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案設計范文(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0 09:21:21
2023年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案設計范文(13篇)
時間:2023-11-10 09:21:21     小編:XY字客

教案的編寫需要具備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在編寫教案時,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際動手能力。學習這些教案范例,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和教學實施水平。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的:

1、親歷整理知識的過程,感受不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差異。

2、提高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3、讓學生在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

一、基本練習。

1、口算卡片出示。

二、整理知識。

1、前面我們學習了哪些計算題?

分組看書整理后匯報。

2、觀察。

a出示10以內加法題。

b練習,師任點幾題讓生回答。

c照剛才的觀察方法再觀察減法表。

它們是怎樣排列的?

同座互相點一題考問對方。

3、除了加減法式題,我們還學了圖畫式應用題。

師出示p79熊貓圖和書包圖。

你能說出圖意嗎?大括號里表示什么意思?

三、練習。

1、看圖寫出兩個加法和減法。

2、圖畫式應用題。

3、填括號。

4、口算計時完成。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內容:課本第21頁的例1、例2,課本第22頁的例3、例4以及課堂活動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兩個連續(xù)性畫面,讓學生初步感知減法的意義,初步體會減法與生活的聯系。

使學生經歷與同伴交流5以內減法的算法過程,會用適合自己的算法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

過程與方法。

是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感知學習內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傾聽他人想法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語言表達的能力,提高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小棒、投影儀、5粒葡萄。

創(chuàng)設情境。

師:小朋友喜歡玩什么游戲???

有3個小朋友喜歡蕩秋千,我們一起看一看。指導學生看課本第21頁的例1。

新授。

減法的含義。

引導學生觀察例1的圖: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用你自己的話說一說。

引出減法。

圖中本來有3個小朋友蕩秋千,后來走了一個,還有幾個小朋友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嗎?

(讓學生試著做一做。)。

師:三個小朋友走了一個,就是原來的三個去掉一個,我們用減法算式來表示:3–1=2(板書)。

師:我們來認識新的符號“-”,讀作減號,整個算式讀作:3減1等于2。

師領讀,生跟讀。

師: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3–1=2是什么意思?

探索算法的多樣化。

擺一擺。

師:大家拿出5根小棒,然后再從5根中拿走2根,

(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擺小棒。)。

師:根據剛才擺、拿小棒的過程,你能提出個數學問題嗎?

算一算。

學生獨立計算5–2。然后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算一算,寫一寫。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集體交流。

說一說,算一算。

觀察圖,說說圖意。

解決問題。

師:看看第一個小朋友提出了什么問題?你能解答嗎?師:請小朋友解答問題,想想兩個問題有什么不同和共同之處。

比較、分析。

比較這兩個問題,你發(fā)現了什么?

課堂活動。

學生獨立完成課堂活動第1、第2題。

說圖意,列算式。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圖意,并提出數學問題。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集體交流。

總結。

布置作業(yè)。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案設計篇三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標本)一年級教材第50--52頁的內容。

教學目的:

2、初步建立相應的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系。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探索,加深認識相應的加、減法算式間的聯系。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準備:掛圖、數字卡片、圓片、小紅花、算式卡片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知識探索及延伸。

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內容。

2、讓學生根據圖意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再根據圖意列出兩道減法算式。

3、四道算式列出后,讓學生比較并與同伴交流,體會相互間的聯系。

4、“試一試”讓學生半獨立地看一幅圖列四個算式,讓學生聯系圖意說說各個算式的具體含義。

5、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探索,學會和是9的加法與相應的減法計算,加深認識相應的加、減法算式間的聯系。

三、知識的應用與拓展。

1、想想做做的1--6題,都是關于8的加、減法計算的練習。

(1)1題組織學生交流對不同算式的了解,并從中進一步感知算式之間的聯系。如果有學生能利用一道算式的得數來推算出另外算式的得數,就要表揚、鼓勵,使其獲得成功感。

(2)第2題讓同桌一起用卡片擺一擺,說一說算式。

(3)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相互交流。

(4)第4題計算要關注學生是不是全算對了,有沒有典型的錯例。

(5)第5題可以讓學生說圖意,說想法,和同伴交流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培養(yǎng)表達能力。

(6)第6題是開放題,能幫助學生整理得數是8的加法算式以及8減幾的減法算式。要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多說幾道算式。

2、想想做做的8--12題關于9的加減法計算。

(1)這里的題目要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探討,通過多種練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

(2)第9題用9減每個泡泡上的數,學生會覺得有趣,激發(fā)學習積極性。

(3)第11題可以讓學生主動幫助每只小鳥找自己的家,激發(fā)學生熱愛鳥類,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第12題是開放性的練習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有條理地歸納和是9的激發(fā)和相應的減法。

3、自己設計一些題目讓學生動手操作,并要求學生能按要求說一說含義。

四、知識的總結。

五、能力的檢測。

(小黑板出示)。

1、6+2=8–4=7+1=5+3=。

4+4=8–7=3+5=8–5=。

2、()+()=88-()=()。

1、9–2=2+7=9–1=3+6=。

9–6=8+1=4+5=9–5=。

2、()+()=99-()=()。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案設計篇四

教學內容: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88~89頁。

教學目的:通過練習使學生掌握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計算思路和方法,達到能正確計算的要求。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準備:數字卡片、游戲教具、圖片、小黑板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二、整理計算思路。

前面學習了9、8、7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教學,一部分學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計算思路,掌握了算法。但也有一些學生還存在困難,容易混淆算法,在計算第1題的時候,教師要注意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選好計算方法,并在實物操作的基礎上形成抽象的計算思路。

三、口算練習。

1、創(chuàng)設學生幫助小動物們停車的形式來練習口算。(第2題)。

2、小朋友們,你們敢不敢過獨木橋嗎?那我們就來看一看吧?。ǖ?題)。

四、綜合運用和解決問題。

1、連線題。(第5題)。

2、組織比賽。比比誰先到家。(第6題)。

3、看圖解題。先讓學生說說圖意,再列式計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要引導學生根據問題列出加法算式。(第7題)。

五、計算檢查。

16–7=8+7=13–8=15–7=。

7+7=7+6=8+4=12–7=。

10+7=7+9=11–8=14–8=。

17–8=15–8=8+3=。

課題:6、5、4、3、2加幾。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0~91頁。

教學目的:在學生對進位加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自己計算來掌握6、5、4、3、2加幾這部分內容的。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水果圖、數字卡片、表格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出示掛圖,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題,觀察圖意。

2、指導學生列出算式。要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可以拆8湊成10或拆5湊10,也可以想8+5的得數寫出5+8的得數。

注意:鼓勵算法多樣化是指班內的學生算法多樣,不是每名學生都會用不同的幾種方法算同一道題。

3、學生嘗試做“試一試”。

學生可以分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鞏固應用。

1、做“想想做做”第一、二題。

可以通過對比,引導學生利用學過的算式來計算。

2、想想做做的第3題。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做這些題目。

3、想想做做的4、5、6、7題。

采用一些新的形式來練習這些題目。

第6題先讓學生在括號里填數,再說說題意,培養(yǎng)學生收集、表述信息的能力,根據要解決的問題列式計算。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體會統(tǒng)計的一些方法。

第7題可以組織學生比一比,看誰能算對,幫助小朋友順利回家。

四、課堂總結。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案設計篇五

教學目的:

讓學生體會兩道相應的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系,以及用減法算的實際問題里的數量之間的聯系,感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教學準備:掛圖、圖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掛圖、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知。

1、在看圖理解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列出相應的兩道減法算式,體會相互之間的聯系。

2、先可以讓學生觀察并交流一下圖意,弄清要栽的總數是“7棵”。栽好了3棵,還有4棵沒有栽,再討論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并算出得數。

7–3=47–4=3。

3、再讓學生聯系題意說說兩道減法算式的含義,體會相應的減法算式之間的不同和聯系。

4、教學“試一試”。第一小題要讓學生理解虛線表示什么意思,交流算法時,如果有學生從7–2=5,想到7–5=2,要表揚、鼓勵。

第二小題是圖畫表示的實際問題,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列式作出解釋,初步學習表達問題的大致過程。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通過直觀先學會6、7減幾的其余一些算式,再安排不同形式的練習,鞏固6、7減幾的計算,以及學習用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看圖寫算式,計算結果,然后交流。

3、第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題意,列出算式,然后說說自己的想法,體會數量關系和算法之間的聯系,逐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第5題和第6題應該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使認知結構更加全面。

四、課堂總結。

五、能力檢測。

(小黑板出示)。

5–4=6–4=5–3=。

7–5=6–3=7–4=。

練習三。

教學目的:

1、鞏固5、6、7以內的加、減法,有關0的加、減法;

2、一方面重視加、減法含義的理解,另一方面注意讓學生正確地進行計算;

3、使學生對數學的體驗更深一些,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逐步培養(yǎng)發(fā)現、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數字卡片、小黑板、圓片、掛圖等。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板書課題)。

二、計算練習。

1、第1題讓學生在游戲中練習加、減法口算。指導學生做數字卡片,在小組活動中練習。

2、第2題從幾號房子里抽出的卡片,算式的得數都是幾。根據得數說出其他的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培養(yǎng)學生逆向思考的能力。

3、第3題要注意計算的正確,不宜提速要求。計算后,要了解學生都算對沒有,及時幫助他們改錯。

三、解決實際問題。

1、第4題列出算式后要組織學生交流,對自己的算式作簡單的解釋,并交流算法。

2、第5題讓學生自己確定方法,要求比前面的高了些,可以先讓學生說圖意,再列出算式,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討論兩題的算法為什么不一樣,感知實際問題與數學方法之間的聯系。

3、第6題先啟發(fā)學生提出(1)、(2)兩個問題并解決,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啟發(fā)他們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并解決。

四、找規(guī)律。

第7題先讓學生看圖找出第一行各種形體排列的規(guī)律:即按“長方體、球、正方體、圓柱”這種次序重復,再看圖說出3個箱子里各是什么形狀的物體。第二行讓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回答。

五、課堂小結。

六、能力檢測。

(小黑板出示)。

3+4=7–1=2+2=4–3=。

7–2=6–0=6–3=0+4=。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案設計篇六

《加法和減法(二)》這個單元主要教學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口算和筆算。加、減計算中的進位和退位往往是教學難點,也是計算錯誤發(fā)生頻率最高的地方。

1.操作學具理解進位與退位,形成計算思路。

在教學口算與筆算、加法與減法、特殊情況與一般情況的例題中,都通過擺小棒或撥算珠探索并建構計算方法。

第74頁例題列出的算式是24+6,按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思路,先算的4加6得10,怎么辦?這時擺小棒能激活10根捆成一捆的經驗,形象地展示出再算20+10=30。擺小棒計算24+9,學生會有不同的思考和操作,因而算法可以多樣化。各種算法雖然都是好的,但“辣椒”卡通的思路更好些。這種算法有三個優(yōu)點:一是與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對穩(wěn)定的思路易于學生掌握;二是已經熟練掌握的20以內進位加法口算,能支持這種思路的運行;三是與筆算法則一致,有利于以后豎式計算的教學。

擺小棒計算30-8,拆開1捆、拿掉8根,形象地顯示了從十位退1、個位作10的退位原理。擺小棒計算33-8,也可以算法多樣化?!袄苯贰笨ㄍǖ乃惴ǜ眯?,是希望學生選用的方法。

2.經常組織比較,及時整理知識結構。

到本單元為止,先后教學了100以內加、減計算的多種情況。能否組織成合適的知識結構,直接影響學生對算法的掌握以及計算的正確與熟練程度。為此,教材有計劃地組織不同計算情況的.比較。

(1)通過比較,進一步引導算法。第75頁第2題的三組加法題,都從20以內進位加到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第81頁第2題幫助學生鞏固計算思路,通過三組題的計算和比較,更好地應用十減幾或十幾減幾計算退位的兩位數減一位數。

(2)通過比較,進一步理清思路。第76頁第1題是三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題,每組題一道不進位、兩道進位。進位加法里一道題和是整十數,另一道題和是非整十數。

3.引導估算。

本單元教學的估算仍要求估計加法的和、減法的差是幾十多。通過估算,進一步體會并區(qū)分進位加與不進位加、退位減與不退位減,從而實實在在地提高計算能力。

在教學估算前安排了鋪墊。如第76頁第3題中的54+3和54+8,都是54加幾,為什么得數分別是五十幾和六十幾?5+62和5+65都是5加六十幾,為什么得數分別是六十幾和七十?又如第82頁第3題中的53-4得四十幾,54-3得五十幾,都是五十幾減幾,但得數差異很大。這些現象的發(fā)現、原因的思辨、結論的得出,成為估算教學的寶貴資源。

在教學估算時,把進位加與不進位加、退位減與不退位減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體會估算的方法,積累估算經驗。如48+3是進位加法,得數是五十多。6+52是不進位加法,得數仍然是五十多。學生獨立探索估算的方法,應用了口算與筆算的經驗,能促進口算與筆算水平的提高。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案設計篇七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熟練計算10以內加減法,提高加減口算速度能力;

2、通過喜聞樂見的練習,使學生產生學習熟悉的親切感和成功感。

教學準備:小黑板、卡片。

教學過程:

一、明確復習內容和要求。(板書課題)。

二、應用練習。

1、做第5題。在做這一題時要鼓勵學生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最后一題是開放題,可以有多種答案。

2、做第7題??梢宰寣W生先計算,再根據要求涂色,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涂出的圖象像什么(綠葉映托的荷花)。

3、做帝題??梢杂媒恿τ螒虻男问剑M織學生比賽。

4、做第9題。在學生能正確計算的基礎上,可根據班級情況適當提出速度的要求。

三、復習總結。

四、課堂作業(yè)。

3+1+68–2–53+4–2。

1+8–78–4+39–1–3。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案設計篇八

教學內容:小學教科書第33頁。

教學目標:

1.本篇教學設計主要使學生通過整理和復習,弄清楚本單元都學習了哪些知識,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整理、歸納的能力,體驗與同伴相互交流學習樂趣。

教具、學具準備:學生每人一張反饋練習題。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小組交流,整理知識。

師: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回家對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整理和復習,現在給大家一段時間,把整理的結果在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小組長作好記錄。

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巡視,掌握學生整理的情況。

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教師針對小組的匯報板書各部分內容,同時對學生予以肯定。

師:同學們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組補充的也非常好。接下來,我們就先針對筆算加減法和用數學來進行復習。

二、鞏固練習,發(fā)散思維。

1.嘗試編題,抽象法則。

師:誰能分別編一道進位加、不進位加、退位減和不退位減的算式?

學生針對每種類型分別編題,教師板書。

讓學生把編出的題目進行計算。

師:筆算加法時應注意什么?減法呢?

它們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指名答,教師把要點寫在黑板上。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正確。那我們在計算的時候,哪位同學還有特別提醒同。

學們注意的地方?

學生自由發(fā)表想法。

2.反饋測試,靈活掌握。

師:接下來我們就做一組題目。老師發(fā)個你的練習題第一題,做對一題,就。

可以從最上面圈一面小紅旗(筆算加法、減法個4題)。

學生計算,教師巡視,然后集體訂正。

反饋:得到8面小紅旗的請舉手。

第二題:啄木鳥診所(4道有錯誤的豎式)。

比一比誰的小醫(yī)生當得好又快。集體訂正,分別說說錯在哪。

3.應用拓展,解決問題。

(1)母雞有45只,小雞比母雞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根據條件提出問題,并獨立列式計算。

(2)爸爸今年41歲,兒子今年13歲,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

緊接著出示“后”這一條件,讓學生思考10年后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

學生或許會出現兩種答案:一種是大38歲,一種是大28歲。

放手小組之間互相討論,解決矛盾。

達成共識:10年后,爸爸仍比兒子大28歲,因為爸爸長10歲,兒子也長10歲。

三、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說一說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請大家對自己或自己小組的表現做一個簡單的評價。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案設計篇九

1.理解100以內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筆算的算理,掌握筆算的方法,能正確地用豎式計算。

2.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探索活動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3.運用兩位數不進位加法計算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獲得成功體驗,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在一年級學會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口算,為學生理解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筆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準備,利用知識的遷移,通過學具的操作,經歷活動的探究,體驗成功的快樂。

掌握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

 課件、小棒、尺子等。

一、情境導入。

(一)創(chuàng)設情境。

今天可真熱鬧,學校組織二年級的同學參觀博物館,現在他們已經來到博物館門前,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頁情境圖。

2.引導學生觀察后交流。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二)提出問題。

1.根據圖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出示例1中的問題。二(1)班學生和本班的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

1.嘗試列式,體會加法的意義。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條件?怎樣列式?想一想,為什么用加法來計算呢?(板書: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學生說口算的過程。

3.圖式結合,探究筆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學生操作擺小棒。

學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兩名帶隊老師,用2根小棒表示。

(2)組織學生交流,感悟筆算的算理和算法。

(3)嘗試列豎式計算,理解筆算加法應注意什么。弄清為什么5與2對齊?(相同計數單位的數)。

(4)全班交流筆算方法,教師板書豎式,進一步明確個位與個位對齊,先從個位上的數加起的道理。

4.即時練習。

出示教材第12頁做一做第1題,鞏固筆算加法時的對位方法。

(二)探究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

1.出示例2問題: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2.指名學生列式,教師板書。

3.引導學生試算35+32。

(1)組織學生先擺小棒(注意觀察學生操作。首先正確擺放出35和32,其次正確地將5個1和2個1相加,3個十和3個十相加)幫助學生對筆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學生試著用豎式計算,交流板演算法。

(4)師生小結: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時,注意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

4.即時練習。

出示教材第13頁做一做第1題,鞏固筆算加法時的對位和計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一)教材第12頁做一做第2題。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圖意,獨立列豎式計算。

2.集體交流。第2小題在列豎式時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列豎式計算,重點檢查學生的對位問題,提醒學生將豎式的結果填在橫式的后面。

四、課堂總結。

(一)回顧小結,完善課題。

2.補充課題,板書:不進位。

(二)突出重點,結束新課。

筆算兩位數加法時要注意什么?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案設計篇十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數與代數內容的安排,小學階段筆算加、減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數加、減法的筆算,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估算能力和選擇合適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復習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注重復習方法,提高計算能力。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先讓學生通過計算回顧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再結合教材提供的資源,進一步加強計算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進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時,提高計算能力。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交流。

2.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加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減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要從前一位退1當10,加上本位上的數再減)

3.組內討論:計算萬以內的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計算加法時要注意哪一位滿十向前一位進1,每一位相加時不要忘記加上進位的1。計算減法時要注意哪一位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被減數中間有0的減法,要連續(xù)退位,0被退位以后要當作9來計算)

設計意圖:復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時,重點突出加、減法中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點,使學生在計算萬以內的加、減法時,注意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從而有效地提高正確率,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鞏固運用

(1)課件出示教材109頁1題中的表格及問題:一架飛機先從北京飛到廣州,再飛行690千米到三亞,一共飛行了多少千米?比從北京直接飛到三亞多飛多少千米?航線里程/千米北京——上海1088北京——成都1542北京——廣州1907北京——臺北1729北京——三亞2541北京——烏魯木齊2464(1)引導學生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已知條件:一架飛機先從北京飛到廣州,再飛行690千米到三亞。所求問題:一共飛行了多少千米?比從北京直接飛到三亞多飛多少千米)

(2)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然后集體交流。一共飛行的千米數:1907+690=2597(千米)比從北京直接飛到三亞多飛的千米數:2597-2541=56(千米)

(3)檢驗以上兩題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然后說一說你是怎樣檢驗的。

(4)根據表中信息,提出一個加法問題和一個減法問題,解答之后檢驗,然后小組內交流,集體訂正。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案設計篇十一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

1、初步理解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會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進位)的加法,數學教案-10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第一課時)。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經歷從情境中提出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數學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

1、豎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2、筆算的計算順序。

可采用小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引導學生探究乘車方法。

1、談話:

2、組織學生討論乘車方案。

3、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二、引導學生探究筆算方法。

(1)談話:大家想出了這么多乘車的辦法,這些方法行嗎?應該怎樣驗證。

(2)指名列出算式,教師板書。

2、請學生口算36+30。

3、引導學生用豎式計算:36+30。

(1)提問:計算36+30除了直接口算以外,還有其它的計算方法嗎。

(2)引導學生列出豎式。

小組內討論乘車方案。

學生口述算式。

學生口算。

學生可能說出還可以用豎式計算。

a)出示第9頁的小棒圖。

b)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c)組織學生分組交流。

d)組織班內交流。教師板書豎式。

(3)引導學生用豎式進行計算。

a)組織學生動手操作。

b)組織學生試著用豎式算一算。

c)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請學生說一說用豎式怎樣計算。

4、引導學生比較筆算結果和口算結果的計算方法。

請把前面口算的得數與筆算結果比較一下,你發(fā)現了什么?

5、組織分組討論。

用豎式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學生觀察小棒圖并思考豎式的寫法。學生組內交流。

學生自由交流豎式的寫法。

學生獨立操作,并思考用豎式計算的方法。然后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試著用豎式計算。

學生匯報。

1、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35+3430+35。

1)組織學生獨立計算。

2)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和結果。

3)引導學生結合算式36+34,思考: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輛車嗎?

2、完成教材第9頁的“做一做”。

a)組織學生獨立計算。

b)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3、完成練習二第1題。

1)組織學生獨立計算。

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4、布置作業(yè):練習二第2題。

學生交流計算方法和結果。

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

學生交流自己的計算結果。

學生在書上完成。

學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案設計篇十二

1、通過梳理知識點一級具體的題目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所學的口算、筆算的方法,能夠正確、熟練地計算。

2、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估算的方法和意義,能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策略。

3、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正確、熟練地計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能夠進行合理的估算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1、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1)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小結:兩位數加兩位數,可以把其中一個加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然后與另一個加數依次相加,這樣口算更加快捷。

(2)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

小結:兩位數減兩位數,可以把減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然后從被減數中依次減去,這樣口算比較便捷。

2、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

提問: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結:列豎式時,數位對齊,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從個位加(減)起,哪一位上滿十向前進一(哪一位上不夠減向前一位退一當十),主要不要漏加進來的一(不要漏減走的一)。

3、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1)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可以用兩位數的加減法進行口算。如650+340其實就是65個十減34個十,等于31個十。

(給學生自由發(fā)言,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1、口算。

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說說口算思路。

提問:口算時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錯?

2、計算。

650+340=370+480=390+250=520+300=。

分組活動,看哪一組最快最準做完?然后各組委派一人匯報結果??梢赃x擇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選擇列豎式的方法。

3、估算。

(3)提問:這個和我們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樣?如何進行估算呢?

(4)學生討論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種,只要學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給予肯定。并比較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種更合理。

1、完成“練習四”的第1題。

兩人一組,輪流出題計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快又準,互相之間評一評。

2、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比較每一題的大小。此題不能直接進行比較,需先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得出結果后才能把左右兩邊進行比較。

3、完成“練習四”的第3題。

仔細觀察圖文,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所需的條件,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地進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解答。

本節(jié)課我們梳理了哪些知識?本單元的知識中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學生發(fā)言,教師點評,解疑答惑。

教學反思:通過梳理知識點以及具體的題目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所學的口算、筆算的方法,能夠正確、熟練地計算。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案設計篇十三

小學教科書第33頁。

1.本教學設計主要使學生通過和復習,弄清楚本單元都學習了哪些知識,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歸納的能力,體驗與同伴相互交流學習樂趣。

學生每人一張反饋練習題。

一、小組交流,知識。

師: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回家對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和復習,現在一段時間,把的結果在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小組長作好記錄。

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巡視,掌握學生的情況。

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教師針對小組的匯報板書各部分內容,同時對學生予以肯定。

師:同學們都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組補充的也非常好。接下來,我們就先針對筆算加減法和用數學來進行復習。

二、鞏固練習,發(fā)散思維。

1.嘗試編題,抽象法則。

師:誰能分別編一道進位加、不進位加、退位減和不退位減的算式?

學生針對每種類型分別編題,教師板書。

讓學生把編出的題目進行計算。

師:筆算加法時應注意什么?減法呢?

它們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指名答,教師把要點寫在黑板上。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正確。那我們在計算的時候,哪位同學還有特別提醒同。

學們注意的地方?

學生自由發(fā)表想法。

2.反饋測試,靈活掌握。

師:接下來我們就做一組題目。老師發(fā)個你的練習題第一題,做對一題,就。

可以從最上面圈一面小紅旗(筆算加法、減法個4題)。

學生計算,教師巡視,然后集體訂正。

反饋:得到8面小紅旗的請舉手。

第二題:啄木鳥診所(4道有錯誤的豎式)。

比一比誰的小醫(yī)生當得好又快。集體訂正,分別說說錯在哪。

3.應用拓展,解決問題。

(1)母雞有45只,小雞比母雞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根據條件提出問題,并獨立列式計算。

(2)爸爸今年41歲,兒子今年13歲,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

緊接著出示“10年后”這一條件,讓學生思考10年后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

學生或許會出現兩種答案:一種是大38歲,一種是大28歲。

放手小組之間互相討論,解決矛盾。

達成共識:10年后,爸爸仍比兒子大28歲,因為爸爸長10歲,兒子也長10歲。

三、課堂。

師:同學們說一說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請大家對自己或自己小組的表現做一個簡單的。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016320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