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的故事600字(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1 14:00:09
托爾斯泰的故事600字(4篇)
時間:2023-01-01 14:00:09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托爾斯泰的故事600字篇一

一次,他作長途旅行時,路過一個小火車站。他想到車站上走走,便來到月臺上。這時,一列客車正要開動,汽笛已經(jīng)拉響了。托爾斯泰正在月臺上慢慢走著,忽然,一位女士從列車車窗里沖他直喊:“老頭兒!老頭兒!快替我到候車室把我的手提包取來,我忘記提過來了。”原來,這位女士見托爾斯泰衣著簡樸,還沾了不少塵土,把他當(dāng)作車站的搬運工了。

托爾斯泰趕忙跑進候車室拿來提包,遞給了這位女士。

女士感激地說:“謝謝啦!”隨手遞給托爾斯泰一枚硬幣,“這是賞給你的?!?/p>

托爾斯泰接過硬幣,瞧了瞧,裝進了口袋。

正巧,這位女士身邊有個旅客認(rèn)出了這個風(fēng)塵仆仆的“搬運工”就是托爾斯泰,就大聲對女士叫道:“太太,您知道您賞錢給誰了嗎?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呀!”“?。±咸鞝斞?!”女士驚呼起來,“我這是在干什么事呀!”她對托爾斯泰急切地解釋說:“托爾斯泰先生!托爾斯泰先生!看在上帝面兒上,請別計較!請把硬幣還給我吧,我怎么會給您小費,多不好意思!我這是干出什么事來啦?!?/p>

“太太,您干嗎這么激動?”托爾斯泰平靜地說,“您又沒做什么壞事!這個硬幣是我掙來的,我得收下?!?/p>

汽笛再次長鳴,列車緩緩開動,帶走了那位惶惑不安的女士。

托爾斯泰微笑著,目送列車遠(yuǎn)去,又繼續(xù)他的旅行了。

在與別人交往的時候,能夠做到遭人誤解不但不惱、反而注意不傷害對方的面子的人,品德是高尚的。

托爾斯泰的故事600字篇二

托爾斯泰和屠格涅夫頭幾次見面便發(fā)生激烈爭吵,關(guān)系不溫不和。

直到那一次,關(guān)系徹底破滅。

托爾斯泰聽到咚…的門聲,這是誰???我可沒有約誰見面?難道是女人,不會是今天有一個穿著黑色性感衣服的女人一直盯著我跟過來了?靠,老婆還在家里。怎么辦?托爾斯泰心里忐忑起來了。托爾斯泰小心翼翼打開門,一只手直接握在托爾斯泰手上。隨后看清楚了模樣。托爾斯泰誣蔑的說:“哎呦喂,稀客啊?!?/p>

“好久不見,別來無恙啊,托爾斯泰。

”今天你來,有什么事情?!巴袪査固┖屯栏衲螂S后坐在沙發(fā)上。

”老兄,今天想跟你談?wù)勎遗畠旱拇壬剖聵I(yè),我女兒在慈善活動可是大放異彩啊。屠格涅夫咬著煙說。屠格涅夫心里想“這次來,可是專門搞好關(guān)系啊”。誰知道,托爾斯泰對上流社會的慈善活動是最為惱火的。托爾斯泰說“一個穿著華麗的少女,膝上放些骯臟不堪的破衣服,是在演一場出言不由衷的戲?!睜幷撚萦?,屠格涅夫氣壞了。

“我真想抽你幾個耳光子?!蓖栏衲蛲{地說,還擺個抽耳光的姿勢。

托爾斯泰直接跑了自己的房間里,拿出了一把步槍要求決斗。(托爾斯泰當(dāng)過幾年士兵)好挽回自己的名譽。

屠格涅夫看到步槍,“自己是文人斗不過他,屠格涅夫心里想。屠格涅夫只好指著托爾斯泰說”好,你給老子的等著?!巴栏衲虮煌袪査固┯脴屩傅剿频郊议T口。臨走時,屠格涅夫還豎起中指指著他,然后撒腿就跑。

這件事,屠格涅夫后悔不迭,給托爾斯泰寫了一封道歉信。但托爾斯泰好不原諒。直到二十年以后,托爾斯泰才寫了回信,表達(dá)了歉意。屠格涅夫哽咽著把信放在嘴里咬啊咬,流下了海水般的淚水。誰知道屠格涅夫在這二十年之間像契訶夫的《小公務(wù)之死》得了憂郁癥,每天擔(dān)驚受怕,那么的可怕。直到托爾斯泰回了信,才解救了他。

托爾斯泰的故事600字篇三

托爾斯泰這樣來介紹老子的一個基本論點:“他(老子)教導(dǎo)人們從肉體的生活轉(zhuǎn)化為靈魂的生活。他稱自己的學(xué)說為‘道’,因為全部學(xué)說就在于指出這一轉(zhuǎn)化的道路,也正因此老子的全部學(xué)說叫做《道德經(jīng)》?!?/p>

1891年10月,托爾斯泰在給出版商列杰爾列的一封信后面,附了一份“給我留下印象的作品”。這份書目羅列不足50部,記錄了托爾斯泰自童年至63歲這個階段閱讀并留下印象的作品。這些作品,根據(jù)閱讀印象,分為強烈;非常深;很深三種程度。書目中,涉及中國的作品,有孔子和孟子以及老子數(shù)種,而“老子”,是列在印象“強烈”這個項目中的,列入這個程度的作品,僅僅不過十部左右。

雖然,托爾斯泰接觸老子是比較晚的,那是在已創(chuàng)作出為他贏得世界聲譽的《戰(zhàn)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之后。1880年左右,托爾斯泰思想出現(xiàn)巨大困惑。1879-1882年之間,托爾斯泰寫出一篇表現(xiàn)這種困惑的長文《懺悔錄》。他在探索生命意義的精神活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在探索生命問題的答案過程中,我的感受和一個在森林中迷路的人的感覺完全相同?!?/p>

一段時間,他開始與貧窮、樸實、沒有學(xué)問而有信仰的教徒、香客、修士、分裂派教徒、農(nóng)民接近,“我愛上了這些人,我越深入思索我常聽到和讀到的像這樣活著、也像這樣死去的人的生活,我就越熱愛他們,我自己也就生活得更愉快了”。當(dāng)然,直到《懺悔錄》寫完幾年,托爾斯泰仍沒能從困惑中走出,人生的探求仍在繼續(xù)。

就在這時,托爾斯泰遇見了老子。有明確記錄的時間是1884年。在當(dāng)年3月6日,他的日記里,出現(xiàn)了這樣的字眼:“我在翻譯老子,結(jié)果不如我意?!?月9日:“讀了一點關(guān)于中國的東西,騎馬在城里轉(zhuǎn)了轉(zhuǎn)。除我以外,人人都在工作……我洗了澡,讀老子。翻譯過來是可以的,但是缺乏完整性……”

由此看來,托爾斯泰接觸老子的時間還應(yīng)當(dāng)略略靠前一點。因為不可能還沒閱讀就開始要翻譯它。托爾斯泰閱讀的老子《道德經(jīng)》,是1841年巴黎出版的法文譯本。后來,他與波波夫一起,將《道德經(jīng)》翻譯成俄文。這項工作甚至激起了托爾斯泰寫一本介紹中國哲理,尤其是探討人性善惡問題的書的愿望。

就在1884年,托爾斯泰剛接觸中國先哲不久,他寫了一篇近乎提綱的文章《中國的賢哲》。文章分了三個部分:“孔子的著作”,“《大學(xué)》”,“中國先哲老子所著《道德經(jīng)》”。

在托爾斯泰眼中和筆下,老子是很難表述的,所以在前引的日記里有“翻譯過來是可以的,但是缺乏完整性……”這樣的句子。在《中國的賢哲》中,有關(guān)“中國先哲老子所著《道德經(jīng)》”一節(jié),托爾斯泰不得不完全借助老子。他摘譯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等若干原文,而自己未發(fā)議論或引申,似乎老子本身就可以自然說明問題一般。

當(dāng)然,老子還是對托爾斯泰的處世思想產(chǎn)生了影響。1884年3月10日日記里,有這樣的記載:“一早起身,收拾了房間。安德留沙打翻了墨水瓶。我于是責(zé)備他。我臉上的表情一定是惡狠狠的……做人應(yīng)該像老子所說的如水一般。沒有障礙,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壩,停下來;堤壩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容器是圓的,它成圓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強?!?/p>

托爾斯泰與中國圣哲老子,真可謂時距千年,相隔萬里,與老子的相遇,為其對人生的思考增加了一個參照系統(tǒng),并使其獲得了“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盡管誤讀不可避免,但在人類精神活動里,這種交觸現(xiàn)象,卻是值得我們認(rèn)識和探究的。

托爾斯泰的故事600字篇四

100年前的一個午夜——1910年俄歷10月28日,公歷11月10日,82歲的列夫·托 爾斯泰,從莫斯科南部的雅斯雅納·波良納莊園出走。臨行前,他在日記里寫道:“我的做法與我這種年紀(jì)的老人通常的做法一樣,即拋棄俗世生活,以便獨處,在 一處僻靜的地方度過一生最后的時日……”日記寫罷,托爾斯泰隨即叩開女兒薩莎、私人醫(yī)生杜山的房門,告訴他們:這就動身出門,去哪兒不知道。

兩天后,這位俄國最著名人物失蹤的消息見諸報端,立刻引起轟動。公眾猜測他可能的去處、為什么要離開。100年之后,很多人仍愿意相信:他走上了心靈的旅途。

“托爾斯泰始終用一個槌子敲擊我們的`頭腦:這樣的生活是真實的嗎?你真的幸福嗎?”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xué)研究所研究員童道明用低沉的語調(diào)說道,“去哪兒?過什么樣的生活?是每個人應(yīng)當(dāng)面對的問題?!蔽绾蟀党凉饩€里,他的語調(diào)越發(fā)沉郁。

“總有一天人們會終止?fàn)幎?、廝殺和死刑,他們將彼此相愛。這個時代不可阻擋地即將到來,因為 所有的靈魂中被植入的不是憎恨,而是互愛。讓我們盡其所能,以使這個時代盡快到來?!蓖袪査固┰凇渡钪贰分袘┣械乇磉_(dá)著這一理想。但這位19世紀(jì)最堅 定的精神探索者,卻終身糾結(jié)于自身奢侈閑逸的生活與大多數(shù)人絕對貧困的矛盾中。在精神世界的無窮遠(yuǎn)方,是沒有貧困和傷害、人人互愛的理想國,而在現(xiàn)實的無 窮遠(yuǎn)方,是為生活所苦、飽受折磨與屈辱的大多數(shù)人,兩個世界無比真實地撕裂著他的肉體和心靈,出走、過另一種生活,即是一種圓滿,他在日記中告訴自己,這 將是一樁“理想的快樂的事情,離開,成為一個乞丐,感激并且愛每一個人”。

離家?guī)滋旌?,托爾斯泰得了肺炎,他的旅程結(jié)束于沒走多遠(yuǎn)的阿斯塔波沃火車站站長室。消息一傳出,媒體蜂擁而至,從阿斯塔波沃發(fā)往世界各地的電報記錄著托爾斯泰的體溫與脈搏,占據(jù)了各國報紙。

女兒薩莎在《父親》一書中,記述了托爾斯泰病中的疑問:“‘而農(nóng)民呢?農(nóng)民是怎樣死的?’當(dāng) 別人給父親把枕頭放好時,他嘆息著說。”此刻,沙皇政府的愿望,與這位渴慕像農(nóng)民那樣死去的文豪所想的相去甚遠(yuǎn),他們關(guān)心的是,讓神父進到站長的屋子里 去,但沒有人敢下這道命令。托爾斯泰的摯友擔(dān)心神父一旦進去,出來后,勢必會說——“托爾斯泰已經(jīng)懺悔了”。托爾斯泰拒絕任何堂而皇之的“第二手”救贖, 愿意用行動使思想和意志趨于完整。

11月20日,托爾斯泰逝世的消息傳出,電報上只寫了兩個字:“死了”。只此二字,已將世人的悲慟亮明。

100年前的出走,至今仍是無數(shù)人思念起托爾斯泰時,無法繞開的謎。童道明說,阿斯塔波沃火 車站的托爾斯泰紀(jì)念館的墻上懸掛著托爾斯泰寫下的兩句話:“在這樣一個周遭充滿大眾苦難,充滿罪惡的奢侈生活里我無法度日”;“一個人如果實現(xiàn)了兩個愿 望,他就得到了真正的幸福。一個,他成為有益于別人的人,一個,他的良心是安寧的”。通常,人們用前一句——“我無法度日”來解釋托爾斯泰為什么出走,而 “后一句話,表達(dá)了19世紀(jì)俄國文學(xué)最重要的道德主題——良心,以及由此生發(fā)的第二主題——悔悟”。

童道明認(rèn)為,俄羅斯本國的讀者與世界范圍內(nèi)的讀者對俄羅斯文學(xué)的考量標(biāo)準(zhǔn)不同,例如,帕斯捷 爾納克在《日瓦戈醫(yī)生》的創(chuàng)作札記里談到:俄羅斯人喜歡普希金和契訶夫,因為他們的作品里有“俄羅斯式的單純、明亮”。而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思考 型作家,他們的內(nèi)心非常糾結(jié),作品充滿苦痛,與“俄羅斯式的單純、明亮”的美學(xué)追求不同,卻在世界范圍內(nèi)廣受歡迎。

對現(xiàn)實的懷疑和批判、嚴(yán)肅的自省精神、對救贖之道和人類未來景況的追問,是托爾斯泰作品反復(fù) 表達(dá)的題旨。19世紀(jì)60年代末以來,托爾斯泰反復(fù)遭遇自己的“精神危機”。童道明談到,在其撰寫于1882年至1886年的《我們怎么辦》里,托爾斯泰 記錄了他從鄉(xiāng)間來到莫斯科,目睹窮人生活慘狀后的震動與創(chuàng)痛。他說“面對成千上萬的人饑寒交迫與屈辱”,全身心意識到這是一種社會性的犯罪。托爾斯泰把莫 斯科流浪人收容所非人的景象告訴一位城里的朋友后,朋友勸其不必如此痛心疾首,這是“正常的城市現(xiàn)象”。朋友的言論激怒了托爾斯泰,他寫道:“我含著眼淚 向我的朋友揮手大喊。‘不能這樣生活,不能!’?!?/p>

“不能這樣生活”的呼喊在托爾斯泰內(nèi)心重復(fù)了二十年有余,信奉以宗教、倫理解決社會矛盾而非 暴力,堅持“道德的自我完善”的托爾斯泰試圖超越現(xiàn)實維度,卻始終無法徹底擺脫現(xiàn)實束縛。這樣的人生困境,逆轉(zhuǎn)為小說中反復(fù)轉(zhuǎn)化敘述視角、將心靈現(xiàn)實形式 化、應(yīng)用本體象征的“心靈辯證法”,借此揭示人物心理的深沉奧秘和人生選擇的隱蔽動機。

“浪漫主義理念下最深刻最高貴的悲?。嚎咕軆?nèi)在的命運——自我抗拒”是英國學(xué)者伯林對托爾斯 泰的經(jīng)典評述。這種“自我抗拒”的意志和行動由來已久,在寫作《安娜·卡列尼娜》后,托爾斯泰幾乎放棄了小說的寫作,而大量寫作時論文章,并率先在自己的 農(nóng)莊解放農(nóng)奴;為教育農(nóng)奴的孩子親手編寫教材;19世)白話文○(紀(jì)80年代后,則選擇粗茶淡飯的生活,穿布衣、自己下地勞作,從耕地、播種、收割糧食,到修補鞋子、 衣衫皆親力親為。

晚年,托爾斯泰對奢侈閑適生活的忍受到了極點,“……隨著體力的衰弱,我卻更加強烈地意識到 自己所處地位的全部罪惡,更加為自己的這一處境而痛心疾首?!薄兑练病ひ晾锲嬷馈分校袪査固┤绱讼胂笏劳觯合鲁?、下沉,“沒有死,只有光”。這一句, 日后成為人們敘說死亡的經(jīng)典語錄,從中不難窺探托爾斯泰內(nèi)心深處對現(xiàn)實和精神困境“永遠(yuǎn)走不出,也不必走出”的超脫之感。

“我們不必追問100年后對托爾斯泰的紀(jì)念是否太冷清,他的作品是不朽的,他留下的背影漂亮 極了,他無需特別的紀(jì)念,他的墓地現(xiàn)在是俄羅斯的旅游地?!蓖烂髡f。而托爾斯泰的墓地,有著逼人的樸素,沒有墓碑、花束和邊際,四周的樹木是他兒時與哥 哥一同親手栽種,樹木在四季的風(fēng)中吟唱。他兒時曾聽保姆講過:親手種植樹木的地方,會成為幸福的所在——一個關(guān)于幸福和終點的奇妙許諾。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00931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