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實用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0 04:32:03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實用21篇)
時間:2023-11-10 04:32:03     小編:溫柔雨

教案要與教材內(nèi)容相結合,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提供多樣性的教學體驗。教案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求知欲望。如果你需要一些教案的參考資料,可以看看以下這些范文,或許會有所幫助。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一

[教學情況回放]:

上個星期,我們一直學習的是關于創(chuàng)造力的一組文章,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走進古典小說的世界,本單元主要向大家介紹一些歷史人物,講一些故事,如諸葛亮、祁黃羊等,為什么要學習這些故事呢?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正如古話所說,我們以《三顧茅廬》、《祁黃羊》等故事為鏡子,我們能學到如何做人,這將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孩子們聽我這么一說,感覺到來了勁頭。

孩子們夠聰明,有的說茅廬是山上,有的說茅廬比茅屋好好聽點,還有的說比茅廬聽起來比較高雅,呵呵,還知道高雅一說,夠可以的!

在最后,我告訴了孩子們茅廬的意思是簡陋的草屋,這下孩子們恍然大悟了。

在孩子們初讀后,請任意選擇一個任務進行,答案還是比較好玩:

張飛太粗魯了。

劉備很重視人才。

劉備很狡猾,他為了統(tǒng)一,他去茅廬請諸葛亮,我想他真的統(tǒng)一后,一定會將諸葛亮殺死,這就是狡猾。(孩子們不同意)。

關羽性急。

劉備以大欺小……。

這真是有意思!

分段讀時孩子們更有意思。

第一小節(jié)。

讀“諸葛亮”,理解“統(tǒng)一”,有說歸一個人管,有說不要群龍無首一樣,幾個國家要有一個帶頭的,有說占領,這需要糾正,我——劉備正因為有這樣的.雄心壯志,才要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統(tǒng)一。

滑“邀請”兩字,想象前兩次是怎么邀請的?

劉備去前一定要想想怎么講?

諸葛先生,我劉備久仰你大名,我想統(tǒng)一,可是正是因為沒有您的智慧,所以至今還沒有統(tǒng)一。

諸葛亮先生,我老早就久仰你大名了,今天特來拜訪,是想請你出山助為我統(tǒng)一。

諸葛先生,早聞你足智多謀,此次前來,是想請您出山,助我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大業(yè)。

我提醒注意誠心誠意,學生再說,要將你改成您。

后來劉備生氣了,他們就不再無禮了,我問為什么怕?孩子們猜想有意思。其中還講到“怕”是因為他們重兄弟感情。

第三小節(jié),蔣昕讀,自讀,再談感受。

抓住兩個“輕輕”、“恭恭敬敬”等詞,通過親身模擬體驗來體會當時的情景。

還體會山岡周圍的環(huán)境,尤其是山岡如臥龍,學生體會很有意思。

第四小節(jié),對“三分天下、最后取勝”進行補充閱讀。第五小節(jié)。

最后,問最愛者是誰,最討厭者是誰?學生回答好玩。

戴天成說:我喜歡劉備,因為他很尊重人才,很懂禮貌?!?。

生:我喜歡諸葛亮,因為他足智多謀。

生:我喜歡劉備,因為他耐心等待。

生:我喜歡諸葛亮,因為他聰明,人有長得帥。

師:是的,剛才我讀到了,諸葛亮確實很有風度,很優(yōu)雅!

黃達愿:我喜歡童子,因為他有禮貌,因為他對先生說,外面有劉皇叔已經(jīng)等待多時。這還說明他很體貼劉備。

王成成:我喜歡關羽,因為他興子很直率,武藝高強。

生:我喜歡張飛,他技壓群雄。

師:那你最討厭是誰?

生:我討厭張飛,因為他沒有禮貌,很兇!

生:我討厭劉備。他把不想出山的諸葛亮求出山。

生:我討厭諸葛亮……。

蔣雨雯:我討厭張飛,他沒有弄清楚,劉備都去請求了兩次,他就反對,還想用粗魯?shù)霓k法來‘求’諸葛亮,這實在是不好,按理說他跟了劉備很多年了,應該知道劉備的心思呀。

張飛不尊重他大哥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才。

諸葛亮讓劉備干等了好幾天,(其實是好幾個月,甚至是好幾年)。

黃達:張飛,我比較討厭他,因為他要將諸葛亮捆起來,很不禮貌。

師:甚至可以說是粗魯。

生:我喜歡諸葛亮,又有點討厭他,我喜歡他是因為他的足智多謀,我討厭他是因為劉備來了,他竟然有本事還在哪里睡,打扮還要那么多時間。

師:同學們,你們發(fā)表了這么多意見,我為你們自豪,說明你們讀書愛思考了,這很好,但是一個人,最好還是將整本書都讀一讀,這樣起來至少會更全面一些,更深刻一些,更正確一些。我向大家推薦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請同學們好好讀讀,然后在來你關注的人物。下課。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二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能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之間的關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4、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中體會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品味,體會劉備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讀出劉備虔誠的心情。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學會生字新詞。

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板書課題,解題:“茅廬”即“草房子”;“顧”即“拜訪”

2、你知道“三顧茅廬”的故事嗎?說說你搜集到的有關資料。

3、讀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什么?(劉備為什么要三顧茅廬?怎樣三顧茅廬?結果怎樣?)。

二、熟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出示:晌??塞???尊?????諸?????提醒學生注意讀音。

2、邊讀邊思考質(zhì)疑的問題。

3、檢查詞語。

(1)諸葛亮??劉備???張飛???關羽??結拜兄弟。

讀準人名,明白彼此之間的關系。

(2)群雄紛爭??講明當時背景。

(3)邀請??輔助???統(tǒng)一中國?。

(4)恭恭敬敬?半晌???茅塞頓開。

(5)景色宜人?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疏疏朗朗。

讀準音。

(6)出示描寫隆中景色的片斷。

理解字意思再理解詞義(看圖理解)。

這段文字中寫了哪幾處景物?它們分別有什么特點?

讀讀這段景色,給你什么感覺?`想像畫面。說說感受。

這句話把什么比做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比呢?(襯托諸葛亮剛毅高遠非同凡響的個性,所以也稱臥龍)。

齊讀這段話,感受景色的秀麗。

4、分節(jié)朗讀課文。正音。思考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5、了解大意。

6、讀了課文,文中的主人公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練筆。用來到——只見——寫一處景色。

(1)——————————,只見一條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伸向遠方,路邊每隔十來米就有一個供人們休息的凳子凳子后面,盛開著許多不知名的花,紅的、黃的、百的、紫的,五顏六色,美麗極了。

(2)我們來到兒童游樂場,只見————————————————。

(3)自己寫一段話。

四、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見底、青翠欲滴、景色宜人;體會比喻句前后兩部分之間的關系。

2.通過文章中劉備的語言、動作體會劉備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學習諸葛亮尊重人才的優(yōu)秀品質(zhì)。

3.感受課文通過人物語言、動作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體會文章中劉備的語言和動作,感受劉備的誠心誠意,學習劉備尊重人才的優(yōu)秀品質(zhì)。

2.難點:理解比喻句閃后兩部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1.教師:多媒體課件。

2.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學生版)。

教學過程:

同學們,上節(jié)語文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三顧茅廬》,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三顧茅廬》。下面請大家讀課題。

一、復述詞語,把握全文。

1.出示詞語:

(1)還認識這些詞語嗎?誰來讀第一排?

劉備、張飛、關羽、諸葛亮。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些都是課文的主人公的名字)。

(2)誰來讀第二排?

疏疏朗朗、清澈見底、青翠欲滴、秀麗宜人、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些都是寫隆中景色的詞語)。

(3)誰來讀第三排?

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走進、恭敬等候。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些詞語都是寫劉備動作的)。

(4)誰來讀第四排?

群雄紛爭、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統(tǒng)一中國。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些都是寫諸葛亮策略的詞語)。

(5)一起讀這四排詞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把這些詞語連貫地說出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用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二、欣賞美景,感受“才華”

過渡: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劉備兩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都沒有見著,于是他帶著關羽、張飛第三次來到隆中。隆中的景色可真美!你看!

1.欣賞美景。

出示圖文。

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1)讀這段話,里面寫了哪幾種景物?

(松林、溪流、竹林)。

(2)積累詞語。

怎樣的松林?

(疏疏朗朗)讀好這個詞語。

怎樣的竹林?

(青翠欲滴)讀好這個詞語。

怎樣的小溪?

(清澈見底)。

(潺潺流動)。

讀好這個詞語。

(3)這里的景色秀麗宜人,誰來讀好這句話?

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過渡:諸葛亮就住在隆中的臥龍岡,這是一條怎樣的山岡?

2.感受“才華”

出示圖文。

a、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

(1)讀這句話。

(2)什么叫做“蜿蜒起伏”?

(3)在這句話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4)作者把蜿蜒起伏的山岡比作臥龍除了因為山岡的形狀像臥龍,還因為什么?

(作者把蜿蜒起伏的山岡比作一條臥龍除了因為山岡的形狀像臥龍,還要說明隱居在這里的諸葛亮就像一條臥龍一樣等待著施展才華的時刻到來。)。

過渡:諸葛亮果真是個有才華的人嗎?(是)你看,就在那個茅草屋里,劉備聽了開他的話茅塞頓。

b、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什么叫“茅塞頓開”?(本來不明白,現(xiàn)在一下子明白過來。)。

過渡:后來,劉備對他們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說——。

c、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1)這三個句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都是比喻句)。

(2)要是這樣寫好不好?

(1.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2.劉備聽了茅塞頓開;3.我得到諸葛先生真好。)。

(不好,寫得不具體。)。

(3)要是這樣寫就具體了。

(4)揭示關系:后半部分是對前半部分形象具體的說明。

三、分析“言行”,感受“尊重”

(一)語言。

1.自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張飛說些什么?劉備說些什么?分別是怎么說的?

2.交流。

(1)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

什么叫“嚷”?誰來讀一讀張飛的話?

過渡:劉備聽了怎么說?

(2)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點出“生氣”。劉備怎樣“生氣”地說?誰來讀一讀劉備的話。

(3)只要抓住了張飛和劉備說話時樣子的詞就能把這兩句話讀好。

過渡:劉備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劃出劉備動作的詞。

(二)行動。

1.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邊讀邊劃出劉備動作的詞。

2.交流。

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走進、恭恭敬敬地站、等候、快步走進。

3.這些詞說明了什么?

(1)為什么離諸葛亮住處半里多路就要“下馬步行”?諸葛亮又看不見?

(怕驚著諸葛亮)。

(2)“輕輕敲門”說明了什么?

(怕驚擾諸葛亮)。

(3)童子說諸葛先生正在睡覺,劉備“輕輕地走進去”,說明了什么?

(怕吵醒諸葛亮)。

(4)“恭恭敬敬地等候”又說明了什么?

(對諸葛亮有禮貌)。

這一等等了多久?

(5)當諸葛亮醒來時,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又說明了什么?(不想讓諸葛亮等得太久)。

4.讀好這些詞語。

(1)“下馬步行”:腳步輕一點,不要打擾了諸葛先生;

(2)“輕輕敲門”:敲得輕一點,顯得自己有禮貌;

(3)“輕輕地走進去”:走得輕一點,可別驚醒了正在睡覺的諸葛先生;

(4)“快步走進”:動作快一點,可別讓諸葛先生久等了。

5.把這些詞語送到這段話中讀一讀。

6.提升。

“下馬步行”是“尊重”;“輕輕敲門”是“尊重”;“輕輕地走進去”是“尊重”;“快步走進”還是“著重”?!白鹬亍薄ⅰ白鹬亍?,除了“尊重”,還是“尊重”,難怪張飛說要把諸葛亮捆來時劉備生氣地說:(讀)。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7.把諸葛亮請了山后劉備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

諸葛亮出山后,劉備把他當作自己的老師,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

大家或許并不知道,劉備當時已40多歲,諸葛亮才20多歲,整整比諸葛亮大了20歲;劉備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劉皇叔”,而諸葛亮卻是一個“一無文憑,二無地位”的農(nóng)民,劉備把他當作自己的老師,由此可見他對人才的“尊重”。

(三)寫法。

(指著板書)同學們你們看,作者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把一個“尊重人才”的劉備的形象寫得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

四、如此“尊重”,何以“為報”

過渡:“尊重”,是那樣地讓人感動!20年后,劉備已死,諸葛亮還在他的一篇名《出師表》中提起當年劉備“三顧茅廬”的事,他說: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p>

(諸葛亮的“感激”)。

1.?諸葛亮是怎樣幫助劉備的?

2.出示句子: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的策略。劉備聽了,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3.過渡:有人說,“書生論武事,大都紙上談兵”,可是諸葛亮卻說得頭頭是道,當時的天下,北有曹操,東有孫權,諸葛亮建議劉備在西方擴展自己的地盤,然后逐步統(tǒng)一中國,使得劉備茅塞頓開。(讀這句話)。

4.諸葛亮出山以后,幫劉備打了哪些勝仗?

火燒新野、火燒赤壁、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智降姜維……。

5.拓展成語:

(這正是)。

初出茅廬、才華橫溢;料事如神,膽大心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五、全堂總結,升華“尊重”

1.同學們,學完了《三顧茅廬》,兩個已經(jīng)隨著歷史的長河滾滾而去的英雄人物形象又鮮活在我們眼前,一個是劉備,一個是諸葛亮。

補充:《三國演義》開頭的一首詞。

2.“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唯一讓我們記住的那就是“尊重”,讓我們齊讀這個詞語:“尊重”,讓我們記住這個聲音:“尊重”

六、作業(yè)。

1.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2.課外閱讀《三國演義》(學生版)。

板書:

下馬步行。

輕輕敲門????????語言。

三顧茅廬??尊重????輕輕走進???????????????????。

恭敬等候?????????動作。

快步走進。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三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難點:通過劉備的神態(tài)、語言和動作描寫,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

主要板書:

劉備諸葛亮。

誠心誠意雄才大略。

教學過程: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引導學生接答:《三顧茅廬》,已板書好課題)。

……(學生回答)。

師:第三次去隆中,劉備是憑什么打動諸葛亮.

……(引導學生說出劉備是憑他的“誠心誠意”來打動諸葛亮的)。

(板書:誠心誠意)。

教學板塊之一。

師:劉備是怎樣打動諸葛亮的?

……。

附:引導要點:

生一:上路之前:當張飛嚷著要用一根麻繩把諸葛亮捆來時。

出示: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生:學生練讀。

指名讀,其他學生評讀。

角色讀,評讀。

齊讀。

生二:見面之前,劉備的所作所為。

分析:

你能找出一些關鍵詞嗎?(生找,師劃)。

這些詞反映了劉備什么樣的心情?

生答……。

師:你們能讀好這些話嗎?請練幾遍。

生:練讀。

師:指名讀。

評讀,

讓學生體驗劉備為了見到諸葛亮既急切又不得不等待的內(nèi)心。

師:還有那些描寫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和賞識。

教學板塊之二。

師:請看劉備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風景。

出示:(生讀)。

這里又有一句——(生接:比喻句)。

師: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

師:其實真正等待時機騰飛的是——(諸葛亮)。

師:人們稱諸葛亮為——(臥龍先生)。

教學板快之三。

見面之后,劉備如魚得水。

你知道劉備在見到諸葛亮之前對自己的統(tǒng)一大業(yè)處在什么樣的迷茫之中嗎?

生……。

所以聽諸葛亮這么一分析,他——(學生接讀……)。

再讀劉備的話……。

學生練讀。

指名讀。

齊讀。

生:學生交流。

……(學生的回答可能會是書上的,也可能是課外的)。

出示: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這句話特別嗎?

生:這句話用了比喻。

師:“茅塞頓開”就是——(生接:撥開云霧見青天)。

師:我們也有過“茅塞頓開”的時候嗎?

(生交流……)。

有了這樣的體驗一定能把劉備的這句話讀好!

學生練讀。

指名讀。

出示:一首詩。

教學板塊之三。

遷移練習。

師:隆中美不美?

生:……。

師: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作者為什么會寫得這么美?

生:學生默讀研究。

交流……。

(交流時教師把握:寫了哪幾個景物?它們各有那些特點?)。

讀,讀出美感。

師:我們也來寫一處景色!

出示:課后練習。

師:你最想寫哪一處景色?

交流后學生習作。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四

教學準備:課前查找有關《三顧茅廬》的資料;預習《三顧茅廬》。

一、談話引題。

2、連一連:

《三顧茅廬》羅貫中

《紅樓夢》施耐庵

《西游記》曹雪芹

《水滸》吳承恩

3、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要一起學習的課文就節(jié)選自《三國演義》,他就是——《三顧茅廬》。(師板書課題,故意將“茅”少寫一筆“撇”,以加深學生對“茅”的正確印象。)

4、學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資料,弄清時代背景。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預習情況:

完成練習:

(一)比一比,組詞。

怏()慚()

快()漸()

(二)選擇正確的讀音讀一讀。

臥龍岡(ganggang)(manman)埋怨

只得(dedei)(shushu)數(shù)九寒天

草舍(sheshe)(yangyng)怏怏

2、檢查讀課文情況:

采用同桌互讀互聽的方式進行。

三、默讀課文:

1、理解“三顧茅廬”的意思,可用課文里的話解釋。

2、自己試著給課文分段。

四、交流,反饋。

1、“三顧茅廬”的意思:劉備三次到諸葛亮的草屋拜訪他,懇請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完成祖國統(tǒng)一的大業(yè)。(隨機教學“復姓——諸葛”)

2、分段:按劉備三顧茅廬的順序分即可。

五、了解課文大意。

2、交流:

劉備:對諸葛亮誠心誠意,尊敬諸葛亮,求賢若渴,禮賢下士……

張飛:做事沖動,魯莽,心疼哥哥……[

諸葛亮:有才華,……

關羽:話不多,……

六、教師,布置作業(yè)。

20三顧茅廬

劉備(誠心誠意)懇請諸葛亮

張飛做事沖動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五

教學目標:

1、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學會生字新詞,讀準多音字“舍”,理解“大賢、輔佐”等詞的意思。

2、學會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活動和個性品質(zhì),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3、初步感知劉備禮賢下士的品質(zhì),能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教學重難點:

抓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活動和個性品質(zhì)。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質(zhì)疑導入。

1、談話揭題。

同學們,中國曾經(jīng)有過一個時代叫做三國,那可是一個戰(zhàn)火紛飛、風云際會、群雄逐鹿、英雄輩出的時代。正是因為這個偉大的時代造就了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那就是——《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中,你最喜歡的英雄是誰?(劉備、關羽、諸葛亮、張飛……)。

2、解題。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劉備三次拜訪住在茅草房子里的誰?(板書:諸葛亮)順帶講解復姓、字、號。(包括劉關張的)。

3、質(zhì)疑。

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我,想問問你自己?

(劉備三顧茅廬為了什么?劉備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親自去?派個人去不行嗎?)。

二、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帶問題自由讀課文。

2、交流反饋:

(1)生字新詞。

(2)劉備三顧茅廬是什么時代?是為了什么?(東漢末年)(請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完成統(tǒng)一國家的大業(yè))。

(3)諸葛亮答應出山?jīng)]有?(答應了)像諸葛亮這樣智慧超群的人請他的人肯定很多很多:曹操有沒有派人去請過他?孫權有沒有派人去請過他?董卓、呂布這些個群雄有沒有派人去請過他?為什么諸葛亮前面人家請他,他都不出山,偏偏劉備請他,他就出山了呢?劉備的哪一點打動了他?同桌交流交流看。(a、同桌交流b、全班交流:說說看,劉備的哪一點打動了諸葛亮c、還有不同的嗎)。

三、細讀課文,推敲重點。

1、學生讀課文,圈劃出重點詞句。

(看來劉備打動諸葛亮的地方不少,最關鍵的就是誠心誠意。下面請你們拿出筆來,到課文中找找看,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劉備的誠心誠意,把關鍵的詞和句劃出來,看看誰找得準,誰找得多。)(教師巡回)。

2、同桌交流,彼此看看找了幾處,說說理由。

3、交流反饋:“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劉備的誠心誠意?”

(劉備在三顧茅廬的整個過程中,其心到底有多誠,其情到底有多真,你體會到了嗎?你準備怎樣把你體會到的東西傳達給大家呢?[學生發(fā)言]那好,接下來我們或者讀,或者說,當然也可以演。用你認為最佳的方法表達你體會到的一些東西。誰先來?)(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作隨機教學)。

主要抓詞:“立即”、“斥責”、“大聲斥責”、“下馬步行”、“恭。

恭敬敬”、“趕緊下拜”、“謁見”。

句:“胡說!孔明是當今大賢,怎么可以隨便派個人。

去呢?”

“冒著風雪正是為了讓孔明知道我的誠意。你怕。

冷,自己回去吧!”

“你怎么如此無禮?這回不用你去了,只讓云長。

同我一起去?!?/p>

“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禮節(jié)?!?/p>

“久聞先生大名,曾經(jīng)兩次謁見,都沒有遇到?!眮砝斫鈩湔堉T葛亮的誠心誠意。

訓練點:

1)、抓住人物對話進行朗讀訓練。

2)、抓重點句進行思維訓練。

3)、寫話訓練。

(劉備乃大漢皇叔,一方諸侯,有身份有地位,連曹操也說天下英雄只有劉備和他兩個???7歲的他卻對一個只有27歲,當時只是一介草民的諸葛亮又是下拜,又是謁見,又是懇請,這一份誠心誠意足可以感動——)。

(同學們尋找得很全面,很準確,分析得也很透徹,但只是零星地、分散地表達?,F(xiàn)在我們增加難度,要求大家尋找一個好的方法,把這些詞句整合起來概括地回答。先自己動筆在紙上寫一寫。)。

(我們來看,劉備為請諸葛亮怒斥張飛,冒著風雪頂著寒冷三顧茅廬,還有半里多地就早早下馬,還在房門外恭候多時,終于見到了諸葛亮就趕緊下拜?,F(xiàn)在,你是諸葛亮,你耳聞目睹了劉備的所作所為,你會怎么想?)。

四、朗讀。

同學們,我們今天的研究很有成效,人物性格,人物品質(zhì)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中體現(xiàn)出來了?,F(xiàn)在請大家根據(jù)剛才對人物的理解,自選一段,讀出人物的形象,讀出人物的味道,讀出人物的神韻來。你可以一個人讀,也可以幾個人分角色讀。等下競賽。

五、拓展延伸。

1、?課文最后一句說諸葛亮輔佐劉備打了許多勝仗,你知道有哪些勝仗?(火燒新野、火燒赤壁、三氣周瑜、智降姜維、草船借箭、空城計)(你們的知識真豐富?。?。

(是啊,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業(yè)。古時候是如此,在知識就是經(jīng)濟,人才就是財富的今天,就更是如此。所以“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到今天也成為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代名詞了。)。

3、讀原著中的一些句子,引導學生去看原著。

(今天的課就到此結束。最后我想補充的是我們四年級已經(jīng)有能力去看原著——。

因此,去讀原著定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六

1、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探索自主探究的開放的課堂模式。

2、以語言材料為載體,以課文為例子,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位學生樂學、善學。

1、認知目標深入了解課文內(nèi)容,分清文章的詳略,讀懂重點句子。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談舉止為突破口,研究劉備等人物形象,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3、情感目標學習劉備的誠心誠意、禮賢下士的品質(zhì)。

4、發(fā)展性目標學會學習(自讀自悟)、學會合作(研討交流)、學會做人(尊重他人以誠待人)、學會做事(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特點。

理解劉備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一)復習導入,披文入情。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還深入地學習了劉備一訪諸葛亮。

2、你想進一步研究劉備嗎?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劉備,還涉及到他的弟弟張飛,那么,我們怎么來研究這兩個人物呢?讓學生說,通過閱讀,抓住人物言行、神態(tài)等來理解。

(二)自主選擇,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尋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興趣的人物,深入學習課文,完成填表。(把表格發(fā)給學生。)

一顧

二顧

三顧

怎樣一個人劉備

(言、行、神態(tài))

問又問

失望而回

張飛

(言、行、神態(tài))

失望而回

(1)如果對張飛感興趣,找出描寫張飛的言行的句子填入表格。

(2)如果對劉備感興趣,找出描寫劉備的言行、神態(tài)的句子填入表格。

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巡回,了解學情。

2、研讀劉備、張飛的句子。(按學生回答的順序講)

(1)研究劉備的同學交流。

按學生交流的情況分別投影,重點落實字詞,這些句子要具體講,認真讀,讀出感情。隨機板書:斥責張飛、下馬步行、階下恭候、趕緊謁見。

學生另外找出的有關劉備的句子,讓學生說說讀讀就可以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劉備是個怎樣的人。

(2)研究張飛的同學交流。

用同樣的方法投影出示,讀讀議議,可以看出張飛是個怎樣的人?

(3)文章主要是寫劉備,但同時也把張飛寫進去了,這是否多余?分小小組討論。

然后交流。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點撥,這是一種反襯的寫法,隨機板書:反襯

(4)對比朗讀,愿意朗讀張飛的讀出他的莽撞無禮,愿意朗讀劉備的讀出劉備的誠心誠意。

(三)課外延伸,激發(fā)興趣。

引導課外閱讀《三國演義》,尤其是這篇課文的有關章節(jié),以更好地理解課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七

一、復習導入:

1、練讀詞語:

山岡、半晌、恭恭敬敬、諸葛亮。

秀麗宜人、群雄紛爭、茅塞頓開。

二、精讀課文:

t:你認為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s:諸葛亮出山后,劉備把他當做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榻睡覺……。

t:你這是請他出山之后的“誠心誠意”,之前呢?

t:自己練一練,看誰來做一次“猛張飛”。你說張飛嚷時是怎樣的心情?

s:生氣、討厭(怎么搞的又去了)個別讀/齊嚷。

t:“捆”只能捆來人卻捆不來人的心?。湓趺凑f?

s:齊讀t:這地方能看出劉備誠心誠意,還有什么地方?

t:劉備為何讓他倆在門外等侯?

s:劉備怕他倆打擾諸葛亮,怕張飛鬧堂……。

s:一生表演(兩手立正站好)。

t:一個劉備,還有不同站法嗎?

s:另一生表演(低頭彎腰,雙手抱拳)彎腰低頭是對一個人的尊敬。

s:在等的時候,張飛……劉備急忙又把他攔了回去。

t:還有哪些地方體現(xiàn)劉備的誠心誠意?

t:噢,抓住了“輕輕”,連敲門聲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驚醒了諸葛亮。

s:“冬去春來”劉備在兩兄弟不同意去的時候去了,可見他誠心誠意。

t:劉備是打馬一路奔去的嗎?

s: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t:他為什么不騎馬到跟呢?

s:他怕馬蹄驚擾了諸葛亮。

s:讀:“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才悠然醒來?!饼R讀轉折。

s:劉備想見諸葛亮。

s:劉備見諸葛亮醒來很興備,想馬上進去和他討論國家大事。

s:讀最后兩節(jié)。

t:你讀了有何體會,劉備為何“三顧茅廬”你看出來了嗎?

s:他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兒得水一樣,這叫什么成語?

s:“火燒赤壁”、“草船借箭”……。

t:諸葛亮用我們現(xiàn)在的說是什么?(板書:人才)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

三、總結課文:

1、齊讀全文。

2、談談自己對劉備和諸葛亮的認識。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八

《三顧茅廬》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歷史故事。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核心段落。相對于其他段落,這一部分寫得平平淡淡,波瀾不驚,沒有細膩的刻畫,沒有動情的議論,只用了白描的手法寫了劉備的幾個動作:從離諸葛亮住處還有半里路就開始“下馬步行”,到“輕輕敲門”、“輕輕走進去站在臺階上等候”,再到等諸葛亮醒來后“快步走進草堂”。然而,劉備的求賢若渴、誠心誠意就在這一段中表現(xiàn)得真實又真切。

如何讓學生通過劉備的神態(tài)和動作描寫,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并把握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1.默讀第三自然段,畫出描寫劉備動作的詞句。

2.交流(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走進、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進)。

想一想:從這些動作中你體會到什么?

交流預設:

(1)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就“下馬步行”。(劉備誠心誠意,渴求人才。)

(2)“輕輕敲門”。(怕驚擾諸葛亮;虔誠。)

(3)“輕輕地走進去”。(怕吵醒諸葛亮,對諸葛亮尊重。)

(4)“恭恭敬敬地等候”。(發(fā)自內(nèi)心地求賢求才。)

來,一起來寫“恭”字。它是形聲字,下面這部分是從“心”演變而來的,表示“誠心誠意”。“恭恭敬敬地站”是一種怎樣的“站”呢?請同學們試著做這個動作。劉備就這樣站在草堂的臺階下,這一等就等了半晌工夫再加一個時辰,相當于站了四節(jié)課。

(5)當諸葛亮醒來時,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不想讓諸葛亮等得太久;求賢若渴。)

1.會讀書的同學能夠透過文字的表面讀出文字背后的許多內(nèi)涵。我們再來讀讀這些動作。

(1)“下馬步行”:劉備心中就是這么虔誠;

(2)“輕輕敲門”:敲得輕一點,不要驚憂了諸葛先生;

(3)“輕輕地走進去”:走得輕一點,可別驚醒了正在睡覺的諸葛先生;

(4)“恭敬等候”:對,就是這樣誠心誠意地等待;

(5)“快步走進”:劉備心中是這般高興;希望自己動作快一點,可別讓諸葛先生等得太久。

3.“下馬步行”是“尊重”;“輕輕敲門”是“尊重”;“輕輕地走進去”是“尊重”;“恭敬等候”是“尊重”;“快步走進”還是“尊重”?!白鹬亍薄ⅰ白鹬亍?,除了“尊重”,還是“尊重”,難怪張飛說要把諸葛亮捆來時,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4.記住劉備這些動作,就很容易把這段話背誦出來了。(師生合作背誦)

1.你們看,作者就是通過人物的這些動作,把一個“尊重人才”的劉備寫得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字詞知冷暖,語言有溫度,文字的背后是劉備的誠心,是對諸葛亮的尊重。而這一切,需要我們細細去讀,慢慢去品,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地讀是讀不出的。

2.除了寫劉備的一系列動作之外,其他段落還寫了他的語言。當張飛說要把諸葛亮捆來時,劉備生氣地說一(生讀)“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當諸葛亮出山后,劉備高興地說——(生讀)“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蹦銈兛?,求賢若渴的劉備仿佛就站在我們眼前。文學作品之所以能夠吸引人,就在于它能夠把人物給寫活,動作和語言的描寫實在是功不可沒?。?/p>

3.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唯一讓我們記住的那就是對人才的“尊重”。正是有了這種尊重,才有了一段劉備誠心誠意“三顧茅廬”的千古佳話。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九

《三顧茅廬》是蘇教版第七冊的一篇課文。它取材于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是一篇具有很強的人文性的文章。不過,這種歷史題材的內(nèi)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不易理解。但是,我迎難而上,選擇這篇課文上了一堂公開課。在“大語文觀”的指導下,本著“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統(tǒng)效應,我課前了解情況,課中多法并用,課后拓展延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不打無準備之仗。一開學,我就作了一個小小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我們這些剛升入四年級的農(nóng)村孩子,讀過大部頭的《三國演義》的幾乎沒有,看過電視連續(xù)劇或者少兒版的《三國演義》的也是一小部分,只有少部分男同學搜集過大量的三國人物卡,對其中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略知一二。針對這種情況,如果我們拉出來就上這篇課文,很可能出現(xiàn)學生游離于課堂之外的現(xiàn)象。作為課堂主人的學生無法真正進入角色,無法真正體驗感悟到文章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于是,我布置了一項長時間的預習作業(yè):建議同學們自己去閱讀《三國演義》;建議同學把搜集過的三國人物卡帶到學校,在課間玩耍時互相交流;同時,我也利用晨會課、中午午讀時間給同學講三國故事。雖然,孩子們只是模模糊糊、囫圇吞棗地了解了一些三國內(nèi)容,不過,這樣做,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探究課文的欲望。這正是我所期望的。

1、上課伊始,在悠悠的古樂中,我抱著一本《三國演義》走出,并緩緩敘述:“《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書中有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

2、拿出“諸葛亮、張飛、關羽、曹操、孫權、劉備”這些人物的卡,通過實物投影放大,讓學生根據(jù)人物的特征猜猜他是誰,并作簡單介紹。

3、轉入課題:“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劉備胸懷大志,急于尋求人才輔助自己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于是歷史上就有了《三顧茅廬》這個故事?!?/p>

(悠悠古樂把學生帶入了歷史的情境,三國人物卡把學生的目光集中到幾位重要人物的身上,教師的敘述把學生自然地領入本課的學習。)

“三顧茅廬”是什么意思呢?你能通過朗讀課文來解釋嗎?讓學生自由讀課文。

生1:劉備三次到茅廬去。

生2: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

生3:劉備、關羽、張飛三次到茅廬去拜訪諸葛亮。

生4:桃園三結義三次拜訪諸葛亮。

(以往的解題,往往是直接讓學生說說課題是什么意思,或者讓學生根據(jù)題目質(zhì)疑,而這次是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來釋題。實踐證明,這一富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各種答案噴涌而出。課堂上的熱鬧已不是流于形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精神真正得以體現(xiàn)。)

1、劉備三顧茅廬,前兩次都沒有見著諸葛亮。課文重點寫了第三次拜訪的經(jīng)過。第二自然段寫了去之前張飛和劉備的對話。

4、師生合作讀對話,同桌合作讀,體會張飛、劉備不同的性格。

(多形式的評讀、賽讀、合作讀,增加了讀得趣味性。加上一開始老師的范讀就比較夸張到位,學生易于摹仿,學生自然地體會到張飛這個人個性比較豪爽、魯莽,劉備比較穩(wěn)重,尊重人才,為學習后文奠定了基礎。)

1、看一看:劉備究竟是怎么拜訪諸葛亮的呢?請看錄像。(播放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中的一段,與課文內(nèi)容相當吻合。)

2、議一議:欣賞完畢,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議一議你看到了什么?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匯報。

生1:離諸葛亮家很遠,劉備就下馬步行。

生2:劉備敲門很輕。

生3: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于、張飛在門外等著,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上等候。

生4:他們等了很長時間。

生5:一聽到諸葛亮醒來,劉備就快步走進草堂,與他相見。

3、讀一讀:再來讓學生讀課文。學生的腦海猶如放電影一般全活了。

4、悟一悟:此時,請學生談你體會到了什么?學生的感受是真切的:劉備等人十分耐心,其實他內(nèi)心急切,足可以看出劉備待人的真誠。

課文里有三個比喻句:

1、那里的山崗蜿蜒起伏,好似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

2、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3、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它們分布在課文的三個不同的地方。如果一句一句教,既繁瑣,學生又不易理解。于是,我在講到劉備終于見到諸葛亮后,把這三個比喻句連成一串珍珠一塊兒教:“劉備的誠意終于打動了諸葛亮。劉備如此虔誠邀請的人肯定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保ń痰?句)“諸葛亮出山后是怎樣輔佐劉備的呢?”(教第2、3句)這樣既節(jié)省了時間,有前后貫通,融為一體。

課文學完了,但我在想,我們難道僅僅是告訴學生這樣一個歷史故事嗎?答案是否定的,不。

我們不僅要知道這樣一個三國故事,還要繼續(xù)閱讀《三國演義》,了解三國的其它故事,品位祖國的燦爛文化。我設計了以小隊為單位出一期“話三國”手抄報,舉行一次班級“講三國”故事比賽。

(可喜的是教完這篇課文,班級里幾乎人人有了一本《三國演義》。連平時成績較差的同學也課間放棄休息,捧著《三國演義》如饑似渴地讀著。在教學這一單元后面練習中的“熟記成語”時,有同學發(fā)現(xiàn)這八個成語(初出茅廬才華橫溢/ 料事如神膽大心細/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獨木難支回天無力)就是諸葛亮一生的寫照,給我們構建了一個鮮活的多維立體的諸葛亮形象。

1、“生活處處皆語文?!闭n堂上的40分鐘,就是學生生命里的40分鐘,學生是在學語文。而課前的預習,課后的鞏固,各種實踐活動,學生都在學語文,用語文。我們老師應該充分理解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緊密銜接。老師不單是完成指定的教學任務,而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的求知欲。特別是像這一類歷史性題材而且是選自古典名著的美文,更應該引導學生到美的世界去探求,去創(chuàng)造,讓知識內(nèi)外溝通。這樣的教學才具有可持續(xù)性。

2、“功夫在課外,得法于課內(nèi)?!币寣W生在廣闊的天地里學語文,首先必須上好語文課,使學生愛語文。這節(jié)課較好地改變了目前教學中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的現(xiàn)狀,摒棄繁瑣的分析,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為重點,讓學生自讀自悟、樂于探究、主動求知,體現(xiàn)了新課程倡導的核心理念-----在合作學習中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展。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十

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崔巒在談到“對語文新課改中一些問題的思考”時指出,我們教師要正確處理用好教科書和引進相關課程資源的關系,用好教科書可以落實課程標準的基本目標,做到“下要保底”,可謂雪中送炭,這一步首先要做到;在此基礎上,適當引進必要的課程資源,讓學生多學一點,學得更好一點,做到“上不封頂”,可謂錦上添花。那么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如何來貫徹這一新課改精神,讓我們學生在“保底”的基礎上“多學一點”呢?在11月份,我?!靶羌壗處焹?yōu)質(zhì)課”評比中,筆者根據(jù)班級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實際情況,設計了一堂大膽的語文閱讀課。

以下是筆者《三顧茅廬》第二課時的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復習一下昨天學習的一篇宋詞,誰來有感情的吟誦一遍?

指名一位學生站起來背誦辛棄疾的《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接著讓全班學生有感情地齊背。

(該班學生從四年級開始學習背誦的古詩詞,如今已學習背誦了一本《古代傳統(tǒng)韻語》、一百三十多首古詩,《菜根譚》二十余篇,這學期中又已學習宋詞十篇,班級學生學習背誦古詩詞的興趣高,并且具備了一定地古詩詞閱讀能力。)

師:“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三國時期英雄倍出,令后人嘆服不已,又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學生接著吟誦)周瑜是英雄,劉備、諸葛亮也是英雄。上堂課我們初學課文《三顧茅廬》后,已感受到了劉備邀請諸葛亮時的誠心誠意,那么劉備在三顧茅廬的過程中,其心到底有多誠,其情到底有多真?這還需我們更深入地去細細體會。我們首先來學習“一顧茅廬”,想想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的誠心誠意?(指名一個小組讀)

生(1):劉備非常仰慕諸葛亮的才干?!把瞿健钡囊馑际蔷囱鏊寄?,劉備當時是“皇叔”,諸葛亮還是一個“村夫”,可見劉備十分虛心。

生(2):“劉備上前敲門”,古代像劉備這樣的身份,應該叫關羽或張飛上前敲門的。

師:昨天黃老師還把網(wǎng)上下載的《三國演義》原著“三顧茅廬”這一章節(jié)復印給同學們,讓同學們昨晚分組共同自學。我們把原著改編得很簡單,原著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的誠意嗎?(我校屬于寄宿制學校)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生:“張飛曰:‘既不見,自歸去罷了?!略唬骸掖瑫r?!眲涿髦T葛亮今天不會回來,但他還不死心,還要“待片時”。

師:同學們,你們自己默讀下面的劉備“二顧”、“三顧”茅廬,認真思考,哪些詞句中能表現(xiàn)劉備能禮賢下士,對諸葛亮誠心誠意呢?并把這些語句讀好,還可以用原著來補充。

(學生自學后,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分小組向全班匯報)

小組(1):(有感情朗讀)張飛說:“一個村夫,何必哥哥您親自去呢?……”劉備斥責他“胡說!孔明是當今大賢?!睆膭渖鷼狻俺庳煛睆堬w可以看出他對諸葛亮的尊重,不辭辛勞。(全班分角色齊讀這兩句話)

小組(2):(有感情朗讀)“當時是數(shù)九寒天,雪花紛飛……”“劉備輕叩柴門”當時天氣這樣寒冷,劉備都不在乎,說明他十分誠心,同時也想讓諸葛亮知道他的誠意,還有“輕叩”,可以看出劉備的禮賢下士。

小組(3):原著中對當時惡劣天氣的描寫更具體。“時值隆冬,天氣嚴寒,彤云密布。行無數(shù)里,忽然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銀妝?!保ㄗx得很精彩,學生不由鼓掌)這里更可以看出劉備為表現(xiàn)自己的誠心,不畏嚴寒。

師:“朔風凜凜”是什么意思?

生:北風很寒冷。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的。

師:你真能干?!坝翊亍笔侵甘裁矗?/p>

生(1):白玉做的筷子。

生(2):古代玉做的一種頭飾,是插在頭發(fā)上的。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課外書中學到的。

師:你課外讀的書肯定不少,真不錯!

師:同學們,你們能讀好這句話嗎?讀出當時白雪皚皚,天氣特別嚴寒嗎?(齊讀原著)

師:《三國演義》寫作有一個特色,作者總是在小說中插入一些詩歌來增加小說的藝術價值。原著中還有一首,它的重點也是突出劉備“二顧茅廬“時天氣十分惡劣的。

生:(朗讀)“一天風雪訪賢良,不遇空回意感傷。凍合溪橋山石滑,寒侵鞍馬路途長。當頭片片梨花落,撲面紛紛柳絮狂。”

師:哪句是描寫風雪很猛的?

生:“當頭片片梨花落,撲面紛紛柳絮狂?!?/p>

(有感情齊讀后,并觀看電視劇《三國演義》中劉備兄弟三人冒著大雪二顧茅廬的片段)

小組(4):(有感情讀)“……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不行?!约狠p輕走過去,恭恭敬敬的站在門階下等孔明醒來?!眲湓陔x茅廬半里外就下馬步行,他原本騎馬走這么多路就很累,還下馬步行。諸葛亮在睡覺,劉備“輕輕”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著等他醒來,這些說明劉備對待諸葛亮就像自己的長輩、老師一樣,很像“程門立雪”中的學生。

師: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一段《三國演義》的電視劇片段,考考你們會不會看電視。從這段影片中你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播放“三顧茅廬”時劉備下馬整衣到諸葛亮醒來這一電視劇片段)

生:劉備下馬后不僅自己整衣,還幫兩個兄弟整整衣。諸葛亮醒來時劉備又慌忙整衣。從這里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尊重。

師:你從前見誰前,這樣整整衣著了?

生:去外公家拜年時。

師:從這一細節(jié)可見劉備注重禮節(jié),對諸葛亮十分敬重。你真會觀察。

生(2):剛才影片中,書童三次想去叫醒諸葛亮,劉備三次勸阻他不要打擾。表明劉備特別尊重諸葛亮。還有張飛都等不及,想“放火”了,說明劉備十分有耐心。

師:這里張飛這一人物塑造得很好,同時又起到什么作用呢?課文有幾處寫到張飛呀?

生:四次,寫張飛的魯莽,沒耐心,對比出劉備的禮賢下士的誠心和耐心。

師:那我們把張飛與劉備的對話讀一遍,讀出張飛的魯莽和劉備誠心誠意。(學生練讀課文)

小組(5):……劉備趕緊下拜說:“久聞先生大名,曾經(jīng)兩次謁見,……”這里的“趕緊下拜”可以看出劉備禮賢下士,誠心到忘記了自己是“皇叔”。還有“謁見”,謁見是指見比自己地位高或自己的長輩,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尊敬。

小組(6):課文中省略了一個重要的片段。原著中諸葛亮開始沒有答應出山,這時劉備就**,而且“淚沾袍袖,衣襟盡濕”。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十一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感受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同學們,你知道《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人物呢? 你知道他們身上的哪些故事呢?(學生簡單介紹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三國時期的故事《三顧茅廬》。(板書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1、出示自讀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田字格中的生字,讀順課文。

(2)自學生字,懂得它們的書寫方法。

(3)聯(lián)系上下文或理解詞語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按要求自讀課文。

教師巡視,及時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

教師相機指導生字的讀音。

(2)檢查字形掌握情況。

茅:與“矛”比較。

統(tǒng):與“流”比較。

宜:與“宣”比較。

(3)交流詞語的意思,

三顧茅廬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麗宜人

群雄紛爭 茅塞頓開

(4)指名說說自己沒讀懂的地方。

1、放錄音范讀全文。

2、指名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讀第四自然段,加以體會,理解“茅塞頓開”)

4、劉備在請諸葛亮出山后,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尊重人才等)

5、討論: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了劉備什么樣的品質(zhì)?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鋼筆描紅。(文后練習2)

1、出示《出師表》節(jié)選。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聽教師朗讀,體會其中的意思。(能聽懂多少是多少,不要過高地要求)

2、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寫三顧茅廬這件事的?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2、討論: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是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呢?自由讀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詞語來回答。(誠心誠意)

默讀課文二、三自然段,畫出表現(xiàn)劉備“誠心誠意”的詞語和句子。

3、組織交流:

(1)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得尊重人才……” 同桌分角色朗讀張飛和劉備的對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2)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3)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感情朗讀這一句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4)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個時辰……

(與“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边M行對比)

交流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思考:從這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4、小結: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他怒斥張飛、三顧茅廬。還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馬步行,在房門外恭候多時,快步走進草堂和諸葛亮見面……看來,劉備渴望得到諸葛亮這個賢才已經(jīng)到了如饑似渴的地步。這就叫“求賢若渴”。

5、齊讀第五自然段

正因為劉備求賢若渴,所以《三國演義》中寫劉備二顧茅廬而不遇孔明時,他親自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留給諸葛亮。這封信,一般讀《三顧茅廬》的人都忽略了。其實這封信也深深地打動了諸葛亮的心。因為信中,劉備將自己的一番誠意、仰慕之情抒發(fā)的淋漓盡致。現(xiàn)在,請大家發(fā)揮想象,替劉備寫一封簡短的信留給諸葛亮。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十二

《三顧茅廬》是第十一冊最后一組教材的第二篇重點講讀課文。本課選自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名著《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改寫的。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這是一篇落實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發(fā)展語言、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能力的好課文。

1、揭題解題,介紹課文的時代背景。

2、初讀課文,以初步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3、理清文章脈絡,知道劉備是三次拜訪諸葛亮。

4、學習劉備第一次拜訪諸葛亮。

(一)揭題解題。

1、解釋顧、茅廬的意思。

2、簡介課文時代背景。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談談你對劉備的初步印象。(小黑板出示)

2、交流。

(三)理清文章脈絡。

可以問: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可能說,我讀懂了劉備是三次拜訪諸葛亮,再問:還有哪些同學也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誰來告訴大家哪三次?以自然而然地理清文章脈絡。

(四)學習一顧。

1、指名讀第一段,其余同學劃出劉備言行的句子。

2、交流。

3、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再讀讀第一段。

4、談談你對一顧中劉備的印象。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作業(yè)本1、2、3題。

1、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探索自主探究的開放的課堂模式。

2、以語言材料為載體,以課文為例子,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位學生樂學、善學。

1、認知目標深入了解課文內(nèi)容,分清文章的詳略,讀懂重點句子。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談舉止為突破口,研究劉備等人物形象,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3、情感目標學習劉備的誠心誠意、禮賢下士的品質(zhì)。[

4、發(fā)展性目標學會學習(自讀自悟)、學會合作(研討交流)、學會做人(尊重他人以誠待人)、學會做事(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特點。

理解劉備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一)復習導入,披文入情。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還深入地學習了劉備一訪諸葛亮。

2、你想進一步研究劉備嗎?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劉備,還涉及到他的弟弟張飛,那么,我們怎么來研究這兩個人物呢?讓學生說,通過閱讀,抓住人物言行、神態(tài)等來理解。

(二)自主選擇,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尋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興趣的人物,深入學習課文,完成填表。(把表格發(fā)給學生。)

一顧二顧三顧怎樣一個人

劉備(言、行、神態(tài))問又問失望而回

張飛(言、行、神態(tài))失望而回

(1)如果對張飛感興趣,找出描寫張飛的言行的句子填入表格。

(2)如果對劉備感興趣,找出描寫劉備的言行、神態(tài)的句子填入表格。

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巡回,了解學情。

2、研讀劉備、張飛的句子。(按學生回答的順序講)

(1)研究劉備的同學交流。

按學生交流的情況分別投影,重點落實字詞,這些句子要具體講,認真讀,讀出感情。隨機板書:斥責張飛、下馬步行、階下恭候、趕緊謁見。

學生另外找出的有關劉備的句子,讓學生說說讀讀就可以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劉備是個怎樣的人。

(2)研究張飛的同學交流。

用同樣的方法投影出示,讀讀議議,可以看出張飛是個怎樣的人?

(3)文章主要是寫劉備,但同時也把張飛寫進去了,這是否多余?分小小組討論。

然后交流。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點撥,這是一種反襯的寫法,隨機板書:反襯

(4)對比朗讀,愿意朗讀張飛的讀出他的莽撞無禮,愿意朗讀劉備的讀出劉備的誠心誠意。

(三)課外延伸,激發(fā)興趣。

引導課外閱讀《三國演義》,尤其是這篇課文的有關章節(jié),以更好地理解課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十三

教學目標:

1、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學會生字新詞,讀準多音字“舍”,理解“大賢、輔佐”等詞的意思。

2、學會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活動和個性品質(zhì),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3、初步感知劉備禮賢下士的品質(zhì),能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教學重難點:

抓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活動和個性品質(zhì)。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質(zhì)疑導入。

1、談話揭題。

同學們,中國曾經(jīng)有過一個時代叫做三國,那可是一個戰(zhàn)火紛飛、風云際會、群雄逐鹿、英雄輩出的時代。正是因為這個偉大的時代造就了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那就是——《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中,你最喜歡的英雄是誰?(劉備、關羽、諸葛亮、張飛……)。

2、解題。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劉備三次拜訪住在茅草房子里的誰?(板書:諸葛亮)順帶講解復姓、字、號。(包括劉關張的)。

3、質(zhì)疑。

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我,想問問你自己?

(劉備三顧茅廬為了什么?劉備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親自去?派個人去不行嗎?)。

二、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帶問題自由讀課文。

2、交流反饋:

(1)生字新詞。

(2)劉備三顧茅廬是什么時代?是為了什么?(東漢末年)(請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完成統(tǒng)一國家的大業(yè))。

(3)諸葛亮答應出山?jīng)]有?(答應了)像諸葛亮這樣智慧超群的人請他的人肯定很多很多:曹操有沒有派人去請過他?孫權有沒有派人去請過他?董卓、呂布這些個群雄有沒有派人去請過他?為什么諸葛亮前面人家請他,他都不出山,偏偏劉備請他,他就出山了呢?劉備的哪一點打動了他?同桌交流交流看。(a、同桌交流b、全班交流:說說看,劉備的哪一點打動了諸葛亮c、還有不同的嗎)。

三、細讀課文,推敲重點。

1、學生讀課文,圈劃出重點詞句。

(看來劉備打動諸葛亮的地方不少,最關鍵的就是誠心誠意。下面請你們拿出筆來,到課文中找找看,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劉備的誠心誠意,把關鍵的詞和句劃出來,看看誰找得準,誰找得多。)(教師巡回)。

2、同桌交流,彼此看看找了幾處,說說理由。

3、交流反饋:“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劉備的誠心誠意?”

(劉備在三顧茅廬的整個過程中,其心到底有多誠,其情到底有多真,你體會到了嗎?你準備怎樣把你體會到的東西傳達給大家呢?[學生發(fā)言]那好,接下來我們或者讀,或者說,當然也可以演。用你認為最佳的方法表達你體會到的一些東西。誰先來?)(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作隨機教學)。

主要抓詞:“立即”、“斥責”、“大聲斥責”、“下馬步行”、“恭。

恭敬敬”、“趕緊下拜”、“謁見”。

句:“胡說!孔明是當今大賢,怎么可以隨便派個人。

去呢?”

“冒著風雪正是為了讓孔明知道我的誠意。你怕。

冷,自己回去吧!”

“你怎么如此無禮?這回不用你去了,只讓云長。

同我一起去?!?/p>

“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禮節(jié)。”

“久聞先生大名,曾經(jīng)兩次謁見,都沒有遇到?!眮砝斫鈩湔堉T葛亮的誠心誠意。

訓練點:

1)、抓住人物對話進行朗讀訓練。

2)、抓重點句進行思維訓練。

3)、寫話訓練。

(劉備乃大漢皇叔,一方諸侯,有身份有地位,連曹操也說天下英雄只有劉備和他兩個。可47歲的他卻對一個只有27歲,當時只是一介草民的諸葛亮又是下拜,又是謁見,又是懇請,這一份誠心誠意足可以感動——)。

(同學們尋找得很全面,很準確,分析得也很透徹,但只是零星地、分散地表達。現(xiàn)在我們增加難度,要求大家尋找一個好的方法,把這些詞句整合起來概括地回答。先自己動筆在紙上寫一寫。)。

(我們來看,劉備為請諸葛亮怒斥張飛,冒著風雪頂著寒冷三顧茅廬,還有半里多地就早早下馬,還在房門外恭候多時,終于見到了諸葛亮就趕緊下拜?,F(xiàn)在,你是諸葛亮,你耳聞目睹了劉備的所作所為,你會怎么想?)。

四、朗讀。

同學們,我們今天的研究很有成效,人物性格,人物品質(zhì)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中體現(xiàn)出來了?,F(xiàn)在請大家根據(jù)剛才對人物的理解,自選一段,讀出人物的形象,讀出人物的味道,讀出人物的神韻來。你可以一個人讀,也可以幾個人分角色讀。等下競賽。

五、拓展延伸。

1、?課文最后一句說諸葛亮輔佐劉備打了許多勝仗,你知道有哪些勝仗?(火燒新野、火燒赤壁、三氣周瑜、智降姜維、草船借箭、空城計)(你們的知識真豐富?。?/p>

(是啊,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業(yè)。古時候是如此,在知識就是經(jīng)濟,人才就是財富的今天,就更是如此。所以“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到今天也成為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代名詞了。)。

3、讀原著中的一些句子,引導學生去看原著。

(今天的課就到此結束。最后我想補充的是我們四年級已經(jīng)有能力去看原著——。

如原著中諸葛亮的草堂有副對聯(lián):寧靜而致遠,淡泊以明志。這副對聯(lián)對刻畫人物有用嗎?

因此,去讀原著定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十四

《三顧茅廬》選自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名著《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改寫的。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王老師的這一節(jié)課主要抓住了劉備在三顧茅廬中給人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個問題而展開的,學生得出是誠心誠意,然后王老師讓學生在一顧和二顧中找出相關的語言和行動體會其情和其心到底有多誠,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個性化的閱讀。

在與學生交流時,王老師.整體把握得很不錯,圍繞劉備的語言、行動和文中的環(huán)境以及各自的身份來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采用了對比研讀、引導閱讀等方式。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十五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演義》的作者。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從他的創(chuàng)作中可以看出,他對黑暗腐敗的封建政治很不滿,痛恨暴君、暴政,主張施仁政,行王道,向往統(tǒng)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東漢末年,劉備攻打曹操失敗,投奔荊州劉表。為了日后成就大業(yè),他留心訪求人才,請荊州名士司馬徽推薦。司馬徽說:“此間自有伏龍、鳳雛?!眲涞弥胺垺本褪侵T葛亮,此人隱居在隆中,住茅廬草棚,耕作自養(yǎng),精研史書,是個杰出人才,于是專程去拜訪,便有了“三顧茅廬”的歷史故事。本文講述的是劉備協(xié)同關羽、張飛第三次拜見諸葛亮的故事。

1、猶然:仍然。

2、遲遲:太陽緩慢落山的樣子。

3、冠玉:原指裝飾帽子的美玉,這里形容男子貌美。

4、綸巾:古代用青色絲帶做的頭巾。

5、鶴氅:用鳥羽制成的外套。

6、愧赧:因羞慚而臉紅。

7、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將座席靠近(諸葛亮)。屏,使回避。促,靠近。

8、漢室傾頹:漢朝(的統(tǒng)治)衰敗。

9、用武之地:用兵之地。指大家都要爭奪的地方。

10、存恤:愛惜,體恤。

11、簞食壺漿:用簞盛飯,用壺盛漿。漿,以糧食加水適度發(fā)酵而成的飲料。

12、避席:古人席地而坐,起身離席,表示敬意。

1、關羽和劉備的對話有什么作用?

關羽勸說劉備不要再去拜訪諸葛亮了,劉備堅決的態(tài)度表現(xiàn)了他思賢如渴的誠心和實意。

2、如何理解“離草廬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馬步行”這一舉動?

“離草廬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馬步行”這一舉動,表現(xiàn)了劉備拜見諸葛亮的謙恭和誠意。

3、作者多次寫到劉備對諸葛亮的'謙恭態(tài)度,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寫出了劉備拜見諸葛亮的誠心和態(tài)度,另一方面從側面交代了諸葛亮的“不俗”。

4、諸葛亮為什么稱劉備為“俗客”?

諸葛亮故意稱劉備為“俗客”,是為了再次對劉備進行考驗。

5、“將軍奈何舍美玉而求頑石乎?”這個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本題運用比喻作用分析法。諸葛亮用“美玉”比喻司馬德操和徐元直,用“頑石”來比喻自己,表現(xiàn)了他謙遜的品德。

6、諸葛亮分析天下形勢,為劉備指出了哪些策略?

本題運用文段內(nèi)容概括法。諸葛亮分析天下形勢,為劉備指出了三條策略:一是曹操勢力大,不可與之抗爭;二是團結孫權,作為后援;三是奪取荊、益二州,見機行事,成就大業(yè)。

7、劉備“淚沾袍袖,衣襟盡濕”,說明了什么?

說明了劉備請諸葛亮出山協(xié)助自己的誠懇態(tài)度和真心實意。

8、如何理解諸葛亮對弟弟的囑咐?

諸葛亮對弟弟的囑咐,包含著對日后的打算,也表現(xiàn)了諸葛亮淡泊名利的品格。

本文記述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的故事,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同時也說明諸葛亮的確是一位有卓越才能的曠世奇才。理解課文內(nèi)容,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1、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系。

2、通過對描寫劉備神態(tài)、語言、動作的語句的反復朗讀,體會劉備訪求賢才十分虔誠的特點。

諸葛亮,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劉備得到諸葛亮后如魚得水,橫馳與三國之中,并建立了蜀國,這一切都歸功于軍師諸葛亮,但大家要知道,劉備是堅持不懈三次方把諸葛亮請下山的。

劉備聽說人稱“臥龍”的諸葛先生很有才能,如果有他幫忙就能輔助自己成就一番事業(yè),劉備就前去請他出山??傻谝淮稳ヒ蛑T葛亮不在家,沒見到諸葛亮,第二又冒著大雪再去請他,可又因諸葛亮外出希望再次落空,但劉備沒有氣餒,最終因劉備的真誠打動了諸葛亮,請出了這位隱居山林的臥龍先生。

如果劉備只去了一次找不到諸葛亮,而放棄,可能成不了什么大事業(yè),建立不起蜀國。它告訴我們做什么事要有恒心,有耐心,才能成功。另外,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都是親自去的,最終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所感動,劉備賞識他自己的才能,輔助劉備打天下。

如果換做是我,我一定不會去拜訪三次,諸葛亮一個山野村夫,我去拜訪他已經(jīng)算是瞧得起他了,既然他不在,就不請他做軍師,再說,一個從小住在山里的先生,文化能高么,去也是白去。然而劉備,他仍不顧他人的勸阻,執(zhí)意要去,正所謂“金誠所致,金石為開”,劉備終于見到了諸葛亮,并且誠心誠意地請諸葛亮來做軍師,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的誠心所打動,答應下山,幫助劉備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原的心愿。其實,劉備得諸葛亮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堅持不懈。

在劉備被曹操打的抱頭鼠竄之際,諸葛亮的“隆中對”為劉備三分天下指明了方向,聯(lián)吳抗曹、火燒赤壁,諸葛亮幫助劉備奪取了大半個荊州和整個天府之國,輔佐劉備一步一步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在《出師表》中,劉備去世之前,把諸葛亮叫來,讓他輔佐阿斗,打下江山,諾阿斗無能復國,就鏟除他,由諸葛亮來復國,諸葛亮自然不愿,在《出師表》里對阿斗說道:“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敝T葛亮誓死效忠與劉備,對“敗家”的阿斗細心教誨,愿他能繼承先帝之愿,復漢。

每當我讀了這個故事,都會非常敬佩劉備的人品。他為了請到諸葛亮,三次堅持去拜見他,不顧天氣嚴寒,不顧路途遙遠,最終把諸葛亮請來了。他這種真誠、耐心、謙虛的優(yōu)秀品質(zhì),多么值得我們學習??!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十六

1、學會6個生字,理解“仰慕、傲慢、光臨、輔佐”等詞語的意思。

2、能給課文分段,說說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能分辨課文的詳略,并認識這樣的詳略處理能突出劉備禮賢下士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描寫劉備的言行,理解劉備荒請諸葛亮出山的誠意。

認識課文對張飛的描寫來突出劉備的為人。

四:教學時間: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教學要點:

整體了解課文,找出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起迄,并學習這一段落。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劉備求賢若渴、虛心求教,禮賢下士的精神。

(一)導入:

東漢末年,戰(zhàn)火紛飛,群雄紛爭,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正因為這個偉大的時代造就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那就是--《三國演義》。

(三)、大家自由地讀課文,要求:1、讀準生字。2、讀通課文。3、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四)、讀后檢查:1、指名讀生字。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3、提問:a、課文記敘了劉備(),()請()出山,()的故事。

4、劉備為什么要三顧茅廬?a、指名回答。b、齊讀課文第一句話。

(五)、再次讀課文,課文的哪能幾自然段寫三顧茅廬。

同桌討論指名回答。

(六)學習第三--六自然段。

1、師:時間過得很快,寒冬剛過,早春來臨,劉備打算第三次拜訪孔明,說明什么?

2、要求學生自讀課文用--劃出表示劉備有誠意的句子。

3、學習匯報:

出示(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

(2)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著自己輕輕地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房門臺階下等孔明醒來。

(3)劉備大聲自責說:“你怎么如此無禮,這回不用你去了,只讓云長我一起去?!?/p>

(4)劉備說:“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禮節(jié)。”

4、齊讀上述幾句話。

5、師:劉備此時就直愣愣地站著呢?當時劉備會想一些什么?

生:(1)劉備會想,待會兒見面該怎么說呢?

(2)我怎么樣才能讓諸葛亮相信我的誠心誠意,幫助我完成大業(yè)呢?

(3)他在想,我以第三次來了,諸葛亮這回該跟我走了吧。

(4)為了諸葛亮,已經(jīng)連張飛都罵了,我的心真得夠誠了。諸葛亮就是一塊石頭,也地感動了。

小結:這叫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過渡:劉備站在門外,過了好長時間,諸葛亮醒,他怎么樣做?

出示:劉備趕緊下拜說:“久聞先生大名,曾經(jīng)兩次謁見,都沒有遇到?!?/p>

問:你們知道劉備是什么人嗎?(1)大將軍(2)漢朝的皇叔。

師:對,劉備是皇親國戚,人稱劉皇叔,他竟然給諸葛亮下跪,諸葛亮是什么人?

回答:(1)讀書人(2)普通百姓。

師:用張飛的話說,他是“一個村夫”,現(xiàn)在劉備竟然給諸葛亮下跪,足可以感動--天地。

學生回答:

(1)劉備對我可是一片誠意!

(2)劉備對我這么誠心,我在他手下做官,要比我現(xiàn)在有趣。

提問:(1)這個故事中的關鍵人物是誰?劉備。

(2)既然寫劉備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為什么課文幾處寫到張飛呢?請把課文寫張飛的語句劃出來讀一讀,體會一下?(反襯出劉備的謙恭態(tài)度或誠心)。

張飛說:“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條繩子諸葛亮捆來就是了!”

見劉備還站著等,張飛氣極了,對關羽說:“這個先生怎么這樣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來!”

分角色朗讀:劉備、張飛、諸葛亮、作者。

表演:劉備、張飛、諸葛亮。

四人小組討論:學習了課文你覺得劉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誠懇、有毅力、求賢若渴、虛心求教、禮賢下士。

七、作業(yè):

劉備與諸葛亮邊喝茶邊談些什么?把它寫出來。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十七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間的關系,并通過朗讀體會比喻的作用。

學習課文中“景色秀麗宜人”的有關語句,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難點:

通過劉備的神態(tài)、語言和動作描寫,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

主要板書:

劉備諸葛亮。

誠心誠意雄才大略。

教學過程: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引導學生接答:《三顧茅廬》,已板書好課題)。

……(學生回答)。

師:第三次去隆中,劉備是憑什么打動諸葛亮.

……(引導學生說出劉備是憑他的“誠心誠意”來打動諸葛亮的)。

(板書:誠心誠意)。

教學板塊之一。

師:劉備是怎樣打動諸葛亮的?

……。

附:引導要點:

生一:上路之前:當張飛嚷著要用一根麻繩把諸葛亮捆來時。

出示:

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劉備責備張飛是因為怕張飛的魯莽誤了他的大事,通過比較朗讀突出了他對諸葛亮的敬重,對賢才的渴求。

指導學生反復閱讀,旨在讓學生通過劉備的語言,理解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和對賢才的渴求。

生:學生練讀。

指名讀,其他學生評讀。

角色讀,評讀。

齊讀。

生二:見面之前,劉備的所作所為。

(引導學生讀讀,找出關鍵詞語,反復誦讀。從而領悟劉備對諸葛亮態(tài)度認真,恭恭敬敬,體會他尊重人才、呵護人才,求賢若渴的品質(zhì)。)。

分析:

你能找出一些關鍵詞嗎?(生找,師劃)。

這些詞反映了劉備什么樣的心情?

生答……。

師:你們能讀好這些話嗎?請練幾遍。

生:練讀。

師:指名讀。

評讀,

讓學生體驗劉備為了見到諸葛亮既急切又不得不等待的內(nèi)心。

師:還有那些描寫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和賞識。

教學板塊之二。

師:請看劉備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風景。

出示:(生讀)。

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這里又有一句--(生接:比喻句)。

師: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

師:其實真正等待時機騰飛的是--(諸葛亮)。

師:人們稱諸葛亮為--(臥龍先生)。

師小結:諸葛亮雖然--身居隆中,其實他--時時關注國家大事,等待時機--出山,為統(tǒng)一中原--出力。

教學板快之三。

見面之后,劉備如魚得水。

生:劉備聽了諸葛亮對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劉備感到“茅塞頓開,像撥開烏云見青天。

你知道劉備在見到諸葛亮之前對自己的統(tǒng)一大業(yè)處在什么樣的迷茫之中嗎?

生……。

所以聽諸葛亮這么一分析,他--(學生接讀……)。

再讀劉備的話……。

學生練讀。

指名讀。

齊讀。

師:諸葛亮出山后,劉備把他當做--(師引讀--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劉備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師:老師知道我們班很多同學都讀過《三國演義》,我們一起來說說諸葛亮出山以后的一些故事。

生:學生交流。

……(學生的回答可能會是書上的,也可能是課外的)。

生: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的策略。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出示: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這句話特別嗎?

生:這句話用了比喻。

師:“茅塞頓開”就是--(生接:撥開云霧見青天)。

能使迷茫中的劉備“茅塞頓開”這樣的計謀肯定很高??梢娭T葛亮很有才華,用一個成語那就是--(生接:雄才大略)。

師:我們也有過“茅塞頓開”的時候嗎?

(生交流……)。

有了這樣的體驗一定能把劉備的這句話讀好!

學生練讀。

指名讀。

如: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敗夏侯淳,接著又在新野把曹軍燒得焦頭爛額(即“火燒新野”)草船借劍的成功;巧設空城計等故事都證實諸葛亮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他料事如神,膽大心細。

諸葛亮確實是一位曠世奇才他--(學生接一些成語)為輔助劉備“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原”的目標,竭盡全力,最后戰(zhàn)死疆場,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出示:一首詩。

教學板塊之三。

遷移練習。

師:隆中美不美?

生:……。

師: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作者為什么會寫得這么美?

生:學生默讀研究。

交流……。

(交流時教師把握:寫了哪幾個景物?它們各有那些特點?)。

讀,讀出美感。

師:我們也來寫一處景色!

出示:課后練習。

認真讀讀課文中描寫隆中“景色秀麗宜人”的有關語句,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師:你最想寫哪一處景色?

生:學生交流,交流中抓住要點:這一處景色有哪幾個重點景物?它們各有那些特點?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后學生習作。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十八

課前,讓學生自行預習第20課,并發(fā)表感言,記在書上。

第一課時。

師:今天,我們來學一學第二十課,題目是?

師:(板書課題)用3分鐘時間大聲朗讀一邊單元訓練目標,然后找出在這課文中詳寫的部分。

師:來說說詳寫的部分是第幾自然段到第幾自然段?

生1:3~6自然段。

師:(板書自然段,正中)哪么是不是剩下的就分在了一起了呢?

生2:不是。

師:哪么怎么分?要說出依據(jù)。

生2:1、2自然段要分開,因為第一自然段是劉備一訪諸葛亮,第二自然段是二訪諸葛亮,應該分開來。(板書1、2自然段,最上方,注明一訪,二訪。)。

師:很好,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劉備三顧茅廬是為了什么?”,并畫出劉備的言行。

師:誰來回答這個問題?

生3:劉備非常仰慕諸葛亮的才干,想請他幫助自己統(tǒng)一大業(yè)。(句子)。

師:那么,就來說說段落大意?

生4:劉備想請諸葛亮幫助自己統(tǒng)一大業(yè),但諸葛亮出門去了,沒能請到。(失望而歸,板書)。

師:很好,下面來說說在一訪中,對劉備的印象。(板書印象)。

師:那么就與同桌對讀一下,待會兒就來向大家展示一下。

師:誰愿意先來讀一讀?

生5:我!

師:好,我們就帶著自己的理解聽一聽,他們有沒有讀出味道來。

師:。

生:劉備沒有讀出味道,不像劉備。

師:那你和你的同桌來讀一讀,我們看一看有沒有讀出味道。

師:有沒有?

生6:有。

師:下面,我們來學學二訪。同樣的要求,劃出劉備的言行。

師:第一句?

生7:(句子1)。

師:好,我把它概括為立即出發(fā)。(板書)下一個讀的時候,就要把概括的內(nèi)容一起說出來了。

生8:(句子2)。斥責張飛。(板書)。

師:很好,下一個。

生9:(句子3)冒雪拜訪。(板書)。

師:下一個。

生10:(句子4)怏怏而回。(板書)。

師:很好。從這些句子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11:劉備很有誠意。(板書)。

生12: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板書)。

師:能否來研究研究張飛的語言,你讀出了什么?

生13:張飛十分粗魯,莽撞,這就體現(xiàn)出了劉備的謙虛。

師:(板書)你說得真好,我們再來對讀一下,體會體會與一訪的不同之處。

(請一組同桌,)。

師:打開練一練評一評,完成1、2、3題,這就是作業(yè)。下一堂課,我們就要來學一學祥寫的三訪,到時候我們還要演一演。

第二課時。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劉備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并深入地學習了“劉備一訪、二訪諸葛亮”。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學學三訪諸葛亮,也就是課文詳寫的部分。先來讀一讀,體會一下,可以畫出劉備的言行,談談自己的感受。

生1:(讀)。

師:(根據(jù)學生讀的句子,分別概括寫出斥責張飛、下馬步行、階下恭候、趕緊謁見)。我們根據(jù)板書,再來體會一下劉備的言行,寫寫自己的感受。

生2:(感受)板書。

師:很好,那么我們再來研究研究張飛的言行,看看作者側面描寫了劉備的哪些特點?

生3:張飛十分粗魯,莽撞,這就體現(xiàn)出了劉備的謙虛。

師:很好,下面拿出發(fā)下來表格,大家邊做邊討論,就把它完成掉了。

一顧二顧三顧怎樣一個人。

劉備(言、行、神態(tài))問……又問……失望而回。

張飛(言、行、神態(tài))怏怏而回。

師:既然主要人物是劉備,為什么要把張飛的語言和神態(tài)寫進去呢?你和同桌討論討論。

生2:作者通過描寫張飛,來反映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

師:那我們自行組合,來演一演,我們要看看,誰更像劉備或張飛。

(5分鐘后,展示,)。

作業(yè):完成練一練評一評剩下的題目。

第三課時。

師:中心,主要內(nèi)容,段落大意,以及故事背景。

并配上《易中天評三國》——三顧茅廬(楊義賢)(適當板書)。

清理訂正,排疑解難。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十九

《三顧茅廬》是第十一冊最后一組教材的第二篇重點講讀課文。本課選自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名著《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改寫的。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這是一篇落實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發(fā)展語言、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能力的好課文。

一、教學目標:

1、揭題解題,介紹課文的時代背景。

2、初讀課文,以初步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3、理清文章脈絡,知道劉備是三次拜訪諸葛亮。

4、學習劉備第一次拜訪諸葛亮。

(一)揭題解題。

1、解釋“顧”、“茅廬”的意思。

2、簡介課文時代背景。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要求:(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2)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3)談談你對劉備的初步印象。(小黑板出示)。

2、交流。

(三)理清文章脈絡。

可以問: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可能說,我讀懂了劉備是三次拜訪諸葛亮,再問:還有哪些同學也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誰來告訴大家哪三次?以自然而然地理清文章脈絡。

(四)學習一顧。

1、指名讀第一段,其余同學劃出劉備言行的句子。

2、交流。

3、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再讀讀第一段。

4、談談你對一顧中劉備的印象。

(五)布置作業(yè):完成作業(yè)本1、2、3題。

一、教學理念:

1、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探索自主探究的開放的課堂模式。

2、以語言材料為載體,以課文為“例子”,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位學生樂學、善學。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深入了解課文內(nèi)容,分清文章的詳略,讀懂重點句子。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談舉止為突破口,研究劉備等人物形象,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3、情感目標——學習劉備的誠心誠意、禮賢下士的品質(zhì)。

4、發(fā)展性目標——學會學習(自讀自悟)、學會合作(研討交流)、學會做人(尊重他人以誠待人)、學會做事(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三、教學重點:

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特點。

四、教學難點:

理解劉備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披文入情。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還深入地學習了“劉備一訪諸葛亮”。

2、你想進一步研究劉備嗎?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劉備,還涉及到他的弟弟張飛,那么,我們怎么來研究這兩個人物呢?讓學生說,通過閱讀,抓住人物言行、神態(tài)等來理解。

(二)自主選擇,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尋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興趣的人物,深入學習課文,完成填表。(把表格發(fā)給學生。)。

一顧。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二十

一、復習導入:

1、練讀詞語:

山岡、半晌、恭恭敬敬、諸葛亮。

秀麗宜人、群雄紛爭、茅塞頓開。

2、說說“三顧茅廬”在課文中的意思。

二、精讀課文:

t:你認為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s:諸葛亮出山后,劉備把他當做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榻睡覺……。

t:你這是請他出山之后的“誠心誠意”,之前呢?

t:自己練一練,看誰來做一次“猛張飛”。你說張飛嚷時是怎樣的心情?

s:生氣、討厭(怎么搞的又去了)個別讀/齊嚷。

t:“捆”只能捆來人卻捆不來人的心啊!劉備怎么說?

s:齊讀t:這地方能看出劉備誠心誠意,還有什么地方?

t:劉備為何讓他倆在門外等侯?

s:劉備怕他倆打擾諸葛亮,怕張飛鬧堂……。

s:一生表演(兩手立正站好)。

t:一個劉備,還有不同站法嗎?

s:另一生表演(低頭彎腰,雙手抱拳)彎腰低頭是對一個人的尊敬。

s:在等的時候,張飛……劉備急忙又把他攔了回去。

t:還有哪些地方體現(xiàn)劉備的誠心誠意?

t:噢,抓住了“輕輕”,連敲門聲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驚醒了諸葛亮。

s:“冬去春來”劉備在兩兄弟不同意去的時候去了,可見他誠心誠意。

t:劉備是打馬一路奔去的嗎?

s: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t:他為什么不騎馬到跟呢?

s:他怕馬蹄驚擾了諸葛亮。

s:讀:“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才悠然醒來?!饼R讀轉折。

s:劉備想見諸葛亮。

s:劉備見諸葛亮醒來很興備,想馬上進去和他討論國家大事。

s:讀最后兩節(jié)。

t:你讀了有何體會,劉備為何“三顧茅廬”你看出來了嗎?

s:他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兒得水一樣,這叫什么成語?

s:“火燒赤壁”、“草船借箭”……。

t:以少勝多的辦法,都是誰設計的,可見諸葛亮對劉備有多么重要,再讀讀最后一節(jié)。

t:諸葛亮用我們現(xiàn)在的說是什么?(板書:人才)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

三、總結課文:

1、齊讀全文。

2、談談自己對劉備和諸葛亮的認識。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二十一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感受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三國時期的故事《三顧茅廬》。(板書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田字格中的生字,讀順課文。

(2)自學生字,懂得它們的書寫方法。

(3)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按要求自讀課文。

教師巡視,及時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

教師相機指導生字的讀音。

(2)檢查字形掌握情況。

茅:與“矛”比較。

統(tǒng):與“流”比較。

宜:與“宣”比較。

(3)交流詞語的意思,

青翠欲滴秀麗宜人。

群雄紛爭茅塞頓開。

(4)指名說說自己沒讀懂的地方。

三、再讀課文,初步了解內(nèi)容。

1、放錄音范讀全文。

2、指名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讀第四自然段,加以體會,理解“茅塞頓開”)。

5、討論: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了劉備什么樣的品質(zhì)?

四、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鋼筆描紅。(文后練習2)。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出師表》節(jié)選。

聽教師朗讀,體會其中的意思。(能聽懂多少是多少,不要過高地要求)。

2、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寫三顧茅廬這件事的?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二、細讀課文。

默讀課文二、三自然段,畫出表現(xiàn)劉備“誠心誠意”的詞語和句子。

3、組織交流:

(2)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4)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個時辰……。

(與“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边M行對比)。

交流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思考:從這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5、齊讀第五自然段。

三、小練筆: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006456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