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教學反思(八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1 13:20:20
最新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教學反思(八篇)
時間:2023-01-01 13:20:20     小編:zdfb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教學反思篇一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并積累“唏噓、詰問、焦灼、伎倆、顛沛、窮愁潦倒、連聲諾諾”等詞語。

2、了解信客職業(yè)及其品質。

3、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4、揣摩佳句,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朗讀法、引導法、討論法、繼續(xù)培養(yǎng)和形成自主合作學習方式。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揣摩其寫作意圖。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從信客的風雨生涯中、感悟人生。樹立誠信為本的做人理念。

2、把握信客形象。培養(yǎng)學生潔力自好、待人寬容、任勞任怨、等品格。

1、感受本文的語言、體會人物品格

2、理解文章思想內容,、揣摩品味語言。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打印好的文字資料。

課前準備:預習、識記字詞、掃清閱讀障礙、閱讀課文、疏通文章脈絡。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正如一則廣告語所說的“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電信業(yè)的迅猛發(fā)展,給忙碌的現(xiàn)代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手機短信拜年已成為一種時尚,提及20世紀初期的鄉(xiāng),對外通信往往主要依靠一種特殊職業(yè)人——信客。也許人們難以想象,其實在很長時期中,信客沉重的腳步是鄉(xiāng)村和城市的紐帶,余秋雨《信客》將向我們講述這段故事?!靶趴蜑檫h行者們效力,自己

卻是最困苦的遠行者”。今天,讓我們通過文章《信客》去認識信客,去體會他的苦澀人生。

二、整體感知:(檢查預習情況)(課件展示)

1、正音

2、釋義

3、理清行文脈絡:做信客的原因——怎么做信客的——怎么不做信客的——為什么當教師、校長也是好樣的。

三、啟發(fā)探究:

1、填充信客檔案:信客是我們的主人公,那么他有哪些遭遇,他是怎樣一個人呢?這是我們首先要了解的。老師設計了一個信客檔案,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從文中捕捉重要信息。老師邊問學生邊答來填充檔案的內容。(課件展示)

職業(yè):信客。

身體狀況:老犯胃病和風濕病(職業(yè)?。ǖ?2段)

收入情況:收入微?。ǖ?段)

最高興的事:幾十年來從未失過會一封信,一件物品:給焦急等待的家屬送去了在外親人的消息;他的工作被鄉(xiāng)親們還有老信客認為,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表楊(信客的幸??鞓肥墙ㄔ趧e人的幸福快樂的基礎上的)。

最痛苦的事:報死訊、被懷疑、被誣陷、被打、被扭送到巡捕房。

最敬重的人:老信客(最后一段)

座右銘:信客信客就是一個信字(誠信是信客的生命)。

2、用一個字概括你對信客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苦)。

3、學生暢談信客形象,師歸納。

明確:誠信無私、任勞任怨、待人寬容、善良厚道、屬盡職守、潔身自好、忍辱負重。

四、小結:

信客就是這樣一個人:盡管時常飽受職業(yè)病的困擾;盡管收入永遠和付出不成正比;盡管有時還要蒙受無端的猜疑,誣陷和欺凌,但他牢記老信客的教誨,誠信無私,從不雁過拔毛,風得忘義;心胸寬廣,所有基、累、辛酸委屈都默默承受;他有情有義,總是以最恰當?shù)姆绞教幚磬]件兩頭的難事。他用大半輩子辛勞履行自己的承諾,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

同學們,這是一個多么樸實感人的形象。你們在閱讀過程中一定也遇到了許多震顫你心靈,讓你感動的語句和片斷,下面請你們把它們自由地、小聲地、深情地朗讀出來。

一、品味佳句、體會風格

1、請同學們把剛才找出來的感動你的名子讀給大家聽并對其作一品析,教師作適當引導。(可側重從它們所表現(xiàn)出的人物品質分析它的美感)

它們可能是:

①第三世界16自然段“闖蕩都市的某個謀生者……連聲諾諾”

②第18自然段:“直到他流了幾身汗……堆在他的肩上。”

③第22段中的“傳喚來的同鄉(xiāng)……他不想讓滇沛在外的同鄉(xiāng)蒙受陰影?!?/p>

2、文中還有一些含義豐富的美句,你們都懂它的含義嗎?可以提出來,師生一同討論解決(提示:可從修辭角度,重點詞句等理解它們的深刻含義和表達效果)

如:①信客信客就在一個信字。

②信客沉穩(wěn)地點點頭,他看得太多,對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榮辱,震顫著長期遲鈍的農村神經系統(tǒng),他是最敏感的神經未梢。

③這些眼神,是中國農村對自己的冒險家們的打分,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對城市的探詢。

④做信客的,就得挑著一副生死禍福的重擔,來回奔忙,回鄉(xiāng)的外出謀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淚,堆在他的肩上。

3、歸納本文的語言特點:

①質樸的典雅。

②精辟而又暢達。

二、互動合作:展示作品人物形象

請學生依據(jù)課文內容試寫一段話,描寫信客基碑上的文字,或某一補白性的文字,鼓勵學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得意之筆,并作簡要點評

參考示例:(多媒體顯示)

三、遷移拓展,尋找現(xiàn)實生活中的信客。

1、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像信客一樣,默默奉獻著,而又處在社會下層的平凡人?請舉一兩例,并談一談你對他們的看法。

例如:馬路上維持交通秩序的交通協(xié)管員、清潔工……。

師可補講關于四川藏族自治縣的鄉(xiāng)村郵遞員王順友的故事。

小結:他們雖工作平凡,但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yè)績。同學們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將來從事的也像信客一樣普通平凡的工作,我們雖然不能做偉大的事情,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將來就算是一名清潔工,你也要像貝多芬繪畫一樣,全身心地投入,熱愛、忠誠于我們的職業(yè),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無怨無悔,生命才有意義。課上到這里,老師不禁想起一首歌,歌中這樣唱道……(多媒體展示《好大一棵樹》的歌詞,師生齊讀,讀后放這首歌,在歌聲中結束本節(jié)課。)

四、中考鏈接:布置作業(yè)

1、按例名仿寫:

例1、同情是一縷春風,讓枯禿的枝頭綻出新綠。

同情是 。

例2、信譽就是你立足社會的通行證。

信譽就是你 。

信譽就是你 。

例3、真誠,友誼的橋梁,沒有它,人們之間就失去應有的平和與信賴。

批評, 。

2、請同學們以“誠實為話題,寫一篇小短文,可以談看法,也可以講故事?!?/p>

板書設計:

信客

脈絡

做信客的緣起

怎么做信客的

怎么不做信客的

為什么當教師、校長是好樣的

品格素質

任勞任怨

誠信無私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教學反思篇二

1、了解律詩的有關知識,學習鑒賞律詩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

1、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格律美。

2、在分析品味詩歌語言的過程中,提高鑒賞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感受詩歌的格律美,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審美情趣,激發(fā)對自然的熱愛、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反復誦讀古詩,培養(yǎng)閱讀興趣,理解每首古詩的內容及蘊含的情感。

積蓄文化沉淀,提高鑒賞古詩的能力。

誦讀法討論法質疑法點撥法

1、錄音機、范讀帶。(正字正音,感受詩詞的音韻美、節(jié)奏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投影儀、膠片。(顯示內容:生字注音、作者介紹、背景資料、文體知識、精美插圖、相關詩詞等。)

3、課件。

在我們祖國燦爛的文明史中,唐詩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唐詩不僅記錄了那個歷史時期的社會情狀,而且為那個時代保留了異常生動的情緒和心理記憶。唐詩的意象,成了我們民族詩歌代表性的象征,唐詩精神也成了我們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今天,我們擷取唐詩中的幾顆明珠,一睹唐詩的風采。先看第一首《野望》。

王績(約589—644),字無功,號東皋子,古絳州龍門縣(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詩人。隋末舉孝廉,除秘書正字。性簡傲,嗜酒,其詩近而不淺,質而不俗,真率疏放。

律詩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中國詩歌體裁,屬于近體詩的一種,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

律詩的格律非常嚴謹,在句數(shù),字數(shù),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guī)定:

1、律詩每首限定四聯(lián)八句,四聯(lián)依次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五律規(guī)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規(guī)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聲韻,而且一韻到底,中間不得換韻。

3、每首中間兩聯(lián)必須用對偶,這是律詩的重要特點。

4、律詩還講究聲韻美,講究押韻,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韻,押平聲韻。還講究平仄。

王績《野望》

1、播放朗讀錄音,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2、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出朗讀節(jié)奏。

東皋(gāo)?。╞ó)暮徙(xǐ)倚犢(dú)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3、品析詩句。

(1)試分析首聯(lián)在全詩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東皋”點明地點,“薄暮”點明時間,“望”字領起中間兩聯(lián)的寫景。第二句呼應起尾聯(lián),表現(xiàn)出哀傷的情感,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②表現(xiàn)了在現(xiàn)實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賞識的苦悶、悵惘的心情。

(2)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它們寫景分別有什么特點?

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山川籠罩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驅犢歸家,獵人滿載而回,似乎興致盎然。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

(3)請從動靜和寫景順序的角度賞析中間兩聯(lián)。

頷聯(lián)總寫秋色,是靜景、遠景,頸聯(lián)寫牧人與獵馬,是動景、近景。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搭配得恰到好處。

(4)請從“景”與“情”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lián)。

詩歌頷聯(lián)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漫山遍野,樹葉枯黃,更兼殘陽盡染的蕭瑟衰敗景象,景中寄寓了詩人孤獨、落寞的情懷。

(5)結合全詩內容,簡析詩人“長歌懷采薇”的原因。

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輾轉漂泊,彷徨苦悶,找不到精神歸宿,又沒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長歌懷采薇”,即放聲高歌,追懷伯夷、叔齊那樣的隱逸高士,引為神交密友。

(6)詩人在詩中流露了怎樣的感情?

美麗的秋景,恬淡和平的生活,卻讓詩人發(fā)出了“相顧無相識”的感慨,表現(xiàn)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和在現(xiàn)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人的落寞心緒。

1、用白描的手法寫景。頷聯(lián)頸聯(lián)中,詩人用白描手法,由遠到近,靜動相映,描繪出一幅山家秋晚圖。

2、借景抒情。用美麗的秋景和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反襯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寂寞。

野望秋野圖蕭瑟衰敗正襯暮歸圖寧靜安詳反襯孤獨無依

背誦王績《野望》,由律詩引出《黃鶴樓》的學習。

崔顥《黃鶴樓》

崔顥(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代詩人。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全唐詩》收錄詩四十二首。

1、聽讀,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2、再讀,理解詩句的意思。

(1)學生邊讀邊對照注釋,理解詩句的含義。

(2)學生討論發(fā)言,老師引導,理解詩句含義。

品讀,體味詩中的情感。

(1)前兩聯(lián)由傳說寫起,有什么作用?

從傳說寫到現(xiàn)實,由傳說的美好與現(xiàn)實的“空余”尋常江樓構成強烈的反差,詩人的悵然若失的情緒表露出來。

(2)詩的頷聯(lián)寫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黃鶴一去”把讀者的視野引向茫茫遠方;“白云千載”又讓人聯(lián)想到上下幾千年的風云變幻。只兩句詩,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創(chuàng)設出一種蒼茫開闊的意境,抒發(fā)了詩人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為下文寫鄉(xiāng)關難歸的無限愁思鋪墊。

(3)頸聯(lián)“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詩句描繪出站在黃鶴樓上遠眺所見的景象,蔥蘢茂盛而富有生機:晴空萬里,遠望漢陽,一棵棵樹木清晰可數(shù);鸚鵡洲上,芳草茂盛,一片蔥綠。這段寫景,描繪了一個空明、悠遠的畫面,為引發(fā)詩人的鄉(xiāng)愁設置了鋪墊。

(4)尾聯(lián)“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中詩人“愁”該如何理解?

太陽落山,黑夜來臨,鳥要歸巢,船要歸航,游子要歸鄉(xiāng),然而天下游子的故鄉(xiāng)又在何處呢?江上的霧靄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濃濃迷霧,那是一種隱隱的淚花和心系天下蒼生的廣義鄉(xiāng)愁,問鄉(xiāng)鄉(xiāng)不語,思鄉(xiāng)不見鄉(xiāng)。面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xiāng)愁呢?詩作以一“愁”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xiàn)纏綿的鄉(xiāng)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余音。

1、意境開闊、氣魄宏大。詩的開頭從黃鶴樓美麗的傳說寫起,仙人、黃鶴引發(fā)人們美好的聯(lián)想。寫到“黃鶴一去”,寫到“白云千載”,意境開闊,引人遐思。

2、風景如畫,情真意切。詩的頸聯(lián)描繪了詩人站在黃鶴樓上眺望遠處所見到的空明悠遠的畫面,融情于景,眼前景雖美,何處是鄉(xiāng)關?景中蘊含詩人濃濃的鄉(xiāng)愁。

黃鶴樓首聯(lián)引傳說頷聯(lián)發(fā)感慨以景襯情思鄉(xiāng)思親頸聯(lián)繪美景情景交融尾聯(lián)抒鄉(xiāng)情

王維《使至塞上》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開元二十四年,吐蕃發(fā)兵攻打唐朝附屬小國小勃律。737年,節(jié)度使崔希逸打破吐蕃軍。王維奉命出塞犒賞三軍,這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

初讀,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感知詩的內容。

(1)理解詩句的內容

首聯(lián):以簡練的筆墨敘寫此次出使的經歷。

頷聯(lián):既言事,又寫景,更傳達出作者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

頸聯(lián):千古名句,描繪塞外蒼涼壯觀的景象。

尾聯(lián):借用“燕然勒石”的典故,寫出了將士們保衛(wèi)家國的決心,表達詩人對他們的贊美之情。

(2)整首詩中,詩人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從首聯(lián)的“單”字可見其孤獨寂寞,頷聯(lián)兩個比喻,表達詩人的激憤和抑郁,頸聯(lián)描寫塞外壯觀美景,贊嘆之情溢于言表,尾聯(lián)借典故表達對戍邊將士的贊美之情。

(1)頷聯(lián)中“征蓬”“歸雁”比喻什么?透露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詩人以“征蓬”“歸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像振翅北飛的大雁。詩人雖然是奉使出塞,卻有漂泊無依之感,暗寫詩人被排擠出京的激憤和抑郁之情。

(2)品讀詩的頸聯(lián)“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這兩句詩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描繪了塞外雄偉壯觀的景象。詩人選取“大漠”“烽煙”“長河”“夕陽”這些意象,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色彩鮮明。且“直”“圓”兩字精煉傳神,線條簡約,雖景物不多,但層次豐富。這兩句詩充分體現(xiàn)了王維“詩中有畫”的特色。

這首詩描繪了塞外奇特壯美的風光,歌頌了戍邊將士保衛(wèi)家國的愛國精神,表達了詩人因個人際遇而產生的孤寂和抑郁之情。

使至塞上詩中有畫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畫中有情贊嘆贊美

1、背誦學過的三首唐詩。

2、說說每首詩表達的詩人的情感。

李白《渡荊門送別》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其詩豪邁奔放、飄逸若仙。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學生聽讀,整體感知。

(1)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寫作者李白出四川至荊門來到楚地時所見到的景色及感受。

(2)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對故鄉(xiāng)的依依不舍,出蜀游歷的滿腔豪情。

品讀詩句,體味內涵。

(1)首聯(lián)寫了什么內容?

首聯(lián)敘事,交代行蹤。作者從蜀地出來,經過荊門來到楚地。

(2)頷聯(lián)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泵枥L了船過荊門后長江兩岸特有的景色:山逐漸消失,眼前是一片低平的原野;長江沖出三峽,在茫茫原野中一瀉千里。一個“隨”字生動的將山與平原的位置的變化展現(xiàn)了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一個“入”字,表現(xiàn)出長江奔騰洶涌的氣勢。這聯(lián)詩,景中蘊藏著詩人初出四川時的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氣。

(3)詩的頸聯(lián)描繪了怎樣的景?蘊含詩人怎樣的心情?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詩句借助瑰麗的想象,生動的比喻,描繪出船行出三峽后江面平靜,寬廣無邊的綺麗景象。詩人借天鏡“飛”、海樓“結”,表達了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和向往。

(1)全詩意境高遠,形象奇?zhèn)?,想象瑰麗。詩的頸聯(lián)寫到“飛天鏡”“結海樓”,借助豐富的想象,描繪出江面上平靜無波,云霧彌漫的景象,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2)用詞精煉傳神。“隨”“入”等動詞的運用,都很凝練傳神,富有表現(xiàn)力。

(3)襯托手法。頸聯(lián)中,水中明月如鏡反襯江水之平靜無波;云彩變換構成海市蜃樓反襯江岸之遼闊。

這首詩描繪了出蜀經荊門至楚地過程中的景象,抒發(fā)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依依不舍之情及初出四川時的喜悅之情。

渡荊門送別動景隨入渡荊門之景靜景飛天鏡結海樓送別之情依依不舍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號稱香山居士,太原(今屬山西)人,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朗讀

①把握詩歌節(jié)奏自讀—范讀(配樂朗誦)—試讀—齊讀

②把握詩歌感情范讀(配樂朗誦)—學讀—齊讀—賽讀

品味詩句,把握內容

(1)通過朗讀詩句,你體會到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從哪里看出來的?

早春。從春潮、早鶯爭暖樹、新燕筑窩、亂花、淺草看出。

(2)詩人是步行還是騎馬觀賞景致?通過哪句話看出?

騎馬。唐時,西湖上騎馬游春的風俗極盛。從“淺草才能沒馬蹄”看出。

(3)詩人騎馬游西湖,所以詩里提到了游蹤,試誦讀全詩兩遍,然后說說詩人的游蹤。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一路行來,到最后湖東的白堤。

(4)你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一聯(lián)?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三四句,鶯燕爭春光。在幾處向陽的樹枝上,蹦蹦跳跳著早來的黃鶯,婉轉悠揚地唱著春天的歌兒;在濕潤的湖岸邊,不知是新到誰家的小燕子,喃喃啾啾地忙著銜泥筑巢。早鶯尚少,只在“幾處”;新燕不多,不知“誰家”。西湖是鳥兒們理想的天堂,它們中的先到者早早地開始雀躍起來了。詩句在對鶯歌燕舞的動態(tài)寫照中,傳達出西湖生動的早春氣息。

(5)所有的景物中,詩人最喜愛的是什么呢?(品讀末兩句)

詩人最愛湖東的白堤,因為這里綠柳成蔭,景色更是美不勝收,使人久久不忍離去。詩人對西湖的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6)全詩描寫了西湖早春清新優(yōu)美、生機勃勃的景色,字里行間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對西湖的喜愛,對自然的熱愛,對美好事物的熱愛。

詩人描寫了西湖早春鶯飛燕舞、花亂草淺、柳樹成蔭的美麗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的喜愛之情,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1)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全詩以游蹤為線索描寫西湖美景。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一路行來,最后到湖東的白堤,使整首詩結構嚴密。

(2)景中寄情,情景交融。詩中描寫了西湖美麗的自然風光,在寫景中寄寓作者對西湖的喜愛之情,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錢塘湖春行(早)鶯(新)燕(亂)花(淺)草初春之景贊賞西湖、熱愛自然

本課的五首詩都是唐代律詩,格律工整,情感真摯,感人至深。而“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然是情??梢赃@么說,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不吸引人的教學?!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出發(fā),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列入課程目標之中,更可見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能力發(fā)展?!?/p>

一、整體入手,潛心會文

上課伊始,緊扣每首詩題眼設問,初步感知詩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反復誦讀,通過“找、畫、寫”的方式潛心會文,讓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從語言文字中感受詩人的情懷。

二、含英咀華,涵詠真情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含英咀華,涵詠真情。比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等,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并通過“以讀激情”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指導學生不僅看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文本內部,發(fā)現(xiàn)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蘊含的人物的豐富情感。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教學反思篇三

我校校本課程《柑橘文化》從2005年開始啟動實施,制定了校本課程實施方案、課程綱要,開發(fā)了各年級校本課程教材,校本課程《柑橘文化》申報市級課題于2018年12月順利結題。一直以來,我校高度重視校本課程,得到了縣教研信息中心的精心指導,全體教師認真落實校本課程教學,全校學生在校本課程學習中提升了素養(yǎng),也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高度肯定與贊揚?!堕夙灐氛n時是校本課程《柑橘文化》“開發(fā)柑橘”中《柑橘栽培歷史》單元的內容,適用于小學六年級學生學習。

1、學習目標

(1)能朗誦《橘頌》,,初步了解詩詞大意。

(2)從詩詞中了解中國古代柑橘栽培歷史。

(3)淺析愛國詩人屈原的《橘頌》,體會柑橘的優(yōu)秀品質,從中感悟屈原精神

2、學習重點

通過淺析《橘頌》,從詩詞中感受中國悠久的柑橘栽培歷史,從中感悟屈原精神。

3、學習難點

理解楚辭《橘頌》的大意

激趣導入

通過展示學校教學樓主樓梯墻上的《橘頌》圖片導入新課。

淺析《橘頌》

1、通過試讀、聽媒體讀、自由讀、點名讀等達到有感情朗讀的要求。

2、學生對照手中學習單中詩詞注釋初步掌握詩詞大意,教師適當點撥。

3、出示課堂交流(一),先小組內同學交流,再小組選派代表班上交流,了解中國古代柑橘栽培歷史,進一步理解詩詞大意

認識屈原

1、出示屈原銅像和屈原祠山門圖片,引出《橘頌》作者屈原。出示屈原生平簡介,讓學生初步了解屈原。

2、出示課堂交流(一),先小組內同學交流,再小組選派代表班上交流,深入感悟屈原精神。

課堂小結

通過課堂小結和課后實踐,深化對屈原精神的感悟

1、附板書設計

屈原

秭歸人

矢志不渝

榮辱分明

為國為民

上下求索

2、板書設計說明

板書內容有課題,“屈原,秭歸人”,以及屈原精神的關鍵詞。力求簡明扼要,抓住重點。

本節(jié)課通過淺析《橘頌》詩篇和感悟屈原精神,不僅讓學生了解柑橘栽培歷史,還讓學生初步學習《橘頌》,感悟屈原精神,受到屈原文化熏陶。小學六年級學生知識儲備不足,對古文楚辭《橘頌》理解有較大難度,另外,對于屈原,時空跨度大,感悟屈原精神既是難點也是重點。因此,布置學生課前搜集屈原資料,課后閱讀屈原詩詞,能更深入的了解屈原。畢竟是小學生,只能讓學生初步了解,不能有過高要求。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教學反思篇四

1、知識目標:掌握本文的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力目標:學習本文的表達方式及其產生的表達效果。

3、情感目標:領悟列寧格勒的人們在堅苦卓絕的環(huán)境中所具有的寧死不屈、百折不撓、堅強高貴的精神。

學習本文在敘述中采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xiàn)群體的崇高品質。

體會列寧格勒人民的人性光芒與人格的高貴。

1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過著幸福寧靜的生活。我們遠離戰(zhàn)爭、饑餓和寒冷,戰(zhàn)爭的殘酷、恐怖是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人們難以想象的。你們知道生活在巨大的戰(zhàn)爭陰影下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嗎?今天我們走進《列寧格勒的樹》,去看看被圍困了九百天的列寧格勒城的人們在生命面臨威脅的時刻,寧愿凍死也不砍伐一棵樹的壯舉,讓我們的靈魂接受一次洗禮,去感受一下人性的光輝吧。

(二)時代背景:

60多年前,德國法西斯出動70萬大軍、1200架飛機、1500輛坦克和12000門火炮妄圖一舉拿下這座城市,卻受到蘇聯(lián)軍民英勇頑強的抵抗,德軍迅速占領列寧格勒的企圖化為泡影。于是,希特勒下令嚴密封鎖該城,企圖以斷水、斷糧等手段征服列寧格勒,從而開始了長達900天的圍困期。面對險惡的處境,300多萬英雄的列寧格勒軍民沒有屈服,他們頑強抵抗,依靠在拉多加湖上開辟的“生命之路”,傳奇般地戰(zhàn)勝了饑餓的威脅,挫敗了德軍的罪惡計劃。

列寧格勒保衛(wèi)戰(zhàn)緊緊拖住并消滅了德軍大量有生力量,為蘇軍取得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等戰(zhàn)役的輝煌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殘酷的戰(zhàn)爭也使列寧格勒人民付出了巨大代價。據(jù)材料記載,列寧格勒在圍困期因饑寒交迫致死的人多達64萬人,死于德軍炮火空襲的有2.1萬余人。

(三)初讀課文,積累字詞。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課文,用線畫出你不認識的字,用……線畫出需要積累的詞語。用畫出你喜愛的句子。

1、學生讀完以后,老師提醒學生注意:

踉蹌(liàngqiàng)凍餒(něi)

2、需要積累的詞語:

不堪回首戰(zhàn)云密布陰云慘淡魔劍高懸座無虛席

(四)探究課文。

1、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說說最使你感動的語句有哪些,找出來細細讀一讀,品一品,討論交流:哪些細節(jié)、哪些語句最讓你感動?

2.重點討論分析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請一位學生朗讀一遍。

本段寫了悲慘的一幕,但作者沒有對這一情節(jié)進行過多地描寫、渲染,只是用平靜的筆觸進行了簡潔地敘述,只交代了三個必要的細節(jié),是哪三個細節(jié)呢?

明確:小棺材、凍餒而死的孩子、舊鋪板。

作者只交代了三個必要的細節(jié),既沒有女士臉上的表情,也沒有寒冷對她臉色和軀體的效果,也看不出作者感情的特殊性,他追求的不是煽情,而是以敘述來說明問題,我們同樣被打動了。看來,打動人心不光靠描寫、渲染的手法,敘述同樣能產生感動的效果,這真是“殊途同歸”??!

3.請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具體地描繪一下當時的場景。

學生思考并回答。

4.作者一邊進行冷靜地敘述,一邊又在敘述中進行對比,請同學們說說對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一方面是如此嚴酷的饑寒,“人們賣房屋,變賣首飾,變賣家具,賣一切可賣之物,只為換取一點可憐的口糧和棉毯”;另一方面卻是:“在最艱苦的900天內,列寧格勒城里的人們,沒有為生計砍伐過一棵樹”,“沒有誰去砍樹生火取暖?!?/p>

5.光有這樣的對比似乎還不太充分,因而作者在此基礎上,又采用了議論、抒情的手法加以補充,請同學們找出這樣的句子。

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

把樹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們是怎樣的人們。那是一群精神強健人格高貴的人。

——這句話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起了畫龍點睛,點明主旨,深化主題的作用。

6.為了進一步印證這一點,作者又例舉了生活在巨大的戰(zhàn)爭陰影籠罩下的列寧格勒的人們的一些生活狀況:劇照貼滿大街小巷,劇院天天夜里開演,觀眾座無虛席;學校準時開學,上課鈴聲從未間斷……

多么堅強高貴的人們啊,在厄運、苦難面前,他們仍從容地、有尊嚴地活著。這是一群寧死不屈、百折不撓、精神強健的人,正因為他們具有樹一樣的堅韌挺拔的精神,才有了不讓侵略者前進一步的輝煌。

7.能用《日歷》里的語言來描述一下他們是如何度過每一天的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他們用情感、忠誠、愛心、責任感,以及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去書寫每一天的日歷。

8.900多個日日夜夜啊,人們生活在饑寒交迫中,即使一個又一個離家失所的人凍死在街頭,人們也沒有砍伐一棵樹來取暖,人們何以把樹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要呢?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明確:生命是是無價的,但并不代表它是最寶貴的,正如裴多菲在詩中寫道:“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睒涞木G色是被圍困的人們心中的希望,的精神寄托。正是這一片綠支撐著他們熬過900個苦難的日子。

9.請同學們結合《每天誕生一次》的內容,想象一下,列寧格勒的人們從煙霧里透出的曙光中醒來時,看到這片綠,他們會想些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小結:

他們在醒來的一剎那可能有一種陌生感,也有一絲慶幸的心理———“我又活過來了?”我還活在自己國家的領土上,明天還能撲向嶄新的太陽,還有見到下一個黎明的希望。對他們來說,生命即綠,假使有一天見不著綠了,那么,死亡也就來臨了。

10.同學們知道老山蘭的故事嗎?在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我們的鋼鐵戰(zhàn)士血灑南疆,誓守國土,在炮火硝煙中,日夜陪伴我們戰(zhàn)士的,就是綠色的蘭花,戰(zhàn)士們取名“老山蘭”,他們把從陣地上采擷來的蘭花栽在廢棄的空罐頭盆里或栽在陣地前沿的土里,甚至栽在了鋼盔里。戰(zhàn)士們精心呵護著它們,那墨綠色的葉片給炮火硝煙中的戰(zhàn)士們帶來絲絲生活的慰藉,綠是生命,是和平,是希望,多少人為了心中的那片綠而挺身而出。

和平年代,我們應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綠,人類與綠色應和諧相處。想想戰(zhàn)爭年代的那些人們吧!我們有什么理由去摧殘眼前的這片綠呢?請愛護眼前的一草一木吧,我們將會從他們身上汲取精神和力量。

五.閱讀比較、探究

如果以《列寧格勒的樹》為材料,你會如何接著寫《每天誕生一次》或《日歷》呢?試動筆寫寫看。

〔參考答案:在《列寧格勒的樹》的故事里,可以找到上述兩篇文章的種種影子,包括共同的、不同的方面。如果與《日歷》接,可以放在保存歲月的方式是把歲月變成永久的詩篇之后,或者放在書寫每一天的日歷那段之后。如果與《每天誕生一次》接,可以接到撲向嶄新的太陽那句之后,也可以接到篇末。當然還可以有其他的接寫方式,比如也放到《日歷》的篇末?!?/p>

此項練習的主要目的是互相解讀這幾篇課文,并不在一定要寫成完全融為一體的一篇文章。還有,可以引用故事的基本素材,也可以只引用片斷,還可以打亂順序,比如從劇院天天開演說起。還要指導學生在敘述故事時不是原文照抄,內容要適度,文字要與主篇接近。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教學反思篇五

1、了解屈原和《楚辭》鑒賞的有關知識。

2、掌握課文中重點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3、理解詩文大意,并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4、了解詠物詩的基本特點。

5、培養(yǎng)學生鑒賞古詩詞的能力。

體會詠物詩寓情于物的寫作特點和作者寄予詩中的愛國情懷。

兩課時

一、導入

南國多橘,楚地更可以稱之為橘樹的故鄉(xiāng)了?!稘h書》盛稱“江陵千樹橘”,可見早在漢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產橘而聞名遐邇。不過橘樹的習性也奇:只有生長于南土,才能結出甘美的果實,倘要將它遷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澀的枳實了?!蛾套哟呵铩匪洝伴偕茨蟿t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這不是一大缺憾嗎?但在深深熱愛著故國鄉(xiāng)土的屈原看來,這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秉性,正可與自己矢志不渝的愛國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讒被疏、賦閑郢都期間,即以南國的橘樹作為砥礪志節(jié)的榜樣,深情地寫下了這首詠物名作——《橘頌》。

1、本詩選自( ),作者( ),我國( )(時代)偉大詩人,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的( )風格。代表作有( ) 等。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深固難徙( ) 剡棘( ) 圓果摶兮( ) 梗其有理( )

3、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徠: )

⑵受命不遷,生南國兮(遷: )

⑶深固難徙,更壹志兮(壹志: )

⑷曾枝剡棘,圓果摶兮(曾: )

⑸紛缊宜修,姱而不丑兮(紛缊: )

⑹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廓: )

⑺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蘇世: )

⑻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離: )

三、師范讀課文、生用心體會作者的思路及情感。

四、誦讀領會把握詩歌的內容和感情。

生自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出詩歌大意。(小組討論)

(明確)天地間嘉美的桔樹,適應南方肥壤沃土。稟受天命不可遷植,只肯永遠生地南楚。根深蒂固難以遷徙,專心致志堅定不移。葉兒碧綠花兒素結,繁枝茂葉令人欣喜。密密枝丫尖尖小刺,圓圓果實掛滿樹枝。青果黃果色彩斑斕,紋理花色燦爛絢麗。皮色鮮明內瓤純潔,猶如君子擔當?shù)懒x。長得繁茂修飾得體,形象脫俗美麗無比。贊嘆你從小立志,與世俗迥然有異。獨立于世不肯遷移,這志節(jié)多令人驚喜。節(jié)制自守虛心謹慎,始終不會犯過失咎。秉持美德公正無私,可也天地一樣不朽。我愿與你生死相交,相與為友天長地久。淑麗端莊終不淫逸,生性梗直知情識理。年齡雖小卻品高潔芳,堪作兄長可為我?guī)煴?。品行高潔好比伯夷,樹立楷模千古光照?/p>

詩人以橘樹為喻,表達了自己追求美好品質和理想的堅定意志?!伴佟迸c詩人屈原的形象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詩人屈原忠于楚國,至死不渝的精神,體現(xiàn)了詩人高潔的人格形象等。作者借橘樹贊美堅貞不移的品格。作者認為橘樹是天地間最美好的樹,因為它不僅外形漂亮,“精色內白”“文章爛兮”,而且它有著非常珍貴的內涵,比如它天生不可移植,只肯生長在南國,這是一種一心一意的堅貞和忠誠,再如它“深固難徙,廓其無求”“蘇世獨立,橫而不流”,這使得它能堅定自己的操守,保持公正無私的品格。最后作者表達了自己愿意以橘樹為師,與之生死相交的愿望,這也是作者志向的表達。

五、討論

1、歌德說:“象征的奧妙就在于每個情節(jié)必須本身就有意義,同時指向某種意義更大的情結?!睂Υ四阌惺裁纯捶??試著舉例子。

松柏:堅挺,傲岸,堅強,生命力。松:敖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

紅豆:借指 男女愛情的信物,比喻男女愛情或朋友情誼。

菊:隱逸,高潔,脫俗。

桃花:象征美人。

蘭:高潔。

月:人生的圓滿、缺憾,思鄉(xiāng),思親。

2、本文的橘有什么特質?請在文中找出原詩,它本身的意義在哪里?

3、在本文中橘的象征意義是什么?

4、請同學們概括文章的主旨。

六、攙扶式鑒賞,教給學生詩歌的鑒賞方法。

明確(師生共同總結)

《橘頌》可分兩節(jié),第一節(jié)重在描述橘樹俊逸動人的外美。開筆“后皇嘉樹,橘徠服兮”等三句就不同凡響:一樹堅挺的綠橘,突然升立在廣袤的天地之間,它深深扎根于“南國”之土,任憑什么力量也無法使之遷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氣,“受命不遷”的堅毅神采,頓令讀者升起無限敬意!橘樹是可敬的,同時又俊美可親。詩人接著以精工的筆致,勾勒它充滿生機的紛披“綠葉”,暈染它雪花般蓬勃開放的“素榮”;它的層層枝葉間雖也長有“剡棘”,但那只是為了防范外來的侵害;它所貢獻給世人的,卻有“精色內白”,光彩照人的無數(shù)“圓果”!屈原筆下的南國之橘,正是如此“紛緼宜修”、如此堪托大任!本節(jié)雖以描繪為主,但從字里行間,人們卻可強烈地感受到,詩人對祖國“嘉樹”的一派自豪、贊美之情。

橘樹之美好,不僅在于外在形態(tài),更在于它的內在精神。本詩第二節(jié),即從對橘樹的外美描繪,轉入對它內在精神的熱情謳歌。屈原在《離騷》中,曾以“羌無實而容長”(外表好看,卻無美好的內質),表達過對“蘭”、“椒”(喻指執(zhí)掌朝政的讒佞之臣)等輩“委其美而從俗”的鄙棄。橘樹卻不是如此。它年歲雖少,即已抱定了“獨立不遷”的堅定志向;它長成以后,更是“橫而不流”、“淑離不淫”,表現(xiàn)出梗然堅挺的高風亮節(jié);縱然面臨百花“并謝”的歲暮,它也依然郁郁蔥蔥,決不肯向凜寒屈服。詩中的“愿歲并謝,與長友兮”一句,乃是溝通“物我”的神來之筆:它在頌橘中突然攬入詩人自己,并愿與橘樹長相為友,面對嚴峻的歲月,這便頓使傲霜斗雪的橘樹形象,與遭讒被廢、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疊印在了一起。而后思接千載,以“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收結,全詩境界就一下得到了升華——在兩位古今志士的遙相輝映中,前文所贊美的橘樹精神,便全都流轉、匯聚,成了身處逆境、不改操守的偉大志士精神之象征,而高高映印在歷史天幕上了!

從現(xiàn)在所能見到的詩作看?!堕夙灐房胺Q中國詩歌史上的第一首詠物詩。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樹的生態(tài)和習性,運用類比聯(lián)想,將它與人的精神、品格聯(lián)系起來,給予熱烈的贊美。借物抒志,以物寫人,既溝通物我,又融匯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銘所贊揚的“看來兩段中句句是頌橘,句句不是頌橘,但見(屈)原與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鏡花水月之妙”(《楚辭燈》)的奇特境界。從此以后,南國之橘便蘊含了志士仁人“獨立不遷”、熱愛祖國的豐富文化內涵,而永遠為人們所歌詠和效法了。這一獨特的貢獻,無疑僅屬于屈原,所以宋劉辰翁又稱屈原為千古“詠物之祖”。

七、品位詩歌,鑒賞和體會藝術技巧。

再讀課文,仔細體會詩歌使用的高妙的藝術技巧,體會其妙處。

八、遷移延展,開拓視野,提高鑒賞水平。

狼子野心

[清]紀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與家犬雜畜,亦與犬相安。稍長,亦頗馴,竟忘其為狼。

一日,主人晝寢廳事,聞群犬嗚嗚作怒聲,驚起周視,無一人。再就枕,將寐,犬又如前。乃偽睡以俟,則二狼伺其未覺,將嚙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殺而取其革。

此事從侄虞悼言。

“狼子野心”,信不誣哉!然野心不過遁逸耳。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更不止于野心矣。獸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貽患耶?

注釋

①俟:等待。

②遁逸:深深地隱藏

九、作業(yè):

請同學們仿照《橘頌〉的寫作手法,選擇身邊的一件事物進行描繪。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教學反思篇六

11、中國石拱橋

中學八年級語文備課組 主備人:

【學習目標】

1、掌握重點詞語,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間。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lián)成一個整體。由于各拱相聯(lián),所以這種橋叫做聯(lián)拱石橋。永定河發(fā)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橋面用石板鋪砌,兩旁有石欄石柱。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tài)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

(1)本段的說明對象是____________ ,它是 典型代表之一。

(2)、分析下列語句所采用的說明方法。

①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②永定河發(fā)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 )

③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 )

(3)、“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中的“約”“幾乎”能否去掉?為什么?

(4)、你還知道哪些橋?寫出其名字及橋的特點。

6、中國的石拱橋很多,都有相同的特點,作者為什么選擇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說明的例子?

7、質疑問難:閱讀課文過程中,你還有什么疑問需要與同學共同探討?請把他寫下來。

拓展學習

(1)茅盾故鄉(xiāng)烏鎮(zhèn)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xiàn)一座石橋時,仿佛發(fā)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2)早春天氣,江南鄉(xiāng)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 也令畫家銷魂!

(3)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xié)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2)為了生動的說明水有各種各樣的語言,很多地方運用了 的修辭方法。

(3)說明了水在三種情況下的語言:a ;b ;c 。

(4)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下,怎樣才能判斷出壺里的水是否是開的?

拓展學習

6、選文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來介紹太和殿的?第五段用數(shù)字“28”、“2380”是想說明什么?

7、作者為什么把太和殿作為解說的重點?

8、揣摩文中寫“龍”的句子,探究作者這樣寫的原因。

9、請你當導游:假設你帶的旅游團從神武門進入故宮,你該怎么向他們介紹故宮?

10、質疑問難:閱讀課文過程中,你還有什么疑問需要與同學共同探討?

拓展學習

新集中學八年級語文備課組 主備人:

【學習目標】

1、查字典,看注釋,掌握重點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例:南朝 《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p>

李商隱 《嫦娥》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p>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p>

學習研討

6、探究理解文中古詩詞的意思,感受濃濃的詩意。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這樣有什么好處?

7、 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將你喜歡的一句摘抄下來,并分析其作用。

例句:

分析:

拓展學習

8、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文房四寶

紙、墨、筆、硯是我國傳統(tǒng)的文書工具。由于它們在運用于書畫藝術創(chuàng)作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被譽為“文房四寶”。而宣紙、徽墨、湖筆和端硯則又是這“四寶”中的名品。

宣紙是唐代(公元618~907年)制造于安徽省涇縣,曾被朝廷封為貢紙。由于它歷來集散于涇縣附近的宣城,故得名“宣紙”。宣紙蜚聲海外由來已久。在清朝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宣紙制品曾遠銷歐洲,引起許多國家重視。英國的一個貴族,竟以70個基尼金的高價,在倫敦買下了一束用宣紙扎的花。

楮片(檀樹皮)和稻草是宣紙的原料。它的制作要用一年左右的時間,經過一百多道工序。這潔白如雪、厚薄均勻、質地堅韌的宣紙,按厚度分單宣、夾宣、三層以至四層;就吸水性能分為“生宣”和“熟宣”?!吧蔽詮?,多用于寫意畫,工筆畫則一般使用“熟宣”。由于宣紙具有抗老化、不易破碎等優(yōu)點,所以我國不少古代名家的書法、繪畫真跡能夠長期保存下來。

墨,分松煙墨和油煙墨,是在煙灰中加膠調劑,而后置鐵臼里搗研制成。質量高的墨還在原料中加入麝香、冰片等香料和十幾種中藥,有的還摻入黃金。這樣的墨研磨起來香氣馥郁,書寫后色澤烏艷,墨跡見水不化。古時制的墨往往有“輕膠萬杵”或“十萬杵”的字樣,意思是料精功到?;漳闹圃焓加谔颇?。相傳河北墨工奚超帶著兒子庭珪避亂南徙,看到黃山附近的歙州松多質好,就定居在此制墨為生。以歙州古松燒煙制成的墨色澤肥膩,性質沉重,再加上奚庭珪鉆研技術,改進搗煙、和膠等方法,墨的質量具有“光澤如漆”“其堅如玉”的優(yōu)點。

文房四寶中的筆,指的是毛筆。相傳秦始皇的大將蒙恬,監(jiān)筑長城時,偶然看到城墻上粘有一撮羊毛,隨手扯下,拾取枯木一枝,將羊毛束在一端,造出了我國第一支毛筆。傳說后來蒙恬曾在浙江吳興縣的善璉鎮(zhèn)住過,當?shù)厝朔钏麨椤肮P祖”,在鎮(zhèn)上修建了“蒙恬祠”,并開始制造湖筆。湖筆是用上等山羊毛(羊毫)、山兔毛(紫毫)、黃鼠狼尾毛(狼毫)經過梳、結、裝、擇等七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用湖筆書寫、繪畫,落筆重壓時有腰力,提筆離紙后筆頭尖正成錐形,筆的周身圓渾飽滿,揮毫潑墨,剛柔相濟,得心應手。

端硯產于廣東肇慶市東郊端溪,據(jù)記載,問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出現(xiàn)硯石的坑洞星羅棋布于端溪兩岸的斧柯山上。端硯的制作分采石、選料、雕刻、配盒等四道工序。用端硯磨的墨經久,還極耐凍。傳說晚唐時,端州梁舉人赴京會試,時值隆冬,人家的硯臺都結了冰,只有此公硯上的墨水不凍,于是中了進士,因而人們也稱端硯為“神硯”。(摘自《人民畫報》)

(1)本文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四寶”中的名品各有什么特點。

(2)體會本文的行文特點。

一課一得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教學反思篇七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了解作者及文體特征。

二、過程與方法:

1、加強朗讀訓練,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督促學生疏通詞句,翻譯課文,提高

文言文閱讀能力。

2、體會本文托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封建社會不識人才、埋沒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導學生認識當今時代的優(yōu)

越條件,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一、重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體會本文托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伯樂與千里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

二、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

2、體會本文簡練、含蓄的語言特點。

同學們,你們能列舉出有關馬的成語嗎?(學生列舉)

(馬不停蹄、馬到成功、馬首是瞻、馬放南山、馬瘦毛長、一馬平川走馬觀花、快馬加鞭、馬革裹尸、龍馬精神、指鹿為馬、千軍萬馬、萬馬奔騰、老馬識途、天馬行空。)

關于馬,還有一個 “伯樂相馬”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jù)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今天我們來學習韓愈的《馬說》,相信在學完課文以后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系有進一步的認識。

1、前面我們學過《捕蛇者說》,今天我們又將學習《馬說》,有誰能夠講一講“說”在這里的意思?

明確:“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說”的語言通常簡潔明了,寓意深刻;寫法較靈活,跟現(xiàn)代的雜文大體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罢f”就是“談談”的意思,“馬說”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馬說》運用比喻藝術說理的典范,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人才論文

(板書) : 人才論文

2、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鄧州南陽(今河南南陽)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因韓氏是昌黎(河北昌黎)望族,又稱“韓昌黎”。死后謚“文”,世稱“韓文公”。

自幼勤奮苦讀。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年,25歲)中進士。貞元十九年(803)任監(jiān)察御史時,因關中大旱,上書“請寬免民徭而免田租”,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令。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隨宰相裴度平淮西有功,升刑部侍郎。因上表諫迎佛骨,得罪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唐穆宗時,官至吏部侍郎。

在文學上,他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反對漢魏六朝的綺靡文風,主張繼承先秦兩漢古文傳統(tǒng),主張為文明白通暢,對后代的散文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3、寫作背景:韓愈初登仕途時,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門被守門人擋在門外。盡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后相繼依附于節(jié)度使董晉和張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作《馬說》,發(fā)出“伯樂不常有”的感嘆。

1、聽課文錄音

要求:明確字音、語氣、節(jié)奏

2、學生齊讀課文,了解全文大意。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自然段。(沉痛、惋惜、同情。低沉緩慢)

(2)學生說出重點字詞的解釋

祗(zhǐ):只是; 辱:受到屈辱; 駢:兩馬并駕; 槽(cáo)櫪:喂牲口用的槽; 以:因; 稱:著稱。

(3)你能解釋以下幾個虛詞嗎?

虛詞:而、之、以、也

(4)請同學翻譯第一自然段

世間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會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5)思考鞏固:

①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與“千里馬”之間的關系的?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板書) :論點: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教師強調:強調本句是全文的中心論點(也是領起全文作用的句子)說明伯樂知千里馬。

(板書) : 伯樂 知 千里馬

②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會有怎樣悲慘的遭遇呢?

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6)對于千里馬的遭遇,你心里有什么感覺?

沉痛、惋惜、同情。

(7)朗讀本段的語氣、節(jié)奏應該怎樣?

低沉緩慢

(8)概括段意:說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9)小結:文章一開篇就提出了“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見解,這就說明了千里馬對伯樂的依賴關系,即伯樂對千里馬有決定的作用,因為除伯樂以外沒有人能識別千里馬,既然如此,千里馬的命運就決定于是否有伯樂來發(fā)現(xiàn)它了,而實際的情形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所以千里馬的悲慘命運簡直就具有必然性了,不少的千里馬不僅找不到一個一般水平的牧馬人,而且“祗辱于奴隸人之手”,受盡無知小人的氣,更令人悲憤的是,這些寶馬竟然成雙成對地死于槽櫪之間,其遭遇之不幸,結局之慘痛,真非筆墨所能形容,從字里行間可見作者的痛惜之情。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男同學朗讀第二自然段(憤怒譴責。急促、迅猛、高亢。)

(2)學生說出重點字詞的解釋

一食(shí):吃一頓; 或:有時; 石:古代的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食(sì):通“飼”,喂; 能:能夠; 是:這樣; 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質; 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且:尚且; 等:等同; 安:疑問詞,怎么。

(3)你能解釋以下幾個字嗎?

①虛詞:而、之、也、其

②實詞:能 食 盡

你能找出本段的通假字嗎?請解釋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飼” 喂

才美不外見 通“現(xiàn)” 表現(xiàn)

(4)請同學翻譯第二自然段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或許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目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yǎng)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xiàn)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目行千里呢?

(5)思考鞏固:

①“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板書) : 千里馬 才美不外現(xiàn)

教師:如果才美外現(xiàn)了,稱為什么馬?

(板書) : 千里馬 才美外現(xiàn) 名馬

②“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第三段中:(其真不知馬也。)

(板書) : 食馬者 不知 千里馬

③作者是怎樣對“食馬者”的無知發(fā)出強烈的譴責的?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6)對于食馬者的做法,你心里有什么感覺?

憤怒譴責

(7)朗讀本段的語氣、節(jié)奏應該怎樣?

急促、迅猛、高亢。

(8)概括段意:提示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

(9)小結:這一自然段,作者著力刻畫了“食馬者”與千里馬之間的矛盾,作者先從千里馬的食量說起“一食或盡粟一石”,這是夸張的說法,但這正突出千里馬的食量大大超過普通馬,而這一點決非是那些“食馬者”所能知道的,他們只是按照普通馬的食量來喂養(yǎng)它,所以千里馬“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作者最后發(fā)出“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對“食馬者”的無知的憤怒譴責的感情發(fā)展到高潮。

3、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女同學朗讀第三自然段(深刻嘲諷)

(2)點明幾個重要的字詞的解釋:策、道、材、通、臨、其、邪

(3)你能解釋以下幾個字嗎?試試看

①虛詞:而、之、以、也、其、策

②實詞:能 食 盡

你能找出本段的通假字嗎?請解釋

食之不能盡其材 通“才” 才能

其真無馬邪 通“耶” 表示疑問 相當“嗎”

(4)請同學翻譯這一自然段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又不能使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5)思考鞏固:

①“策之”“食之”“鳴之”是什么句式?作用是什么?

排比句式??偫ú蛔R馬者不按照千里馬的特性來對待它。

②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第二段提出千里馬才美不外現(xiàn),在食馬者眼中就無馬了。

(板書) : 千里馬 才美不外現(xiàn) 無馬

③哪句表現(xiàn)“食馬者”以“知馬者”的身份嘆息的?

嗚呼!其真無馬邪?

④文中哪句點明了全文的主旨?

其真不知馬也。

⑤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揭露“食馬者”“不知馬”。揭露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

(6)朗讀本段的語氣應該怎樣? 深刻嘲諷

(7)概括段意:對執(zhí)策者的“不知馬”進行辛辣的嘲諷。

(8)小結:作者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畫執(zhí)策者的形象,把“真無馬”與“真不知馬”對照起來,生動地提示了執(zhí)策者的愚蠢和荒唐,最后又以“其真不知馬也”結住全文,更有力地表達了作者的痛切之感。

1、理解文章的深層寓意

提問: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如果不是,他們分別比喻什么?

明確:不是,

“千里馬”比喻人才; (板書)

“伯樂”比喻慧眼識才者;圣明的君主;能發(fā)現(xiàn)賞識任用人才的人(難遇)

“食馬者”比喻愚妄無知的統(tǒng)治者。

2、作者韓愈寫此文的意圖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文章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的現(xiàn)象;

表達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的憤懣心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

3、文章借千里馬的遭遇對封建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進行了控訴,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無奈和憤慨,這種寫作手法叫什么?

教師指出(托物寓意)板書

4、你認為十一個“不”字表達出什么語氣?

11個不字,表達出強烈的否定語氣;

5、文章連用了十一個“不”字,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明確:表達了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強烈不滿和譴責。

6、每一自然段都以“也”字作結,這三個“也”字所表達的語氣是否相同?

明確:第一個“也”流露出無限痛惜之情;第二個“也”表達了作者的憤怒譴責;第三個“也”是對“食馬者”的深刻嘲諷。

7、請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字正腔圓。節(jié)奏分明、把握停連,力求準確流暢。11個不字,表達出強烈的否定語氣;也字,讀出痛惜、憤怒、嘲諷的語氣。

我相信大家人人都是千里馬,假如你是今年的大學畢業(yè)生,面對難就業(yè)的情況你會怎么辦?(同學們自由討論、發(fā)言)

在講究“素質”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馬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中,適應環(huán)境,發(fā)揮潛能是最重要的

老師寄語:在學習生活中,我們不能馬馬虎虎,走馬觀花,更不能指鹿為馬,溜須拍馬,成為害群之馬。有缺點趕快懸崖勒馬,馬上改正。只要我們發(fā)揚龍馬精神,馬不停蹄,快馬加鞭,相信大家都能成為千里馬,前途一馬平川,事事馬到成功!

馬說 (人才論)

韓愈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教學反思篇八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主旨;

二、學習文章托物言志、詠物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掌握本文重要實詞,積累文言詞語。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

提出朗讀要求:

①字字飽滿;

②把握基調,采取不同形式的讀。

2、小組合作,逐句翻譯。

3、檢查預習情況,幻燈片展示:

①重點字詞;

②重點句翻譯;

③通假字。

4、齊讀課文,指名背誦。

三、探究、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

開篇作者用哪一個字來總頌橘?下文又從哪兩個方面來具體頌橘?

2、探究、質疑,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a、文章從哪些方面來寫橘的外形美?

b、橘具有哪些美好的精神品質?

c、作者對這樣內外兼美的“嘉樹”抒發(fā)了怎樣感情?

d、詩中兩處用了“深固難徙”和“不遷”,這樣重復使用目的何在?

e、文章只是在頌揚橘嗎?若不是,又是寫什么?

3、配樂朗讀,再次感受橘的內外美。

四、拓展延伸

1、古今中外有哪些名人具有“橘”的這種精神?

2、選擇一種植物,仿本文寫法,寫篇抒情短文。

3、全班同學一起賞析點評。

五、總結

六、板書設計:

橘頌

外形:綠葉素榮——托物言志

嘉樹

品質:獨立不遷—— 抒發(fā)情感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00820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