,再看看做摘抄的時候把光亮翻壞,還有過去的日記里,都看得出來:這幾本書都一定是鼓勵和治愈到了這幾年的我。既然是陪伴了那么久的作家,所以呀,劉同的書就總會讓我覺得很溫暖,好像字里行間都會跟你說“大家都會這樣,沒有關系的,要努力,一切都很好呀……”這一本也不例外。

《一個人就一個人》,建立且享受自己的世界又用不一樣的目光和角度去欣賞外界,書里是一個個小故事,一個人從應該到可以到就一個人。一個人不是數(shù)量上的單獨,只是在有了身邊一切之后還是能保持獨立的人格,能夠很好地度過一個人的時間。好像也正是因為現(xiàn)在的我還沒有真正體會那么多,還對即將到來的“遠行”有恐懼,所以對這本書更有興趣,覺得還是能夠從中得到鼓勵,也可以看到學習到,這樣一個厲害的人他是怎樣的.。

書里好多章節(jié)太容易讓人淚目?!皬牟缓蠡谟鲆娔恪崩镄∏俸蚻ucas奇妙又幸運又像是命中注定的相遇,好期待他們故事的后續(xù);“友誼旅館”中的媽媽,兒子對她從誤解到后來長大理解接納;寫奶奶的情節(jié),其實也像《尋夢環(huán)游記》里一樣,真正的親情和愛,沒有忘記就永遠不會消失,他們都在,一直都是……這些故事都真實動人。現(xiàn)實的故事可能是更能打動自己,從書里可以了解到別人的生活還是很奇妙的事情,誠懇又真摯的文筆更是讓距離更近,還是能夠從他的書里找到“嗯嗯嗯,是是是”這樣的和諧,好像每一句感嘆都是自己發(fā)出的,好像也是因為這樣的和諧,才能夠從中得到一些力量?!跋嘤霾皇切疫\更像是注定,相愛不是隨意是結伴遠行”,想去郴州吃一碗魚粉,像以前想吃高郵的咸鴨蛋一樣,原來文字都還可以那么饞人……好看好看好看!

書也有好好的心意,有一封“讀完全書前請勿打開”的信,手寫的字好清秀,這一次也不會再把書翻壞。還有好看的書簽啊,哈哈。書里有句話是“只是循著文字,就能回到過往的日子”,這也是我想寫下日記,不管是本上還是備忘錄里,在未來也都可以再回到現(xiàn)在的某一天,能夠看到一步一步。

接下來的新路程,走好腳下的每一步,盡量減少日后因偶爾的疏忽而付出更多的代價。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篇九

《一個人的朝圣》講的是哈羅德收到一封年輕時女同事奎妮的來信,得知其病重,將不久于人世。哈羅德內心十分悲傷,一段和加油站女孩意外的對話,讓這個老人決定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步行跨越大半個英國去看望奎妮。在老人獨自困難前行的過程中,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同時回憶了許多關于因抑郁而自殺的兒子戴維及妻子莫林以及小時候的往事。在哈羅德獨自走完這一段旅程之后,妻子莫林對于戴維的往事也放下了許多,兩人最后能夠鼓起勇氣,理解孩子已經(jīng)離去的事實。

哈羅德的童年并不快樂,導致他從小性格孤僻,不愿意同人打交道。

哈羅德·弗萊是個高大的男人,卻一輩子彎著腰生活。

他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如他所愿,連告別會也沒有舉行。

這個可憐的男人,其實都生活在我們心中。大家的內心里或許都有那個一個膽怯的自己,不自信,而且有著讓自己深深后悔的事情。

哈羅德和莫林的生活自從兒子戴維自殺之后,再也沒有開心過。莫林搬去了其他的房間,房子里拉起來厚厚的窗簾,夫妻之間越來越沉默的對話。兩個人都在懲罰自己,兩個人都沉浸在失去兒子的痛苦之中。

奎妮是一個人哈羅德踏上心靈朝圣旅途的一個契機。對于一個65歲的老人而言,他平常走路最遠的距離也只但是是從家走到停車場,而此時這個老人卻決定獨自一人踏上那么漫長的一段旅途。

起初,哈羅德的身體經(jīng)不起這樣大強度的長途跋涉,但是內心的意念在不斷的堅持著他。而在這漫漫旅途中,哈羅德那些封存已久不愿想起的回憶一件件涌出。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讓他不斷去審視自己,凈化心靈,打破了自己心靈的桎梏與對兒子的愧疚還有對奎妮友情的回饋。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也是我在這一個暑假最有體會的):

“也許當你走出車門真真切切用雙腿走路的時候,綿延不絕的土地并不是你能看到的唯一事物。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篇十

最先是從《今生今世的證據(jù)》這篇課文開始接觸劉亮程。那篇文章極好,極平淡的文字極普通的事物延伸出極廣闊的文思。會不會當一切曾經(jīng)屬于我和環(huán)繞在我身旁的所有物質都消散的時候,我的存在也就那樣變成了不存在……我真的在世界上度過了屬于我的一生么?全文通讀罷,這樣深刻的疑問在腦海中震蕩。還記得,同寢好友在讀了這篇文章后對我深深感慨“這篇文章寫得真好?!?/p>

那個時候對劉亮程文風的大致猜測是文風沉重,文章內容應當是多屬哲思。然而《一個人的村莊》中的文章內容勉強可以將其歸屬于哲思,但是和文風沉重是完全沒有一點干系。

劉亮程的每一篇文章可以說是在調侃中衍生,每一篇文章在我看來都總有那么一點自嘲和嘲他。整本書就好像劉亮程在跟我說話,文字是那樣直白生動,你甚至可以想象在那時他的表情。但只能說是他在跟我說話不是跟我對話。因為整本書的緊湊感和文章間那無以名狀的聯(lián)系都無法令我插一句話。

文章所描寫的事物你一點都不陌生,就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蛟S這樣說還不妥,文章所描繪的事物極少應當是文章所描繪的事件那樣普通,普通到我們每個人身邊都發(fā)生過無數(shù)次。我們根本就不會去注意那樣的事件,但是劉亮程卻注意了何止是注意呢。全書由這樣細小的事件組成由不得讓人感慨他難不成是把所有的時候都花在這些瑣碎上了么。我相信那所有的一切在劉亮程眼中絕不是瑣碎,他將它們視作生活的最真并用心底最柔軟的部分去感知。

隨著所讀篇篇目的增多便發(fā)現(xiàn)一個極其明顯的現(xiàn)象便是劉亮程對于自然萬物的態(tài)度。蟲子、驢、牛、村口的那棵老樹……等等在他的文章中層出不窮。并且從文字中你絲毫不會覺得這是動物或者植物,你會覺得這些事物和劉亮程生活在一起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不是就那樣呆呆的佇立或是無力的過活只有幾個月的生命。這本書給我的最大震撼就是劉亮程真正將天人合一,萬物平等的思想徹底消融和實踐。倘若只是將這種想法掛在嘴邊是無法真正享受到如書中所描繪的那樣世間萬物皆如己出的和諧的。

這還不是劉亮程最令人感到欽佩的,最令人欽佩的是他對于性這一敏感話題的認知。在他的筆下性這一話題出現(xiàn)的頻率已經(jīng)不能算少了,有時候再搭配上他那如口述般的文字你會覺得這簡直就是他生活中極其普通且不可缺的部分。

這是對人性認知的何等高深境界。他將其作為人的本性完全接納了,不帶一點偏見和偏激。將其視為人固有的本能,你無法回避你身上所存在的這種欲望那就接受你的身上存在這種東西。接受并且真正認知它,然后控制它。與他這種毫不掩飾的坦蕩相比那些禁欲者是何等的小氣和落后,連自己都無法接受的人又談何去說教和感化他人。

你無法想象一個人可以用那樣獨特的視角去解釋生活中的一切。

最后一點,我無比要提。劉亮程的文字看似像是口述實則完全不然,把你讀過的文章并且做出注釋的地方再細細品讀你會發(fā)現(xiàn)其中所蘊含的匠心之深厚。

最是生活見繁華,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黃沙梁——劉亮程。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篇十一

龍應臺曾說過一段話:"人生,其實是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伙而行,歡樂地前推后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檔路,情形就變了,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個人的方向。那推推擠擠同唱同樂的群體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儕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才有。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時光,路其實可能愈走愈孤獨。你將被家庭牽絆,被責任捆綁,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復雜和矛盾壓抑,你往叢林深處走去,愈走愈深,不復再有陽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齡,即使在群眾的懷抱中,你都可能覺得寂寞無比。"。

讀完這本書,會感慨很多。信念、勇氣、友情、愛情……而我感觸最深的,是一種無比濃厚又無比親近的孤獨感。哈德羅,六十歲,在釀酒廠干了四十年的銷售代表,沒有升遷,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甚至連歡送會都沒開。夫妻疏離,日復一日。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來自二十年未見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癥,寫信道別。震驚、悲痛之下,哈德羅寫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經(jīng)過一個又一個郵筒,越走越遠,最后,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87天,627英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

那么長那么艱難的旅程,他為什么能堅持下來?他或許真的覺得自己過去欠奎妮太多,希望奎妮因為自己的堅持而多活幾日,但那絕不是愛情,也不是單純的友誼。其實,奎妮給他留下的記憶點并不多,甚至早已淡忘了她,在收到她的來信時甚至覺得是郵局弄錯了。提起筆,也只能寫下幾句蒼白無力的祝愿。終于走到了目的地,他甚至不知道怎樣面對她,不知道找到她該說什么,該做什么。

行走,本是件單調的事,不過是將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前面,走再長的距離,也不過是那些單調景物的組合與變換。但因為他和奎妮之間隔了二十年,所以這627英里不再只是一個物理量度,而成了一個時空隧道,從過去到未來,從麻木頹靡到生機煥發(fā),從目之所及到靈魂深處。他不再需要英里來丈量自己走過的路程。他用的是回憶,是重生了的豐富的靈魂。他在跋涉,更在尋找,尋找那屬于自身的丟失了的意義。因此,他堅持了下來,不僅因為信念,更因為每一步都是目的。

每一個向著精神殿堂跋涉的朝圣者都注定是孤獨的,哈德羅也是如此。一開始是,最后也是。中途雖然有很多跟隨者,有像自己兒子一樣的維爾夫,有追求虛榮的里奇,有善解人意的凱特,有一條可愛的小狗……一開始他是感動的,覺得自己的信念終被理解,自己不再是孤身一人。但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我發(fā)現(xiàn)自己離起點越來越遠,也離終點越來越遠",旅程的速度由于成員的冗雜龐大而不得不延緩,一路上不斷有矛盾與糾紛,作為朝圣者們的關鍵,他不再能安靜地回憶與思考,而要顧及到更多的人。每個人加入的初衷都是不同的。既然是靈魂之旅,每個人的閱歷無法統(tǒng)一,這份深刻的孤獨就該自己消化。

最后,他選擇了自己離開。最后的`最后,連一直跟隨著的小狗也離開了。這些跟隨者們,其實都是生活中親朋好友甚至路人甲的抽象化。我們或許曾經(jīng)形影不離甚至生死相依,但終要揮手告別,或許是各人的發(fā)展道路不通,或許是時空終將讓我們把彼此淡忘,或許是被疾病衰老拉進墳墓從此永別……緣分終究讓我們只能一起走到這一程。

這個故事其實并沒有結局??葑詈筮€是去世了,這是情理之中,生活的真實。哈德羅和妻子的隔閡不再那么深,他們在這個年紀又重新認識了彼此。一切都淡淡的,沒有吶喊,沒有頓悟,沒有極不平凡轟轟烈烈的那一刻。只要靈魂蘇醒,哈德羅還會走下去。

"她去世之前還帶著笑容,好像找到了什么東西。"。

"她又想到那些海浪,想到生命沒有結束就不會完整。"。

"她觸碰過生命的真實,也曾經(jīng)游戲人生,終有一天,我們都將關上門,把一切都放下。"。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程孤獨的朝圣之旅,我們會在其中看到很多風景,領悟悲歡離合,待閱歷漸豐,自己的人生不再能用幾個標簽或三言兩語能夠道盡。因為我們的人生,即使渺小、孤獨,也是深刻的,唯一的。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篇十二

躺進一塊草地,聽風聲,看一只蚊子,或一只螞蟻,還有一些叫不上名兒的昆蟲。和作者一起抗一把鐵锨,拿上半截麻繩,隨意地在地頭翻弄著。帶上一把鐮刀還有收不完的麥子,割不盡的青草。

或跟他一起爬上一個屋頂,或騎在一個墻頭,看著村莊的日出日落。或跟他一起趕著牛車去更遠的隔壁沙灘打柴或挖樹根。

風是整個村莊的動態(tài)。有了風,炊煙也會活了許多。有了風,開門閉門的事仿佛不是人干的事了,是風說了算。

一棵樹或幾棵樹根都扎的很深。樹有根,人亦有根。在根的黃沙梁全是對先父的懷念和對后父的感念。尋求黃沙梁的足跡成了作者尋根的唯一的寄托。

一個人的村莊里,把一個人寫活了,整個村莊也活了。一個人離開了村莊,把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融入到了一條路,一堵墻,幾只蜻蜓……幾根柴火……融入到了荒漠的盡頭。

黃沙梁荒涼了起來,荒涼到了心頭,以至于不敢走近一步。

本文從細小的物件述起,從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故鄉(xiāng)的人和物的懷念。一個西域戈壁上的村莊,卻流露著河西隴人的文化底蘊,足以看出作者對農人的生活不再是了解,而是刻在了骨子里。沉甸甸的文字倒出的是農人的辛酸。猶如佛樂般地懺悔著,讓我們曾經(jīng)離開了土地的人們回想起塵土的世界,便有了安靜的思考。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篇十三

翻開《一個人的村莊》,就有一股鄉(xiāng)村的氣息撲面而來,文中所描摹的景狀、人物、生活都是在城市中難以見到的、泛著香噴噴的土味兒。

這本散文集在漫卷的黃土細細狗吠聲聲的背后,我還能聽到一個善于思考的靈魂在向我講述他對世間萬物的看法。在他的眼中,那狗、那牛、那馬、那驢,甚至是吸血的小蟲、一個直戳戳的榆木樁子也是有性有想的,他不辭勞苦地為黃沙梁里的牲口們的一舉一動添上了注解,也像是在為自己的人生記錄著些什么、對讀者交代著些什么。這也就是劉亮程的與眾不同之處。

是走或留、是喜或愁,一個人的村莊里裝不下世界的全部。年復一年,落不盡的風沙殘酷的刮著,摸摸自己粗糙的臉龐,是這世界改變了我還是我改變了這世界?抑或是我們都在兜兜轉轉中忘了初衷,那么大的一個圈子走下來仍舊停留在原地?沒有答案,本就不該有答案,短暫的一生學不會世界上的一切道理。誰曾意氣風發(fā)地走出去,誰又曾猶猶豫豫的留了下來,誰曾想要擋住時間的流逝,誰的堅硬的心卻被鐮刀磨臼得長出了一道道柔軟的皺紋,是劉亮程,是我,也是這世上的所有人。

“隨便一件小事情都可能把我引向無法回來的遠處?!薄霸谖覀兛床灰姷慕墙锹渎淅铮覀冋也坏降哪切┤?,正面對著這樣那樣的一兩件小事,不知不覺地過去了一輩子”。

“在一個村莊活得太久了,就會感到時間在你身上慢下來,而在其他事物身上飛快地流逝著。有些人,有些東西,滿世界亂跑,讓光陰滿世界追他們。他們最終都沒能跑回來,死在外面了,他們沒有趕回來的時間?!?/p>

一直就很喜歡劉亮程這些寓意深邃的語句,雖說這些對生命的回顧與檢討在內容上并不討巧,未經(jīng)過世事的人看不懂,飽經(jīng)滄桑的人又不敢看,然而這并不降低它本身所具有的價值。不老的黃沙梁里記載著的不僅是一個人逝去的青春,也是一個人積累了許久的智慧。

而我要說,寬容些吧,這世界既然容得下欺騙與骯臟,那么也應容得下那些雖說有些自欺欺人的夢想。我們需要這樣一片村莊來修養(yǎng)身息,雖然你可以指出這片村莊太過于理想,與現(xiàn)實背道而馳,但你卻不能否認你也向往擁有這樣一片村莊,向往手持一把好鐮刀割草,向往丟掉城市里那些太多太重的包袱,只是向一朵花微笑就足夠了。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篇十四

的確是被名字迷惑了,一直以為是份古老的名著,一個人這詞,賦予了特殊性,朝圣更是給人以偉大的感覺,把人拒絕之外了,帶著很大壓力才去讀。實際上,就是部很輕松的故事。一點喜歡,一點迷人,一點感動,一點激勵。作者是個劇作家,文筆和邏輯都很好,而帶給人的思考卻很妙。

在我的視角里,關鍵詞有:原生家庭,婚戀,友誼,親子關系,普通人,平凡生活,英國平民階層。但正如柴靜說的,大致是平凡的世界里才出真實的故事。

簡介——主人公以一封舊友的信為導火索,開始了從南走到北去見癌癥晚期的舊友的故事。

我覺得,為什么是一個人的朝圣,因為主人公人生到了退休年紀,前大半輩子都是屬于群居的人,如大多數(shù)人一樣,而突然萌發(fā)的不平凡的決定,也是因由退休,給了他時間和機會,安然去上路,他起初不過是一點沖動,也如大多數(shù)人一樣,是偶然間,他找到了不一樣的信念,走出了一段傳奇。

我覺得,他另一方面,不是在為queenie而走,而是在給他自己一個時間和空間去回憶,去治愈。對于queenie的描述,少之又少,甚至是結尾,都只是在表面上點過去,而更多地,是他對她的理解,他印象中和她在一起的故事,這出發(fā)點都是主人公自己的。

故事的結尾,給我“海邊的曼徹斯特”的感覺,有點悲傷,也帶著溫暖。主人公是傷痕累累般到達了終點。我所說的傷痕累累,是他這一路通過回憶這一輩子的記憶來解剖自己,像外科手術刀,在切開表層后,將內里赤裸開來地看(他無趣無味的婚姻,他和兒子的隔閡,他和自己父母的鴻溝,這一切表面都是風平浪靜,其實大多數(shù)人一樣。);他的傷痕累累,是接受這一路的洗禮,是他把自己從一個“社會人”,需要物質和人際,還有社交的形態(tài),改變成一個“野人”,如”肌肉纖維的撕裂重組“(他慢慢地已經(jīng)不需要我們所謂的生活必需品,日常的無用社交也變得沒有必要,他甚至不需要名聲,和陪伴,他一個人的時候,很舒適,很坦然。)。

很開心他這87天627里路使他自我治愈了,queenie也是開心的,她等到他了,實際上,無形中也幫助在他,又一次幫助了他;很開心他解脫了,”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至少,在最后,他和妻子找回了初見時候,最純粹的浪漫??吹缴暇谷挥性掝}去研究,他們到底在酒吧里說的是怎么樣的一句話,能那么好笑,這,真的有必要嗎。作者都已經(jīng)描述了——“其實是最平常不過的一句話,一定是我們太快樂了,所以才覺得那么好笑?!?/p>

“重新養(yǎng)育一些東西的感覺,真好”,我覺得這是作者的內心話,也是將故事升華,讓主人公變得不平凡的一句“平凡話”。我想這本書雖然看起來這么普通,雖然中文譯名如此地不合時宜,但還是受到了很大的關注,是因為生活中的人大多都如主人公一樣平凡,一樣地過著表面妥帖,內里各種糜爛卻不愿面對的生活,而卻少有人有主人公一樣的勇氣去“解剖人生“吧,他們依然會安然無恙地活下去,默默無聞地過完這一生,在世界里,不留痕跡。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篇十五

寒假在家翻了翻家里的書柜,找到了這本《一個人的朝圣》,之前在kindle上看到了許多推薦,我對他的感覺好像就像是我們聽說的虔誠的教徒在禱告這樣的印象,但當我打開這本書,卻不是我認為的那樣。

這本書的作者是蕾秋·喬伊斯(rachel joyce),英國資深劇作家。寫了二十年的廣播劇本,也曾活躍于舞臺劇界,拿過無數(shù)劇本獎?!兑粋€人的朝圣》是她的處女作,已暢銷三四十個國家,入圍20xx年“布克獎”。

作為一名作家的處女作,就榮獲布克獎,真的是對一名作家最好的鼓勵。

布克獎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大獎之一。從1969年開始頒發(fā),每年頒發(fā)一次。最初只有英國、愛爾蘭,以及英聯(lián)邦國家的英文原創(chuàng)作家有資格入圍參評,20xx年起,全世界所有用英語寫作的作家都可以參評布克獎。榮獲布克獎幾乎已經(jīng)成為"最好看的英文小說"代名詞,是廣受世界矚目和討論的小說獎。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在釀酒廠干了四十年銷售代表的六十歲退休老人,名叫哈羅德·弗萊,他這一生沒有升遷,既無朋友,也無敵人,生活平靜,與妻子的關系也漸行漸遠,日復一日。一天他收到一封告別信,來自患了癌癥二十年未見的老友奎妮。在哈羅德年輕時,是奎妮幫了他,因此他一直記得這件事,震驚、悲痛之下,哈羅德寫了回信,在寄信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自己已經(jīng)60多歲了,但是自己的生活過得是一團亂麻,經(jīng)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越走越遠,他想著,走下去,我總能到達終點,最后,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這六百多英里的旅程也是他穿越時光隧道的另一場旅行。87天,627英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奎妮就會活下去。之歌信念使他堅持了下來,并且在一路上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義,超越了自己。在別人不理解的時候,如何堅持自己的意見。

這本書承認人的脆弱與不堪,但卻依然有著感動人心的救贖的力量存在,而不說我們應該怎樣克服自己的弱點、逃避自己的局限,不用所謂的“勇敢”、“光明”、“討人喜歡”的一面來武裝自己,壓抑下不安來博得他人的認可、關注與崇拜。弱點也可以帶來光明,陰影也并沒有那么不堪。就像我們這些平凡的人一樣,并沒有什么非凡的成就,只是如塵埃一樣,低落到地里。我們中也許有人為了生活,獲得很卑微,很可憐,但是人一生中總要有一個點事可以釋放自己的光芒的。也許只是一封信、一個決定、不再逃避以及路上的堅持,就有了一場救贖和這個感人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是我們感動,有時候會懷疑自己,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哪什么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大多數(shù)人說的就一定對嗎?烏合之眾這個詞是有一定的來源的。那么對于我們平凡的人來說,追求人生,追求優(yōu)秀,追尋人生的意義。感受愛與快樂,溫暖我們的人生。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篇十六

一個人,87天,627英里。這是哈羅德千里跋涉的故事。一個在釀酒廠默默工作了四十年銷售的退休老人,一輩子平平靜靜生活,平平庸庸工作,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因為偶然的一天收到一個曾經(jīng)共事過的患了癌癥的老友臨終告別信,他開啟了長途跋涉的朝圣之旅,心里只有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可以活下去。

初讀此書時感覺比較瑣碎冗長,但是后來慢慢的開始跟著哈羅德的腳步去感受艱辛、孤獨、回憶和重生。每次拿起這本書時,都在不由自主地對照自己的經(jīng)歷反思,難得用一種平靜的心態(tài),去通過哈羅德的歷程去回望自己走過的路。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工作狀態(tài)始終讓自己迷失在沒有明確目的的道路上,從邁出校門的那一刻,就注定那么按部就班順其自然的走,沒有目的沒有方向,只是一味地沿著很多人的步伐在走,走的急匆匆,根本沒有心思停下來欣賞路邊的風景,也沒有更好地感悟親情友情愛情,因為要走路,必須緊隨其后,其實擔心的是會掉隊。數(shù)日前,瘋狂地愛上了爬山,在爬山的過程中,一開始一群人結伴上山,但到了艱難險阻的巖壁,你只能自己顧自己了,這個時候的孤單無助感最明顯,但別無他路,你必須勇往直前繼續(xù)前行。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真正審視自己的過往,真正能靜心的梳理曾經(jīng)的人和事,路上的艱難險阻讓自己對生命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珍惜,繼而讓心理變得脆弱而柔軟,最后讓你化繭成蝶戰(zhàn)勝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堅強。

分享一段龍應臺的話:“人生,其實是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伴而行,歡樂地前推后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情形就變了,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自己的方向。那推推擠擠同唱同樂的群體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童儕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才有。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時光,路其實可能越走越孤獨。你將被家庭牽絆,被責任捆綁、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復雜和矛盾壓抑,你往叢林深處走去,越走越深,不復再有陽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了的年齡,即使在群眾的懷抱中,你都可能覺得寂寞無比。”

信念、勇氣、友情、愛情……讓我們感觸最深的,是一種無比濃厚又無比親近的孤獨感,每一個向著精神殿堂跋涉的朝圣者都注定是孤獨的,跋涉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很多的風景,領悟到了人生的悲歡離合,進而更加珍惜當下的一切,其實,跋涉的過程也是靈魂重生的過程,當身心放空給大自然,心靈反而更容易找到最本真的記憶,找回真我,學會接納自己,學會包容忍耐、盼望和相信,給與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它需要的是謙遜和勇氣,同樣需要感恩和專注。

信仰、信念、真誠、堅持……我們人類稀有而高貴的品格,一個平凡人身上原本應該有的東西在哈羅德身上我們找到了,生命中有很多別人不能理解的堅持,看似固執(zhí)偏執(zhí)不可理喻,甚至毫無意義,但當事人的眼里是高于一切的。一個人的朝圣,與其說是走在路上,不如說是走在心中,隨心走在路上,向往和期盼指明方向,只有經(jīng)歷孤獨的心靈旅程才能讓我們看到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以及那些深藏的智慧。

故事的結尾是圓滿的,盡管奎妮仍然走了,但也結束了她的病痛之苦??梢赃@么理解,莫琳和哈羅德重新找回了初戀的感覺,日子依舊如往常過下去,但彼此的愛在心間流淌,不再靜止,這就是愛的威力,借此我們也看到了有關自我發(fā)現(xiàn)、愛的回歸、生活的信念以及萬物之美。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篇十七

《遠遠的村莊》講述了作者天真無邪的童年,懷念小伙伴小貝殼小劉海等,懷念自己爸爸媽媽,作者通過有趣的文字與手繪可愛的插畫,展現(xiàn)了一段高尚又純真的童年鄉(xiāng)村生活,給生活在快節(jié)奏和重壓力中的你我一縷平靜的溫暖,讓疲憊的心靈得到安寧。

隨著時間的變化,隨著社會發(fā)展的變化,從小屋到高樓大廈,從步行到汽車到火車再到飛機,從發(fā)電報到智能手機……有很少的人們能和以前一樣,爬個山,放個牛,在河邊捉魚摸螃蟹,和小伙伴一起爬樹,玩,摘野果子……在這本書里你會發(fā)現(xiàn),你有回到了小時候那種純真的年代,你會回憶小時候與小伙伴們玩,在家大老遠的地方聽著媽媽叫回家吃飯等。而現(xiàn)在再也回不去了吧或許在這樣快速發(fā)展的生活下,書寫和回憶是最好的紀念。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篇十八

一個人就一個人,咋一看這名字:同哥是教我們單身嗎?歷時4小時33分鐘我看完了這本書,選擇性地看了二維碼的視頻。真的很久沒有以這種莊嚴的感覺看一本書了。

首先從形式上說,這種文字與視頻相結合的形式確實別出心裁,你想寫一段文字,給我們留下充分想象的空間,又利用視頻給我們呈現(xiàn)更真實的人物形象。那種用心仿佛穿插在一本書中,就仿佛一個朋友請你喝一杯茶。

從內容上來看,比起人生道理,我更喜歡人間故事。那種人間煙火味彌漫在文中,讓人不禁向往。一碗漁粉,寄托了多少記憶與懷念。朋友一起吃的場景,與老板的打打鬧鬧,老板的熱心腸,這是人間最平凡的場景。作為一個湖南人,我由衷喜歡在室外,坐在風里,嗦一碗粉,那種心情怕是只有湖南人才能把它演繹地如此熱烈。獨身前往北京,有過住廉價房子的時候,有斤斤計較算賬的時候,然后最后成為世界另一頭寫書的你,如果說失敗與折磨是成功之前的必經(jīng)之路,那么為什么我們不能在痛苦中前進呢?小琴遇到了那個心意相通的人,舍棄了原來的婚姻,去追尋自己的愛,而非愛情....一幅幅場景劃過眼前,這書寫的其實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主題:追逐自由。自由于現(xiàn)代的每個人都很重要,如今國家富強了,年輕人新的追求就是自由,于是我們與父母爭吵,于是我們踏上旅程,忍受著世間的孤獨,去追逐那一份屬于自己的自由。哈,那是我們。

這世界太容易迷失,這世界太復雜。錢,地位,排擠,人的生活總是繞著這些轉,可這是生活給我們出的難題。我們不會放棄,去向生命妥協(xié)。而是帶著自己的激情和那一份獨有的堅守,在萬千人群中展示自己的不變,或許,這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我朋友很少,少到幾乎消息全是學校發(fā)的通知,學習上的問題,幾乎不討論生活。我曾經(jīng)說過我好像從來沒有真正認同的朋友??吹洁路塾腥艘黄穑娴暮昧w慕,看到一群人圍著桌子不知議論著什么,真的好羨慕。看到那種在報刊上找朋友這種方式,哇,好神奇,從來沒有試過。也許,我的交友方式,更似無聲的水,滴答滴答吧。

你說孤獨嗎?其實一點不孤獨,做著想做的事情,偶爾寫寫文字,散散心,生活難嗎,不難。不要把世界的重心轉移到別人身上,多看看自己,其實自己就是一道光。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書心得篇十九

三天時間斷斷續(xù)續(xù)的讀了《一個人的朝圣》前40%的內容,三個小時,看完了剩余的60%。這本書越讀到后面,越想快快把它讀完,從讀到差不多一半開始,好幾次想,要不要翻到最后看男主倒底有沒有見到奎妮,再翻回來讀,無奈過程的描述太精彩,也不愿放棄,生生的按捺住這種渴望,一頁一頁地讀到結局。

作者把兩條線的謎底放在了最后一章,兒子戴維的去處和最終男主是否見到奎妮,一死一生,一悲一喜。盡管在書本的前半部分,我就猜測戴維早已過世,當看到男主描寫戴維死時的慘狀,妻子的怨懟,不禁為男人傷心疾首,他承受太多不可名狀的痛苦,但人生在世,誰又何嘗不是。

總有一些痛苦似乎沒辦法組織成語言,就算你組織好語言,往往又不知與誰去說,那就安放到心中一個潮濕、陰暗的角落,這些痛苦兀自生長,直到某天,它長大到你無法不去直視時,是不被他的枝藤纏繞得越來越緊,行動受阻意志脆弱,要不你狠下心,連根撥起,把它扔至烈日40度高溫下暴曬,待它枯萎之時,便是你重生之日。生長時日已久的痛苦,根深深的扎進身體,嬰兒在母體生長十月,臨盆已是十級痛苦指數(shù)最高級。痛苦在身體生長了幾十年,把它連根撥起時有多痛,自不必言說。

這是一本發(fā)人深思、余味無窮的書,作者文筆流暢細膩、讓人身臨其境,看到、聽到、聞到、嘗到、感覺到,閱讀的過程,跟著男主人哈羅德臨時意起,義無反顧地開始一段不平凡的旅程。

來一段說走就走的旅程,對于世俗常人,這是嘴動、心動但不行動的念頭,當哈羅德在決定自己步行,跨過n座城市,親自把那封信送到奎妮手上時,一個籍籍無名的平凡人在這段行程中有了不平凡的光環(huán)。

歷時87天,途行627英里,一把老骨頭,兩條腳,一個時而堅定時而退縮的信念,這樣說,有些矛盾,但在面對一個目標的時候,常常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當全世界反對時,很堅持,當全世界信任時,反倒表現(xiàn)得坦怯。

哈羅德的離家,說是去見一個瀕死的故人,更像是一種對現(xiàn)實真相的逃避。自從退休在家,他不得不整日面對和太太表面溫馨和睦,實則分崩離析的相處關系,太太的言行舉止,也時刻提醒著他,20年前獨子在家中前院上吊自殺身亡的過去、他自小被父母遺棄,被上司嫌棄,被兒子辱罵。哈羅德是一個徹頭徹底的失敗者,他記憶中母親就對他笑過一次,還不是善意的,16歲,父親給了他一件破舊的大衣,便把他趕出了家門,他見過父親眾多不一的女朋友,他最后一次去看父親,父親把勺子扔了一地,對護士大叫:我沒有兒子、我沒有兒子。終于,他有了一個溫馨甜美麗的家,兒子聰明得讓人嫉妒,考上了劍橋,好日子沒有持續(xù)太久,不知道在什么時候,兒子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吸毒、酗酒,最終上吊自盡。父母的家,自已的家,都成為他痛苦的發(fā)源地。他沒有幾個朋友,奎妮是唯一一個見證他從幸福走向悲慘、從整潔變成糟糕的人,選擇與多年未聯(lián)系的奎妮的再次鏈接,真正的是在探索自己是怎么一步一步變成今天自己都無法忍受的自己。

男主踏上去見奎妮的路上,剛開始想著是否要把帆布鞋換成行走鞋、是否要換套衣服、是否要住好一些的賓館、吃好些的食物,在經(jīng)歷一次次身體的劇痛,他開始有意的送走一些隨身物品,手電筒、洗衣粉、牙膏….,把錢包寄回家,后來,他無意的遺失一些物品,剃須刀、指南針。他學會從大自然得到免費的食物、免費的住處,他需要的物質越來越少,對他人的期待越來越小,精疲力盡、一無所有,他想到的還是不要麻煩別人,自己還有什么能給別人,一步一步走的越遠,他人性中善良、真我、無私、奉獻的光芒一點一點的放大。

從一個人走,到一群人和一只小狗的跟隨,然后那群人消失了,最后狗也消失了,又只剩下他一個人走。在家庭中,有妻兒為伴,他是孤獨的,在工作中,有奎妮為同事,他是孤獨的,在路途中,他見過很多人,聽過很多故事,他還是孤獨的,他孤獨的來到臨終關懷院,見到了同樣孤獨的奎妮。此時,他已經(jīng)不再孤獨。

哈羅德像《西游記》的唐僧師徒取經(jīng)一樣,歷盡九九八十一難,見到了瘦到脫相、做了手術割去舌頭、因腫瘤過大像長了兩個頭、被癌癥折磨到只剩下一口氣的奎妮,他們已經(jīng)不能有任何語言交流,但此處無聲勝有聲,在眼神對視中,他們懂得了對方,一生無憾。一個生命或一件物品出現(xiàn)在你生命中是偶爾,你們這段關系消失卻是必然,只是次序不一,不是他先離開,就是你先離開,我們總要學會接納各種無常。

設想,哈羅德沒有收到那封信,他會持續(xù)過一種怎樣的生活?太太活在與兒子交流的世界里,這個世界容不下他。他活在被埋怨、自責中,孤獨終老,兩人共處一室,熟視無睹,待一方過世,另一方麻木不仁地直至離世。這種生活聽起來像一瓶過濾掉的所有礦物質地純凈水一般寡淡無味。但這就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有幾人能像男主一樣,斬斷內心的桎梏,毫無顧忌地走出去,獨自面對狂風、暴雨、病痛、諸多未知的危險。

一位平凡的普通老人,在65歲時,他做了恣意妄為的決定,最終,他和太太重新找回了初戀的那份默契與甜蜜。失去到無可失去時,便是得到的開始。一個好的故事,應該是這樣的。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027618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