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教案全冊(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1 21:14:06
最新四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教案全冊(五篇)
時間:2023-01-01 21:14:06     小編:zdfb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四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教案全冊篇一

【學習目標】

1、認識“攤、奈”等5個生字,會寫“窄、脖”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假日、背包”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尊重和愛護國旗,體會世界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

【課前準備】

1、每個小組自制一套字詞卡片。

2、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提示課題

1、出示多媒體課件:升國旗儀式錄像。

2、教師導入:同學們,在這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中,望著徐徐升起的五星紅旗,你會想到些什么?

3、心靈對話:學生自由談論自己的感想。

4、導引課題:是呀,五星紅旗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尊重和愛護它。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guān)于“一面五星紅旗”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本課生字及所在詞語,多讀幾遍。(給學生留有充足的讀書時間)

2、小組合作學習:

⑴拿出小組自制的詞語卡片進行認讀:說說自己認識哪些字,怎么認識的?;ハ嘟套x不認識的字詞,并想辦法快速記住。

⑵輪讀生詞卡片,討論詞語意思。

⑶輪讀課文,互相糾正字音。

⑷提出不懂的問題,交流解決: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學習,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幫助釋疑解難。

3、集體交流反饋:

⑴課件出示生字新詞:開火車快速認讀。

為生字再找些新朋友組成詞語,請學生在黑板上寫下來。

⑵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學生評議。

⑶提出小組內(nèi)沒有解決的疑問,全班討論。

(有些需要深入讀書方能解決的問題可寫在黑板上,暫不討論)

三、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請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想這些字在書寫時要注意些什么,怎樣寫才美觀。

2、全班交流:教師相機范寫比較難寫的生字,如“窄、摔”等字。

3、練習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學生的書寫作業(yè),進行評議。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詞語

二、細讀課文,互動探究

1、自主學習:

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

2、小組合作:與小組內(nèi)的同學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及收獲,組長帶領(lǐng)組員把大家的收獲進行整理歸納。

⑴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⑵“我”為什么不接受老板的條件?

3、集體交流:每組派一個代表進行匯報,教師結(jié)合學生發(fā)言相機出示描寫面包店老板的語句,引導學生認真進行品讀,并結(jié)合上下文弄清其態(tài)度變化的原因──被“我”的愛國行為深深打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guān)段落。

三、動情朗讀,升華感悟

1、通過認真讀課文,你覺得“我”和面包店老板是怎樣的人,你想對那個面包店老板或作者說些什么?請學生暢所欲言。

2、帶著對作者及面包店老板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自由組合:

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4、請一組同學朗讀,全班同學共同評議。

四、研讀課文,體會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的表達方法

1、讀了課文,同學們被“我”的愛國情感和中外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所深深感動。請同學們再來讀讀課文,想想課文的敘述順序。

2、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的表達方法(先寫漂流過程:出發(fā)、遇險、來到小鎮(zhèn)面包店;再寫來到小鎮(zhèn)后的情況:向老板求助,和老板談交換面包的條件,拒絕用五星紅旗交換,被老板救助)。

五、拓展練習

1、摘抄文中感人的語句。

2、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3、寫一寫自己讀過課文的感想。

四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教案全冊篇二

《三袋麥子》

一、讀

1、談話導人,揭示課題。

2、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文中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自學。

(2)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3、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邊讀邊交流字詞的自學情況。

4、自讀。要求讀得流利而有感情。

5、賽一賽,看誰讀得。

二、比

在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找出描述三個小動物不同處理方法的句子和土地爺爺對小動物們的不同態(tài)度的句子,進行比較。

1、比一比,三個小動物收到土地爺爺?shù)柠溩右院螅謩e覺得這是怎樣的麥子,又是怎么想的?

(小豬只看到麥子的顏色“黃燦燦”,他想到了吃;小牛只看到麥子的顆粒很“飽滿”,他想“保存起來慢慢吃”;小猴覺得這是“上等的麥種”,想到了“種”)

為了讓學生認識到小猴想得全面、長遠,我又設(shè)計了三個問題:

①怎樣的麥子是“上等的麥種”?(顏色黃燦燦,顆粒很飽滿等)

②小猴能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說明了什么?(a、看得很仔細,比小豬、小牛全面;b、有豐富的勞動經(jīng)驗)

③小猴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他會怎么想呢?(從中體會小猴能認真動腦,考慮問題周到、長遠)

2、比一比,三個小動物對待麥子的處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豬迅速做成食品“吃光”了;小牛把麥子好好地“保存”起來,“慢慢吃”,一年才吃了一半;小猴把麥子“全種下了地”,經(jīng)過辛勤的勞動,獲得了大豐收)

通過比較,不僅三個小動物的做法清清楚楚,孰優(yōu)孰劣也一目了然。

3、比一比,土地爺爺對待三個小動物的做法分別是什么態(tài)度?

(扣住“哈哈大笑”、“夸獎”、“興奮”三個詞,體會土地爺爺對待三個小動物的做法一個比一個滿意)

三、演

在充分理解、熟悉課文的基礎(chǔ)上,采用表演這一教學方法,既是對課文語言文字的重新整合、加工,又是有創(chuàng)意的運用表達。具體做法是:

第一步:準備。以小組為單位定好角色,認真熟悉課文,談談自己打算怎樣來表演。教師指導:要注意小動物和土地爺爺當時的語言、表情,有些臺詞和動作要展開想像,自己設(shè)計。表演時,要進入角色,演出每個小動物的個性。

第二步:表演。先小組內(nèi)演練,教師巡回指導,再選幾組好的上臺表演。

第三步:評價。師生共同點評。要求從表情、動作、臺詞、配合等方面作出綜合評價,選出“小組”和“演員”。

四、議

此時,學生對課文已透徹理解,引導學生感悟三個小動物的個性已是水到渠成了。

1、思考:在三個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請說出理由。

2、同桌二人說說議議:

3、班內(nèi)交流;

開始,大家只看到小猴的優(yōu)點。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家看到三個小動物各有所長,都很惹人喜歡。小豬:憨厚可愛,性格率直,而且是個出色的點心師(能做各種各樣的食品)。小牛:勤勞節(jié)儉,做事有打算,還是個很好的保管員(經(jīng)常把麥子搬出去透風、曬太陽)。小猴:聰明能干,觀察仔細,愛動腦筋。至此,三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形象已出現(xiàn)在學生的腦海中。

4、拓展延伸。

議一議,如果土地爺爺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么處理?

四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教案全冊篇三

《剪枝的學問》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錄音,小黑板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談話,誰看過別人培養(yǎng)花草樹木?

2、他們是不是經(jīng)常拿把剪刀給小樹修修剪剪?

3、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4、揭示課題29剪枝的學問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剪枝遠近聞名瘋長揮舞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瘋長遠近聞名揮舞養(yǎng)分吸收營養(yǎng)

(2)指名讀一讀

(3)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領(lǐng)會部分詞語的意思。

(4)指導書寫生字:嚓瘋靠注意間架結(jié)構(gòu)難寫的生字。

3、自由輕聲讀課文。

4、指名讀課文,相機指點。

三、學習課文

1、學習第5節(jié),出示“減少是為了增加,還真是這么個道理?!?/p>

“我”認為什么里面還真有道理?

“減少”是為了“增加”是從哪個事情中得知的?

齊讀第5節(jié)

2、學習1、2節(jié)

(1)“我”是不是一開始就這樣認為?

(2)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讀一讀1、2節(jié)

(4)讀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王大伯是種桃能手,從哪里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從哪里可以看出?

剪掉這么多的枝條,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樣問王大伯的?這兩句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導朗讀。

(5)指導朗讀1、2兩節(jié)。

四、布置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3自然段

(1)指導讀

(2)從王大伯的說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條?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條?對留下的枝條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

(3)王大伯對不能結(jié)桃子的枝條“咔嚓咔嚓”地剪去,對能結(jié)桃子的枝條“撫摸”,“充滿信心的說”,這是為什么?

(4)我聽了王大伯的解釋,有什么表現(xiàn)?

(5)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一讀

(2)春天到了桃花開得怎樣?從哪里可以看出?

(3)指導朗讀這幾句。

(4)在桃園里和小伙伴們嬉戲的我盼望什么?

(5)指導朗讀第4自然段。

3、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王大伯桃園里結(jié)的桃子有什么特點?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3)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會又驚又喜,驚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么?讀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隱含這樣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媽媽常勸我考試要丟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學習貴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小結(jié):看來“減少”是為了“增加”。這里面還真有學問,要不然它怎么會運用到各個方面呢?所以,我們平常做事也要注意這個道理。

(6)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總結(jié)全文

1、朗讀全文,說說剪枝的學問是什么?

2、小結(jié):“剪枝的學問”告訴我們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到處有學問,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觀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規(guī)律,更好地生活。

四、布置作業(y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教案全冊篇四

《我的家在月亮上》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自主學習8個漢字,會正確書寫8個漢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3、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想象的奇特有趣,積累與月亮有關(guān)的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想象的奇特有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準備:課文朗讀帶、生字卡片、有關(guān)月亮的知識和童話故事等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步驟: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自由想象,如果有一天你的家搬到月亮上,你認為會是什么樣子呢?

2、今天我們來學習發(fā)揮想象的一篇課文《我的家在月亮上》。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讀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把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句畫出來。

2、小組內(nèi)交流學習情況。

3、出示要求認識的8個字,找出與生字相連的詞語讀一讀。

4、指名認讀生字。

三、再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哪些地方你認為想象膽最有趣?為什么?

指名讀出有關(guān)句子。

2、你知道“吳剛伐桂”“嫦娥奔月”這些傳說嗎?課文中又是怎樣描寫他們的?

交流自己的看法。

3、課文中你明白了哪些與月亮有關(guān)的知識,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

4、質(zhì)疑問難,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四、品讀課文: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當成作者,邊讀邊想象。

第二課時

一、鞏固復習:

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

2、分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后評價。

二、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8個字,認真觀察這8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書空練習,重點指導“庭、迅、敞”這三個較難的字。

3、利用組詞造句記住生字。

4、練習寫字,師巡視、評價。

三、發(fā)散思維:

1、讀了這篇童話,你的感受是什么?談一談。

2、你還知道哪些關(guān)于月亮的知識?把搜集到的資料讀給大家聽聽。

四、拓展延伸: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2、搜集有關(guān)月亮的古詩詞,摘抄下來讀一讀。

3、你認為家在月亮上會是什么樣子?寫一寫或畫一畫。

四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教案全冊篇五

《螞蟻的救助》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會認的字8個,會寫的字15個,會掌握的詞語14個。

3、幫助學生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能夠從中感悟到做人就應該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質(zhì),要知道去關(guān)愛他人,關(guān)愛生命。

4、幫助學生學習課文按順序敘述的方法,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能夠感悟到課文的主題,認識到做人應該遵循怎樣的道德準則。

教學準備:演示稿(文字片、圖片、錄象)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會認的8個生字,會寫的15個生字。做到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正確書寫并掌握詞語14個。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教學重點、難點:

區(qū)分多音字的讀音,把難寫的字寫規(guī)范。

教學過程:

一、解課題,學習新課

1、導語:

同學們,螞蟻是一種體型極小的昆蟲,然而就是這種小昆蟲的相互救助之舉,卻給了作者以巨大的啟迪。我想,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們會對小螞蟻產(chǎn)生一種新的情感,會有更多的感悟。

2、板書課題,揭示課題

齊讀題目,思考問題:

(1)“救助”是什么意思?

(2)“螞蟻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讀課文,了解大意

(1)邊默讀邊想全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說一說課文大意。

二、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請學生提出預習生字時有什么困難。

2、重點指導學生易讀混,易寫錯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檢查學習情況。

4、自讀全文,畫出新詞,再把詞語放到語句中讀一讀。

5、理解詞語意思

6、小結(jié):

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生字的讀音,寫法,還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下的讀音。如“掙扎”與“掙到”都是在本課中出現(xiàn)的詞語,但它們的讀音卻不一樣。希望在課文的學習中,不僅能掌握字的讀音,寫法,還要進一步深入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積累下來加以運用。

三、再次讀書,理清課文順序。

1、指名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懙模虑榈钠鹨?、?jīng)過、結(jié)果是怎樣的?

3、在書中畫出不懂的地方。

4、小結(jié):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讀后你有什么想法,請你在下節(jié)課的學習中和同學交流。

四、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把學會的新詞放入“詞語花籃”。

2、繼續(xù)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幫助學生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能夠從中感悟到做人就應該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質(zhì),要知道去關(guān)愛他人,關(guān)愛生命。

3、幫助學生學習課文按順序敘述的方法,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及寫作順序。

教學難點:能夠體驗作者的情感,認識到做人的道理。

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觀察小螞蟻,收集有關(guān)螞蟻的資料、故事。

2、演示文稿(小螞蟻活動的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昨天的課上,我們結(jié)識了一位可敬的動物朋友。我們了解了一個感人的故事,這就是——齊讀課題“螞蟻的救助”

1、回憶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學生匯報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記敘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二、讀中感悟,體驗情感

1、出示自學提示:

(1)是什么事引起螞蟻相互救助的?

(2)螞蟻是怎樣相互救助的?

(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

(4)從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啟發(fā)?

(5)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2、小組討論,交流想法

(1)分組匯報自己自學后的想法。

(2)小組內(nèi)解決不懂的問題。

(3)小組中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3、交流過程:

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讀: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語句:我沒有對它們實施救助,因為花盆中的水很快會滲下去,螞蟻就可以著陸了。

(3)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這句話。

(4)提問:讀讀改寫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書中為什么這樣寫?(強調(diào)原因)

學習第二部分:

(1)當花盆水滲下去時,發(fā)生了什么情況,我怎么想的,準備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問題。

當時,我想,我準備。

(3)我為什么放棄救助螞蟻的行動?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換一個詞,意思不變。

(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體驗這種情感再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5)讀第四自然段,說說螞蟻是怎樣相互救助的?

在談救助過程時,品味詞語、句子,體驗作者情感。

①區(qū)分“用力”與“奮力”兩個詞。

明確:“用力”與“奮力”都是使勁的意思,“奮力”比“用力”程度更深;從“奮力”一詞,體會到什么:作者為了與第三自然段區(qū)分,避免了重復。

②哪幅插圖畫出了這個情景?看圖說說螞蟻怎樣救遇難的同伴?

③畫出描寫獲救螞蟻被救出后的動作的詞語,你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④我看到還在水中的螞蟻時,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樣救助落難的螞蟻的?

出示句子:我極其小心地用針尖挑開泥土,使這只小螞蟻露了出來。③④⑤品味帶點詞語,說說從中感受到什么?

⑥螞蟻被救出后,又有怎樣的舉動呢?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親吻觸撫、試圖、銜、碰”等詞語并想象它們當時想什么呢?說什么呢?

(6)指名讀第二部分,用“先……接著……然后……最后”等詞語說一說螞蟻相互救助的過程。

學習第三部分:

(1)指名讀,作者看到螞蟻的救助過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

(2)這是一種什么樣的道德品質(zhì)?

三、總結(jié)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寫螞蟻的救助這篇文章是為了什么?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022943.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